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杂记

  • 贤博编

    贤博编

    《作者:叶权明叶权撰。一卷。书成于万历年间。本书主要记述作者游历吴越、燕赵、福建、广东等地时的所见所闻及师友所胪述。内容广博,举凡民情、官场、风土、外贸等多有涉及。其中亦有科举应试、捐纳监生为官,以及进士、状元入仕之刚正的记载。如富家监生拜县丞,杭州太守娄志德,乡会试考官以题目坐讥讪得罪,上虞进士叶经自称出寿昌等。有万历黄应台刻本。今有中华书局校勘本。

  • 寤言

    寤言

    《作者:陈澹然自新学行,而文字革命之说作。高明之士,辄竞挹东西文术,号召吾华。于是自由革命流血之徒,党派纠纷,睅然鄙吾国数千年圣神建制伦常文字之大原,谓举不足胜东西人之遗唾,尝窃痛之。夫天地之气机流动,至今日极矣。吾中国晚近政教之衰,虽上圣不能不撷异域之菁华,以求吾朔。而东西杰士,渐摩中说,必将认伦常文字尽归吾国,然后环球政教,由然自翕于大同。若谓吾国二千年流积,寝轶古初,举而正之,宜也。必举古圣神建制嶻然殊卓天壤者而自绝之,则乾坤或几乎息。呜呼!庸独非贤者之过欤?蒙少孤贱,独嗜经世古文之术,垂三十年,不敢泥陈说以阏新机,尤不敢僻奇论以摧世本,唯深见伦常心术

  • 吴语

    吴语

    《作者:戴延年《吴语》一卷,戴延年撰。延年字寿恺,号药坪,清苏州府长洲县人。善度曲,工古文词。《皇清书史》卷二十八又称其「工书法」。一生多旅于外,乾隆三十七年前旅居北京,四十九年自粤西还,五十二年又自北京旅居武昌,晚居吴江。与蒋培、杨复吉、朱㚏等交往。沈楙惠《搏沙录》跋曰:「药坪先生,茂苑名流,客游燕粤,缟紵最广。晚岁戢影枫江,回首故交,渺焉天末,杜陵落月之怀,玉局寒灯之忆,胥于此录寄之。至文笔之风流隽永,如啖侧生果,色香味俱绝。先生其移我情矣。」其以诗文鸣世,由此可见一斑。著有《搏沙录》、《吴语》、《秋灯丛话》、《饮石轩诗》、《丛桂山房诗》、《问

  • 通俗编

    通俗编

    《作者:翟灏《通俗编》共38卷,采集有俗语、方言、成语等5000余条,分38类: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文学、武功、仪节、祝诵、品目、行事、交际、境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兽畜、禽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声音、杂字、故事、识余。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经传子史、诗文词曲、小说、笔记、诗话、碑帖、宗教著作等方面都有录取,也有群众口头流传的话。对每一词,都讲明来源,有的还加有按语。

  • 颜乐堂记

    颜乐堂记

    《作者:杨士奇庐陵胡则颜名其所居堂曰颜乐,其志固望希于大贤君子之地乎!间求记于余。嗟乎,其可以易言哉!夫颜之乐,极其学之所至,心与道一,而于出处动静从容安适,无往而不得,斯其所为乐也,其可以易言乎?然颜之乐,虽乐其在己者,其心盖未尝一日而忘利民也。孟子称禹、稷、颜子同道,道在是,即心在是,得其心,而后可以言其乐也。

  • 徐氏笔精

    徐氏笔精

    《作者:徐火勃明代笔记。8卷。徐火勃撰。今存有明崇祯年间刻本,前有邵捷春、黄居中序,全书分为38类。另有《四库全书》本,题为《笔精》,前面无序,全书分5大类。两种版本的编排不同,《四库全书》本恐是据抄本收录。《碧琳琅馆丛书》本、《芋园丛书》本均据崇祯本翻印。黄居中序说明了该笔记的内容及特点:“异闻必识,秘简必搜,当其意所赏会,或胸有独照,往往札记掌录,纷纷纶纶,积久成帙”。“是编出经入史,而独详于诗。诗自三百篇以迨我明,亡不品题而栉次之”。其中谈诗部分,崇祯本分为“诗原”、“诗诂”、“诗订”、“诗砭”、“诗评”、“诗话”、“词品”7类。其中关于

  • 新知录摘抄

    新知录摘抄

    《作者:刘仕义吉水罗念庵先生以议大礼不合去之屡诏不起居讲学务敦实践接引四方有志之士孜孜不倦嘉靖末郭希颜以放弃佚臣仗畎亩不忘君之义上疏□储贰朝廷恶其希功干进处以极刑先生闻之□感动因思昔人熏膏之讥遂禁趾不逾中国者十诸缙绅皆谢绝之岁癸丑杨继盛在武选谓严嵩当国专权稔祸发其十恶五奸曰臣居兵曹以讨贼为职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天下一大贼也卒以危言就戮刘仕义曰念庵知道者也二公其贤智之过矣昔唐中宗时处士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上大怒命斩之朱子纲目书曰杀处士韦月将刘友益书法曰月将退处山林而与闻宫掖之事出位甚矣书处士病之也然

  • 小隐书

    小隐书

    《作者:敬虚子明代敬虚子撰,全书一卷。该书著隐者三十人,自传说时期的许由、巢父,迄北宋靖康末年(1127年)的顺昌山人,各为之作传,复议赞论。现存版本有《古今说部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

  • 小螺庵病榻忆语

    小螺庵病榻忆语

    《作者:孙道乾记其爱女孙芳祖生平琐事。孙芳祖号“越畹女史”,贤慧多才,精于文史、书画,声名闻达士林。同治十一年去世,年仅十九岁。其父作《小螺庵病榻忆语》,因情生文,感人至深。时人往往将其与《影梅庵忆语》并提,诗文吟和者不下数十家。

  • 迂言百则

    迂言百则

    《作者:陈遇夫名言,一卷。遇夫《迂言百则·弁言》:“迂言者何?善言也。善则何迂乎尔?言人所不言也。人所不畜而言,言而善,则何以迂?非所当言也。善则何不当言?非其人也。……明其道,功则勿计,世所急也而迂之,故闻者以为迂也。虽然,惠迪吉,积善庆,古圣有言矣,果迂乎哉?不迂也。”迂,拘泥固执、不切实际之言。书名《迂言》,反用其义而有愤世意。有《岭南遗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意见

    意见

    《作者:陈于陛一卷,明陈于陛撰。此书是陈于陛的读书札记和心得。分立教、应物、恕字、施报、学庸、出处、处事、天意、造物所福、宽严、三才、续经、文字、澄养性情、天道、文章、立达、理数、用人、人心、知几、创业守成、孝庙世宗、余阙、刘文成、武宗、老庄、周公、荀孟、张良、太祖、王阳明、自责责人、曹沫、寇准、宋南渡、温公通鉴、惩创、元史、两汉、七国、贵溪分宜、易传、孝经、王文正、难易、太史公、韩昌黎、申韩、真宗王旦、天文等。本书对明代理学、释道、人物掌故、典章制度、史书编修等皆有所录,有不少是前人论述。本书所载阳明心学的传

  • 义门读书记

    义门读书记

    《作者:何焯笔记。清何焯著。五十八卷。为作者解说经义、研读史籍、评论诗文的札记。初为六卷,系其殁后子何云龙与门生沈彤等整理遗稿编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问世。其后蒋维钧广为搜访,历时三年,扩为五十八卷,刊于乾隆三十四年,是为足本。前八卷考论《四书》、《诗经》、《春秋》三传,中二十一卷考论前四史与《五代史》,后二十九卷考论《昌黎集》、《河东集》、欧阳文忠公文、《元丰类稿》、《文选》、陶靖节诗、《杜工部诗集》、《李义山诗集》。作者虽为开清代考据学风气的学者之一,但其学犹近于宋学,而与后起之乾嘉学派有别,所论偏重义理。书中解析各家诗文,不

  • 燕台花事录

    燕台花事录

    《作者:佚名戏曲杂记。蜀西樵也撰,张次溪辑。分上、中、下三部分上,品花:有对清光绪初年在北京演出的戏曲演员朱霭云、王喜云、李玉福、孟金喜、贾桂喜、善双喜等22人的简评。中,咏花:收有作者与其文友咏赞戏曲演员的对联、诗、词、曲数十首。下,嘲花:记有戏曲界异闻轶事数则。收入《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 在园杂志

    在园杂志

    《作者:刘廷玑笔记。共四卷。刘廷玑撰。作者根据康熙年间参加治理黄河时搜集的见闻记录成书。内容包括政事、服饰、饮食、医药、诗文等各方面。所记以清初为主兼及明代。卷首有作者自序和孔尚任之序,书中有关《金瓶梅》的资料有两则。一为王忬为严世蕃献画致祸事:王世贞父王抒藏有王维《辋川真迹》,严世蕃闻而索之。王以抚本献,为汤裱褙告发,后严借故将其“弃市”。这是王世贞作《金瓶梅》的附会传说在清代流行的一个佐证。一为卷二论《金瓶梅》的创作动机是“以淫说法”,劝人止淫,实非“秽书”,并对其“文心细如牛马茧丝”的艺术结构和人物刻划有较高评价。又对

  • 韵石斋笔谈

    韵石斋笔谈

    《作者:姜绍书笔记。明末姜绍书撰。二卷。绍书字二酉,延陵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崇祯间曾在朝为官。奇石收藏家。颜其室曰韵石斋,故以名书。是书共五十八条,多古董家言。仿周密《云烟过眼录》,记吉金乐石,周鼎商彝,考据精审。旁及书法名画,鉴别真膺,亦能洞悉本原。凡审玉辨石,鉴印,考墨诸篇,均有参考价值。约作者之意颇富惩玩物丧志之习,而能“怡情于游息之具风雅之林”(蒋清《序言》)其切要之语,以为“物之尤者,应如烟云过眼”,盖盛衰靡常,而聚散之有数也。故评者以为作者胸无俗趣,口无鄙言,盖其阅历深而有得于道者。《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其以“天成太极图”石质,驳朱子太极

  • 悦容编

    悦容编

    《作者:卫泳《悦容编》是晚明时期一部叙述闺房生活审美情趣的笔记小品,列有《小引》、《钟情》、《随缘》、《葺居》、《缘饰》、《选侍》、《雅供》、《博古》、《寻真》、《及时》、《晤对》、《借资》、《招隐》、《达观》等章节。作者引申了成语“女为悦己者容”之意,揭示了封建社会侍女闺秀在园居、陈设、服饰、仪态、素养等方面对美的追求,反映了晚明时期上层社会的文化生活。《悦容编》篇幅短小,现存世的刊本均收在丛书里。如明代有闵于忱辑的《枕函小史》本、卫泳辑的《枕中秘》本、闵景贤纂的《快书》本、秦淮寓客编的《绿窗女史》本;清代有

  • 鸳鸯牒

    鸳鸯牒

    《作者:程羽文鸳鸯牒,旧谓夙缘冥数注定作夫妻的册籍,“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明末文人程羽文创制《鸳鸯牒》,为历史上40位女子另择佳偶。按照出身和个人特点,将她们分成8大类——帝妃8人、名媛5人、宫女2人、女冠2人、才女10人、民女4人、孝女1人、妓女8人。

  • 抚黔纪略

    抚黔纪略

    《作者:江东之《抚黔纪略》是江东之在抚黔期间所写的序、议、记、颂、檄、引、谕、训。主要为利民之策, 如,备赈公田;右文田;惠药田;恤军田;泽幽田;济川田;开河道,建鳌叽,即现甲秀楼下的浮玉桥; 推引二十四善,重修贵州通志,建贵阳府学;设恤隐局,确实是建万世之长策。另有五封家书,说他在外 不必挂念,多次强调无俸禄可寄回家,都用在贵州事务上,告诫其儿要读书,勤俭,养德、养福、养寿, 可见其为民之心。

  •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

    《作者:洪仁玕太平天国后期一纲领性文件。1859年洪仁玕撰著,经洪秀全逐条批阅后颁行。主要内容: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要自大至小,自上而下,权归于一”。反对下面结党联盟,反对离心倾向。要达此目的,关键在于用人得当,并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发展交通运输业,修铁路、公路、河道,行驶轮船,办邮政;办银行,发行纸币,推广保险;奖励民间开矿、制造火车轮船及其它发明。文化风俗上,主张设学馆、医院,办公共福利事业,反对封建迷信和腐败习俗,严禁鸦片;提倡“文以纪实”、“言贵从心”,反对“古典之言”。外交上,主张自由通商,交流文化,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

  • 竹屿山房杂部

    竹屿山房杂部

    《作者:宋诩三十二卷。明宋诩(生卒年不详)及其子宋公望(生卒年不详)分撰,由宋公望之子宋懋澄合而编之。宋诩,字久夫,宋公望,字天民,其生平事迹俱不详。此书三十二卷,其中养生部六卷、燕闲部二卷、树畜部四卷为宋诩所撰。种植部十卷、尊生部十卷,为宋公望所撰。《千顷堂书目》载此书二十七卷,分前后集,前集树畜部四卷、养生部六卷、家要二卷、宗仪二卷、家规四卷。后集种植一卷、尊生一卷,此本大概是不完之本。此书对田居杂事的记载最为详悉,且也间附有考证。如养生部鲥鱼条引《尔雅》鯦当魱以证之。郑樵注谓鯦即魱,魱即缩项鳊,郭璞注谓咎似鳊而大,是非鳊可知。郑注似

  • 卮林

    卮林

    《作者:周婴十卷。补遗 一卷。明周婴撰。周婴,此书共十卷,又补遗一卷,广征博引,纠正群书及其注疏的讹误,共四十家。每条以两字标目,系以作书人的姓氏。如“格鲍”是纠正鲍彪的《国策注》,“驳鱼”是驳鱼豢的《魏略》。其体例类似孔丛子的《洁墨》以及王充的《刺孟》。书名《卮林》,取《庄子》“卮言日出”之意。其所刊正,有据者居多,是为有本之学,并非草率著书。此引一、二条以为证,如:“原谢”知星条云:“《五杂俎·天部》引习凿齿谓星人曰: ‘君尝闻千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凡占星者皆于中天野外窥之,故云不覆。原曰: 知星宿,衣不覆,古之遗谚也。晋阮侃宅无吉凶,摄生论引之

  • 湛园札记

    湛园札记

    《作者:姜宸英余本题札记淮阴阎征君乙之而改为劄记按尔雅释器简谓之毕郭璞云今简札也春秋传疏云简札牍毕同物而异名凡为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于简数行可尽者书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书之于防又云小事传闻记于简牍简牍即札余所记者大扺多小事传闻而一行可尽者故取名以此劄之与札义虽通用然劄子古人颇用以奏事注疏家未尝及之兼劄记名书古人多有余欲少异其字以自别耳故不从征君仍为札记辛未秋八月廿五日识

  • 见闻杂记

    见闻杂记

    《作者:李乐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李乐撰。今存版本有明万历刻本杂记九卷、续二卷、清乾隆间刊本十卷、续一卷。本书中大半为作者多年的文史札记,只有十馀则为短篇小说和幽默小品。但这少量的小说和幽默小品,却有些特色,所以,本书作为笔记小说,也还有一读的价值。如卷六第八十六则记道,有名商人,乘车外出,途遇红衣妇人,要求搭车。商人曰:男女何可同车, 吾当徒步尔!谁知红衣女竟是“火神之星”下凡,她要搭车,实际上是考验考验这名商人。当她听了商人可敬的回答后,非常感动道:汝勿远行。某日汝家当有回禄之厄,六神俱已著字,可急回,徙其家资什物,庐必毁矣。结局是:庐虽毁,人财得

  • 济南纪政

    济南纪政

    《作者:徐榜《济南纪政》不分卷,明徐榜撰。徐榜,白水(今陕西白水县)人。万历进士。初官工部主事,出守济南,官至浙江右布政。作者在济南任太守四年,置社学,建明湖书院,有惠政。本书是作者在济南时所记治政事,但其中“杨化记”类小说体。本书有《泾川丛书》本,兹据以标点整理。

  • 损斋备忘录

    损斋备忘录

    《作者:梅纯明梅纯撰。此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分纪事、纂言、知人、格物四类,下卷分说诗、论文、补缺、拾遗、辨疑、刊误六类。其纪事条颇有参考价值。如详记明初随太祖朱元璋渡江者徐达、冯国用等十人之终始、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之始末等条,对了解明初封赏功臣的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其说诗、论文诸条,也颇为中理,但时有迂阔之见。如谓韩退之 《画记》,先儒谓其体似顾命,观之信然。但顾命所言,皆经世远图,其所叙载,亦皆一时声容礼乐之盛。而退之所纪,不过游玩禽荒,是不可相提并论的。韩之不以其道得之,又玩而弗置,不几于丧志乎?此甚为谬固。顾命不曾有乐,此是作者不核

猜你喜欢的书

春分之后

春分之后

《春分之后》描写了自我意识强烈的男人与天真烂漫的堂妹之间的感情纠葛,采用集合若干小短篇的方式写就的长篇小说,延续了作者对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探讨。 夏目漱石的后期三部曲的第一部,写于1912年。

书叙指南

书叙指南

我国第一部修辞工具专书。系修辞词汇实用手册。宋代任广编著。初刻于靖康年间。共二十卷,每卷十节,共二百节。基本上每一小节为一类,将大量诗文语句分为一百八十三类。按内容分类编排。每类之下收录数十条例句,每条下均注明出处,所引均为典籍之英华。由于此书又系语句用法手册,同一内容或相近内容的意思,都举有从不同的修辞角度、用不同的语句去表达的大量实例,用以显示修辞方式的多样性,供读者运用时参考,因此均不加注释和解说词义。《书叙指南》自成系统,规模宏大,使用便利,为研究古代修辞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在修辞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墨海金壶》、《珠丛别录》、《惜阴轩丛书》均收有此书。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一卷。南宋唐淳撰。唐淳,号金陵道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撰有《阴符经注》一书流传于世。《阴符经注》,全称 《黄帝阴符经注》。学者研究注释 《阴符经》,始于唐而盛于宋。唐宋注释 《阴符经》者多家,各家从不同角度解释经文。或以兵家、或以道家、或以丹术释之。唐淳赞成后者,以修丹术解《阴符经》。用经文三百字本,分三章注之。经文中有杜光庭加入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十六字。其注文先引李冲、施真人 (施肩吾)、杜光庭、吕真人(吕岩)、袁淑真等前人注语,然后再附以己见,阐释内丹修炼之术。书前有金哀宗正大己丑年 (1229)孟绰然序,谓注《阴符经》者,唯有唐公一人得圣人之旨。虽未免失于偏颇,但此书对于修身养生,不无参考价值。现存天一阁本,明 《道藏》本。

夜航船

夜航船

《夜航船》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著的百科类图书。分门别类,采录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人伦政事、礼乐科举、职官考古、草木花卉、禽兽麟豸、鬼神怪异、日用宝玩、方术技艺等20个部类的条目4000多条,分为130多个子目。《夜航船》并非高深莫测的古书,而是用较为浅显的文言叙述四千余个文化常识段子,这些条目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所必须熟知的内容。虽然也收录了一些现在看来荒诞不经的内容,但作为古人的情趣笑谈,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状况,也未尝不可以看看。

兰皋集

兰皋集

宋诗别集。2卷。吴锡畴著。作者以学者身分,生当南宋末年,其诗歌既表现孤芳自赏的品格,又流露出国事日非的哀伤。如《题林逋墓》:“遗稿曾无封禅文,鹤归何处但孤坟。清风千载梅花共,说着梅花定说君”。以缅怀前辈隐逸,寓孤高的襟怀。在《夕阳》诗中杂有人世之感:“夕阳牛背数家村,一笛声中欲断魂。人世百年双短鬓,不知禁得几黄昏”。《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刻意清新,虽不免偶涉纤巧,而视宋季潦倒率易之作,则尚能生面别开。”

大雅集

大雅集

元诗总集。八卷。元赖良编纂。赖良字善卿,天台(今属浙江)人,仕履不详。此书为赖氏经三十年广泛搜集,采得江南江北诗人古近体诗两千馀首。其采选原则是“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芜”,“词丽而不淫”,并且要有“关于世教”。当时著名诗人杨维桢为之删节,只保存三百首。杨氏序中说“此书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是不确切的。其中杨基是蜀人,张璧是陈留人。也有一些是元末名家如倪瓒、张翥、冯子振、顾瑛等。书中所谓杨维桢之评点,也是徒具虚文,因为有评语处不到一卷,故书中提到杨氏之处(包括序和评)可能为书贾伪托,藉以招徕读者。此书前四卷为古体,后四卷为近体,入选之诗作以元诗水平衡量,质量较高。入选者亦以小家为多,后为《元诗选癸集》所收。此书初刻于元末至正壬寅(1362),赖之友人卢仲庄亲自手写刻版,中经战乱,终于刻讫以传。但元以后刊本湮没无闻,藏书家所收亦多为抄本。民国四年乙卯(1915)连平范氏双鱼堂影刻“艺风堂”所藏洪武刊本,收入《元人选元诗》。但此本谬误脱漏颇多,近人傅增湘依清初曹溶写本增补八百七十五字,其中包括补诗一首、赖良自跋以及卷七之缺页。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