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裴之

- 姓名:陈裴之
- 别名:字孟楷,号小云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钱塘(今杭州)人
- 出生日期:1794
- 逝世日期:1826
- 民族族群:
陈裴之(1794-1826)清代诗人。字孟楷,号小云,别号朗玉山人。钱塘(今杭州)人。其父陈文述是当时著名诗人,文述先生如袁枚一样,积极倡导女学,并有三十多名女弟子。诗风效法宋代西昆体,晚年归于雅正。据陈文述年谱载: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九月子裴之生。嘉庆十五年(1810)裴之娶汪端为妻。汪端是陈文述的女弟子。裴之与妻汪端常以诗唱和无间。陈裴之卒年三十有三。
猜你喜欢的书
甘肃镇战守图略
此《甘肃镇战守图略》前半自东向西描述明代甘肃镇辖区的军事防务,一图一说(图在前,说在后)共十八页,全图采青绿山水画法,上北下南,东起兰州城,西至嘉裕关。后半主述「西域土地人物」,图东起嘉裕关,记录西域各地和人文景观。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时期彩绘纸本。明初为防御蒙古袭扰,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延绵万里之线上设“九边”。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山西、固原两镇,是为九边。各镇均设有总兵官一人。本图即为描述明代中期以前甘肃镇的军事防务。
嘉业堂藏书日记抄
《嘉业堂藏书日记抄》为整理者根据现代著名藏书家刘承干《求恕斋日记》稿本摘抄而成,时间跨度为1919—1936年,涉及刘氏购书、读书、藏书楼建设、刻书、抄书、编书、售书等等活动的史料,其间亦有刘氏因书而交游的事迹,对了解近代书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程氏经说
七卷。不着编辑者名氏。此书乃程颐解经之语。《书录解题》称《河南经说》,《二程全书》称《伊川经说》。内容包括《系辞》、《书》、《诗》、《春秋》、《论语》、《改定大学》。程颐之学,除《易传》另行于世外,其余全集中在这部书中。其中对《诗》、《书》、《论语》都是出于一时之论,并非专门着作。《春秋传》作为专着却没有完成。观崇宁二年序可知,《系辞》一卷,可能是后人掇拾成帙,以补其《易传》无系辞说之缺。其《改定大学》兼论明道之本,兄弟之说。
所行藏经
巴利名Cariya^-pit!aka 。又译作若用藏。属巴利文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内容叙述现在劫的释尊之所行(cariya^),即释尊之本生故事。分为七波罗蜜,收集三十五个本生故事。(一)施波罗蜜,计有大善见王(Maha^sudassana)、大典尊(Maha^govinda)、尼弥王(Nimi)等十本生。(二)戒波罗蜜,计有瞻箄耶龙(Campeyyana^ga)、摩登伽(Ma^tan%nga)、法天子(Dhamma-devaputta)等十本生。(三)出离波罗蜜,计有优怛阇耶王子(Yudhan~jaya)、受马那沙王子(Somanassa)等五本生。(四)决定波罗蜜,仅有铁密雅(Temiya)本生。(五)真实波罗蜜,计有鱼王(Maccha-ra^ja)、普明王(Sutasoma)等六本生。(六)慈悲波罗蜜,计有舒凡那沙马(Suvan!n!a-sa^ma)、耶卡拉惹王(Ekara^ja)等二本生。(七)舍波罗蜜,仅有摩诃洛马汗撒(Maha^loma-ham!sa)本生。又本书之注释收于达磨波罗所著之真谛灯(Paramattha-di^pani^)中。本书所列七波罗蜜,与巴利所传之十波罗蜜相较,则未列出相当于智慧、精进、忍辱等三波罗蜜之本生。所收三十五本生中,除大典尊、法天子二种外,余者在巴利文本生经(Ja^taka)约五百五十种本生中皆有相同之故事;与圣勇(梵A^ryas/u^ra )之梵文本生鬘所收三十四种本生相较,内容一致者有十二种。此外,本书各本生之叙述较之本生经之叙述,略嫌简略,或谓系自本生经摘录者。然本书之用语朴实,类似巴利文法句经之用语,而现存之本生经则显示曾受本书影响之痕迹。故两书中何者为根源,诸学者尚无定说。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
凡二卷。唐代道液集。又称关中集解、关中疏、关中钞。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对后秦僧肇之注维摩诘经十卷加以删补之作。上卷初载自序及僧肇维摩诘经序,后注释经题并佛国品至菩萨品等四品,下卷注释文殊师利问疾品以下十品。与注维摩诘经相较,注维摩诘经所揭鸠摩罗什、僧肇、道生三师注解中,本书计删略鸠摩罗什注解约五百条、僧肇注解约三百条、道生注解约四五○条,而新补未收于‘注维摩诘经’中僧睿、天台之解释,以及科节之文,且加入自释之处亦多。
过去现在因果经
凡四卷。又称过现因果经、因果经。为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采释迦自传之形式,说其过去世为善慧仙人修行者,曾师事普光如来,至成佛后所说的本生之事迹,由于此一因缘,故于现世能成就一切种智。为汉译经典中,极具文学价值之佛传。此经另有绘卷形式之绘因果经(迄今流行于日本)。另有两种同本异译本:后汉竺大力与康孟详所译之修行本起经、吴·支谦所译之太子瑞应本起经两卷,此二本亦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然开元释教录则谓,除上记之外,另有三种异译本,即:后汉支曜所译之小本起经二卷、后汉康孟详所译之太子本起瑞应经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之过去因果经四卷,惟此三本今皆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