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辉

张德辉
  • 姓名:张德辉
  • 别名:字耀卿,号颐斋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195年
  • 逝世日期:1274年
  • 民族族群:

张德辉(1195年-1274年),元初儒臣。字耀卿,号颐斋。金末为御史台椽。金亡真定(今北正定)史天泽聘为经历官,后升参议。定宗二年(1247),忽必烈召见,进讲儒术,推荐儒臣。宪宗二年(1252),张德辉与元好问等面觐忽必烈,请他为儒教太宗师,同时请求蠲免儒户兵赋,为忽必烈接受。忽必烈即位,被任命为河东宣抚使,迁东平路宣慰使。至元三年(1266)参议中书省事。告老。咸淳十年(1274年),张德辉卒,年80岁。著有《纪行》一卷。该书记载了元定宗贵由二年时赴漠北的沿途见闻,详述了大漠南北蒙古人风俗人情。是一本研究蒙古国时期的历史资料。收录于《秋涧集》卷一百《玉堂嘉话》。

张德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火焰冰封的迷宫

火焰冰封的迷宫

伦敦大量黄金失窃,伦敦警察厅的警长麦弗瑞克·纳克姆面对毫无头绪的案件束手无策,只得向好友,侦探汉密尔顿·克里克求助。此时的克里克正受奈杰尔爵士的委托调查夜间在沼泽地神秘出现的冰封火焰现象和与之相关的人口失踪案。 失踪者的脚印在沼泽地中一块焦草皮处消失,不久后其尸体却突然在其附近被发现。奈杰尔爵士成了头号嫌疑人。沼泽地究竟藏有怎样的秘密,黄金失窃与人口失踪是否存在联系?

匹克威克外传

匹克威克外传

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6—1837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家以幽默风趣的笔法,嘲笑了英国政治制度中所谓“自由”、“民主”的虚伪性,揭露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空虚与堕落的生活,反映了一些下层人民的苦难处境。作品写的是商人匹克威克先生和他的三个朋友坐了四轮大马车从伦敦匹克威克俱乐部出发到莫国各地旅行,向俱乐部其他成员报导旅途见闻。在作者的笔下,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个天真善良的资产者形象,他和他的朋友被描写成乐善好施的富人。他们对社会罪恶幼稚无知,在旅途中闹出种种笑话,他们受到骗子金格尔的欺骗,又劝服了金格尔改邪归正,匹克威克本人还受到女房东的诬告,恶讼师的敲诈以至被关进负债人的监狱。这部小说借助主人公的游历,展开的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英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幅长卷,重大的社会问题伴随着情节的发展而逐步被引进作品中来,负债者监狱里惨不忍睹的情景,尔虞我诈的法庭画面,以及伊登斯威尔的选举丑剧——资产阶级两党制的缩影,都如实地被描写着。这部作品发表后,狄更斯便由一个不知名的二十五岁的青年,一跃而为英国出名的作家了。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改良刍议

论文。胡适著。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作者从白话文运动的立场出发,提出改革旧文学、建立新文学应从“入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着重于提倡文学体裁的大解放,冲破旧形式的束缚,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从我国白话应用的历史中得出“白话几成为文学的语言”的结论。作者认为根据上述主张创作出来的新文学,从历史进化的眼光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作者也注意到文学内容的改革,提出文学应有“高远之思想”、“真挚之情感”;还提倡描写“今日社会之情状”的写实主义。该文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第一篇反对封建旧文学的号召书,对于开辟新文学运动的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

黄庭经注

黄庭经注

黄庭经注本,清蒋国祚注,黄庭内景经一卷,黄庭外景经三卷,收于《重刊道藏辑要》尾集。

钟吕传道集

钟吕传道集

道教内丹炼养经典。三卷。题钟离权述,吕岩集,施肩吾传。全书分十八论,以问答形式,全面系统地论述内丹修炼的理论、方式、效验等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系统地论述了内丹修炼的十八个问题。该书首论真仙。谓人有生老病死之规律,唯修持仙道,可安而不病,壮而不老,生而不死。“仙非一也,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无阴者,仙也; 阴阳相杂者人也。唯人可以为鬼,可以为仙。少年不修,恣情纵意,病死而为鬼也;知之修炼,超凡入圣,而脱质为仙也,收入《道藏》第一一六册。

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为霖禅师旅泊庵稿,四卷,明道霈著,清太泉等录,龚锡瑗序,谢宏锺序,附禅海十珍一卷,高兆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