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朱熹
  • 姓名:朱熹
  • 别名:字元晦,一字仲晦
  • 性别:
  • 朝代:南宋
  • 出生地:福建南剑(今福建南平)尤溪县
  • 出生日期:1130年9月15日
  • 逝世日期:1200年4月23日
  • 民族族群: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年号晦翁、遯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祖籍婺源(原属安徽徽州,现属江西婺源县)。生于福建南剑(今福建南平)尤溪县,卒于建阳,后人称他为闽人,学派为“闽学”。曾受业于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被视为二程学说的正宗嫡传。十八岁中举,次年取进士。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任过地方官。六十五岁时曾任宁宗赵扩侍讲。一生热爱教育,每到一处即兴办学校和书院,并亲自讲学。任同安主簿时,创办县学;知南康军时,重建白鹿洞书院,所定《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南宋以后官学和书院共同遵循的学规;在漳州,首次刊刻所撰《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合称《四书章句集注》。由此形成《四书》之名,与《五经》并称,流传于世;在潭州,修岳麓书院;晚年又在福建考亭建竹林精舍(后更名“沧州精舍”)。讲学始终不倦,“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沉疴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从事教育达五十年之久。


朱熹在哲学上集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理学之大成,为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他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是“生物之本”,产生万物的本源;“气”是“生物之具”,构成万物的材料。“理”充塞于宇宙,无处不在,永恒不变,“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并把“理”和封建伦理联系,提出“理”就是“仁义礼智”,以论证封建伦常的永恒。他把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地之性从理来,是纯粹至善的;气质之性是理与气相杂而成,造成人有贤愚善恶的区别。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绝对服从封建伦理。又用理学观点解释《大学》的“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理”,穷尽事物中的“理”;“致知”,就是推知对心中固有之“理”的体认。朱熹的教育思想即建于上述哲学思想基础之上。


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最著名的教育家。其哲学和教育思想对宋以后有很大影响。所著《四书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编写的《小学》、《童蒙须知》成为流行的蒙学教材;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理学书院学规的楷模。元、明、清三代的教育,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差不多都以他的思想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其教育思想虽带有一些封建性糟粕,如抬高读儒家经书的地位,造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不良学风等,但仍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值得我们借鉴。

猜你喜欢的书

人没有不懒的

人没有不懒的

一代生活家梁实秋的掏心窝子话,慌张不安时值得细细品读的生活哲学。 一份送给现代人的休息提案。 如果厌倦了匆忙奔跑,就停下来感受生活。 本书选取55篇梁实秋的趣味散文,从普通的小事、或喜或忧的心境、偶尔的诗和远方中探寻生活的乐趣,是一代生活家梁实秋颇具智慧和哲学的生活秘诀。 在当下普遍匆忙和焦躁的状态下,让生活慢下来、简单点儿,显得尤为必要。梁实秋先生曾经在《懒》一文中直言“人没有不懒的”,但在紧绷的生活状态下,我们却偶尔需要这种“懒一懒”的松弛感,从中积攒继续前行的力量,更好地出发。

中国的礼乐风景

中国的礼乐风景

《中国的礼乐风景》是胡兰成晚年最重要的一部思想专著。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博士预言,中国文明将照亮21世纪。胡兰成自信惟中国文明的新生是二战以后世界的转机,中国文明的复兴可救产国主义社会之弊。“礼乐是人世的风景,乐是风,礼是景致。”胡兰成视野浩瀚,思想幽微。本书以“礼”、“乐”为纲,枝蔓到诸如东方(主要是中国、日本和印度)的文明制度、易经、宗教、革命、文学、音乐、书法、绘画、舞蹈……;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科学、文学、雕塑、绘画、歌剧、古典音乐、摇滚乐……它们各自的式样、行成和演变,以及相互间的影响和交融。这是晨钟之作,大义精微;这是常识之书,是普及文化、艺术的经典之作。胡兰成让我们重新建立华夏民族与中国文明的自尊自信,以传统文明之智慧救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再现新时代的礼乐风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一卷,旧题元吴澄著。其书以三百六十天,五天为一候,共七十二候,又以七十二候分属二十四气,各加训释。吴澄作《礼记纂言》,曾引唐《月令》,分著五日一候之义,但并未闻其著有此书。书中说多矛盾肤浅,故清儒多以为此书为好事者托名吴澄。

太上三洞表文

太上三洞表文

太上三洞表文,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表奏类。此书辑录道教斋醮所用章表奏文数篇。内容主要为上表启奏东极青玄老君、太一救苦天尊、天师、五帝、天地水三官等神灵,祈求救苦悔过,超度亡灵上天。

鱼的喜剧

鱼的喜剧

本专辑讲述了十四篇现代社会男男女女的故事,与香港情人串通想要骗取台北已婚男士钱财的歌星、为救孩子雪天买药最终被捕判死刑的土匪、对一件昂贵的英国货女式外套各有心思的年轻夫妇……十四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十四段跌宕动人的现代传奇,人际、情感、阴谋、传奇,每一篇故事背后都有作者对时代的特别思考。高阳以深具古典韵味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饱含人情冷暖、社会风貌的大时代浮世绘。

九畹史论

九畹史论

一卷,清翟蔼撰。“九畹”是作者的号。本书共由五篇史论组成。①《辩方望溪淮阴传书后》,方苞认为韩信之罪在于请假王与约分地,作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韩信的不幸在于以其能溶死而不善自令;②《书东坡贾谊论后》,苏东坡认为,不是汉文帝不用贾谊,而是贾谊不能用于汉文帝。作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是汉文帝不用贾生之策治理天下;③《马援论》认为马援背叛隗嚣投靠汉帝是不讲道义的行为;④《武氏论》探讨武则天能够得天下的原因在于唐朝无人;⑤《唐藩镇论》论述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情况以及唐朝政府对藩镇姑息的态度。全书对某些历史问题能够反前人旧说,作出一定的探讨,但与其它史论著作比较而言,史识并不是太高,有的甚至是迂阔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