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杂记

  • 百官箴

    百官箴

    《作者:许月卿南宋官箴。许月卿撰。6卷。此书仿扬雄《官箴》,分曹列职,各审规戒。卷一为许氏所撰《百官箴》表文、序文及次第,卷二为《百官箴》缘起、指归、施用、用韵、讳例,其后四卷为左丞相以下具体职官的箴言。许氏自序称最爱《虞箴》,“惜其所谓《百官箴》者不尽存”,故而效法其体,代为拟撰。从文体看,《百官箴》保持了《虞箴》的风格,多为四言句而有韵,但叙述形式随意多样。并将各官职所掌之事区分开来,既列本职,又及兼官,各自为箴。该书为研究宋代职官、时政及为官准则提供了具体的资料。通行有《四库全书》本,另有明刊本。

  • 淳熙玉堂杂记

    淳熙玉堂杂记

    《作者:周必大笔记。 南宋周必大(1126—1204)撰。三卷。必大有《文忠集》已著录。另著有《省斋集》、《玉堂类稿》等八十一种。亲聆皇帝玉音之处为玉堂(或称翰林院),有所问对思考,笔录成文,得五十余条,于淳熙九年(1182)成书。以记翰林故事为主,凡銮坡制度沿革、一时宣诏奏对诸事,多有记述。其中奉表德寿署名、赐安南国王嗣子诏书等,皆能援引古义,合于典礼。尤以琐闻遗事,脍炙人口。与洪遵《翰苑群书》、程俱《麟台故事》、洪迈《容斋随笔》参照阅览,可备考证唐宋典制之需。有明汲古阁刻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

  • 东谷所见

    东谷所见

    《作者:李之彦一卷。亦作《东谷随笔》。南宋李之彦(生卒年不详)撰。李之彦生于宋末,社会风气日益衰坏,教学之余,将其所见,随手笔录,以成是书。全书共十三则,皆愤世疾俗、词怨以怒之语。卷末载“太行山戏语”一条,谓“事非不必与世人辨”,对社会风俗日益衰坏无能为力,发出了无可奈何之感慨。卷首有自序,题咸淳戊辰(1268)小春,正是宋政弊极之时。是书对了解宋末弊政及风俗大有帮助。今传本颇多,有《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商务印书馆《说郛》等丛书本,《学海类编》 作《东谷随笔》一卷。

  • 耕禄稿

    耕禄稿

    《作者:胡锜诏曰民以食为天食不可缺则民不可惰尧敬授禹粒乂盘庚曰力穑乃有秋此古者驱民之农使着本而食其力我国家躬籍以供祀典制地以行仁政诏寛减赋租勉率亦云至矣比年以来叹愁转徙壮者不縁南亩而无常心岂斧斤夺其时欤繇役分其力欤厚敛以困之欤朕知无逸艰难亦惟责躬惧徳弗类方春时和土膏脉起民事不可缓尔郡国循行阡陌宜究民恫以劝农为急若有蟊贼痒而稼者锄之尔父老率子弟孝悌陈敷菑覃播载于胥斯田既顺既宣则自今以始岁其有秋民无阻饥乃朕之意

  • 鹤山笔录

    鹤山笔录

    《作者:魏了翁一卷。旧题南宋魏了翁 (1178—1237)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 《周易要义》。此书卷末有悔馀老人跋,称“竹坨自粤游回,钞鹤山笔录一卷见示,予意必陈腐满纸,漫不省也。近因笺注苏诗,试取检阅,则见辨核纪录,皆有真趣,卓乎不说名家。毛氏《津逮》既镌其题跋而不及此,想汲古阁中亦无此藏本也。”悔馀老人为查慎行别号,竹坨不知为何人。四库馆臣修《四库全书》时考证,朱彝尊《曝书亭集》无此书跋,而查慎行补注苏诗亦无一字引此书,跋中“辨核纪录,皆有真趣”二语,文义不通,怀疑其书不出查慎行之笔。陆煊将其书刻入《奇晋斋丛书》时,又作跋语云,“《唐宋丛书》曾刻魏了

  • 杂纂新续

    杂纂新续

    《作者:韦光黻昔玉溪生以街谈寓诙谐,王君玉、苏子瞻继之,明黄允交复有三续之作,不过博茶前酒后一轩渠耳。余戏仿为之。凡前人所已言者,俱不赘及云。

  • 广杂纂

    广杂纂

    《作者:顾禄《广杂纂》立类义目12题,多同前人所立,但"合弗来"、"听弗得"、"必弗得"等则是吴语,所列短语中可能是谚语、俗语。

  • 纂得确

    纂得确

    《作者:石成金李义山以滑稽巷谈撰《杂纂》书一卷。载列事条,中情极确。继后,王君玉、苏子瞻、黄允交俱仿其意,各有续纂,而确当亦不逊于义山。予读诸纂,其间事系于身心家国者甚少,因另辑十类。篇目俱以一正一反,两两并列,令读者知某某为宜当行,某某为宜当戒,则举止有所凭式。较之前人《杂纂》,似有益也。辑成此书,以俟异日后有感发,再加增续。省庵徐先生见而高声谓予曰:“纂得确!”予乃不遮厚颜,即以此三字名其书。天基石成金撰。

  • 纂得确二集

    纂得确二集

    《作者:石成金予曾将人事之好歹,两两并列,撰书一卷,令伥伥者读之而知所趋避矣。年来复见人之言行举止,不当于理,而犯天人之恶者,比比皆然。因又另续十类,各以“惜”字贯首。要知“惜”者,有怜爱痛惜之义存焉。惟人不知此“惜”也,所以易染种种过愆。其于言语,尤为更甚,是以书内《惜官》之条独多,愿读者俱加自惜。予知今后有益于身心世道者,又更多矣。但予自愧何人,敢于上续东坡诸才子之貂,一而复再,诚不知羞耻之至也。天基石成金撰。

  • 啸旨

    啸旨

    《作者:孙广孙广的《啸旨》,是中国古代音乐批评史上第一篇对人声歌唱艺术的独特形式"啸",展开历史考源、方法探索与批评标准探究的专论。

  • 义山杂纂

    义山杂纂

    《作者:李商隐轶事小说集。又名《杂纂》。旧题唐·李商隐撰。 《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类著录,一卷; 《宋史·艺文志》小说家类有李商隐《杂纂》一卷,又李义山《杂稿》一卷,疑即一书。今存《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人说荟》本、 《唐代丛书》本、 《忏花盦丛书》本等,均题《义山杂纂》。关于此书作者,鲁迅怀疑为诗人李商隐作。《直斋书录解题》评其内容为“里俗常谈鄙事,可资戏笑,以类相从。今世所称‘杀风景’,盖出于此”。共四十一类,分别用“必不来”、“不相称”、“羞不出”、“怕人知”、“不嫌”等作标题,每题下所记皆社会知识与人生经验

  • 杂纂续

    杂纂续

    《作者:王君玉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撰《义山杂纂》一书,专记市井琐谈,俚语习俗。后亦时有仿作者。宋有《杂纂续》,称王君玉撰。

  • 杂纂二续

    杂纂二续

    《作者:苏轼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撰《义山杂纂》一书,专记市井琐谈,俚语习俗。后亦时有仿作者。宋有《杂纂续》,称王君玉撰。苏轼撰《杂纂二续》。

  • 杂纂三续

    杂纂三续

    《作者:黄允交李义山,浪子,以巷谈寓滑稽。王君玉、苏子瞻各仿之。遂成风流雅谑。后有续者,不免画足,宁复遗珠。徒为大雅罪人,未必能博好诙士一轩渠也。壬子下第,出白门车中识。

  • 唐摭言

    唐摭言

    《作者:王定保简称《摭言》。笔记。唐末五代王定保(870—940)撰。十五卷。定保,南昌人。光化进士,后仕南汉,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本书为记载唐代科举制度掌故专著,十五卷,分一百○三个子目,近十万余字。每条有论赞,所述典故,有选举志所未备者。大部分篇幅记载唐代科举制度及有关活动、遗闻轶事,所记颇为详备,为史志及他书所不及。唐代诗人零章断句为别集失载者,亦多赖以保存。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从中多有取材。

  • 荣枯鉴

    荣枯鉴

    《作者:冯道《荣枯鉴》是一本经典的谋略著作。由五代宰相长乐老写成。五代宰相冯道一生仕唐晋汉周四朝﹐相六帝﹐因自号"长乐老"。《荣枯鉴》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人、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四时纂要

    四时纂要

    《作者:韩鄂中国唐代农学著作。作者韩鄂,唐末五代时人。本书《新唐书·艺文志》农家类有记载。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时曾将本书与《齐民要术》一同刊刻,以广流传。元代以后很少提及,可能已经散佚。1960年在日本发现了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朝鲜重刻本,随即影印(1961,山本书店、书后有守屋美都雄的解题),缪启愉据以整理为《四时纂要校释》,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按月列举应做事项的月令体裁的农家杂录。全书分5卷,共698条,材料主要来自《齐民要术》、《山居要术》以及东汉以来的各种方书。包括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卫生及药物栽培、器物

  • 素履子

    素履子

    《作者:张弧素履子,唐人张弧撰。《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太玄部。书分十四篇,依次为履道、履德、履忠、履孝、履仁、履义、履智、履信、履礼、履乐、履富贵、履贫贱、履平、履危。作者自序曰:「夫《素履子》者,取《周易•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以纯素为本,以履行为先;虽衣布素,须履先王之政教」。故此书大旨以抱朴守素,践履忠孝仁义等儒家伦理为主。《四库提要》称赞其书词义平近,「要皆本圣贤垂训之旨,而归之于正,盖亦儒家者流也」。

  • 蒙求

    蒙求

    《作者:李翰凡3卷,现存本2484字。书名取自《易·蒙卦》:“匪我童蒙,童蒙求我”之义。是一部以历史典故为主要内容的蒙学课本,唐代李翰所作,宋徐子光注。书名取《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全书4字一句,一句概括一个历史人物或传说人物的故事。上下两句成对偶,读起来琅琅上口,极有韵味,便于记忆。既能用以识字,又可学习典故知识,较以认字为主的蒙书前进了一步,在中国蒙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将苑

    将苑

    《作者:诸葛亮亦称《新书》、《心书》,中国古代论将用兵的著作。旧题诸葛亮撰。本书名最早见于南宋《遂初堂书目》。现有明正德、万历、天启刊本,明王士骐《诸葛忠武侯全书》、郭子章《武侯兵要七种》、清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以及《子书百家》、《百子全书》等文集丛书均有收录。全书50篇,约5000字,本于《孙子》、《吴子》、《六韬》、《三略》等书,论及兵权、逐恶、知人性、将材、将弊、将志、将善、将刚等50个问题。南宋《遂初堂书目》始有论载。明代王士骐编《诸葛亮集》时将其收入。

  • 人物志

    人物志

    《作者:刘劭三国魏刘劭著。为中国现存的第一部专门论述考察才性、选拔人才的理论著作。认为人的才性决定于所秉赋的“元一阴阳之性”,因其“体五行而著形”,故“荀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九征》)。主张从人的外部表现与内在心理的统一中识鉴人物,“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同上)。并由此提出人的道德性情决定于人的生理条件,“骨直气清,则休名生焉”(《八观》)。还讲:“人之质量,中和最贵”本书共3卷12篇,是一部人才学著作,其中涉及到了道德与才能的关系,包含有大量的伦理思想。在选拔人才时,本书主张除

  • 法书要录

    法书要录

    《作者:张彦远书学论著汇编。唐张彦远编。十卷。辑录东汉至唐代元和年间各代的书法理论著作及著名法书著录等。收录较广,采辑较精,保存不少书法史料,对研究书法有重要参考价值。收载东汉至唐元和 (806—820)时各家书法理论文字及著名法书著录等共38篇,存目4篇。采集较精,前代遗文佚篇,往往赖此以传。存世版本主要有:《王氏书苑》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 书断

    书断

    《作者:张怀瓘三卷。书法品评著作。唐张怀瓘撰。是编系著录古今书体及能书人名。定其品第,纪述颇详,是一部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他和孙过庭可以说是唐代书论史上的双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朋友赵僎即赞其《书断》:“统之美而绝举,成一家之孤振,虽非孔父所刊,犹是丘明同事。”录古今书体及善书者名,各述其源流,记述颇详。上卷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十体及其源流,系之以赞,末为一篇总论。中卷、下卷将善书者分为神、妙、能三品,每品各以体分。计神品二十五人(除各体重复得十二人)

  • 兼明书

    兼明书

    《作者:丘光庭五卷。唐五代时邱光庭 (生卒年不详)撰。邱光庭乌程 (今浙江吴兴)人,曾官至太学博士,与著名诗人罗隐交往密切。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兼明书》共十二卷。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作二卷。今本五卷,可能为后人所更定。首卷为诸书二十二条;次卷为 《周易》五条,《尚书》四条,《毛诗》十三条;三卷为 《春秋》十条,《礼记》五条,《论语》十三条,《孝经》二条,《尔雅》二条;四卷为 《文选》二十二条;最后为杂说十八条,字书十二条。该书虽有许多文字脱字之处,但邱光庭引典辨驳,具有条理。所记社稷诸条,“多得礼意”。驳五臣《文选注》诸条,亦皆精核。其谓《春

  • 醉乡日月

    醉乡日月

    《作者:皇甫松唐皇甫松撰。《新唐书·艺文志》丙部小说家著录,三卷。 《宋志》同。现存有《水边林下》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 《类说》本等,但均系残本。这是一部写唐人饮酒生活的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归之为小说家: “唐皇甫松子奇撰。唐人饮酒令,此书详载,然今人皆不能晓也。”全书共三十个条目,大都有目无文,现在尚能见到文字的只有饮论、谋饮、为宾、为主、明府、律录事、觥录事、选徒、骰子令、手势、拒泼、逃席、使酒、进户等条目。

猜你喜欢的书

雪莱抒情诗选

雪莱抒情诗选

《雪莱抒情诗选》收录了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共73首,按照年代划分,从“早期诗作”至1822年,即诗人去世的那一年止。雪莱的抒情诗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受到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热情地支持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不少抒情诗里都体现出他的政治见解和革命热情,给人带来力量与支持。此外,本书还包括译者注释138条,有助于读者对诗作的理解。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由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龚廷贤著。《内府秘传经验女科》龚廷贤,一作应贤,字子才,号云林,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 本述内容主要阐述调经和提高受孕几率经验方等等内容。

再见大师

再见大师

这是风云突变千年未有之变局,也是文化激荡群星闪耀之时。台湾《传记文学》珍藏文集,再见民国大师。记录者或为挚友亲人,或为弟子晚辈,亲历者眼中的大师风骨逸事弥足珍贵。大师书写大师。梁实秋写激情演讲的梁启超,罗家伦忆元气淋漓的傅斯年,萧公权录诗友朱自清,许倬云记恩师李济……大师眼中的大师,交相辉映,更得异彩。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记述中国宋辽金元史编年体著作。毕沅编著。初刻仅为103卷,后有桐乡冯集梧补刻,始全部刊印行世。同治年间苏州书局出版重刻本。继有世界书局出版缩印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重印。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本。毕沅在史学家邵晋涵、章学诚等人协助下,积20年之功,著成本书。另著有《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书20余种。本书220卷,其中分宋纪182卷,元纪38卷,共360万字。书中记事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七月止,凡400余年。用编年体例有条理地记述了宋元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主要史实,基本上较全面地描绘出了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历史轮廓。叙事详而不芜,文字干净利落。采摭史料甚富,除以宋、辽、金、元4史为主要根据外,另参考了各种史籍、文集上百余种,于辽、金及宋末之事增补甚多。在体例上,本书仿照《资治通鉴》之例,正文之下分注考异,以简炼的文字对史事虚实和史料真伪作分析辨正,探明原委,便于检阅。缺点在于对北宋部分编辑较好,元代部分则较简略。叙事又多取旧史原文,缺乏剪裁,考异亦不够精详,因而讹误、遗漏等问题仍较多。但较以前诸家同类著作,实为后来居上之作,是学习宋辽金元史的一部基础书籍。

吉祥经

吉祥经

凡十二颂。为国人黄底拉利利(巴利名音译)译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发表在九月二十二日之佛教日报。本经系属于巴利藏小部经(Khuddaka Nika^ya I)之小诵经(Khuddaka Pa^t!ha)。内容叙述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中,应一天人之请,而为其解说持戒修善可得大吉祥之理。  现代学者法周于其所著之‘吉祥经的透视’一文中举出,大正藏第四册所收之法句经第三十九品吉祥品系译自小部经,同时如上记所说,本经系属于小部经中之小诵经,故推论吉祥品系取自小诵经中之吉祥经。此外,文中并附上本经之巴利原文,将译文与原文做一对照比较,而指出二者差异之处。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

一卷,失译人名。说末世佛法破灭之相者。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