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彬

- 姓名:王永彬
- 别名:字宜山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北枝江石门村
- 出生日期:1792年
- 逝世日期:1869年
- 民族族群:
王永彬,(1792年-1869年),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 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时期。生于乾隆壬子年正月二十三亥时,卒于同治己巳年正月二十五巳时,享年七十有八。湖北枝江石门村(今宜都市枝城镇余家桥村石门坎)人,原籍湖北咸宁。清代文学家。南宋孝宗时王刚中之后人。王永彬为岁贡生,曾参修同治《枝江县志》。后隐居,开门授徒。邑令朱锡绶闻名造访,永彬凿坯遁逃。与高安周柳溪、彝陵罗梦生结诗社,号吟坛三友。著有《桥西山馆杂著八种》(《围炉夜话》、《音义辨略》、《六书辨略》、《禊帖集字楹联》、《朱子治家格言》、《先正格言集句》、《历代帝统年表》、《孝经衬解》)、《讲学录》、《说古韵言》、《桥西馆诗文杂着》、《独柱山房诗文襟著》、《脏腹病药夫》等,其中二百二十一则随笔集《围炉夜话》,序于咸丰甲寅年二月,内容包括道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和勤俭等等。与明人洪应明撰的《菜根谭》,陆绍珩撰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有五子,长子王海琴为贡生。
王永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古希腊罗马奴隶制
《古希腊罗马奴隶制》阐述了从荷马时代直至罗马帝国晚期的奴隶制度,展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奴隶制兴起、发展、衰落的全过程。具体到每段历史时期,作者都尽可能全面地分析奴隶的来源、数量、使用情况、社会和法律地位等问题。在史料的收集和运用上,《古希腊罗马奴隶制》使用的史料包括古典作家作品、碑铭、纸草文献等,在这方面作者所下的功夫尤其突出,这也使得《古希腊罗马奴隶制》成为研究古代奴隶制度的重要作品。
重订喉科家训
喉科著作。4卷。清刁步忠(惠三)撰。刁质明(守愚)编辑于1918年。卷1论《内经》咽喉经义及咽喉所归脏腑。次述诊断、喉部识经、喉证虚实辨证及预后。再列咽喉外治各法,包括通关、针法、探吐等法,后列常用方药。卷2为咽喉内治辨证与方药。卷3介绍白喉治法。卷4为喉痧证治,强调喉痧先宜解表,并详言喉痧顺逆治法等。现存《三三医书》本及单行本。
丁鹤年集
元诗别集。4卷。丁鹤年撰。《四库全书》曾据直隶总督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唯仅1卷。本集另有别本,题为《丁孝子集》3卷。本集为黄丕烈旧藏的明初刻本(黄跋认为是元刻本),曾刊入《琳琅秘室丛书》,并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卷首有元至正十四年(1354)戴良序。卷1为《海巢集》,并注明:“海滨避兵时所作”。本卷署“门人四明戴稷编次”。卷2为《哀思集》,亦注“海滨避兵时所作”。卷3为《方外集》,所收入的是与僧、道唱和之作。卷4为《续集》、注明:“兵后还武昌所作”。所谓“兵后还武昌”,系指明初他回归武昌守制于父亲坟园,所以此书肯定编成,刊刻于明代卷后附录有丁鹤年的哥哥吉雅谟丁、爱理沙,表兄吴善的诗。附录后有释至仁的跋,跋云:“太学生戴习,录其师鹤年先生诗,曰《海巢集》者,请题其后。鹤年,予友也。其诗忠义慷慨,有《骚》、《雅》之遗意焉。”可知此跋专为卷1《海巢集》作,但戴稷却作戴习。各种版本的丁鹤年集收入的诗并不一致,所附吉雅谟丁3人的诗,数量也不一样,但无论从内容还是从编排上看,本集都是丁鹤年集中较好的本子。
日本三代实录
《日本三代实录》,简称《三代实录》,五十卷,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史书,记载了清和天皇、阳成天皇、光孝天皇三代天皇,从天安二年(858年)8月至仁和三年(887年)8月之间三十年的事情。该书是日本六国史中的第六部,为编年体形式的汉文史书,共50卷,于延喜元年(901年)编纂完成。编纂者有:藤原时平、菅原道真、大藏善行、三统理平。
尧山堂外纪
明代笔记。100卷。蒋一葵撰。蒋一葵字仲舒,常州(江苏武进)人,“尧山堂”是他书斋的名字。本书杂采各书中所记载的轶闻琐事,一般来说,尽量辑入不太常见到的内容,其事涉及至明为止的各代,均以人名来标作细目。本书论曲家部分,历来受到重视,近人任讷还将这部分内容辑为《尧山堂曲纪》,作为《新曲苑》的第九种。仅以论曲家部分而言,其中关于元代以贯云石(酸斋)与徐再思(甜斋)并称的记载,不见于他书,而且对于论列元曲流派也颇有启示性;但也有称张可久名为张伯远这类有张冠李戴之嫌的提法,很令人生疑。正因为它的内容庞杂,《四库全书》编者对它评价不高,认为“雅俗并陈,真伪并列,殊乏简汰之功。至以明诸帝分编入各卷之中,尤非体例矣”(《四库全书总目》),仅将其列名于“子部杂家类存目”。本书传本较少,有明代原刻本传世。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教经典 (以小大乘摄集而成)。相传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后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共译于汉明帝永平十年(67)。一卷。 据《高僧传》卷一、《出三藏记集》卷二等载,竺法兰、迦叶摩腾均为中印度人,永平十年应汉使邀请来到洛阳。竺法兰除译出本书外,还译有《十地断结经》、《佛本生经》、《法海藏经》、《佛本行经》等。因全经共有四十二篇短小经文,故题名为《四十二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