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杂记

  • 立斋闲录

    立斋闲录

    《作者:宋端仪笔记,采摘当时的相关文集、档案、地方志、碑帖等诸种文献内容,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揭示了明前期尤其是建文朝的某些历史面貌,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 御制官箴

    御制官箴

    《作者:朱瞻基御制官箴,一卷,明宣宗朱瞻基撰。朱瞻基,明朝第五个皇帝,在位十年,年号宣德,事迹详明史本纪。官箴,凡三十五篇,前列圣谕及目录,后附御制广寒殿记。圣谕称:「凡中外诸司,各着一篇,使揭诸厅事,朝夕览观,庶几有儆。」盖宣宗时皆颁行之。嘉靖十七年,南京国子监禁酒伦以训复刊布之。本卷所收为复刊之本。

  • 宦游日记

    宦游日记

    《作者:徐榜明人徐榜《宦游日记》反映了他践行的为政之道、为政之德与为政之术。作为亲民之官,徐榜主张为官者应恪守秉公保民的为官准则,同时加强道德自律,提升自身勤政尽职的行政修养,坚守清廉自洁的道德底线。在自箴自警的同时,《宦游日记》还具有教化功用。

  • 牧民政要

    牧民政要

    《作者:佚名《牧民政要》收于丛书《宫常政要》中,尚未见有单行本流通。《官常政要》共四个版本,其中两个版本都收有《牧民政要》,一是明崇祯二年(1629)金陵书坊说锦池、讲恵畴刻本,又称“宮常政要二十二种本”;二足明崇祯年间金陵书坊增脩《重刻合并宵常政要全书》本。《宮箴书集成》所收《牧民政要》称“明崇祯金陵书坊成氏刻宫常政要本”,想必为明崇祯二年(1629)金陵书坊唐锦池、唐惠畴刻本。《牧民政要》作者不明,计一卷。全书内容分五大部分:(一)慎捕凡十条:(二)慎打凡三十二条:(三)慎监凡二十二条;(四)慎罚凡十六条:(五)催科法。除第五部分外,其余皆有关捕、打、监、罚等

  • 居官水镜

    居官水镜

    《作者:刘时俊天地間合成一個情字乾坤不毀情相續也凡在有知、情自聯屬、□於父子、兄弟、族屬親隣為尤切偶因忿爭。意氣乖隔。倘猶有真情一點不絕如綫為上者委曲處分。善言勸解。使復全恩義以去是我與彼接續一番。無父子而有父子。無兄弟而有兄弟無族屬親隣而有族屬親隣。此之恩與天地生成等若直操一切决斷之。全無調停意縱。處斷果當。然彼此恩情終身異世、不復接續矣。故每事須以解紛為主對兄勸友。對弟勸恭。對親隣勸和睦。不惟息一時之訟且陰消數世禍云。

  • 居官格言

    居官格言

    《作者:佚名○讀法律 為政以法律為師亦名言也既知律巳又可治人 ○考時制 凡國家禮文制度法律條例之類皆能熟觀而深考之則有以酧應世務而不戾乎時宜

  • 居官必要为政便览

    居官必要为政便览

    《作者:佚名一守選在京全要節儉臨選時切勿管求好地方恐銓曹窺破反遺鑽刺之名機不密而累匪輕 一初選出在京時有應具書啟預通同僚者有應具稟帖同履歷預申上司或堂官者須與便人順賫或發報馬順稍仍探聽有本管官在京必須候見迎送但不可送禮又不可逆科其不受若一處受訖所費不多再一處又受訖似此所費覺多萬一自巳乏囊勢必借貸但要斟酌不可太費切不可以迎合為高

  • 金陵琐事

    金陵琐事

    《作者:周晖明代笔记杂著。4卷。周晖著。焦竑在序中论本书:“上关典常,复及俶诡,包前修之往行,具名流之嘉话。下而街谈巷议,与圣人所不语者,往往在焉。读之可以辨风俗,徵善败。国史郡乘,或裨其阙,非徒小说之靡而已。”是书所记政坛趣闻、里巷俗议、名人逸事,多有风趣。文字长短不一,风格或庄或谐。其专记文学者有曲品、诗话等名目。“曲品”论述了金陵20个戏曲家,如陈铎、徐霖、金銮、张四维等,并对他们的曲作成就进行了评论。“诗话”则对诗人马湘兰、徐霖等人做了评介,还引述了他们的名篇名句。“画品”还介绍了金陵画家。这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金陵社会风俗的写照,

  • 共城从政录

    共城从政录

    《作者:周际华竊維士首四民國家所以維風俗正人倫者須於吾輩基之周禮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其非徒摭拾遺經搜羅逸史作為文章以儌倖於青紫者也是以課士者必先德行而後文藝夫果德與文兼尚已有其文而無其德孰若蓄其德而拙於文也使舍德而言文予又烏乎取焉共城為先賢子羔故里風俗之淳厚有自來矣嗣是而孫公和邵堯夫許平仲以及耶律晉卿姚文獻定甫諸公後先輝映至夏峯孫鍾元先生父子祖孫尢為天下望又其近而可師者也予嘗讀堯夫勸學一篇慨然想見其為人而孫夏峯之維風議救時議荒田議諸作彼其德行為何如

  • 云南机务抄黄

    云南机务抄黄

    《作者:张紞《云南机务抄黄》一书是张紞任职云南地方官期间所编成的,抄自朱元璋专门针对云南方面的行政制度、军事行动、管理措施及羁縻策略、土司任命等所发出的诏诰、敕令、制谕原件,凡三十七篇,始于洪武十五年(1382)二月,止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七月。

  • 遇恩录

    遇恩录

    《作者:刘璟值得珍视的朱元璋口语实录。

  • 新官到任仪注

    新官到任仪注

    《作者:佚名《新官到任仪注》是有关明代庆贺、乡饮、祭祀等礼仪程序与规范的官箴书。“仪注”主要关注于“仪式的程序和操作细节,是规范性、说明体的文字,可以用作仪式指南。”全书涉及的礼仪类型分十八种:在外开读礼仪、进贺礼仪、乡饮酒礼仪、释奠礼(图)、释菜礼仪、春秋祭祀社稷仪、春秋祭祀风云雷雨山川城隍礼仪、祭祀岳镇海渎帝王陵庙礼仪、守御官祭加纛、祭无祀鬼神礼仪、里社、乡厉、祭祖先、日食仪、月食仪、鞭春仪、朔望行香仪、新官到任仪。书中还提到明代一品至九品文武官的服饰,及文武官陪祭服,书后附有“拾遗”与“附录”。

  • 任光禄竹溪记

    任光禄竹溪记

    《作者:唐顺之唐顺之撰。见《荆川先生文集》卷十二。其舅光禄任君治园荆溪,遍植以竹,不植他木,并于竹间作一楼,请顺之作记,因为此文。古来写竹之文不知有多少,而此文堪称绝妙。江南人薪竹而贵奇花石,京师贵奇花石亦贵竹而苦于不能移植,推想之,产竹之地竹贱,产奇花石之海外奇花石必贱,异地方贵,以稀为贵故重价买花、石、竹者,斗富而已,非真好竹者亦非真贵竹者。以此观之,贵竹者与贱竹者都一样不知竹。而任光禄身在砍竹为薪的江南竹乡,治园遍植竹而不植他木,竹无色彩气味,巧怪不如石,妖艳不如花,爱之如此,是无财力致奇花异石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吗?原来有如偃蹇孤特之士

  • 敬简堂学治杂录

    敬简堂学治杂录

    《作者:戴杰濟南為齊魯大郡屬州邑十有六而陵曏稱難治是以宰斯土者每因事顛躓去惟京江戴子樹人獨在任最久秩滿乃遷威愛允濟稱道弗衰陵固未嘗不可治也當君治陵之時正余分守濟東之日諗其下車伊始展布裕如經年以往百廢具舉而尤以保甲為當務之急夫保甲法良意美必遲之又久而後成成則厥效立見若清賦緝捕其大較也余曾以其清賦催科埽除積習為近今所罕見將有破格獎勵之請而同官尼之不果行越兩載而歲當考績乃得與於卓異之薦殆古人所謂盡其在我而顯晦聽其自然者歟光陰荏苒瞬逾十年樹人既以郡守需次余亦方供職春明偶憶明湖疇昔舊雨漸若晨星而一二令長之勤求吏治者往

  • 卢乡公牍

    卢乡公牍

    《作者:庄纶裔为作者庄纶裔於光绪28至31年任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知县所审案件,卷1至2有详文8件,卷3至4有堂判152件,总计160件。

  • 柳氏叙训

    柳氏叙训

    《作者:柳玭又名《柳氏训序》或《柳氏序训》《柳氏家训》,一卷,唐柳玭撰,记叙其祖父柳公绰以下内外事迹,宋以后佚。《新唐书·艺文志二》、《宋史·艺文志二》“史部·传记类”均有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有著录。

  • 莅蒙平政录

    莅蒙平政录

    《作者:陈朝君在昔孟子以亚圣之才。当七雄之世。崇王抑霸。行仁讲义。尝以君子平其政为谆谆。余读书至此。未尝不叹士之生也。处为大儒。出为名臣。大则平其政于天下。小则平其政于一邑。斯上不负乎。朝廷。下不误乎百姓。而臣子之职。庶几可告无罪焉。廼若身膺民社。尸位素餐。既不能就事为建白之筹。复不能独断为绸缪之计。碌碌无所短长。则亦甚负此简书矣。

  • 吏皖存牍

    吏皖存牍

    《作者:姚锡光《吏皖存牍》是姚锡光1899—1901年任职安徽时期的治政文书汇编,主要以官府的日常公牍为主。公牍类型主要有禀、示、函、判等,内容涉及行政事务和司法案件等多个方面。从文书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姚锡光面临政务问题时,在教育、农业、民教纠纷、团练保甲、水灾治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颇具前瞻性和开创性。通过对文书的动态流转研究,可以看出姚锡光救灾、团练筹款途径的多样性。除了官府介入,中外士绅亦是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姚锡光的创新多变和恪尽职守增强了政府对救灾以及团练保甲的管控力,但由于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公文的执行效果往往得不到

  • 司牧宝鉴

    司牧宝鉴

    《作者:李容一卷。清李容撰。康熙时,李目睹社会风俗颓敝,生民阽危,于二十八年(1689)录辑此书,作为“千古父母斯民者之宝鉴”(王心敬《序》)。初名《牧民须知》,友人改题为《牧民宝鉴》,后又改为《司牧宝鉴》,约在康熙四十年前后刊行。本书录有宋真德秀、明吕坤等人的谕属之文,其中,真德秀谕属有四事: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十害:断狱不公、淹延囚系、惨酷用刑、讯滥追呼、招引告讦、重叠催税、科罚取财、纵吏下乡、低价买物等;吕坤等人谕属或所著有:知府之职、知州知县之职、先贤要言、牧政往迹、预免铺垫文、救急单方。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

  • 筮仕金鉴

    筮仕金鉴

    《作者:邵嗣宗周公仪休相鲁嗜鱼一国争市鱼献之休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惟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周董安于治晋阳问政于蹇老蹇老曰曰忠曰信曰敢安于曰安忠乎曰忠于上安信乎曰信于令安敢乎曰敢于不善安于曰此三者足矣

  • 事宜须知

    事宜须知

    《作者:佚名袁子才由翰林散知县留别诗云行来官礼我犹生纪实也盖外官礼节非止翰苑诸公不知体例即部曹各衙门司员亦多欠理会所以然者京官只有堂司之分无问品级如六部郎中正五品昔年多有加至三品衔者而八品笔帖式则视若同官无差等也若外官道四品府亦四品正从之分判若霄壤此事之大可笑人者也会典一书繁重难觅而由京外用者往往获咎于无心上游量大者或可原谅否则有因一言一动而自误名程者由是观之则我长白 寿峯观察之惠人不浅也是虽满与汉小有异昔与今畧不同缺有优劣之分境有富贫之判上司好恶亦难轻尝同僚性情亦难预揣要其大旨不外乎此行而宜之之谓义事非所

  • 史鉴节要便读

    史鉴节要便读

    《作者:鲍东里清鲍东里撰。六卷。四言韵语童蒙读本。起太古开辟,迄南明灭亡。旁注史事,既便记诵,亦可考史。道光年间成书,有同治年间刊本。《史鉴节要便读》是晚清时儿童学习中国历史的教科书。

  • 平平言

    平平言

    《作者:方大湜清方大湜著。作者于咸丰五年(1855年)入胡林翼幕中,同治八年(1869年)任宜昌知府,光绪初,官至直隶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本书四卷,主要为记载作者在四川为州县地方官时治理吏民的心得。内容包括“造福莫如州县”,“造孽莫如州县”、“立法求其可行”及“阅文稿”“拆公文”等居官必读之类的官制经验。此书在清末颇有影响,多次翻刻,并被收入王文韵主编的《牧民宝鉴》中。

  • 乡塾正误

    乡塾正误

    《作者:李江清代李江撰,传统蒙学书籍

  • 为治一得编

    为治一得编

    《作者:何耿绳余自壬午释褐后先后为宰者十馀年凡有关于吏治诸书公馀之暇常时披览藉资考镜每就知交丐其所著如禀牍示谕各条不拘一格但有裨于出洽确为良法简而易行者即择录存弆行箧往往通变见诸施行日久裒集成帙因刊刻以公同好末附旧存自著禀示数条不敢谓为治谱之书抑亦初试製锦者一得之助耳道光辛丑七月灵石何耿绳

猜你喜欢的书

春分之后

春分之后

《春分之后》描写了自我意识强烈的男人与天真烂漫的堂妹之间的感情纠葛,采用集合若干小短篇的方式写就的长篇小说,延续了作者对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探讨。 夏目漱石的后期三部曲的第一部,写于1912年。

书叙指南

书叙指南

我国第一部修辞工具专书。系修辞词汇实用手册。宋代任广编著。初刻于靖康年间。共二十卷,每卷十节,共二百节。基本上每一小节为一类,将大量诗文语句分为一百八十三类。按内容分类编排。每类之下收录数十条例句,每条下均注明出处,所引均为典籍之英华。由于此书又系语句用法手册,同一内容或相近内容的意思,都举有从不同的修辞角度、用不同的语句去表达的大量实例,用以显示修辞方式的多样性,供读者运用时参考,因此均不加注释和解说词义。《书叙指南》自成系统,规模宏大,使用便利,为研究古代修辞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在修辞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墨海金壶》、《珠丛别录》、《惜阴轩丛书》均收有此书。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一卷。南宋唐淳撰。唐淳,号金陵道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撰有《阴符经注》一书流传于世。《阴符经注》,全称 《黄帝阴符经注》。学者研究注释 《阴符经》,始于唐而盛于宋。唐宋注释 《阴符经》者多家,各家从不同角度解释经文。或以兵家、或以道家、或以丹术释之。唐淳赞成后者,以修丹术解《阴符经》。用经文三百字本,分三章注之。经文中有杜光庭加入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十六字。其注文先引李冲、施真人 (施肩吾)、杜光庭、吕真人(吕岩)、袁淑真等前人注语,然后再附以己见,阐释内丹修炼之术。书前有金哀宗正大己丑年 (1229)孟绰然序,谓注《阴符经》者,唯有唐公一人得圣人之旨。虽未免失于偏颇,但此书对于修身养生,不无参考价值。现存天一阁本,明 《道藏》本。

夜航船

夜航船

《夜航船》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著的百科类图书。分门别类,采录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人伦政事、礼乐科举、职官考古、草木花卉、禽兽麟豸、鬼神怪异、日用宝玩、方术技艺等20个部类的条目4000多条,分为130多个子目。《夜航船》并非高深莫测的古书,而是用较为浅显的文言叙述四千余个文化常识段子,这些条目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所必须熟知的内容。虽然也收录了一些现在看来荒诞不经的内容,但作为古人的情趣笑谈,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状况,也未尝不可以看看。

兰皋集

兰皋集

宋诗别集。2卷。吴锡畴著。作者以学者身分,生当南宋末年,其诗歌既表现孤芳自赏的品格,又流露出国事日非的哀伤。如《题林逋墓》:“遗稿曾无封禅文,鹤归何处但孤坟。清风千载梅花共,说着梅花定说君”。以缅怀前辈隐逸,寓孤高的襟怀。在《夕阳》诗中杂有人世之感:“夕阳牛背数家村,一笛声中欲断魂。人世百年双短鬓,不知禁得几黄昏”。《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刻意清新,虽不免偶涉纤巧,而视宋季潦倒率易之作,则尚能生面别开。”

大雅集

大雅集

元诗总集。八卷。元赖良编纂。赖良字善卿,天台(今属浙江)人,仕履不详。此书为赖氏经三十年广泛搜集,采得江南江北诗人古近体诗两千馀首。其采选原则是“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芜”,“词丽而不淫”,并且要有“关于世教”。当时著名诗人杨维桢为之删节,只保存三百首。杨氏序中说“此书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是不确切的。其中杨基是蜀人,张璧是陈留人。也有一些是元末名家如倪瓒、张翥、冯子振、顾瑛等。书中所谓杨维桢之评点,也是徒具虚文,因为有评语处不到一卷,故书中提到杨氏之处(包括序和评)可能为书贾伪托,藉以招徕读者。此书前四卷为古体,后四卷为近体,入选之诗作以元诗水平衡量,质量较高。入选者亦以小家为多,后为《元诗选癸集》所收。此书初刻于元末至正壬寅(1362),赖之友人卢仲庄亲自手写刻版,中经战乱,终于刻讫以传。但元以后刊本湮没无闻,藏书家所收亦多为抄本。民国四年乙卯(1915)连平范氏双鱼堂影刻“艺风堂”所藏洪武刊本,收入《元人选元诗》。但此本谬误脱漏颇多,近人傅增湘依清初曹溶写本增补八百七十五字,其中包括补诗一首、赖良自跋以及卷七之缺页。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