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火勃

徐火勃
  • 姓名:徐火勃
  • 别名:字惟起,又字兴公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闽县人
  • 出生日期:1563
  • 逝世日期:1639
  • 民族族群:

徐? (1563~1639),字惟起,又字兴公,闽县人。自称竹窗病叟、读易主人、笔耕惰农、天竺山人、天竺居士, 又号螯峰居士、筠雪道人、石农,又称东海徐惟起 或东海徐愉兴公。隆庆四年庚午(1570)一岁 七月初二生于南康。著有《红雨楼集》、《榕阴新检》、《笔精》、《闽南唐雅》。


徐?是我国明代福建闽县著名藏书家,所收藏书达七万余卷,毕生致力于访书、购书、抄书、补书、刻书等藏书事业。徐?藏书以用为主,主张“传布为藏”,反对“秘惜为藏”。他精于校勘,善作题跋;重视书目编撰,个人著述也非常丰富,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始祖曰徐晦,居福建连江。至天一处士由连江迁至怀安荆山,世居。太祖贞(十一世〕,又名景宗,字三保,谥宣义,盂房信支祖。始自荆山迁至台江。高祖旭,字孔明。曾祖铿,字振声。迁居鳌峰,遂世居焉。祖演,字汝长。父(木+昂),字子瞻。永宁令。能诗及书,又喜藏异书。有《徐令集》,又有《周易通解》、《养生纂要》、《世说纪称》;又有未完稿《晋宋人物考》。世居九仙山鳌峰下,旧有楼曰 “红雨”,后构斋号“绿玉”,又有小斋名“汗竹”;晚岁,曹学佺捐建宛羽楼。有园曰“读易”。


幼从平野先生学。就童试,见唱名拥挤,即弃举子业。消瘦骨立,若不胜衣。与谢肇淛、邓原岳、曹学佺、徐熥、林宏衍、陈荐夫吟咏锦溪竹林精舍,时称“竹林后七贤"。与赵世显等结芝山社;与谢肇淛等结红云社、泊台社;晚年又与曹学佺等结普社。与普学佺主闽中诗坛,后进称“兴公诗派”。 博闻多识,善草隶书。画甚佳,不肯多作。喜购书、抄书,积书至数万卷,多秘本;有读书之乐。平生目击宋砚不下百数。


母陈氏。兄熥。弟煨。长姐淑,陈氏所出适谢氏(谢肇淛继母);仲姐洁,林氏所出,适邹氏。 妻高氏。长子陆;陆妇陈怀珮,为陈价夫女、陈荐夫侄女。次子阿室(早卒)。季子陵,即存永。女, 适康彦登庶子孟和,早丧。孙钟蔑。

徐火勃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天边灯塔

天边灯塔

《天边灯塔》(Le Phare du bout du mond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全书共15章。位于南美洲大陆南端、大西洋与太平洋交界处的埃斯塔多斯岛因其偏僻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变化多端的气候条件而成为了那一带海难事故的多发地带,同时也是不法之徒掠夺沉船货物发财的不二之选。19世纪的阿根廷政府决定在岛上的埃尔格海湾尽头建造一座天边灯塔,定期派驻看守以避免频发的海难事故。谁知在小岛另一端还藏匿着以孔格尔为首的海盗团伙,他们无恶不作,残害了两名看守,强占了灯塔,计划在大捞一笔之后逍遥法外。幸免于难的看守巴斯克斯和世纪号大副约翰·戴维斯为了阻止海盗们的阴谋得逞,冒险与歹徒斗智斗勇,想出各种办法推迟他们离岛的时间。他们终于盼来了圣菲号护卫舰,海盗团伙的梦想破灭了,巴斯克斯和戴维斯等人伸张了正义,天边灯塔又被点亮了。

临皋文集

临皋文集

文集。明杨寅秋撰。四卷。寅秋字义叔,号临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广西按察司副使、左江兵备道。为杨士奇之裔孙。是集约十一万三千字。正文含奏疏、序、记一卷,传、墓志铭、行状、赞、书一卷,书、杂著各一卷。 其文章于当时并不著名,然文风受杨士奇影响,大抵和平典雅。 其中《五山纪略》,《平播条议》等篇,言之有物,于边略多有裨益。有《四库全书》本。

奇字韵

奇字韵

明杨慎编。成书年月不详。共5卷。此书收录当时较不常见而古书上用过的字,按106韵编排。上平、下平、上、去、入各一卷。意义难明的,则先释义;音不明则以反切注音。但较大部分是辨明异体。异体字下先以常用字注明,而后明其出处。也有少部分是正字的。作此书的用意与他作《古音骈字》、 《古音复字》相近,是为了存古字,以为当时识字提供方便。此书收入《函海》。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丁玲著。写于1946年11月至1948年。作品以华北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中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了中国农村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及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艺术地再现了广大农民在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前途。暖水屯开展了土改斗争,但群众仍未充分发动起来。恶霸地主钱文贵老谋深算,狡猾阴险,他过去曾积极地为国民党政权和日本侵略军效劳出力,现在又凭着他特有的阶级敏感,在共产党解放了暖水屯的时候,让儿子钱义去参军,成了一名“军属”,并把女儿嫁给村治保员张正典,与贫雇农联亲,还搞美人计逼迫侄女黑妮去找农会主任程仁。同时,他又伙同娼妇白娘娘、小学教员任国忠搞迷信,造谣言,散布变天言论,诬陷干部和积极分子,他还和儿子搞假分家,分散田产财物,自己名下只留少量土地,扬言他家不过是个中农,企图把水搅混,转移斗争目标。暖水屯的穷苦人都对钱文贵怀有深仇大恨,但又耽心钱文贵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因而不愿过早地显露声色。在这种情况下,斗争一度出现了曲折,不但部分村干部,就连土改工作组长文采,都认为钱文贵应该划成中农,而富裕中农顾涌却被错划为富农。土改斗争不能顺利进行下去。县委宣传部长章品来到暖水屯,他一方面依靠党的政策,一方面充分发动群众,和工作组、村干部一起检查了错误,总结了教训,统一了认识,终于把钱文贵押上了历史审判台,取得了土改斗争的胜利,贫苦人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并掀起了支援解放战争的高潮。这部小说是作者创作生活中最重要的收获,也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取得的突出成绩,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顺中论

顺中论

凡二卷。龙胜(梵Na^ga^rjuna ,龙树)菩萨造,无著菩萨释,北魏般若流支译。全名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论系解释龙树所造中论一书中之根本问题‘八不’及‘戏论’之要义,并破斥偏执空、有二端之迷执。

文殊师利问经

文殊师利问经

凡二卷。梁·僧伽婆罗译。略称文殊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应文殊师利菩萨之发问,而答以种种问题者。全经计分十七品,卷上十四品,卷下三品。内容包括菩萨戒、佛身、无我、涅槃、般若、有余气、来去相、中道、三归、十戒、无垢、无所著无漏、发菩提心、字母及部派分裂等问题。唐代不空译‘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一卷(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即本经第十四品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