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

- 姓名:胡应麟
- 别名:字元瑞,更字明瑞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兰溪人
- 出生日期:1551年
- 逝世日期:1602年
- 民族族群:
胡应麟(1551年-1602年)明代文学家。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浙江兰溪人。胡幼而能诗,曾携诗拜见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得到王世贞的称赏,与当时的诗人李维桢、屠龙、魏允中、赵用贤被称为末五子。胡应麟著述繁富,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等,文学批评著作有《诗薮》20卷。
万历举人。后久试进士不第,便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手自编次,多所著述。著有《少室山房笔丛》、《少室山房类稿》等。其中《少室山房笔丛》中的《史书咕毕》,共六卷,专对史书、史家及史事作评论,间或对某些史实作出考订。他认为,史家具备才、学、识三长还不够,还必须加上“公正”和“直笔”,五者兼备方可。在史书编纂上,他主张简洁、谨严、繁简适当。他说: “史恶繁而尚简素矣”。史书的繁简不在于文字的多少,他说:“曷谓繁?丛脞冗阘之谓也,非文多之谓也,曷谓简?峻洁谨严之谓也,非文寡之谓也。”所以他认为文字的繁简可以定史书的优劣。史家在作史时应该做到“事增文减”,这是作史的名言。但是史书的繁简也不能一概而论, “简之胜繁,以简之得者论也,繁之逊简,以繁之失者论也,要各有攸当焉。繁之得者遇简之得者,则简胜,简之失者遇繁之得者,则繁胜。”第三,史家写史要公正。他说: “直则公,公则直。”“夫直有未尽,则心虽公犹私也,公有未尽,则笔虽直亦曲也。”第四,他主张修史时应该分工,使有专长的人各尽其才。他说: “用颜师古等于纪传,用李淳风等于表志,唐任人可法者也,而不必尽论其书也。欧阳疏于事而表志,子京僻于文而纪传,宋任人可鉴者也,而不必尽论其书也。”此外,他对明代以前的史家和史书均有所评论,如他认为“《春秋》、《尚书》,圣人之史也,《檀弓》、《左传》,贤人之史也,《史记》、《汉书》,文人之史也,《后汉》、《宋书》,乱人之史也,三国、元、魏,小人之史也,赵宋、辽、金,夷人之史也。举其人而史之得失,文之高下,瞭然矣。”又如,他认为《晋史》“大为猥杂”, 《隋书》 “差自精详”,《旧唐书》“其辞过俚而不文”,“其体过冗而靡节”。就史家而言,陈寿、范晔有史才而无史学。他非常推崇左丘明、司马迁和班固等人,认为“左、马、班氏足称具美,其识虽互有是非,然创始之难,百倍因也,故匪后人之所及也。”他对刘知几及其《史通》着墨较多,认为刘知几有史学,无史笔,有史才,无史识。他说: “吾于其论史而知其弗能史也,其文近浅猥而远驯雅,其识精琐屑而迷远大,其衷饶讦迫而乏端平。”他批评《史通》是“文义之粗,体例之末”,书中存在着“当惑而不惑”、“当疑而弗疑”的毛病。
猜你喜欢的书
宝刻丛编
《宝刻丛编》20卷,南宋陈思撰。陈思乃临安市贾,其书编成于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有魏了翁、陈振孙、孔山居士3篇序,其中陈振孙序说:“始欧阳公为《集古录》,有卷帙次第而无时世先后;赵德甫《金石录》乃自三代秦汉而下叙次亡,而不著所在郡邑;及郑渔仲作系时、系地二录,亦疏略弗备;其他如诸道石刻录、访碑录之类,于所在详矣,而考订或缺焉。都人陈思,一旦取诸家所录,辑为一编,以今九城京府州县为本,而系其名物于左,昔人辨证审定之语具著之。”此书按地登载碑刻,以《元丰九域志》京府州县为纲,凡石刻可考郡县者,均分别辑入各路之下,最后一卷收录不详其地者。每碑之下均引录前人考证,并注明其出处。其中所引《寰宇访碑录》、《诸道石刻录》、《集古后录》、《复斋碑录》、《京兆金石录》、《元丰碑目》等书,今皆散佚不传,借此可见其涯略。就是所引存世著作,也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清初朱彝尊就曾辑录此书所引《隶续》佚文,以补今本《隶续》之阙。《宝刻丛编》今天的传本均有所残佚,《四库全书》本残阙较多,较完备的版本是《十万卷楼丛书》本,已经收入《丛书集成初编》。这个版本缺卷情况如下:第11(秦风路、河东路)、12(淮南东路、西路)、16(荆湖南路、北路)、17(成都府路)共4卷全缺,第15卷江南东路缺饶州以下,江南西路全缺,第18卷梓州路和利州路只存渠、巴、文3州,其余均缺。
至大金陵新志
元南京都邑志。十五卷。元张铉撰。刊行于至正四年(1344年)。该志采用纪传体,分为图考、通纪、世表、代表、志、谱、列传、摭遗、论辨。图考“以著山川郡邑形势”;通纪“以见历代因革,古今大要”;表、志、谱、传“以及天人之际,究典章文物之归”;摭遗论辨“以综言行得失之微,备一书之旨,文摭其实,事从其纲”。卷一,地理图。卷二,金陵通纪。卷三,金陵表。卷四,疆域志。卷五,山川志。卷六,官守志。卷七,田赋志。卷八,民俗志。卷九,学校志。卷十,兵防志,卷十一,祠祀志。卷十二,古迹志。卷十三,人物志。卷十四,摭遗。卷十五,论辨。
产论
产科著作。一名《子玄子产论》。4卷。日本贺川玄悦(子玄)撰。成书于日本明和二年(1765年)。卷1孕育;卷2占房;卷3已娩;卷4产椅、镇带论。全书共收51条论述、74条治则、13条治术,概述妇女胎前产后诸疾的病因证治,以及难产的处理方法。于“产椅、镇带论”中着重批评日本妇女妊娠5月以带束腹,及产后于产椅跪坐7日等不利胎儿发育和妇女产后养息的陋俗旧法。末附作者临证治验48则。现有日本明和二年(1765年)平安济世馆刻本。
金液还丹百问诀
金液还丹百问诀,唐末李光玄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书中称李光玄于少室山遇玄寿先生,请问还丹之事,因记录而成此书。其书言外丹术,解答药物、术语、炼制方法等问题。认为还丹以「真一为基,铅汞相依,黄芽是本」。黄芽者,乃坎离相孕,金水相生,阴阳相交,铅汞造气所成之物。又称四黄八石五金皆非还丹至药,朱砂水银亦不成大药。李光玄另撰有《海客论》一书,内容与本篇大致相同,但文字较多。
章台柳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六回。未署作者。今存醉月楼刊本,范宁先生藏。作品叙韩翊与柳氏的爱情故事,系由唐传奇许尧佐的《柳氏传》演化而来。两相比较,不同有三:一、篇幅长短不同,前者为短篇,后者为长篇;二、语体和叙述方法不同,前者为文言,后者为白话,三、后者又增一婢女轻娥。另,明代熊龙峰刊有《苏长公章台柳传》,晁氏宝文堂书目中著录有《失记章台柳》。 唐天宝间秀才韩翊流寓京师,与李王孙交为莫逆。李蓄妓柳氏,人称“章台柳”。韩柳二人互相爱慕,李遂将万贯家资与柳氏悉赠韩翊,自己前往华山学道。韩应试中探花,因安禄山反,别柳氏赴侯希夷节度使处任参军。番将沙吒利恃平反有功强抢柳氏,柳拒不从。郭子仪军收两京,韩翊还长安寻柳不遇。青州勇将许俊许虞侯感韩柳诚挚之爱,纵马抢回柳氏,遂使韩柳夫妻团圆。
犍度部
(巴利文Khandhakas) 巴利文律藏三大部之一。“犍度”,意译“聚”,是对戒律条文编集的分类。主要内容是僧团中的各种制度。包括《大品》和《小品》。前者是《犍度部》的前编,共有十犍度,即大犍度、布萨犍度、入雨安居犍度、自恣犍度、皮革犍度、药犍度、迦絺那衣犍度、衣犍度、瞻波犍度、拘睒弥犍度;后者是《犍度部》的后编,共有十二犍度,即羯磨犍度、别住犍度、集犍度、灭诤犍度、小事犍度、卧坐具犍度、破僧犍度、仪法犍度、遮说戒犍度、比丘尼犍度、五百结集犍度、七百结集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