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琚

- 姓名:杨应琚
- 别名:字佩之,号松门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辽海
- 出生日期:1696
- 逝世日期:1767
- 民族族群:
杨应琚(1696~1767),清代官员。字佩之,号松门。辽海(辽宁开原)汉军正白旗人。出身于宦官世家。雍正七年(1729年)由荫生授员外郎,出任山西河东道。雍正十一年莅任分巡抚治西宁道,次年转任临巩道,乾隆元年(1736年)再调西宁道。在任青海期间,对西宁府的军政设置、水利交通、民生兵食、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整治、革新和建设,对河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乾隆三年(1738年),将原属临洮府的归德(后称贵德)改隶西宁府。后又相继在丹噶尔城设县佐,东巴燕戎城设抚番通判厅,并将大通卫由永安(今海北门源县)移驻白塔城(今大通老城关镇)。乾隆四年(1739年),在黑古城、癿思观、扎什巴、康家寨、河拉库托等9处就险建城,形成军事屏障以增设防。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又改设大通县、贵德县丞、循化厅。从此,确定了青海东部地区行政设置的基本格局。同时,捐资设立西宁县儒学,创建西宁府贡院,并倡导碾伯、大通、贵德、丹噶尔等地创办儒学、社学、义学多处,延请江浙儒士前来任教;设官开田整治水利,督劝垦植,推广先进的农作技术;首倡社仓,修建惠民桥,以工协赈。任内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深受当地士民的感戴和上司的赏识。后累官至甘肃巡抚、两广总督、闽浙总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以太子太保衔调任甘肃总督,次年又任陕甘总督。乾隆二十九年拜东阁大学士,成为官极一品、声名显赫的封疆大吏。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调任云贵总督,获罪赐死,终年71岁。杨应琚还是一位博学多才、勤于著述的学者,所修《西宁府新志》纲目译详备,考证慎严、文字典雅、记事精详,体例上也有诸多创新,为清代众方志中之上乘之作。另记录西北史地的游记《据鞍录》也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猜你喜欢的书
在天堂里
德国作家海泽著,在191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生动地描写了慕尼黑艺术家的生活,并以此来反映道德问题,描写了反对清教苦行主义、保卫艺术纯洁性的斗争。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作品主题多是吟哦爱情,艺术上讲求构思、运笔细腻、引人入胜,坚持典雅秩序的古典风格。他持续创作达半个多世纪之久,作品异常丰富。他的“猎鹰”写作理论,让他的每篇小说都充满结构的张力,成为令读者欲罢不能的经典。
类说
《类说》60卷,宋曾慥编纂。一书专门录汉魏以来笔记小说,每书摘抄数条至数十条不等,体例略仿唐马总《意林》。今书引录的书籍种数,《直斋书录解题》称凡260余种,据今本统计,只有223种。《类说》引书虽然均系节录,但对原文不予改动,因此本书具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作者在南宋初年所能看到的许多书,今已亡佚不存,《类说》只保存了它们的部分佚文,弥足珍贵。此书还具有很高的辑佚校勘价值,南宋以前保存至今的笔记小说,许多书的内容都有所散逸,文字的衍夺讹窜不可胜计,后世校勘辑补这些古籍时,常需求助于此书。明清以来,有些学者将《类说》视为丛书之祖,这种看法不尽妥当。一般来说,丛书应该是若干部完整著作的汇录,而《类说》和与其同时出现的朱胜非《绀珠集》,以及陶宗仪的《说郛》等书,都是节抄诸家著作而汇录成书,这类著作很容易和丛书界限不清,它们已具有丛书的雏形,但尚不能称为丛书,《四库全书总目》把《类说》归入杂家类,较为恰当。《中国丛书综录》将《说郛》著录在内,但对《类说》、《绀珠集》性质完全相同的著作却摒弃不录,可见丛书的概念亦属不清。至于前人有将《类说》视为类书的,更是事出无由,因为该书不以类分,与类书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捕蝗要诀
一卷。清无名氏撰。此书不知作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极可能是某地方官根据民间治蝗经验编写成的。咸丰六年 (1856)直隶一带出现蝗灾,清政府把原存的 《捕蝗要说》二十则、《图说》十二幅拿出付印,以应付蝗灾,直隶布政司使钱炘和为之作序。《捕蝗要诀》简单明了,捕蝗、灭蝗的方法切实可行,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当时,它的推广应用对于减轻蝗灾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捕蝗要诀》,又称《捕蝗要说》、《捕蝗图说》。《捕蝗要诀》除咸丰六年本外,还有咸丰七年 (1857)陕西本、崇文书局本、江宁藩署本、江苏书局本。
牧民政要
《牧民政要》收于丛书《宫常政要》中,尚未见有单行本流通。《官常政要》共四个版本,其中两个版本都收有《牧民政要》,一是明崇祯二年(1629)金陵书坊说锦池、讲恵畴刻本,又称“宮常政要二十二种本”;二足明崇祯年间金陵书坊增脩《重刻合并宵常政要全书》本。《宮箴书集成》所收《牧民政要》称“明崇祯金陵书坊成氏刻宫常政要本”,想必为明崇祯二年(1629)金陵书坊唐锦池、唐惠畴刻本。《牧民政要》作者不明,计一卷。全书内容分五大部分:(一)慎捕凡十条:(二)慎打凡三十二条:(三)慎监凡二十二条;(四)慎罚凡十六条:(五)催科法。除第五部分外,其余皆有关捕、打、监、罚等刑罚领域,且都强调“慎”字,“慎”的思想可谓辟穿全书。每部分又包含若干子目,子目下的具体内容大多较短,仅有一两句话的篇幅。
续古尊宿语要
六卷。宋代晦堂师明编。此书继《古尊宿语要》之后而编,收录临济、汾阳昭、琅琊觉、慈明圆、翠岩真等八十一位禅师的语要。由于所摘录机缘语句较少,很少涉及人物生平履历,没有完整的传法谱系,其史料价值低于灯录。收入《续藏经》。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
全一卷。又作古今捷录。清代僧雪兆果性(1666~?)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六册。系果性广阅藏典,编集宋代僧密庵咸杰以下,诸传灯录未载之元、明时代十七、八世之临济宗传灯祖师之事迹、朝代、法腊、谥号、法嗣等,并略述自达磨至密庵诸师之机缘、语要等,以明其法系。各传之后附拈颂一首。卷末附录曹洞、沩仰、云门、法眼四家之简要传承,以及汝州风穴延沼禅师塔铭并序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