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泳

卫泳
  • 姓名:卫泳
  • 别名:字永叔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长洲(今江苏苏州)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卫泳,明末清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字永叔,号吴下懒仙。诸生。出生于书香门第,家“有遗书不下于数万卷”,并“时时出付剞劂”,公诸于世。生平博雅多识,论画六要、六长、三病有识见,与弟皆有文名,时称双珠。藏书数万卷,尤喜抄辑刊刻。订正《悦容编》。天启六年辑刻《枕中秘》丛书, 收有《悦容编》,署“明永叔卫泳订正”。 《枕中秘目录》下有卫泳题记: “丁卯夏, 避暑竹窝,检阅群书, 随手抄录,即便成帙。明天启七年 (1627年)辑刻《枕中秘》,冯梦龙为作跋语。清顺治十一年(1654 年)又选刊《古文冰雪携》等。

卫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示教千则

示教千则

该书共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韵文篇,后一部分为散文篇。在韵文篇中,商羯罗比较集中地讲述了他的哲学观点,可以把这一部分看作是他所写成的哲学教科书。在韵文篇中,商羯罗以激烈的语句来对包括顺世论、佛教、数论等其他派别加以批判和排斥,可见他哲学的原则性是非常强。散文篇中,商羯罗采用的是温和的平易近人的师生对话的形式,以导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回答弟子的提问。

析疑指迷论

析疑指迷论

析疑指迷论,元朝道士逍遥子牛道淳撰。约成书于大德三年(1299)。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卷首有元贞二年(1296年)作者自序、大德二年(1298)刘道真跋及大德三年(1299年)王道亨序。书分为〈析疑〉、〈指迷〉二篇,采问答体。前篇论心性道物,如回答甚么是「全真」、「心性」、「性命」、「体用」、「命基」、「五行」、「道物」、「止念」、「万法圆通」、「安心之法」、「造化机」、「学则有序」、「道本无修」、「金丹」等问题。后篇论性命内丹,讲道本无问、道不可传、得意忘言、顿悟渐悟、明心悟性、养命之理、炼丹之要、炼丹之法等问题。其要旨为指示全真性命之理、修行之序,以破学人之疑迷,故名「析疑指迷」。作者认为人之心性「元无一物,等同太虚,本来清静」,为万法之本,名之曰「全真」。心性以虚寂为体,觉照为用,体即用,用即体,「体用俱忘,全真而已」。明心见性之要,在于一念起时,顿然回光,返本还元,内丹之道亦以修心为上,「若一念不生,即脱生死」。又称修道者若宁心于虚极之乡,息虑于无为之域,心寂然不动,则精自秘而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全书发挥全真道性命之说,乃元代丹书中较为重要者。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

简称《太上业报因缘经》。道教书名。十卷。旨在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就其内容、形式均吸取佛经。此书系出隋唐前,盖南朝道经。收入《道藏》第174—175册。敦煌遗经中有此经,证明此经盛行于唐代。《三洞奉道科戒营 始》引此经。有学者推测该经出于6世纪前半叶。太上道君说开度、报应、忏悔、奉戒、诵念、行道、慈济、救苦、功德、生神、 弘教等。吉冈义丰《道教と佛教第二》认为其是六朝道经,受佛教《法华经》影响。

王郭两先生崇论

王郭两先生崇论

论自汉以后始盛传极组织之巧镂心抉肠始成一家言至流誉千秋群口无妒即作者亦不可多得葢制作如林或以名理发其宗或以景物抒其蕴直探元始不烦转待独论则不然人与时而俱积事与迹而同冥从有意无意间窥情之所必至以推情之所不必至纵起其人就其时而问之事迹巳查不可知矧参以爱憎则忤误以喜怒则贰失以违心矫俗从党附私则遁我明文人才士虎视前贤文章各臻神玅论自骎骎出风尘之表迩来坛坫希狎主者几致憾于道衰余欲自诸家著述中纂大小论之尤者作渡世津梁李玄白公宰吾皋偶出抄本相示则王元美郭相奎两先生论而玄白公从周旋之暇得之者也因携归同克生道生两家兄及同社张成倩次第评定复于两先生集搜其巳传者合之曰崇论付之梓而告成夫琅琊擅江南之秀锦心绣口纵横天下执七子牛耳宇内呼为王长公大司空郭公吉水毓灵表表豫章男子声名着霄壤集以数种名家与琅琊时相及位相当才亦不甚相远其制作均高迈无敌是论以两先生崇非两先生以论崇也今夫名山遍天下必至峨眉天半登眺乃穷仰观日月星辰尽在群峯错落之际恍若挂天门而偕玉女俯见万岭千岩亦荒烟绿草中半隐半见夫何崇之至此极哉众山自邈乎小矣又安敢争高则两先生崇论一出庶几有所攀跻崇人者实以自崇耳玄白公婆心巳慰而余兄弟及成倩窃云两先生功臣

北史

北史

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有100卷,为唐代李延寿编著。书中所收录的内容从魏登国元年(386年)到隋义宁二年(618年),共记载了包括后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四个朝代232年的历史。李延寿根据其父亲遗留下的编年旧稿,参照各朝史书,并收集各种杂史千余卷,于唐代贞观十四年(643年)开始编写,到唐代显庆四年(659年)成书,历时16年之久。有本纪12卷,其中魏本纪5卷,齐本纪3 卷,周本纪2卷,隋本纪2卷;列传88卷,无表志。纪传顺序,按朝代先后按列;类传人物,按时间先后排列于一传。宋人曾以此补《魏书》、 《北齐书》、 《北周书》之缺。据清代钱大昕等考证,传世本中《隋炀帝本纪》系后人根据《隋书》所补。列传亦有脱误。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

具名说妙法决定业障经,一卷,唐智严译。称赞大乘功德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