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

- 姓名:王应麟
- 别名:字伯厚,号深宁居士
- 性别:男
- 朝代:南宋
- 出生地:宋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 出生日期:1223年
- 逝世日期:1296年
- 民族族群:
王应麟(1223年~1296年)南宋末曾任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字伯厚,号深宁居士,一号厚斋 ,学者称厚斋先生。宋浚仪(今河南开封)人,至其祖始定居庆元鄞县(今属浙江)。应麟九岁通《大经》,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举进士,从王埜受学。调西安主簿,百姓见应麟年少而轻视之,不按时交纳赋税,应麟白郡守,绳之以法,遂主办。差监平江百万东仓,调浙西提举常平茶盐主管帐司。后调扬州教授。初,应麟登第,以当时事举子业者沽名誉,不省制度典故,非国家所望通儒,于是闭门发愤。宝祐四年(1256)再应博学宏词科,中第。差浙西安抚司幹办公事。主持考试,曾赞文天祥卷:“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迁主管三省、枢密院架阁文字国子录,进武学博士,太常寺主簿。因言边事触迕丁大全,被罢职。及大全败,起应麟通判台州。召为太常博士,擢秘书郎,又兼沂靖惠王府教授。又以彗星见,论执政,迕权臣意,迁著作佑郎。度宗即位,授兼礼部郎官,兼直学士院。又因对用人不当及各项弊政多所批评建议,触迕权臣贾似道、留梦炎,再遭罢斥。曾累官起居郎兼权吏部侍郎,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进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迁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转尚书兼给事中。后辞官回乡,宋亡,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二十年后卒。
王应麟自幼聪颖,研习经典,学问渊博,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都有研究,熟谙掌故制度,编著宏富。所著有二十余种,约六百余卷。考订性札记《困学纪闻》二十卷,综罗文献,贯穿古今,最为后世推重。还有《深宁集》一百卷,《玉堂类稿》二十三卷,《掖垣类稿》二十二卷,《诗考》五卷,《诗地理考》五卷,《汉艺文志考证》十卷,《通鉴地理考》一百卷,《通鉴地理通释》十六卷,《通鉴答问》四卷,《蒙训》七十卷,《集解践阼篇》、《补注急就篇》六卷,《补注王会篇》、《小学学绀珠》十卷,《玉海》二百卷,《词学指南》四卷,《词学题苑》四十卷,《笔海》四十卷,《姓氏急就篇》六卷,《汉制考》四卷,《六经天文编》六卷,《小学讽泳》四卷。《宋史》有传。
猜你喜欢的书
两河清汇
水利志。清薛凤祚撰。八卷。凤祚字仪甫,益都(今属山东)人。尝师事鹿善继、孙奇逢。受算术于西洋穆尼阁,以善天文著称。著有《圣学心传》、《天学会通》。是书当于乾隆年间成书。八万余字。首冠黄河、运河图,上为黄河,下为运河,制作甚详,并绘有两岸各支流、湖泊及沿岸城镇等。正文分运河、黄河两部。卷一至四为运河包括运河修守事宜、运河形势、运河总部职官诸篇。凡运河北起昌平、通州,至南浙江沿途各水系、湖泊泉河诸目皆详载之,其中仅山东济、兖二府十七县有泉四百二十七处。卷五至八为黄河详载黄河职官、夫役人数,历代黄河水患及治河成绩,其《历代治河》篇记汉武帝元光三年至清康熙十二年间历次治理黄河情况。卷七录明潘季驯《河议辨惑》,仅加标题,文字略有改动。详辨古今河防得失,疏证明析,具有水利史料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医学刍言
又名《中医临证指要》。综合类著作。清王旭高原撰。不分卷。旭高有 《王旭高医书六种》 已著录。本书成后世无刊本,其抄本经北京中医学院诊断教研室整理,题日 《中医临证指要》刊行。全书厘为三十三章。首章辨证概述,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之病理;二至四章论六淫、七情、劳倦、饮食、色欲治法; 五至三十三章论述临证常见之内科杂症及妇产科疾病的辨证施治常法。此为王氏课徒之入门书,故以“约”“要”为宗旨,所论多引述前贤临证经验,采撷历代名医之精华。所论虽属常见病证治,但亦有独到见解。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简明扼要,文浅意明,利于初学者研习。有一九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李太白贬夜郎
元杂剧剧本。简名《贬夜郎》。 王伯成撰。末本。存本仅载曲词和简略科白,唯知其梗概为:诗人李白带醉见驾,向唐明皇述说酒的好处,又奉命当场赋诗,由杨贵妃捧砚,高力士为其脱靴。外国进宝,明皇令高力士宣李白,李白醉酒骑马见驾。李白为自己的行为辨护后,明皇赐他酒和衣服。李白出朝时,碰到杨妃和安禄山,看出安必将作乱。安禄山、杨贵妃因私情被李白撞见,2人宴请、贿赂李白,受到李的斥责。李白离开长安,中秋节在采石渡口与朋友泛舟赏月时,酒醉向江中捞月,落水身亡,受到龙王和众水族的欢迎。剧本将历史上关于李白的记载和著名传说加以串合,集中表现了李白作为一个诗人的浪漫气质和正义感。剧名为《贬夜郎》,似应有李白被贬夜郎的具体情节。此外,据现存曲词和科白来看,李白被贬的原因是因对朝政混乱不满,得罪了杨妃、高力士,与历史上因参与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的说法不同。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后收入《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全面抗战论
潘汉年著,生活书店,1938年1月第1版。本书收录“全面抗战释”、“全面抗战中政治动员的基点”、“如何确保抗战的全部胜利”、“群众动员的基本问题”、“上海中立区问题”、“承认上海中立区的外交意义”等22篇文章。
妙经文句私志记
妙经文句私志记,十四卷,唐智云撰,原注藁草而已,未及详悉,目录尾记未及完结。
敕修百丈清规
凡八卷。略称敕修清规、百丈清规。元朝东阳德辉编,全悟大訢及学业沙门等共校正。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元朝至元二年(1336),蒙顺宗之敕,德辉乃重编百丈古清规,于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对照参考古清规、校定清规、备用清规和幻住清规等合而编辑。内容分九章:(一)祝厘章,列举对朝廷之六项祝赞法式。(二)报恩章,颂赞国恩之遗勋及佛恩之广大。(三)报本章,举佛诞生、佛成道、佛涅槃之目次,并高唱报恩之精神。(四)尊祖章,举达磨忌、百丈忌、开山忌、嗣法师忌等四忌以报祖师之恩德。(五)住持章,揭出上堂、小参、入院、迁化等十七目,以示住持人之日用行持。(六)两序章,示两序之进退、侍者之去就、汤茶煎点之法式,及列职杂务等,共二十一项。(七)大众章,示沙弥之得度,新戒之参堂等,乃至游方参请、赴斋粥、普请、病僧念诵等日用之规范。(八)节腊章,关于结制、戒腊、念诵等诸事。(九)法器章,详举钟、版、木鱼、磬、鼓等一切法器,并教示鸣打之法。网罗禅林清规之大纲。卷首有至元二年之上谕、正统七年四月礼部尚书胡濴等重刊序。卷末有百丈祖师塔铭、黄溍之百丈山天下师表阁记、杨亿之古清规序、崇宁清规序、咸淳清规序、至大清规序及至元二年三月翰林直学士欧阳玄之序、同四年三月德辉之自序等。自序曰(大四八·一一五九上):‘百丈清规行于世尚矣!繇唐迄今,历代沿革不同,礼因时而损益,有不免焉。往往诸本杂出,罔知适从,学者惑之。’以知本书编纂之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