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士升

连士升
  • 姓名:连士升
  • 别名:连子云
  • 性别:
  • 国籍:新加坡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907年
  • 逝世日期:1973年
  • 民族族群:

连士升(1907年-1973年),新加坡华人散文作家。曾用名连子云。男。祖籍福建福安。出身于书香门第,但父母早丧,孤身一人在艰难中刻苦求学。1931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经济系。曾在国立北京图书馆从事研究工作多年,后在广东岭南大学任教三年。1947年离开中国,到新加坡定居。1948年受聘于南洋商报社,担任主笔20余年。又曾任南洋学会会长、新加坡大学董事、国家剧场委员、新加坡作家协会顾问等职。连士升嗜好买书、读书、著书,毕生惜时如金,苦读勤写,在新马各地报刊发表了大量散文、游记和回忆录等作品。已出版的主要有散文集《回首四十年》(1952)、《南行集》(1955)、《春树集》(1960)、《给新青年》(1963),杂文集《闲人杂记》(1957),书信集《海滨寄简四集》(1963)、《落霞集》(1974)、《孤鹜集》(1974)、《秋水集》(1975),游记《祖国纪行》(1948)、《塞纳河两岸》(1950)、《地中海之滨》(1950)、《大西洋一角》(1950)、《印度洋舟中》(1950),传记《西方英雄谱》(1953)、《泰戈尔传》(1961)、《尼赫鲁传》(1965)、《甘地传》(1968)等。其中《祖国纪行》和《塞纳河两岸》等5册游记,曾编成一巨册《名山胜水》出版。1962年,星洲世界书局为他出版了一套《连士升文集》。之后,连士升还拟续出《连士升文集》第二辑,但因病逝而未完成。连士升自40年代末期开始闻名于新马华文文坛,其影响之大,新马地区几乎每一位华文读者都读过他的作品。“他的文笔流畅,似乎是信手拈来,却有自然纯真的感觉,未曾虚假。作者为文,一贯保持仁厚长者的风度,从来很少采用刻薄凌厉的词语去骂人”(林琼《文豪连士升》),所以一度曾广受青年读者的欢迎。但作品思想内容较为贫弱,和时代思潮差距较远,因而逐渐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的书

切今之事

切今之事

《切今之事》收录了C.S.路易斯散见于报刊上的时评文字,其中论及文学、教育、人性以及现代思想中的诸多痼疾。路易斯终生警惕报刊,认为知识分子最容易上报刊之当。故而此书之意义至少有二:其一,有助于更全面理解C.S.路易斯;其二,所谈问题虽现于上世纪中叶,然而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当下仍有意义。

密使

密使

在本书中格林描述了一个因战争而充满怀疑的世界,并着力刻画了秘密使者D——一个软弱的英雄,一个渴望得到信任与爱的职业间谍。 因为内战,D带着秘密使命前往英国,他能否完成使命将左右内战的格局。然而在尚未到达英国前,D就不幸被另一派势力的人发现,围追堵截、诬陷、谋杀接踵而至,甚至他的同伴们也在怀疑他。 这个时候,D得到了一位少女的信任和帮助,但敌方却残忍地杀害了少女并栽赃给了D。为了替少女报仇,D发誓,他将从一个猎物变成一个猎人,一个狙击手,一个复仇者……

旋转乾坤

旋转乾坤

在凡尔纳的所有科幻小说中。这肯定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作品之一。北极一直是一片神秘莫测的广袤之地。美国政府别出心裁,提出拍卖这个地区;《从地球到月球》的主人公、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主任巴比康最终成交。俱乐部秘书马斯顿是天才的数学家。他通过有力的科学论证和复杂的数学公式,企图改变地球轴线从而改变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规律,以开发北极极为丰富的地下资源。世人担心此举将会把大海抛出天然的海底盆地,以致人类无法生存。于是警方囚禁了马斯顿,但巴比康及其伙伴却失踪了。此刻巴比康已带领了数万名工人来到乞里马扎罗山下实施他们的计划。在计划中的那天,巴比康一声令一上,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然而……

楚辞章句

楚辞章句

17卷,东汉王逸撰。《楚辞》本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景差、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及刘向所作《九叹》等16篇作品。逸以己作《九思》和班固《二叙》增之,分为17卷。其注虽不详赡,但训释文字多传先儒训诂,保存了若干古说,为《楚辞》最早之完整注本。《楚辞章句》的内容包括释义、校刊、训诂、考史、评文。每篇作品前加上简释题意和阐述创作意图的小序。再对每篇逐句作注,着重于语言词汇的解释,在扫除语言障碍方面,有重要贡献。

十四经穴歌

十四经穴歌

针灸著作。旧题元滑寿撰。一卷。寿另有《读素问钞》已著录。此书载十四经经穴歌诀。将已知穴位和各穴位针灸所治病症编成口诀以传授后秀,便于记诵。有元至正元年(1341)抄本,收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崇祯记闻录

崇祯记闻录

本书(一册一二四面七四、四○○字)分八卷,据「痛史」本「崇祯记闻录」略去卷一前半部天启元年至七年部分,改题今名。作者苏州人(书中屡有「吾苏」语),在籍记明季遗闻。书为随笔体裁,逐条列举;其中记地方杂事以外,对于崇祯朝政并甲申国衄、乙酉南都败亡以及后此苏、松变故与海上关系,多所记述。所可异者,原书起自明天启初元,讫于清顺治十年(癸巳);而末尾十年已非崇祯时事,何以名为「崇祯记闻录」?书首有崇祯戊寅(十一年)天寥道人叶绍袁撰序(自序),所言与原书不合。今加「弁言」,因作考略;结语云:『书非叶氏所作,序文亦非本书所有。作者苏州人(籍吴县或长洲),堪以认定:以当时人记当时事,已足可取,固不必问其出自谁手!原书名为「崇祯记闻录」,原止有四卷,卷末因另收他人之作为「附录」。卷五以下,为原作者所续,或为他人所增』。本书略去天启部分,约尚不及全书十分之一。至卷囚末所收他人之作,计有三文:首篇后署草莽陈莽波臣(疑有错字)记「国难睹记」,系记目击北都国变事;次篇未署撰人「史阁部、黄虎山殉国纪略」,系记史可法、黄得功成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