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

- 姓名:郑克
- 别名:字武子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开封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郑克,生卒年月不详,南宋官吏。字武子,一字克明,开封人,宣和六年(1124)进士,曾以迪功部任建康上元县尉、以承直郎任湖南提刑司干官,是一位具有才识的熟悉历代史传和通晓狱政的地方官吏。南宋绍兴三年,降诏恤刑戒饬中外,俾务哀矜。其因阅和凝《疑狱集》,嘉其用心,乃分类其事,增广条目,附益宋事,又系以论断,撰成《折狱龟鉴》,又称《决狱龟鉴》。该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狱讼案例选编,分释冤、辩诬、鞫情、议罪、省过、惩恶、察奸、核奸、察贼、迹贼、严明、矜谨等20门,辑录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北宋大观、政和年间有关平反冤案、断狱量刑的案例276条,395事。所辑故事多出于正史,也有出于墓志和小说。但文字和情节均有变动。此书较为系统地总结前人在案件的侦破、检验、审讯、判决和平反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他的案语看,是主张尚德缓刑,求实戒枉的,并提出“饥馑盗贼多”的观点。由于时代的局限,有少数宣传封建迷信和伦理道德。以按语的形式对其中大部分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考辨。此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在案件的侦破、检验、审讯、判决和平反等方面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书取材广博,除正史、实录外,还采摭各种文集和笔记小说等,其中不少原著早已亡佚,还有一些与今传本有重要差异,对今天研究和整理古文献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郑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敬轩文集
明代诗文别集。薛瑄(字德蕴)著。薛瑄的诗文著述初未有刻本,后来薛瑄的孙子薛禥将其稿交付给常州同知谢庭桂,今仍有存本的成化年间刊刻的《河汾诗集》8卷即是谢刻本,但其稿未能刻完。弘治二年(1489)监察御史杨亨从朱氏那儿得到薛瑄稿本,继而薛瑄的门人张鼎又从杨亨那儿得到其稿。其本字句舛讹,多非其旧,于是他重加校正,三易稿乃编成,共得诗文约1700篇,厘为24卷,刊刻行世。张鼎并作序。《四库全书》以此刻本为底本收录。此外,还有嘉靖三十五年(1556)赵府味经堂刻本,题名《薛文清公全录》,凡47卷,除诗文集24卷外,还有《薛文清公读书录》11卷,《读书续录》12卷;还有嘉隆年间、万历年间《薛文清公全集》刻本,凡40卷,附录1卷。这两种刻本诗文皆无所增益。薛瑄虽是明代理学大师,但诗文创作的理学气并不浓,尤其是诗作,尚见情韵。四库馆臣评论其集说:“明代醇儒,瑄为第一,而其文章雅正,具有典型,绝不以俚词破格。其诗如玩一斋之类,亦间涉理路。而大致冲淡高秀,吐言天拔,往往有陶、韦之风。”(《四库全书总目》卷170)陈田《明诗纪事》也认为:“文清古体淡远,律诗雄阔,绝句极有风韵,非一时讲声律者所能及。”王世贞《艺苑卮言》曾举其“翼轸众星朝北极,岷嶓诸岭导南条”,“天连巫峡常多雨,江过浔阳始上潮”等诗句,认为是极有情韵的佳联。可见其非击壤体。
华阳集
宋人张纲(1083—1166)撰。四十卷。纲字彦正,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一作金坛人)。大观政和间试舍法三中首选。除太学正,迁博士,累官给事中。初与蔡京、王黼不合,南渡后与秦桧不合,致仕。桧死,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终于彦知政事。其座右铭曰:“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天下”。自号华阳老人,谥文定。此编系其嗣子坚搜辑编成,以其自号名集。凡文三十三卷,诗五卷,词一卷,后附行状一卷。总八百五十九篇。纲每成一文,都人辄传播,经建炎兵燹,十不余一。又以秦桧柄国,惧为所忌,绝意著述有年,故斯集所存,实为不足。《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诗文典雅丽则”。冠洪迈、于文熙二序。有《四库全书》本。
江村销夏录
三卷。清高士奇撰。此书是高士奇告归平湖之日,以所见法书名画,考其源流,记其绢素长短广狭,后人题跋图记等,一一记载而成此书。其体例很象《铁网珊瑚》和 《清河书画舫》,稍有不同的是间加评定之语,并将自己所作题跋附入其中。古代著录书画之书,至此体例才开始严密有致,所以后来的 《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多仿效之。又此书所录皆为高士奇亲见,考记更为精审。卞永誉的 《式古堂汇考》已将此书全部载入,可见此书极为鉴赏家所重。此书前有康熙三十二年(1693) 自序。书名 “江村”乃是高士奇之号。书中内容是从晋王羲之《袁生帖》记起,至明代陆治《榴花白雉图》止,只按时代为序,不分类,卷与卷之间亦无明显界限。书中对明代名家如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诸家皆有所记,只缺董其昌,按其凡例说:董文敏公书画为近代第一,所见真迹甚多,另为一卷。但后世并不曾见,可能是未及刊行。另外书中亦有少量失实处。此书主要版本有:乾隆年间刘氏修洁斋刊本、日本宽政十二年江户须原茂兵卫等刊本、《风雨楼丛书》本。
医易通说
医学理论著作。2卷。清唐宗海 (容川)撰。刊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作者以为 《易经》 开物成务,无一语托诸空谈。遂于《易》道见有合于医理者则引申之而为医学探源。上卷演先天八卦,将太极生两仪而有阴阳。从而阐明“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更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五方即如河洛之数,且将世界五方配之以应黄赤白黑诸人种。下卷演后天八卦以配人身五脏五体,并附仲景六经之说。更演重卦六十四以阐造化参杂、万物错综之理。而所言先天后天,不过造物先后之序。先天于母腹,以脐为呼吸;后天出母腹,以鼻为呼吸。故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八卦主气,后天八卦主运。且以七八为少女少男之数,以阐《上古天真论》中男女生理之发展。以十二消息卦(辟卦)应十二月十二经阴阳之消长,此皆以《易》言医,阐明其医、《易》汇通之理。书中或有《易》说联系现代科学附会之论。现存宣统元年(1909年)成都文伦书局排印本。
鉴堂一禅师语录
一卷,清一说,明满、明慧等录,杜允贞序。南岳下第三十一世,嗣竺峯敏。依驹本增入并印。序上堂秉拂示众小参佛事偈颂。嗣法参学门人明满慧等录。
印心佛敏讷禅师语录
清寂讷说,法栋等录、法通等编。二卷。卷首收序;卷一收住关西大悲禅院语录、住汉中印心禅院语录、勘验机缘、问答机缘;卷二收颂古、分灯(自赞)、杂偈(歌)、行实、碑记。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