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
据鞍录
《作者:杨应琚》(清)杨应琚撰。杨应琚(1695—1767年),字佩之,号松门,汉军正白旗人,历任户部员外郎、甘肃西宁道、甘肃按察使、甘肃布政使、甘肃巡抚、陕甘总督等职,曾创建西宁贡院、西宁书院和回民社学,编纂《西宁府新志》。《据鞍录》于乾隆四年(1739年)成书。 本书不分卷,日记体,是杨应琚在西宁道任内奉命赴京晋见乾隆帝时在途中所作。此行路线自今青海乐都出发,经今甘肃永登、兰州、临洮、陇西、甘谷、陕西凤翔、西安、华县,止于风陵渡,后因“酬应益繁,无暇记录”,遂辍笔。凡沿途风光、古迹遗物、居民生活状况皆有详载,文笔峻拔,该书对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鞍录》无单行本,最早被《藕香·零拾丛书》收录,乾隆朝刊行,甘肃省图书馆西北地方文献阅览室有藏。今收入《古西行记选注》(杨建新主编,宁夏人所民出版社,1987年)。
-
西行书简
《作者:郑振铎》游记集。郑振铎著。1937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被列为“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之一。收书信式记游散文14篇,前有《题记》。1934年春末,郑振铎应邀参加了“平绥沿线旅行团”。暑假期间,一行8人沿平绥线到大同、包头一带去考察。后来,郑振铎把旅行期间写给高君箴夫人的信加以整理,陆续发表在《文学》、《水星》等杂志上,名为《西行书简》。正如《西行书简·题记》所说,这十几封信,本来是私信,也有不少私话,“删去一部分的 ‘私话’ 将它刊之于此! 却并不曾增入什么。”整理时删去了信的开头和落款,变成了书信体文章,题目有《从清华园到宣化》、《张家口》、《大同》、《云岗》、《口泉镇》、《百灵庙》、《昭君墓》、《包头》等等。这些记游散文,自然还留着书简的痕迹,读起来亲切自然,正如作者自白的那样,“书简本是随笔挥写的东西,也许反因其为随笔挥写之故而反能不忸怩作态吧。”当初8人旅行团受邀考察,是为了宣传平绥沿线的风光民情的。受命之始,各有分工,郑振铎注意沿途古迹,而这正是他的专长。所以,这些记游散文中,对于古迹和民俗的描写,格外生动贴切。而行文的叙述、议论、抒情结合,更显示了这组书简的长处,表现了作者的文字功力。《西行书简》长期没有重印,故流传不广,现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的《郑振铎文集》第3卷中,据初版本排印。
-
新俄游记
《作者:江亢虎》商务印书馆,1925年出版。1920年4月,江亢虎去苏俄旅游。6月下旬,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江初被大会资格审查委员会以“社会党代表名义”,确认为具有表决权的中国代表,但“出席二三日”后,即被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太雷指控为中国政府的“侦探”,而被取消了资格。1922年8月,经欧洲回国。9月,在上海创办南方大学,自任校长。因忧虑“赤化东渐”,影响“人心世道”,发表《新俄游记》一书,攻击苏俄革命。与此同时,又从英国费边社那里拾来“资产公有”、“劳动报酬”、“教育普及”和“选民参政”、“职业代议”、“立法一权”等若干洋教条,拼凑成一个所谓“新社会主义”纲领,兜售于各派军阀之间,企图借此收“曲突徙薪”之功,抵消十月革命的影响。
-
四时幽赏录
《作者:高濂》《四时幽赏录》是明代高濂所作的一部闲书,主要是以清新的笔触,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将杭州周围最可赏心的事物,诸如孤山探梅、堤桥夜宿、六和听潮、雪夜煨芋,一一道来,篇幅短小,叙说生动。高濂自序说:“即武林一隅,幽境幽趣,供人玩赏者,亦复何限?特好之者未必真,人自负幽赏,非真境负人也。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趣,超尘脱俗,别具天眼,览景会心,便得真趣。” 可以这样说,《四时幽赏录》是明代小品文的一部典范之作,其在文学上的价值还有待后人重新认识。这次出版配以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画家野间三竹的彩图,左图右文,对照而读,极大提高了本书的品位,世之大雅君子有此一册,置于座右,偶一披阅,定会有湖上之风扑面而来,晚明风会,令人陶然。
-
入蜀记 [标点本]
《作者:陆游》中国宋代旅行笔记。南宋陆游撰。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夔州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著有《剑南集》《渭南文集》等传世。 乾道六年(1170),陆游从故乡山阴前往夔州(今重庆奉节)任通判,于闰五月十八日晚起程,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入蜀,历时160天,5个多月,经今浙、苏、皖、赣、鄂、渝6省市。陆游在旅程中将沿途6省30余县市的旅途见闻以日记体形式记录,基本每日皆录,汇成《入蜀记》6卷。 是书内容丰富,将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观、南宋官场习俗、世情风俗、文物古迹、军事政治、诗文掌故、文史考辨、旅游审美、沿革兴废、名人留踪、书法绘画、时尚风情等错综成篇,评古论今,夹叙夹议,卓见迭出,寄慨遥深。远绍《穆天子传》,近承范成大《吴船录》,下开《徐霞客游记》,在文学、史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领域皆有突出成就。 是书被收入陆游文集《渭南文集》中,嘉定年间陆子遹家刻本今存。其后多见被拆出单行,有《宝颜堂秘笈》《百川学海》《知不足斋丛书》《四库全书》等本。现代整理本亦多,如黄立新、刘蕴之约注本,蒋方校注本,李昌宪整理本等。
-
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
《作者:王国维》一卷。近人王国维撰。《长春西游记》为元代丘处机弟子李志常所述。《元史·宪宗本纪》载,元宪宗元年(1254)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即李志常。长春在元世祖十八年(1281)二月八日,自宣德州启程,赴成吉思汗的西域之召,至二十年(1283)七月回到云中,往返历时三年。李志常从行,将其亲身经历的山川道里,于元初著成《长春真人西游记》。此书可与移敕楚材《西游录》相题并论。乾隆末年钱大昕于苏州元妙观读是书,始表彰此书并为其作跋。阮文达遂写此于内府,著录于委宛别藏。嗣后徐星伯、程春庐、沈子敦迭有考订,然诸氏考地理通病,疏史事则伤漏略。嘉庆十一年 (1806),王国维以辽金元三朝史事,以此书于蒙古史事有特发之复,不独为全真教史留一奇迹,创为之注。其中地理人物,颇有创获。如《至元辨伪录》称刘仲禄即刘温,也即《元史·河渠志》的刘仲禄。阅者如将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黑鞑事略》、《蒙鞑备录笺证》与此注对照参读,则金元间史事思过半。
-
西洋番国志
《作者:巩珍》中外交通著作。明巩珍撰。不分卷。珍号养素生,南京人。宣德五年(1430)随郑和使西洋,往返三年,以询访耳目所及和通事翻译,记诸国事迹。宣德九年(1434)成书。约二万字。篇首有作者自序。内容体例同《瀛涯胜览》。分述占城、爪哇、旧港、暹罗、满刺加、哑鲁、锡兰、柯枝、忽里谟斯和天方等二十国的方位、行程、港口、都城、民族、宗教、风俗、气侯、物产、农业、历法及与明王朝关系等。 “叙事详核、行文赡雅”,是十五世纪初叶有关南洋西亚各国地理、历史、民族和中西交通的重要文献。卷首收录永乐至宣德敕书三通为郑和下“西洋”前准备的重要史料。书序载当时用“牵星过洋”,以水罗盘定向及篷帆锚舵等情况,均为我国十五世纪航海史重要资料,可补他书不足,记载各国生活状况,及同我国友好、通商关系,亦为研究今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各国的重要史料。另与《星槎》、 《瀛涯》等书在记事,脱字比勘对校上也颇有价值。附录中有郑和父马哈只墓誌铭和碑阴郑和题记与锡兰碑文等,均为研究郑和身世和出使的直接史料。书中参杂某些荒诞传闻。有《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出版向达校注铅印本。
-
西游录
《作者:耶律楚材》中外交通著作。元耶律楚材(1190—1244)撰。二卷。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之后裔,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世居燕京永安(今北京香山)。任金燕京行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成吉思汗(太祖)十年(1215)取燕后,被召用,官至中书令。太祖时曾随征西域六年。是书为答里人所问异域事和驳斥长春真人(丘处机)而作,约成于拖雷元年(1228)。全书含序共五千余字。分两部分:一专记自北京出发,过居庸关,历武川,出云中(今大同),北渡天山(阴山),“涉大碛、逾沙漠”而达成吉思汗行在全程闻见,和西域回鹘、不刺、塔刺思、八普、寻思干、蒲华等诸城情况;二为专门批评道教著述。该书是我国最早记述天山以北楚河、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的城郭、物产、风俗之书。是我国十三世纪有关中亚地区的重要历史地理著作。原为家刻自印本。自楚材下世后,不再印行,故为罕见。旧有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节录本。1926年日本神田信畅在日宫内省图书寮发现旧钞完本,比《丛谈》本(地理部分)又多八百余字。1927年神田据图书寮本排印出版。后我国罗振玉又据神田本重印。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向达校注本。
-
西行记
《作者:李广田》现代散文集。李广田著。上海文化生活社1949年6月初版。这里所收辑的大都是纪行的文字。 抗战开始的时候作者在济南,济地危急的时候作者随学校迁到泰山下边。十二月二十四日,正是冰天雪地的时候,我们在敌机狂炸中离开了泰安。以后辗转南下,由河南而入湖北。我们在汉水左岸的郧阳城住过半年,又徒步两月而入川。离郧阳时是十二月一日,又正值严寒的日子,到达目的地后,却正是遍地菜花。 在这小集里所写的,就是由郧阳到四川的沿途情形。 《西行记》是时任山东济南一所中学老师的李广田记述的随校流亡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及所感。抗战时期,济南危急时李广田先生随学校流亡,辗转泰安、河南、湖北,四川等地,作者记述了沿途自然环境的恶劣、物资的匮乏、社会环境的凶险以及匪患、烟毒、贫穷,作者以纪实的方式展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为那一段历史画了一个侧面肖像。
-
岭北纪行
《作者:张德辉》也称《塞北纪行》、 《边堠纪行》、《张参议耀卿纪行》。 记行著作。元张德辉(1195—1274)撰。残卷。 德辉字耀卿,号颐斋,太原交城(今属山西)人。金末官御史台,后入蒙古,真定(今河北正定)史天泽聘为经历。至元三年升参议中书省事。元世祖忽必烈时,召见进讲儒术,推荐儒士。此书成于泰定宗三年(1326),今为残卷。缺卷首,残余一千五百一十二字。无从得知始发地及随行人,肩负使命等情。仅凭残文,转经今河北、张家口入内蒙古地区,西入和林川,北行过马头山,转西南过忽兰赤斤,涉唐古河至王庭牙帐。历时十月,沿途所见有居庸胜景,长城颓址,故垒堡障,契丹所筑故城,石堠,公主离宫,民族聚落,沙漠大碛, 耕稼蔬圃。文字虽有脱落,总为元人记塞外山川、古迹、民俗的文字,弥足珍重。后附清胡祥跋,引周星诒、沈恩孚、何秋涛、李文田诸家之说,置以存疑待考。收入《皇朝藩属舆地丛书》第二集。
-
瀛涯胜览集
《作者:马欢》明马欢著(一说与郭崇礼合撰)。一卷。欢字宗道,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信伊斯兰教。曾参加郑和第四、六、七次远洋航行,任翻译。是书系作者随同郑和第四次航行归来后所作。记述所历经二十国之疆域、道里、风俗、物产及沿革等。因系目睹亲闻,且通外国语文,所记珍贵可信。为研究十五世纪亚非地理和中西交通的重要资料。近人冯承钧曾校注此书,考证诸事颇详。此为张升改订本,收在《张文僖公诗文集》附刊及《宝颜堂秘笈》、《续说郛》、《广百川学海》、《天下名山胜概记》、《图书集成》等丛书中。依据原稿刊刻的本子主要收入《记录汇编》、《国朝典故》、《胜朝遗事》等丛书中。<br/><br /> <br/><br />
-
使琉球杂录
《作者:汪楫》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汪楫被康熙帝任命为正使出使琉球。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汪楫时任翰林院检讨,任册封琉球正使,奉命出使琉球。汪楫出使之前,朱彝尊曾作《送汪检讨使琉球序》,希望汪楫认真考察琉球国的历史本末,有所撰著。汪楫此行,于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开洋出海,航行异乎寻常地顺利,风急船快,仅用了三个昼夜即已抵达琉球那霸港。此后汪楫羁留琉球国五个月,一方面出色地完成了谕祭故王、册封新王的主要政治任务,另一方面还与琉球各界人士广泛交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多有交流,深入考察了琉球国的礼仪习俗和山川地理,为册封归来之后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十一月二十四日启动归程,但风微船滞,与来时航行的顺利情况迥异,至二十八日,船队竟遭遇飓风,四夜三昼不止,在惊涛骇浪中备尝艰险,十二月初四日方泊舟登岸。归来后汪楫不负朱彝尊厚望,撰写《使琉球杂录》五卷,辑录《册封疏钞》《中山诗文》各一卷,并依据目见耳闻及相关的琉球历史资料,编定《中山沿革志》二卷。
-
雁山十记
《作者:李孝光》 一卷。元李孝光撰。《雁山十记》秀野草堂刻本,共一卷。分为十记,依次如下:一曰《始于雁山观石梁记》,二曰《游灵峰洞记》,三曰《暮入灵岩记》,四曰《灵岩二奇记》,五曰《访钦禅师过马鞍岭记》,六曰《大龙湫记》,七曰《宿能仁东庵记》,八曰《游惠上人开西谷记》,九曰《雁名山记》,十曰《秋游雁荡记》。雁荡山古无称。明朱谏撰《雁山志》云,宋太平兴国中,雁荡山始有僧居住。而李氏此书则云,宋英宗时,有居人行湫水上,见一位老人手弄药一丸,大如橡栗,语之曰,尔为我持此献天子,言毕忽然不见。居人诣郡言状,驿上之,天子遣中使持香来。于是雁山名始于天下。据此,则雁山显于英宗时也。此书列于清四库总目中。清人有言明初僧永升始辑成《雁山集》者,盖其未见李氏此书。此书尚收入《闾丘辩囿》。
猜你喜欢的书
终成眷属
英国喜剧。莎士比亚著。写于1603年。海丽娜是一位名医的女儿,自父亲去世后,一直由罗西昂伯爵夫人监护。后来,她爱上了伯爵夫人势利的儿子勃特拉姆。适逢国王患病,许下诺言,谁能治好他的病就给予重赏。于是海丽娜呈献了一副治愈的药方,让国王下令勃特拉姆娶她为妻。刚举办完婚礼,勃特拉姆就携带随从帕洛去意大利参战。他写了一封信给海丽娜,说,若她想让他接受她为妻,就必须获得他手上的一枚戒指,并怀上他的孩子——这两件事,他认为她是无法办到的。海丽娜遂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朝圣者,去了弗罗棱萨。她想在那里找到勃特拉姆,不然就去当修女。恰巧她寄宿在勃特拉姆寄宿的一个寡妇人家,并同寡妇的女儿狄安娜交了朋友。其时,勃特拉姆正想引诱狄安娜,而狄安娜也假装允诺,暗地里让海丽娜替代她与勃特拉姆上床,取了他手上的戒指。勃特拉姆心想引诱狄安娜已经成功,又听说海丽娜死在法国,于是打算返回家乡。回到法国之后,勃特拉姆计划迎娶老臣拉佛之女。关键时刻,狄安娜出现了,手上戴着一枚戒指(不过,它并非勃特拉姆的戒指,而是先前法国国王赠送给海丽娜的那枚)。她斥责勃特拉姆先是允诺同她结婚,后又将她遗弃。勃特拉姆愤怒地否认此事。正当狄安娜即将被捕时,海丽娜进来了。她不但手上戴着勃特拉姆的戒指,而且肚里怀着他的孩子。信中的条件丝毫不差地实现。勃特拉姆别无选择,只得接受海丽娜为妻。
流星追逐记
《流星追逐记》(La Chasse au Météor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原稿共17章,写于1901年,但在作者生前并未发表,而是在作者逝世后经其子米歇尔·凡尔纳修改后出版。修改后的作品共21章;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韦斯顿,正当弗朗西斯·戈登与悉尼·赫德尔森的女儿杰妮即将举行婚礼之时,弗朗西斯的舅舅迪安·福西斯与悉尼这两位业余天文学家同时发现了一颗火流星。消息一经报道,两位业余天文学家便为了争夺火流星的发现权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同时,市民和报纸也争论不休。而天文学家经观察后更是指出,这是一颗价值近六万亿法郎的金流星。两家人的关系至此破裂,婚礼受阻。法国巴黎的一个怪人泽费兰·西达尔由此得到了灵感。他用自己发明的一种机器使金流星偏离了轨道,坠向地球。随后他便与他的教父一同前往金流星的预定坠落地,临时购置了土地,等待金流星坠落。
宋诗选注
钱锺书著。此书初版收录宋代81位诗人的295首作品。书前有序,全面评价了宋诗的得失,说明了选诗的标准,即“六不选”原则:押韵的文件不选,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也不选,大模大样地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把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也不选,有佳句而全篇太不匀称的不选,当时传诵而现在看不出好处的也不选。该原则体现了他对宋诗的独特审美眼光。每位诗人前有小传,介绍诗人的生平、著述,评价其作品,并论及宋诗的变化和流派。80篇诗人短论,仿佛一部宋诗小史。注释更是旁征博引,有翔实的考证,也有对前人讹误的订正。全书突破了传统选本着重词语、名物、典实的训诂笺注方法,加强了对宋诗语言、句式、修辞、意象、境界、风格的分析,沿波讨源,触类旁通,是注释和鉴赏、评判的结合。是书版本多,发行量极大,被认为是“宋诗最有价值的注本,宋诗的一种权威性的参考文献”(王水照、内山精也《关于〈宋诗选注〉的对话》)。此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初版,1963年重印,由81家减为80家,删去左纬一家,诗删去13首。此后多次重版、重印,书前总序、诗人小传及注释均曾反复修改。
问学谏往录
本书是现代政治学家萧公权的回忆录。在书中,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求学经历、教学生涯做了详尽的回顾和总结,涵盖家庭婚姻、治学门径、政治理念、民族情感和人格修养等诸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学者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全书内容,无论是抒发人生感悟,还是阐述民主宪政,都言之凿凿,情致绵绵,充分体现了一代学人的思想情怀。
王安石传
该传记视角独特、思想新锐、论述严谨,令人耳目一新,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王安石作为一位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饱受争议。古往今来对于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同时代的司马光、苏轼在不同时期也有过褒贬不一的论断。本书详细论述了王安石的时代、执政前后活动、军事功绩、新政成绩、家庭与交友、文学成就等几个方面,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作“考异”十九条,力图还争议之中的王安石以真实面孔。
顶轮王大曼荼罗灌顶仪轨
顶轮王大曼荼罗灌顶仪轨,一卷,唐辩弘集,日本赖昭题记,道快题记,佚名题记,编号九五九。
推荐作家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李达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东渡日本学习科学和实业。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8年5月参加组织中华留日学生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