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

- 姓名:王国维
- 别名:字静安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海宁人
- 出生日期:1877年12月3日
- 逝世日期:1927年6月2日
- 民族族群: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中国近代学者、美学家、文艺理论批评家。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王国维出身于封建家庭,从小受的是封建教育,但在青年时代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影响,对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思想,十分敬慕。戊戌变法(1898)那年他到上海,在梁启超办的《时务报》任书记、校对,并在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学习外语及其他课程。1901年在罗振玉的资助下留学日本,在东京物理学校学习,不久因病回国。先后在南通、苏州的师范学堂任教,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课程,并研究了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著作,也接触到洛克、休谟、歌德、席勒等的著作,对欧洲的哲学与美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写了一些介绍叔本华等的学说的文章,但他受西方哲学和美学影响还是比较广泛的,并不只是叔本华一家。1906年到北京,后经罗振玉推荐,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又任京师图书馆编译,一直到辛亥革命爆发。从1906年到1911年期间,他专门从事文艺学与艺术史方面的研究,写出了《人间词话》(1908)、《宋元戏曲史》(1912)等重要著作。辛亥革命后,随罗振玉流亡日本,成为清朝遗老,在京都从事古文字研究。1916年回国,曾在仓圣明智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任教授,着重研究古代史,特别是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1927年自沉于颐和园之昆明湖。
王国维生前著作六十余种,他自编定《静安文集》、《观堂集林》刊行于世。逝世后,另有《遗书》、《全集》、《书信集》等出版。更有今人整理出版之遗著、佚著多种。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猜你喜欢的书
致死的疾病
丹麦克尔恺郭尔著。1849年出版。全书分两部分。“致死的疾病”是指人的绝望心态。该书运用一种以严格的内在考察为特征的自我分析方法,描述了各种形式的绝望情绪,并把绝望解释为存在于自我之中的一种现象。指出人类的绝望只在预示自我丧失时才开始。当人们把自我交给人世间的事务,比如为积敛钱财或追求名利时,这种绝望就已经开始。当他终日忙于这一切时,他的自我就丧失殆尽。还从宗教立场上探讨了绝望,认为绝望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精神疾病。精神是人的象征,但它只有藉助宗教这一更高媒介的调停,才能成为人的主人。如果这一切关系被搅乱,其结果就是绝望。
痧胀玉衡
痧胀专著。三卷。清·郭志邃撰于1675年。作者鉴于痧胀病症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命在须臾,遂搜求前人有关痧胀的医学文献和学术经验,总其大纲,撮其要领,编成此书,系统全面地论述痧胀。上卷列痧胀发蒙论、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中卷、下卷结合实际治例,叙述多种痧症,末附备用要方。共载痧证45种,列方70首。
习斋四存编
哲学著作。清颜元撰。十一卷。分《存治》、《存性》、《存学》、《存人》等四编。《存治编》原名《王道编》,一卷,二十四岁时作。大旨欲复井田、封建、学校等三代之制。《存性编》二卷,三十五岁时作。批驳宋儒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及气质有恶之论,以为理即气之理,气即理之气,人之气质万有不齐总归一善,至于恶则后起之引蔽习染。《存学编》四卷,三十五岁时作。力矫理学空谈心性之弊,注重“习行”,强调功用。《存人编》原名《唤迷途》,四卷,四十八岁时作。专为辟佛、道等教而作,文词通俗浅近。上述诸编,较系统地阐发著者的哲学和社会政治观点。收入《颜李遗书》(清刻《畿辅丛书》本)和《颜李丛书》(1923年四存学会排印本)。今有北京古籍出版社标点本。
大乘无尽藏法
中国佛教典籍,三阶教创始人信行所撰,一卷。 本文献是信行的早期着作,也是三阶教的基本典籍之一。信行在该文献中论述了三阶教的基本理论、修持方式以及自己创立三阶教的早期活动,对於我们研究三阶教的历史与思想均有重要价值。 本文献最早为日本矢吹庆辉发现於大英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为斯2137号。该卷首尾均残,卷下部亦有若干残缺,无首尾题。矢吹庆辉将其拟名为「信行遗文」,录文收入其所着《三阶教研究》之资料篇。其後,於大英图书馆所藏尚未公布的敦煌遗书中又发现斯9139号亦为本文献。斯9139号首残尾存,有尾题,存文亦比斯2137号为多。 本文献未为历代经录所着录,亦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金刚经注疏
金刚经注疏,三卷,唐慧净注,褚亮序,深厉序,志道校订例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唐 窥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