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从先

吴从先
  • 姓名:吴从先
  • 别名:字宁野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歙县(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吴从先,明代出版家,散文家。字宁野,歙县(今属安徽)人。约生于明嘉靖年间,卒于明崇祯末。曾与明末文人陈继儒等交游,毕生博览群书,醉心著述。从其《请冯开之太史启》里可知他曾受业于冯梦祯。从吴逵《小窗清记序》中可知他生平大概:“宁野为人,慷慨淡漠,好读书,多著述,世以文称之。重视一诺,轻挥千金,世以侠名之。而不善视生产,不屑争便径,不解作深机,世又以痴目之。”他喜好编撰书籍,从万历四十一年(1613)至万历四十三年,他陆续编撰出版了《小窗自记》4卷、《小窗别记》4卷、《小窗清记》4卷。《小窗艳记》14卷。《小窗自记》皆自撰之文。《小窗别记》杂录旧事。《小窗清记》仿《世说》,分《清语》、《清事》、《清享》、《清韵》4类。《小窗艳记》则选汉至明古文,分体编录。崇祯二年(1629),吴从先又与何伟然合作编撰了《广快书》50卷行世。吴从先创作的散文,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文笔华美,如《吊岳武穆文》、《倪云林画论》、《读水浒传论》,都是较好的作品。

吴从先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北碑南帖论

北碑南帖论

一篇。书论。清代阮元撰。此篇选自《揅经室集》,专论北碑南帖的字体流变等特点。北碑,是指“纪帝王功德,或为卿士铭德位”的古石刻,自秦刻石而后,古人法书未有不托金石以传的。两汉隶碑兴,最有矩法,学者慕之,转相摩习,皆以善隶书为尊。是以北朝书家长于碑榜,今榜虽不可见,但瓦当、砖头及《天发神谶碑》可以类推。衣带所携,均为帖。存世凡一缣半纸珍藏墨迹,皆归之帖。晋室南渡,《宣示表》诸迹为江东书法之祖。后南朝敕禁刻碑之事,碑帖绝少,惟帖是尚,字体变为真行草书,无复隶古遗意。他在举了大量事例说明这种变化之后,用结论性的语言归纳为: “是故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此论看似折衷,实则为清尊碑进行了有力的鼓吹。今有《文选楼丛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历代书法论文选》等版本行世。

笑典

笑典

拓胸悦目,莫如子史。微言鄙事,多堪冷齿。温绎之余,聊尔辑此。非矜博文,无希贵纸。厥味膏腴,厥色金紫。秘之不能,公诸君子。铁舟寄庸识。

断指团

断指团

新医学对于神经衰弱的病症,有转地疗养的治法。我在和霍桑初期合作的那一年,经过了一次实验,认为确很有效。就在那时,我的人生经验上又刻下了一条惊险的深痕,我的日记中也因此增加了一页新颖的资料。

薛氏集异记

薛氏集异记

小说。唐薛用弱撰。二卷,又作一卷或三卷。用弱字中胜,河东(今山西)人。长庆、太和时曾任光州刺史等职。是书所记多为隋唐时奇闻异事,主人公多为士人、诗家、释道者流。故事情节完整,亦较曲折,有形象刻画,叙述颇具文采。如王积薪妇姑对弈、狄仁杰赌集翠裘、王维奏“郁轮袍”曲、王之涣三诗人旗亭画壁诸故事等等

风骚旨格

风骚旨格

诗论。唐人齐己撰。一卷。己有《白莲集》已著录。此编分题论诗,其题为:六诗、诗有六义、诗有十体、诗有十势、诗有二十式、诗有四十门、诗有六断、诗有三格。题下有分论,且引诗一句为证。表现出唐人研究诗体、诗理之一种方法,虽则细致、规整、而终为仅重形式,无济于创作与鉴赏。全书分8部分讲示诗的做法,各以2句或4句诗为例,不加解释。“六诗”、“六义”等题,沿袭传统儒家诗论的说法;从所选用的空灵,谈远的例诗中,反映出了晚唐诗风的趋向。

孔子集语

孔子集语

清孙星衍辑。嘉庆二十一年(1816)成 书。全书分类编次,共十四篇,十七卷。篇名为劝学、孝 本、五性、六艺、主德、臣术、交道、论人、论政、博物、事 谱、杂事、遗谶、寓言。均采自百家、传记之书所载孔子 微言大义而成。如两书所载有异,则并录之,另一条则 低一字以为别。宋人薛据曾于《春秋繁露》、《韩诗外传》 及《尚书大传》等书中摘录孔子之言,积成一帙,题曰 《孔子集语》。孙星衍即据薛书而推广之,编成本书,故 仍题《孔子集语》。其自纪云:“尝见宋明人格言,世多辑 录刊刻者,先圣遗训,岂可任其放失。所列篇目,皆儒者 立身行政之要义,不敢杂以墨家释氏之旨也。”又宋人 杨简编有《孔子逸语》,皆不若本书详赅。有平津馆孙氏 自刻本及《二十二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