来保

- 姓名:来保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81
- 逝世日期:1764
- 民族族群:
来保(1681-1764)喜塔腊氏,字学圃,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乾隆十年,调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授领侍卫内大臣。寻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十二月,授武英殿大学士。十三年九月,命为军机大臣。十四年,金川凯旋,进太子太傅,兼管兵部、刑部事。十五年三月,来保年七十,上制诗赉之。十六年,兼管吏部事。二十五年,来保年八十,复赐御制诗。二十六年,兼管礼部事。二十九年,卒,年八十四,赠太保,祀贤良祠,谥文端。
乾隆元年十二月,大学士管浙江总督嵇曾筠、江苏巡抚邵基疏请停办戊午铜运,下部议。来保奏:“积欠数盈六百万,应停办一年,以清旧款。但己未以后,仍招商采买,行之数年,积欠复多,又当停办。请敕部并下各直省督抚晓谕,听商具赀本出洋采买,不必先给价值,随到即收,不拘多寡,但不得克扣抑勒,重滋商累。”总理王大臣议覆允行。二年六月,上以运河水浅,粮船至临清以北,尤多阻滞,由于卫河上游各渠口居民私泄过多。敕直隶、河南督抚等照前河臣靳辅题准定例,稽查严禁。来保奏言:“水浅运阻,查禁不得不严。但卫水发源河南,至临清五百馀里。沿河居民不知几千万家,待溉之地不知几千百顷。今秋成在望,已非灌溉之期,所虑者有司奉行过当。后虽运河未至浅阻,而一入五月,渠口尽行堵塞,坐使有用之利置之无用,恐不无废时失业者,不称仁育万民之意。当使漕运不致浅阻,民田亦得灌溉,或暂禁于浅阻之年,而不禁于深通之岁。应令督抚、河道诸臣悉心调剂,以期两便。”疏入,上命侍郎赵殿最、侍卫安宁会同督抚查勘,请于漕船将抵临清,视运河水盈缩,定渠闸启闭。十二月,授工部尚书,兼议政大臣。
四年,病,请解任,上不许。十二月,授内大臣,赐紫禁城内骑马。五年,调刑部尚书。上以来保奉职勤,命改隶正白旗满洲,所立佐领准世袭。六月,御史沈世枫奏来保诚悫有馀,习练不足,不胜刑部繁要之任。谕曰:“来保人实可信,然世枫所言,颇中其病。傥因此自知省惕,则心志虚公,而才识亦将日进。此闻过而喜,所以称贤也。”九年,命如奉天按将军额洛图侵饷纳贿状,论如律。十年,调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授领侍卫内大臣。寻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十二月,授武英殿大学士。十三年九月,命为军机大臣。十四年,金川凯旋,进太子太傅,兼管兵部、刑部事。十五年三月,来保年七十,上制诗赉之。十六年,兼管吏部事。二十五年,来保年八十,复赐御制诗。二十六年,兼管礼部事。二十九年,卒,年八十四,赠太保,祀贤良祠,谥文端。四十四年,御制怀旧诗,列五阁臣中。
来保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抑庵文集
十三卷。《后集》 三十七卷。明王直(1379—1462)撰。王直,字行俭,号抑庵。江西泰和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修撰,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间,拜吏部尚书。天顺初,以老疾乞休。卒谥文端。事迹具《明史》本传。王直于朝虽有为人非议之事,但初谏亲征,继力争遣使迎英宗,侃侃不挠,至以出使自任,大节究为不愧。其器识厚重,在铨曹十六年,奉职公允,亦称名臣。其诗文典雅纯正,有宋、元之遗风。自永乐初为庶吉士,即承命入阁,典司制诰。后在翰林二十余年,朝廷著作多出其手。当时与王英齐名,有“西王”、“东王”之称。而王直尤为老寿,岿然负一代重望。是集凡十三卷。据集前萧镃序称,“其文汗浸演迤,若大河长川,沿洄曲折,输写万状。”盖明中叶以后,文士始好以矫激取名。王直正当宣德、正统间,去开国之初未远,淳朴之习,犹未全漓。文章不务胜人,惟求当理。故所作貌似平易,而温厚和平,实非后来所能及。是集为其子检讨王䆅所编。成化初,其次子王稙复加校订,而以原集未录及致仕后所作别为后集,凡三十七卷。其诗作冲融雅饬,因台阁气息较浓,故诗韵味不强。其亦善文,虽写得淳朴质实,但文学性不强。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关中胜迹图志
名胜志。清毕沅 (1730—1797)撰。三十二卷。沅有《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已著录。毕氏有感前人记陕西山川胜迹,多有牴牾,乃游行山原,访求旧迹,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撰成此书,约四十万字。卷一记陕西省地理、西安府地理;卷二至三十分叙西安、同州、凤翔、汉中、延安、榆林六府,商、乾、邠、兴安、绥德、鄜六州之地理、名山、大川、古迹四事;卷三十一至三十二载陕西省图、西安等府州区域图、华岳图、终南山图、太白山图、西镇吴山图、黄河图、渭水图、龙首永济二渠图、龙洞渠图等共十六幅。全书荟萃群言,援据考证,各附本条,始末了然。以府州为经,以地理、名山、大川、古迹为纬,诸图附后,纲领明晰,颇合志体,参考价值较大。如地理目指出,陕西地理特点为高原与平原、沙漠互为相接,高原由原、梁、峁、丘陵、沟壑所组成,对水土流失,气候特点、土地肥贫等等俱有详尽载述,为多学科研究、治理黄土高原提供了丰富资料。记山凡其位置、方圆、 海拔、 相接、走向、景观、古迹等皆有说明,又配以卷末舆图,详赅具体,足便考览,记川亦然。 龙首、 永济、龙洞渠三图,为研究古代西北地区水利设施有较大参考价值。汉唐宫殿图为考证其建筑特点、格局有重要参考意义。因关中无山不名、无地不古,故古迹目所载颇丰,自三皇五帝迄清,诸如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长城及断碑碎碣等无不收录,并详考其沿革、存废等,为文物考古、文物保护及开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史料。《三辅黄图》、《长安志》、 《雍录》诸书均不及此书详赡,是研究陕西自然演化、人文变迁的重要文献。有乾隆四十一年刻本。
黄庭内景经
道教上清派经典。传说其乃仙真降授予 在南岳修道的魏华存。全书分为36章,均为七言韵语。 将道教思神守一、宝精爱气之说与古代医学脏腑理论相结 合,阐述修炼长生成仙之术。认为人的头脑、五官及脏腑 肠胃均有真人神仙居住,修道者如能诵此经并默念神名, 存思身神之形状、服色、居处及其职司,便能通神感灵, 形神相守,延年益寿,得道成仙。书中重视积精累气之 术,又言及吐纳元气、漱津咽液、服食五牙、房中固精、 飞奔日月等方术。对后世内丹修炼者影响颇大,自晋代以 来,历代道士为之作注者甚多。为早期上清派所奉的主要 经典之一。南岳黄庭观殿壁上原刻有此经,相传为魏华存 手书,已佚。现观内石刻经文系后人所书。此经收入《道 藏·洞玄部》。
小学诗礼
《小学诗礼》是宋代陈淳撰写的蒙学课本,用五言诗体,便于学童记诵。
菩提道次第心传录
菩提道是成佛的道路或觉悟的方法。 这部《菩提道次第心传录(藏汉对照本)》,是兰仁巴大师的学修心得笔记。 兰仁巴大师(1922-1997)原名阿旺彭措系拉萨哲蚌寺僧人,雪域当代著名的高僧大德。他因一生学修《菩提道次第广(略)论》而驰名中外,号称 “兰仁巴”(即“菩提道修行人”之意),被誉为“雪域圣教的光辉明灯,伟大的菩提道修行者”。 作者在这部笔记中高度概括了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略)论》教义的理论要点,是一部完整的菩提道学修提纲。 该笔记语言通俗、生动,运用大量比喻,行文流畅,线索清晰,阐明了藏传佛教所依据的主要理论问题,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申日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所译月光童子经之异名,又宋求那跋陀罗所译申日儿本经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