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绍书

- 姓名:姜绍书
- 别名:字二酉,号晏如居士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丹阳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姜绍书,清初画论家。生卒年不详。字二酉,号晏如居士。江苏丹阳人。崇祯壬午(1642年)官南京工部郎,善鉴别,工绘事。崇祯十七年(1644)以后,出家为道,放浪于山巅水涯间。平生嗜著书,多才艺,凡古今名迹一经品题,价增十倍。其美学观点,重视天文、人文和文物之美。在《天成太极图》中说:“余祖养讷公,乃石云孙先生馆甥,曾随石云过鬻古之肆,见一圆石,莹润精彩,摇之则中空而有声,孙君疑以为璞玉,以数镮易之,命玉工剖开,乃天成太极图也。”又说:“黑白分明,阴阳互位,边萦红线,绚若明霞,天地灵奇,蕴于此石。濂溪图之于先,石云剖之于后,较河图洛书,更为明显。因知世有此理,即有此图。朱子谓太极无形,是未睹此神物耳。”(《韵石斋笔谈》卷上)强调天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一致。高度评价文王鼎、周乳钟、金罍、古玉奁、翡翠观、定窑鼎、秦汉印以及灵岩山等文物和天然自然物的审美价值。指出绘画是无声诗,认为“画者,文之极而彰施五彩者也”。又说:“文心之灵,溢而为画,故气韵生动之迹,每出于胜流高士。”(《无声诗史序》)在评价倪云林的绘画时,认为倪云林“萧萧数笔,神仙中人也”。又指出“其盘礴之迹,寓深远于简淡,清颖潇洒”,均为“得自先天”,“非后人所能仿佛”(《韵石斋笔谈》卷下《倪云林》)。强调先天的审美心理因素。在评价赵子昂、赵子固的作品时说:“观子昂画,颖泓秀拔,嫣然宜人,如王孙芳草,欣欣向荣”。“观子固墨梅水仙,则雪干霜枝,亭亭独立,如岁寒松柏,历变不凋。”注重把人品和画风区别开来,又强调以人品为上:“志士宁为子固,弗为子昂。”(《韵石斋笔谈》卷下《子昂子固画品》)反映其高尚的审美情操和艺术鉴赏力。著有《无声诗史》和《韵石斋笔谈》。
猜你喜欢的书
修女
法国作家狄德罗长篇小说, 1760年成书,1796年作者逝世后才正式发表。 小说女人公苏珊自幼被父母强行送进修道院,心灵遭受巨大痛苦和折磨。她不堪修院中穿苦衣、受鞭刑的可怖生活,设法逃出人间地狱,在巴黎隐名埋姓,当了女工,但生活比修道院中略胜无几。 《修女》一方面涉及到宗教内幕,一方面又接触到社会问题。苏珊是个私生女。她的悲苦经历是对资产阶级家庭财产关系的一种控诉。小说还对禁欲主义进行了批判。苏珊说:“修道院比囚禁盗匪的监狱还要可怕4百倍”,那里窒息人性的苦修,会把一个个无辜少女活活“修”死。但作品中有对教会上层分子的美化,这无形削弱了批判的份量。 小说以修女苏珊自述方式写成,读来生动亲切。
第二十二条军规
美国作家约瑟夫·赫勒的长篇小说。“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尤素林是美国空军轰炸员,他所隶属的飞行大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意大利以南地中海的皮亚诺扎岛(这个地方实际并不存在,是作者虚构的)。尤素林一直怀疑别人都在暗算他,企图置他于死地。他千方百计地保全自己的生命,时时刻刻想要逃离战争,一再要求遣送回国。他寄希望于第二十二条军规,但又无法逃脱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束缚。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一切精神失常的人只要自己提出申请,皆可立即遣送回国。尤素林为此而称病装疯,以这个理由要求遣送回国。可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又规定,任何人只要提出自己精神不正常,就证明他是精神正常的。因此尤素林永远不得以精神不正常为理由而被遣送回国。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完成三十二次飞行任务者,可以不再执行任务。可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又规定,在停止执行任务之前,必须服从上级命令,不得违抗。而尤素林完成了规定的飞行次数以后,指挥官又命令给他不断增加任务,因此他就得永远执行飞行任务,直至被德军炮火打死。原来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不存在的,并没有写在什么文本上的。它不是特指某个具体的社会现象,而是“超现实”,代表一种任意捉弄和摧残人的乖戾的力量,象征着统治世界的残暴和专横,象征灭绝人性的官僚化体制,也可以说就是荒诞和疯狂世界里的人生法则。它荒谬悖理,因此显得滑稽可笑;但它又处处与人为敌,折磨人,压迫人,因此令人恐怖,使人觉得无法抗拒。赫勒通过这个非理性的形象,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荒诞的人生状态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暗喻着小人物走投无路的绝望的生活处境。他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把痛苦和不幸写成可笑的,而在那滑稽幽默的可笑声中响彻着一种令人震惊和可怕的东西,使读者更深刻地意识到现实的荒诞,思索自己的命运。
太上正一盟威法箓
《太上正一盟威法箓》,撰人不详。约出于汉末魏晋间。道教传说乃汉末太上老君传授天师张道陵。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辑录早期天师道符箓十四种,其中部分符箓又见于《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但文词繁简有所不同,盖系不同传本。各种符箓内容格式大体相似,皆列举神将吏兵之名额、符图、神像,以及受箓盟词信仪,用于召神驱鬼,保护身家。
南天痕
二十六卷,附思陵改葬事一卷。纪传体南明史。以南明正朔纪年,惟改本纪为纪略,以避时讳。表彰南明忠义,贬斥奸倖。其资料采集,兼及诸野史及各家已刻未刻文集等九百七十四种,可补前南明诸史之缺。四明西亭凌雪纂修,同郡后学汪成教、江镜清校订。此盖托名,可能是明朝遗老所作。书前有自序评言,后有同治年间陈励、董沛的识语。其实此书是从《南疆逸史》抄袭而出,原文完全相同,只是每篇之后多出一段赞语而已。但作者在自述中,说引用书达九百七十四种,有目者达七十四种,似比温氏书为详,实则不然。全书纪略二卷,分子目四,列传二十四卷,分子目四十,还增改了体例。此书有清宣统庚戌(1910年)复古社排印本。
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
凡二十卷。颛愚观衡说,嗣法门人正印重编。收于嘉兴大藏经。观衡,明代禅僧。俗姓赵,字颛愚,霸州(今属河北)人。性端凝,常念观世音名号。历参空印镇澄、雪浪洪恩、云栖袾宏诸师,于天台山华顶峰结庵,读《楞严经》而豁然融彻,后移居庐山、阿育王山、衡山。
四部律并论要用抄
四部律并论要用抄,一卷,首缺,明润题记,编号二七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