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齐家

- 姓名:朴齐家
- 别名:字修其
- 性别:男
- 国籍:朝鲜
- 出生地:汉城
- 出生日期:1750.11.05
- 逝世日期:1805.04.25
- 民族族群:
朴齐家(1750.11.05~1805.04.25)朝鲜王朝思想家、文学家。字修其,又字次修、在先,号检书,亦号楚亭,苇杭道人,晚年号贞蕤。生于汉城(今韩国首尔)两班贵族家庭的庶支。早年丧父,家道清贫。1779年3月,任奎章阁检书官。后历任五卫将和扶余、永平县令之职。其间,撰写了《进疏本北学议》,论述了北学的必要性,是北学派的主要代表。曾于1778年(朝鲜正祖二年)、1790年(正祖十四年)、1791年(正祖十五年)、1801年(正祖二十五年)4次来到中国清朝,到过燕京(今北京)、热河(今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等地。通过考察清朝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工商业和制造业等情况,他认为朝鲜长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国家的落后,为此呼吁朝廷改革图新,摒弃保守思想,使朝鲜与世界接轨。主张朝鲜应积极向清朝学习,撰写了《北学议》《北学辨》等书,建议朝鲜挑选人才到清朝学习文物典制以及制砖、弹棉、织布、种田、积肥、造车、造船、养蚕等各种生产技艺;主张朝鲜利用三面环海的有利条件,先发展与中国沿海各省的海上贸易,等达到一定程度后再陆续与各国通商。 朴齐家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非凡成就。著有《暂游集》《贞蕤稿略》《燕行录》等,与李德懋、柳得恭、李书九一起被誉为朝鲜王朝后期“汉学四大家”,四人合著有《韩客巾衍集》诗集。在清朝期间,与学者陈明、钱东垣、顾莼在北京琉璃厂五柳居书店结识,通过笔谈交流学问;与学者纪昀、阮元等人进行广泛的文学交流,也与大诗人、大书画家张问陶交往密切。此外,把中国文学、尤其是清朝诗歌引进朝鲜,将朝鲜诗文《韩客巾衍集》等介绍到清朝,促进了中朝文学交流。 1801年9月,朴齐家从燕京回国。逢“辛酉邪狱”(镇压天主教的事件)的发生,因其曾于1789年将《北学议》呈给正祖,并被作为上诉材料而受到牵连,被流放到中朝边境的小城钟城(图们江中下游南岸地区咸镜道钟城)。1805年(纯祖五年)获释返回故里。
朴齐家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天涯故事
《天涯故事》是三岛由纪夫的短篇小说集。将自己十一岁时与母亲和妹妹在房总半岛鹭浦海岸度假时的往事,以第一人称“我”循着回忆描写而出。因为拒绝父亲要求的游泳练习,“我”在海角独自看海,在那里偶遇一对青年男女。他们说要和“我”玩捉迷藏的游戏,让我负责抓人。待“我”蒙住眼睛数数的时候,从海角那里传来类似高贵的鸟叫声。“我”数到一百之后去寻找他们,毫无踪影。赶到海角往下望,虽然年幼,但“我”也知道了他们以殉情的方式了结了一生。回家之后“我”未对任何人提起此事。因为没有学会游泳被父亲责骂,但“我”却感到不可思议的满足,因为“我”记住了一个真实的不惜生命的事件。
艺术与生活
现代评论集。周作人著。 上海群益书社1931年2月初版。收文章21篇,另有序文两篇。为1917至1926年间所作,除3篇文字外,其余大部分作于1924年以前。其中《人的文学》一文发表于1918年12月15日《新青年》5卷6号。他说,“我对于文艺与人生的意见大抵在这里边了,所以就题名曰《艺术与生活》。”并承认里面大部分文章有着浓重的“梦想家与传道者的气味”(《自序一》)。《艺术与生活》收录的大多是比较严肃的文章,态度也比较激进,为作者赢得了文坛的声誉。本书大致包括3方面内容:1、倡导“人的文学”,要求文学具有人道主义的思想内容,坚决反对阻碍人性向上发展的兽性的余留与古代礼法,要求普遍与真挚的平民文学精神。后来,为了防止以文艺为伦理的工具,变成一种说教,他在《新文学的要求》一文中又把“人的文学”主张改称为“人生的艺术派” 2、以人道主义为价值尺度广泛介绍欧洲和日本文学。特别钦佩从《圣经》到托尔斯泰和陀思妥也夫斯基的“爱的福音”的文学。俄国作家注重人生,左拉的直面人生,都得到了他的称赞。他欣赏日本的诗歌与小说,要求中国人向日本学习,“创造的模拟”外国文化(《日本近三十 年小说之发达》)。3、积极宣传新村主义。本书集中反映了周作人在“五四”时期的思想。他提出比较系统的人道主义文学观,使刚刚起步的新文学具有了丰厚的思想基础,并启发了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的提出。由于人道主义本身的局限性,周作人在“五四”以后逐渐消退了对“人的文学”的巨大热情。但他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某些文学主张和基本精神,对新文学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
长安志图
西安历史地志。元李好文编撰。 好文,字惟 中,东明(今山东东明)人,至正二年(1342)任陕西行台治 侍御史。在长安,因有感于千余年来长安城的沧桑巨变, 撰成是书。书原名《长安图记》,后人以与宋敏求《长安志》 合刊,改名《长安志图》,共三卷。卷上叙汉唐长安与宋金 京兆城及元奉元路城;卷中叙古迹陵墓;卷下叙关中泾渠 及灌溉事宜等。全书有汉三辅图、汉故长安城图、唐禁苑 图、唐大明宫图、唐宫城图、唐城市制度图、城南名胜古迹 图、唐骊山宫图、咸阳古迹图、奉元州县图、奉元城图、唐太 宗昭陵图、唐肃宗建陵图、唐高宗乾陵图、泾渠总图等22 幅,并配有文字说明,所谓“有图有说”,好读而易懂,深得 后人赞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总为图二十有 二,其中泾渠图说详备明晰,尤有裨于民事,非但考古迹资 博闻也。”此书现有明嘉靖十年刻本、清乾隆四十九年毕沅 灵岩山馆校刊本、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 本等。
太清道林摄生论
太清道林摄生论,撰人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宋《秘目》着录「道林摄生论」,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分六篇,前两篇目录缺佚,后四篇依次为〈黄帝杂忌法〉、〈 按摩法〉、〈用气法〉、〈居处〉。各篇主要介绍日常饮食起居之卫生保健常识,以及预防疾病,养生延年之术。梁陶弘景撰《养性延命录》受此书影响。
请宾头卢法
宋慧简译。一卷。又南山感通传说请宾头卢之法。
见正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见正比丘疑无后世,佛借大树作喻说法,乃至为说种种譬喻,除其断,常,二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