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

王国维
  • 姓名:王国维
  • 别名:字静安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海宁人
  • 出生日期:1877年12月3日
  • 逝世日期:1927年6月2日
  • 民族族群: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中国近代学者、美学家、文艺理论批评家。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王国维出身于封建家庭,从小受的是封建教育,但在青年时代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影响,对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思想,十分敬慕。戊戌变法(1898)那年他到上海,在梁启超办的《时务报》任书记、校对,并在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学习外语及其他课程。1901年在罗振玉的资助下留学日本,在东京物理学校学习,不久因病回国。先后在南通、苏州的师范学堂任教,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课程,并研究了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著作,也接触到洛克、休谟、歌德、席勒等的著作,对欧洲的哲学与美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写了一些介绍叔本华等的学说的文章,但他受西方哲学和美学影响还是比较广泛的,并不只是叔本华一家。1906年到北京,后经罗振玉推荐,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又任京师图书馆编译,一直到辛亥革命爆发。从1906年到1911年期间,他专门从事文艺学与艺术史方面的研究,写出了《人间词话》(1908)、《宋元戏曲史》(1912)等重要著作。辛亥革命后,随罗振玉流亡日本,成为清朝遗老,在京都从事古文字研究。1916年回国,曾在仓圣明智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任教授,着重研究古代史,特别是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1927年自沉于颐和园之昆明湖。


王国维生前著作六十余种,他自编定《静安文集》、《观堂集林》刊行于世。逝世后,另有《遗书》、《全集》、《书信集》等出版。更有今人整理出版之遗著、佚著多种。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猜你喜欢的书

上清含象剑鉴图

上清含象剑鉴图

《上清含象剑鉴图》,原题「天台白云司马承祯进」。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按「含象鉴」、「景云剑」,皆为唐玄宗时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铸造,其形制、铭饰取象天地阴阳。鉴可以照见人物,剑用于收鬼摧邪。本篇内载含象鉴、景云剑之图形铭饰,各有序文一段,略叙二物命名取象之旨及其功用。篇末附唐明皇御批并诗、北宋景德二年(1005)吴及《进司马天师铸含象鉴表》,以及《铸剑镜法并药》、《炼砂成银法》。此数条当系后人辑录。盖唐司马承祯曾以剑、镜二物进献明皇,北宋吴及又以之上表进献宋真宗。全书编成应在宋代。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唐王勃撰。滕王阁,为唐朝滕王李元婴所建。上元二年(675),阎伯玙任洪州都督时,重修此阁,农历九月九日在阁上宴集宾客,正好王勃往南方省父经过洪州,参加了宴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文。当时即震惊四座。文章从洪州的地域、人物、写到宴会;接着写宴会的时间、滕王阁的壮丽和登阁眺望中的三秋景物,着重抒发作者的坎坷身世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作者借历史上各种杰出人物的不幸遭遇,抨击封建社会压抑、弃置人才的不合理现象。在“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等句中,表现他报国的心愿,显示出意气昂扬的情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句,也具有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作用。全文感情顿挫起伏,透露出作者飞扬的神采;结构严谨而又挥洒自如,前后照应,脉胳清晰;辞采华美,通篇对仗齐整,声律配置严格,而气势奔放流畅,语言平易自然,用典贴切而不冷僻,体现出骈文进一步格律化和通俗化的倾向。脍炙人口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写景色彩鲜丽,形象飞动,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境界全新,精彩万倍。

古今长者录

古今长者录

八卷。明黄文炤撰。黄文炤,字季弢,晋江(今福建省晋江县)人。万历中诸生。全书共八卷,辑录自周、秦以迄明代忠厚长者之事,皆取其一节,共二百六十余节,末附别品六则。后附:王达撰《笔畴》、蒋永撰《读书简要》。此为清乾隆八年宁都曾洲西园校刊本,有清人彭士望评阅。于每人之事大至只取其中一节,所以关于其人品则不甚别择。书末附有《别品》六则,专辑看似浅薄而实际是厚道者之事。作者导俗之心甚善,但其书不免陷入芜杂。有明刊本。

文穆念禅师语录

文穆念禅师语录

清念说,真慧等编。五卷。收住双林等四禅寺语录、机缘、颂古、行实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六册。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

凡二卷。唐代善无畏译。说明念诵尊胜陀罗尼之仪则。又称尊胜佛顶真言修瑜伽法轨仪。略称尊胜仪轨。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书凡十二品,内容包括除灾、增益等四种念诵法、净法界三摩地法、五轮三摩地法、护身结界法之金刚三昧耶与降三世明王之印真言、尊胜陀罗尼、尊胜曼荼罗及大坛曼荼罗之画法等。于其中,第六尊胜佛顶修瑜伽本尊真言品所说之三十四种成就法,与若那所译佛顶尊胜陀罗尼别法所说三十八法之前三十四法、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中第三念诵尊胜别行法之说皆相同。依近代学者之说,此三十四成就法可能为后世所增窜者;又本书或为喜无畏所撰集,一般以为善无畏所译,似应存疑。另有一说,谓善无畏即是喜无畏。此外,本书之传于日本者,或题为‘尊胜佛顶真言修瑜伽经’,或题为‘尊胜佛顶修瑜伽仪轨’,其内容均雷同。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佛教传记。 唐慧立、彦悰撰,十卷。唐麟德元年(664),慧立为表彰其师玄奘功业,将玄奘赴印取经事迹写成前五卷。到武则天垂拱四年(688),玄奘另一弟子彦悰将前五卷重加整理,又续撰五卷,完成此书。为玄奘法师生平最早也是最详的传记,前5卷记玄奘出家至印度求法之经过,后5卷记玄奘回国后翻译佛经等活动。书中保留不少古西域、印度历史资料,及玄奘西行途中见闻,对唐初以长安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情况反映颇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