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宸英

姜宸英
  • 姓名:姜宸英
  • 别名:字西溟,号湛园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慈溪(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628
  • 逝世日期:1699
  • 民族族群:

姜宸英(1628-1699)清初诗文作家。字西溟,号湛园。慈溪(今属浙江)人。明末诸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参加纂修《明史》。后充顺天乡试副考官,因受正考官李蟠牵连,下狱病卒。


姜宸英少时即以诗文名世,他与秀水朱彝尊、无锡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他的经史功底深厚,对政治、诗文、历史、社会等问题,常有独到的见解。如《五七言诗选序》,论述五七言诗体流变,层次清晰,文辞畅达,独成一说。《张使君提调陕西乡试闱政记》,叙述科举制度对人材的压抑迫害,以及士子困辱之状,文中灌注了作者自己的深切感受,有理有据,情感充沛,气势逼人。又如《明史·刑法志》,记述明代诏狱、廷杖、立枷及厂卫的情况,文笔犀利,以充分的事实暴露了明代严刑峻法的残酷。它如《黄老论》、《江防总论拟稿》、《东汉文论》等编,或论理清晰,或议论精到。《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文“闳肆雅健,往往有北宋人意”。


他的诗歌题材较为广泛。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更多的是在诗中表现他的身世之感、世事之叹。如《感怀》:“文章用尽终无力,犹向沧波一问津。北阙新除搜粟尉,西山遥贡采薇人。林宗有道身仍隐,元叔无官相岂贫。物色虚劳明主意,早知麋鹿性难驯。”时逢康熙十六、十七年,入赀得官者甚众,后清廷又举博学鸿词科,不少隐士纷纷出山,争相入仕。宸英即以此诗表明自己的鲜明态度。其诗在艺术上兼有杜甫、苏轼的神韵,调高格稳,注重比兴寄托,力求空灵,不刻意雕琢。


宸英还能词,其内容与诗大致相同,如〔临江仙〕《秋柳》、〔蝶恋花〕(浪逐韶光朝复暮)等,可体现这种特点。词中也多有寄托,如“过尽蝶忙蜂闹也,而今几许凄凉。画眉人去不成妆,五更知有恨,碧月冷于霜。”实则表现了他自己内心的凄凉。宸英还工书法,学钟繇、王羲之,时人称之为可入神品。


著有《姜先生全集》33卷,其中文稿凡24卷、诗集8卷、诗、词拾遗1卷。

姜宸英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地下雷普利

地下雷普利

主人公雷普利不务正业,生性多疑,习惯性说谎骗人,还有不可预测的暴力倾向,他的所作所为,本该令人不齿,然而,作者并没有把他塑造成传统意义上十恶不赦的坏人,其对犯罪心理的描摹别有一工。全书带给读者的是另类、难解的阅读体验,该系列的成功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地下雷普利》是”雷普利全集“系列的第二部。已经在法国过着上流生活的雷普利,与其团伙策划了一起假画欺诈案。当受害者找上门来,当同伙产生动摇时,为了自保,为了继续他的上流生活,雷普利采取了一系列行动,甚至于杀人,移尸!整个故事在充满画面感的紧张氛围中展开……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午朝仪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午朝仪

明成祖时封洪恩灵济真君号。述集福午朝仪。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简称《伤寒标本》。伤寒类著作。金刘完素撰。二卷。完素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已著录。上卷载以伤风、伤寒、中暑、中湿四证为始,至劳复、食复共四十六种杂证。下卷则集麻黄、桂枝五十二方。书中反映出刘氏学术思想和治疗外热病的体会,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如以凉膈散、天水散、益元散等方治疗外感热病表证,黄连解毒汤、三一承气汤治疗里证,以双解散、通圣散为表里双解之剂,“其言实超出乎朱奉议之上,然亦大变仲景之法者也。”是书对研究《伤寒论》和刘完素学术思想有一定价值。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刘河间伤寒六书》本。

火珠林

火珠林

古代占验术书。旧题五代末宋初麻衣道者撰。此书专述以三钱代蓍之占筮术,即西汉京房所传之遗法。《文献通考经籍志·子部·占筮类》载有《火珠林》一卷。《朱子语类》:“古之卜筮,恐不如今日所谓‘火珠林’之类否?”陈振孙《书录解题》论及《火珠林》时说:“今卖卜者掷钱占卦,尽用此书。”考《宋史·艺文志》,载有《六十四卦火珠林》一卷;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亦有《火珠林》一卷,均不详撰人姓名。而今传此书则皆题“麻衣道者”撰。

爱之焦点

爱之焦点

《爱之焦点》写于1922年。Q先生与他表姐N早在小学时候就相爱,后来Q到外地谋生,写信给N表达自己的思念,并勉励她坚定信念,勇敢地追求爱情。然而N经不起物质欲望的诱惑,终于违心嫁给了M。此后不久,M病逝了,Q已与别人定亲,N念起往事,无限感伤。

元亨释书

元亨释书

僧传。自6世纪前半叶佛教传到日本,至日本镰仓时代已有700余年,但尚无一部完备的僧传。作者虎关师鍊(禅僧,1278—1346)有感于此,于元亨2年(1322)奋力写成。共30卷,前19卷为僧传,记400余僧人的传记、史实。20—26卷为年表,写钦明天皇至顺德天皇的有关事项。27卷以下主要论及佛教诸宗的教义、诸大寺院的缘起和佛教音乐等。全文用汉文写成,是 “五山文学” 中的一部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