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亢虎

- 姓名:江亢虎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西弋阳人
- 出生日期:1883年7月18日
- 逝世日期:1954年12月7日
- 民族族群:
江亢虎(1883年7月18日—1954年12月7日),原名江绍铨,江西弋阳人。1883年7月18日生于世代官宦之家。青少年时处于官庭腐败,国势危机的时代。他从儒学中领略“治国平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及“小康”、“大同”的道理。12岁赴京研习西文与科学,并深受康有为《大同书》的思想影响。
1901年春,江亢虎东渡日本考察政治,半年后奉调回国,应袁世凯聘任北洋编译局总办和《北洋官报》总纂。翌年再度赴日留学,与日本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片山潜、平民社领导人辛德秋水等人,围绕政治经济改革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同时接触到欧洲的社会主义学说,并和他的儒家大同思想两相比较,认为多有“互相印证之妙”,从而初步形成他自己独特的“社会主义”思想。1904年因病辍学回国,任刑部主事和京师大学堂日文教习。
1910年3月,江亢虎出于“广求世界的知识,致力世界的事业”,以官费环球旅行,历经日、英、法、德、荷、比、俄等国,于次年春回国。他耳濡目染,潜心研求,终于形成他的“社会主义”信仰。
早在江亢虎接受儒家大同思想之时,他就“慨然慕大同之治,妄草议案、条例多端,以为必如何如何而后天下可企于均平,因虚拟一理想世界,如佛陀、耶稣所谓天国者。”环球考察“观欧美社会党之盛况”后,他认为与他虚拟的“理想世界”,“乃不期而暗合十之八九”。20世纪初,欧美各种社会主义学说颇为流行,他说:“其学说之弘通,势力之扶植,日进千里,风靡全球。在学界已成一极有根据之学科,在政界已成一极有声援之政党,地无论东洋西洋,国无论君主民主,罔不有如火如荼之历史。”对此,他认为只能疏导,不能压制,“压制愈甚,则爆发愈烈”。于是,他产生一种“狂妄之责任观念”,立志把社会主义引进中国。认为“社会主义在中国,鼓吹必更易,赞同必更多,推行必更速”。但在清廷专制统治下,他又不敢公开倡言社会主义,故恒以大同主义、世界观念、个人会等名义代用之。
江亢虎自称“无政府主义之入中国,余亦为其介绍人之一”。在日本留学时,他就提出“三无主义之说”,即“由有宗教转变而为无宗教,由有国家变而为无国家,由有家庭变为无家庭”。环球考察后,他又宣物“余所倡导之个人主义,即余所倡导之社会主义。”“三无主义”、“个人主义”,也就是江亢虎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是“正大光明之主义,非秘密黑暗之主义;平和幸福之主义,非激烈危险之主义;建设之主义,非破坏之主义”。“若党同伐异,流血相寻,民族之革命,国际之战争,教团之仇杀,皆社会主义所不取也。”他还把这种社会主义“括为三言,曰教育公共,日营业自由,曰财产独立。”对此,他进而阐明说:“社会主义实行第一步,积极则建设公共教育机关,消极则破坏世袭遗产制度。”这就是江亢虎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他组织中国社会党的指导思想。
1911年7月10日,江亢虎在上海张园发起成立“社会主义研究会”,以“研究广义的社会主义”为宗旨。入会者50余人。11月5日,上海独立后两天,他将社会主义研究会改组,正式成立中国社会党。本部设在上海,由江亢虎制订的党纲八条:“一、赞同共和;一、融化种界;一、改良法律,尊重个人;一、破除世袭遗产制度;一、组织公共机关,普及平民教育;一、振兴直接生利之事业,奖励劳动家;一、专征地税;罢免一切税;一限制军备,并力军备以外之竞争。”江亢虎被推举为部长。其基本党员主要是惜阴公会、《天锋报》馆和女子进行社等团体的成员。据《中国社会党传单》宣称,它在全国各地建立支部490余起,党员达52.3万多人。大都是学界、商界乃至一般下层劳动群众。其中不乏真诚追求真理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国家社会主义者;绝大多数是对“社会主义”茫然无知,一度签名,百事皆了的分手。
江亢虎抨击清政府的立宪是大权仍在少数贵族手中,“依旧是寡人政体的变相而已”。他主张实行失和政体,拥护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赞成选举孙中山为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支持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纲领,认为“至谓平均地权,必宜专征地税,尤与党纲诉合无间。”同时身体力行,选定崇明岛为专征地税的试验场,得到孙中山的赞同和支持。他积极宣传男女平等,支持女子参政,该党《规章》规定“党员……无论男女,义务权利平等。”1912年初,他派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赴南京晋谒孙中山,要求女子参政权,得到孙中山“国会成立,女子有完全参政权”的允诺。为此,在上海、武昌等地专门兴办女子法政学校,培养她们的参政能力。这些,在民初都起到积极的甚而是进步的作用。
江亢虎组织社会党的目的,在于谋取政权。他说:“立宪国家,必有国会,既有国会,就有选举……社会党员能多数当选,在国会里面,占得多数议席”。这就可以实行国家社会主义,“即利用国家之势力,以推行社会主义”,“如是足使政府成强有力之政府,国家成强有力之国家。”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以“社会党妨害国家”为由,支持谭延闿、黎元洪等人封闭和解散中国社会党的一些地方支部。江亢虎乞求于袁世凯、赵秉钧,游说于谭、黎之间,终于得到“满意之解决”。袁世凯亦欲利用政党与同盟会抗衡,愿出重金收买中国社会党为己所用,并令赵秉钧加以“保护”。江亢虎一面采取淘汰党员,出卖某些基层组织;一面在该党第二次联合会时,强令通过在原党纲内加入“其宗旨在于不妨害国家存立范围内主张纯粹社会主义”。他在《社会党党员之心得》的报告中强调“遵守党纲,以谋实行,为本党党员唯一之义务”。实质上是维护袁世凯独裁专制国家存立为“唯一之义务”;“遗产归公”更非强他人财产归公,即不剥夺袁世凯为首的大地主大官僚资产阶级的财产。这样,江亢虎就把中国社会党改造成为袁世凯的御用工具。中国社会党也因此而分裂。
1913年“二次革命”时,江亢虎先是采取“超然独立,不偏不倚”的态度。一面要求袁世凯“引罪辞职”,要求参众两院提去“弹劾政府案”,同时又致电黎元洪“应速通电中央及各省海陆军人对于此事严守中立,不得干涉,以杜变端”;一面通电全国,要求李烈钧等“四督罢兵回防,停止二次革命”,并在《人道》报上“纪载战时惨状,鼓吹人道主义”,“反对武力解决”,成为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的帮凶。“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大权独揽,踢开一切政党,首先就拿中国社会党来开刀。下令“各省都督民政及各军司令官,将所有社会党本部支部一律严行查禁。”8月31日,江亢虎遵命发表《留别中国社会党同人宣言》,辞去总代表头衔,解散中国社会党。随即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执教。
1920年夏,江亢虎回国。翌年去苏联旅行,复以中国社会党领导者身份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谒见列宁。1922年8月经欧洲回国,9月在上海创办南方大学,自任校长。是时,中国共产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江亢虎却“深感赤化东渐,颇为人心世道之隐忧”,发表《新俄游记》攻击十月革命。同时提出“资产公有”、“教育普及”、“选民参政”和“立法一权”等英国费边社的“理论”,抛出一个“新社会主义”纲领,妄图抵消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影响,支持北洋军阀。
1924年1月,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江亢虎一面致书孙中山,反对国民党接受苏联援助;一面通过清室内务府大臣金梁上书要求清逊帝溥仪复辟。6月15日,江再次组织中国社会党,发布《中国社会党复活宣言》。次年1月更名为中国新社会民主党,投靠北洋军阀,10月参加段祺瑞御用善后会议,并出任制宪要员。1925年8月,清室善后委员会公布“甲子清室阴谋复辟案”有关文件。江亢虎给溥仪的手书被公诸于众,声名狼藉,被迫返沪主持南大校务。11月,江又以新社会民主党名义发表宣言,与西山会议派“谒诚联络”相互勾结一致反共。1926年,江亢虎上书吴佩孚,要求“朝野上下大联合之实现”,“然后赤祸庶几可免。”1927年北洋军阀覆灭,江亢虎解散新社会民主党,旋逃往美国,再赴加拿大执教。
1928年,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江亢虎上书对蒋大肆吹捧。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江再向蒋献“活标之策”:“不宣战”、“不进攻”,实行民族投降主义。1933年江亢虎回国。1934年12月至1935年春在上海举办《孔子的人生哲学》讲座,鼓吹忠君、孝悌、温良恭俭让等封建道德,以配合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提出“革命不一定用武力”,“不一定要军队”等谬论,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配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
1937年抗战爆发后,江亢虎避居香港。1939年应汪精卫之邀由港返沪。同时又一次打起中国社会党的旗号,为汪伪建立“中央政府”效劳。1940年出任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国务委员和考试院副院长、代理院长。此间,江亢虎提出以佛教、道教、儒教为中心内容的“固有的东方文化”和“不是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革命的社会主义”作为日汪“思想上防共之绝大武器”。
抗战胜利后,江亢虎潜藏南京清凉寺为僧,后逃往北平,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监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亢虎被移押上海提篮桥监狱。1954年12月7日,病死狱中。
江亢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婚姻与道德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著。出版于1929年。分别论述了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建立一种性道德、父权统治、男性崇拜、禁欲主义与罪恶、基督教的性道德、浪漫主义的爱情、妇女解放、性禁忌及在人类生活中爱情婚姻的位置等婚姻道德方面的重要问题。作者还对卖淫、试婚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论证。作者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类社会都由两个最基本的构成因素所组成,即经济因素和家庭因素,其中婚姻和家庭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作者运用翔实的例证证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婚姻道德的演变过程及不同民族、国家的人的婚姻道德的差异性,以及婚姻道德的内容对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影响。书中认为现代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对婚姻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特别是妇女社会地位的改善对婚姻道德影响最大。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破除旧婚姻道德的迷信,以建立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婚姻道德观乃是本书的主旨。作者还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试婚问题,认为试婚是利大于弊的(在没有生育后代的前提下)。此外作者还就离婚,优生等问题作了阐述。最后作者从历史和道德的角度分别得出结论: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婚姻道德观来取代传统的婚姻道德观。人们将不再压抑自己的自然情感,而以男女间正常的性爱来促使健康人格的发展。罗素认为对人们进行婚姻道德方面的教育十分必要,完满的婚姻应建立在男女双方人格的相互尊重基础之上,它既包括健康的生理状态,也包括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婚姻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念佛法门与大势至圆通章
道源法师讲述,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国土,乃释尊“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有情,依斯径登不退。”此一法门之殊胜,历代诸师,赞叹备至。尤以永明大师称为“万修万人去。”蕅益大师则谓“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又叹为“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过去的祖师大德们,修此法门而现前见佛报尽生西者,史不绝书。我国大乘八宗,最能普遍社会深入人心者,亦惟净土。这是有其必然的道理的。
大乘无量寿经
大乘无量寿经,一卷,唐法成译,田广谈题记,尾题佛说无量寿宗要经,九三六。
俱舍论疏
凡三十卷。唐代法宝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略称宝疏。此书与光记皆为俱舍论学者所必修。共分五门:第一初转法轮时,第二学行之次第,第三教起之因缘,第四部执之先后,第五依文解释。日本十八世纪学僧快道评本疏之特点,谓法宝多以一解为决,并常斥泰疏、光记之非。盖法宝宗涅槃,信一性皆成佛,忌惮法相之五性各别义,而此常为讲新译者所讥嫌。法宝因感光记解释之繁琐,大加排斥,自创独特之解释,后世亦有崇宝疏者,故今有光、宝二学派之诤论。
华严经搜玄记
凡五卷,或十卷。唐代智俨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略称华严经略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记述六十华严之纲要,并解释其文义。全书分立五门,以分别华严一经之文义,即:(一)叹圣临机,德量由致。(二)明藏摄之分齐。(三)辨教下所诠之宗趣及能诠之教体。(四)释经题目。(五)分文解释。前四门为搜玄记中之玄谈,第五门由净眼品至入法界品等三十四品,就每一品分品名、来意、宗趣、释文等四科谈其玄旨。法藏所著之华严经探玄记等即以本书为依据,特以本书十玄门之说发挥华严一经之深旨,为法藏等所依用。在大正藏所载之版本,系以高丽高宗三十二年(1245)刊行之海印寺本为底本。大日本续藏经所收者则依据日本所传之古写本。
恒水经
佛说恒水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与中阿含赡波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