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华

陈天华
  • 姓名:陈天华
  • 别名:字星台、过廷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省新化县下乐村
  • 出生日期:1875年
  • 逝世日期:1905年12月8日
  • 民族族群:

陈天华(1875年-1905年12月8日),字星台、过廷,别号思黄。1875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下乐村。他家境贫困,幼时替人放牛籍以糊口。15岁时入私塾就读。1896年陈天华随父去新华县城谋生,后经人帮助得入资兴书院学习。1897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1903年3月,由求实学堂资助送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此间,他深受留日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的感染, 日以继夜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政治社会学说,并参加黄兴等人创办的《游学译编》杂志(月刊)和《新湖南》的编辑工作,鼓吹反清的民族主义思想。同年4月,沙俄帝国主义违约拒不撤走它在1900年侵入东北的军队,妄图长期霸占中国东北地区。陈天华异常愤慨,曾啮指写血书数十幅,以示抗议,留日学生掀起拒俄运动,组织拒俄义勇队,陈天华和黄兴一起被举为归国运动员。 5月,义勇队改名为学生军,陈天华为学生军的积极组织者之一,并于军部工作。清廷慑于学生军反对帝俄爱国运动的声威,勾结日本政府将其解散。他不屈服于日本政府的压力,乃与黄兴等人以学生军为基础,组织了革命团体“军国民教育会”,并将宗旨由拒俄改为武力反清,把斗争的锋芒直指卖国媚外的清政府。


在这期间,陈天华奋笔直书,伏案撰写爱国革命文章,号召人们起来反帝爱国,反清革命。他发表在5月24日及4月14日的上海《苏报》上的《敬告湖南人》与《复湖南同学诸君书》、呼吁青年要把救国付之于行动,不怕牺牲。是年秋,陈天华在东京撰写了有名的《猛回头》、 《警世钟》两本小册子。以激昂的爱国热情,以通俗流畅的文字,用弹词的形式,痛陈了中国面临被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的严重形势,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激烈地抨击了清廷的卖国罪行,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写道:


俄罗斯, 自北方,包我三面;


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


德意志,领胶州,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


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分;


清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①


陈天华透彻地阐明了爱国和革命,反对帝国主义与反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关系,他指出: “列位,你道今日中国还是满州政府的吗?早已是各国的了。那些财政权、铁道权、用人权,一概拱手送与洋人,洋人全不要费力,要怎么样,只要下一个号令,满州政府就立刻奉行”②。 “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那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我们分明是拒洋人,他不说我们与洋人作对,反说与现在的朝廷作对,要把我当做谋反的叛逆杀了” ③。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①。这就是说,清政府已经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朝权贵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的奴才。因此,要反对帝国主义,就必须进行反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二者是不可分的。这就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革命认识。


陈天华热情地宣传了敢于同帝国主义斗争的革命思想。他说:“其实洋人也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我怎么要怕他?”“只要我全国皆兵,他就四面受敌,即有枪炮也是寡不敌众”,“只要我人心不死,这中国万无可亡的理”②。他号召人们“洋兵不来便罢,洋兵若来,奉劝各人把胆子放大,全不要怕他。读书的放了笔,耕田的放了犁巴,做生意的放了职事,做手艺的放了器具,齐把刀子磨快,子弹上足,同饮一杯白酒,呼的呼,喊的喊,万众直前杀那洋鬼,杀投降洋鬼的二毛子”③。他还在《猛回头》文中,提出了重武备,务实业,禁缠足等具体的反帝救国主张。


陈天华不仅热情洋溢的鼓吹革命,而且身体力行,积极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1904年2月15日,陈天华同黄兴等人一起,在长沙成立了革命团体华兴会。并设同仇会以联络会党,设黄汉会以联络军界,他担任军队的运动工作。几经密议,决定于1904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寿辰之日,在长沙起事,并同时组织长沙、衡州、常德、岳州、宝庆五路起义军响应,陈天华被派江西运动巡抚营统领廖明缙顺从革命。由于坏人告密,湖南巡抚下令在全省大肆搜捕华兴会员,陈天华与黄兴等人逃往上海,是年底转赴日本。


1905年7月下旬,孙中山由欧洲到达日本,提出联合各派革命力量,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的建议,陈天华十分赞成。他同黄兴一起会见孙中山,讨论建立统一革命团体问题,坚决主张华兴会与孙中山联合。 7月30日,孙中山邀请各革命团体成员及革命志士70余人,在东京召开筹备会议,陈天华为发起人之一,并同黄兴等人被推举为同盟会章程起草员。 8月20日,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通过了由陈天华等人起草的《中国同盟会总章》,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的庶务,协助总理执行工作,陈天华为书记。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他参与编辑工作,并为主要撰稿人之一,发表了许多论文。在《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一文,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立宪派散布的“中国不适宜民主革命”的谬论,鲜明地体现了他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伟大思想和坚定的信心。


1905年11月,应清政府的要求, 日本政府颁布了“取缔清朝留学生规则”,限制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激起了中国留学生的强烈抗议。陈天华、宋教仁、秋瑾等人力主全体留日学生返国,自己办学,以洗耻辱。以胡汉民、汪精卫为首的少数人认为“求学异邦,宜忍辱负重,不可轻率回国”。陈天华悲愤民权,逐决心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激励中国留学生,共同对敌。他在写成了三千余言的绝命书后,于1905年12月8日凌晨,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殉国,时年30岁。1906年夏,陈天华的灵柩运抵湖南,在革命党人的组织下,长沙学生及其他各界人士万余人,举行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葬礼,群众身着素服,手执白旗,高唱哀歌,一直把陈天华的灵柩护送到岳麓山。对人民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猜你喜欢的书

十先生奥论注

十先生奥论注

宋代散文总集。40卷。不著编者姓名。最早刻于宋代建阳麻沙坊。此书选程颐、张耒、杨时、朱熹、张栻、吕祖谦、杨万里、胡寅、方恬、陈傅良、叶适、刘穆元、戴溪、张震、陈武、郑湜等16人的策论之文,分为帝王论、古圣论、汉臣论、五经论、时政论、史论、杂论等7个门类并加以注释。原目为前集、后集和续集,各15卷。续集脱去5卷,故仅存40卷。前集前7卷亦有残缺,且无注释,估计也是后补的。因此,书名《十先生奥论》,实则所收作家16人。其注释多用夹注的形式。文题之下用一句话慨括本篇主旨,文中夹注重在诠释文意出处。其注征引繁富,往往数倍于原文。个别篇章也有首批。此书主要是为应试举子提供范文,所收文章往往论古及今,文辞犀利,说理透彻而又雄辩,代表了宋代说理散文的主要风格。因此四库馆臣称其“议论往往可观,词采亦——足取”。有《四库全书》本,取自宁波天一阁范氏藏书楼宋代版本。

类证活人书

类证活人书

二十二卷。宋朱肱撰。朱肱精研 《伤寒论》数十年,于大观元年 (1107)撰成此书,原称《南阳活人书》 (概因张机曾居南阳,而华佗称 《伤寒论》 为“活人书”,故名),又名 《无求子伤寒百问》、《无求子伤寒活人书》、《无求子伤寒类证活人书》。原书二十卷,后作者重校为十八卷。后世代有增加,至明吴勉学刊本析二十卷本为二十一卷,并附释音辨误药性诸篇及伤寒十劝等为一卷,共二十二卷。卷一至卷十一论经络、切脉、表里、阴阳等,并剖述各类伤寒之症;卷十二至卷十五载《伤寒论》诸方辨析;卷十六至卷十八辑各家伤寒治方; 卷十九至卷二十一为妇儿伤寒诸证及疮疹医方;卷二十二为释音辨误药性及李子健伤寒十劝。作者根据《伤寒论》的经络说提出三阴三阳六经病机说,并且提出辨识六经为病的证侯指证,补充了六经脉侯,打开了后世医家研究伤寒学的思路,并对后世立六经提纲证开辟先路。作者还提出了七表阳、八里阴的脉象分类,即:浮、芤、滑、实、弦、紧、洪为表为阳,迟、缓、微、涩、沉、伏、濡、弱为里为阴。这种分类成为后世论脉象分类的先驱与基础。作者特别强调病症的鉴别诊断,认为:“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如暗得明,胸中晓然,而处病不差矣。”通过辨病而辨证,区分寒温异旨,对后世颇有启发。作者主张以方类证,遣方用药应方证相合,将药合病,灵活加减,不可执方疗病。这又是一个创见。作者研究《伤寒论》,但并不迷信,认为此书不能包罗万象,百灵百应,所以又从他书摘取有效之方,以为补充。同时注意妇、儿体质特点,提出遣方用药应特别慎重。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评价:“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可见此书极为后世医家所重。

花柳指迷

花柳指迷

全书计三章,不分卷。美国嘉约翰口述,(清)林东湘译于光绪二年(1836)。主要为当时欧美治疗花柳病的方法级药物。本次据光绪二年羊城博济医局藏刊本进行整理。

灵台秘苑

灵台秘苑

记述恒星观测与术数占候的天文专著。十五卷,中国北周庾季才原撰。北宋王安礼等重修。有《四库全书》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及北京图书馆藏明钞本。王安礼(1034—1095),字和甫,曾任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尚书左丞、提司天监、御史、知太原府等职。著有《天文书》。庾季才原著110卷或115卷或120卷已不可得见。本书为奉敕重修的星象专著,以唐《步天歌》及北宋皇祐年间天文观测为准。10.5万字,图31幅。

奇门遁甲统宗

奇门遁甲统宗

书中以其独特视点,结束对历代奇门遁甲不同观点的争议,以为纲领,故名“统宗”,奇门遁甲,历代对起卦之法:超神接气,拆补法,茅山法,排盘使用做出了合理分析,做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对历代八门九星的排盘和飞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排盘者门排星排,飞盘者遁九宫门飞星飞,都有失自然法则,门转星飞,千古不变之理,奇门遁甲,立于天人角度,俯察于地理之象也,尤其符合于现代商战,谈判,以及人事预测,如百发百中,古人云: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古代皇家不传之秘…………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

清净法身毘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一卷,失译,日本佚名题记,昌俊题记,盛宪题记,豪珍题记,韶真题记,实灵题记,贯亮题记,龙肝题记,尾题毘卢遮那佛别行经。常晓进官录云,大毘卢遮那三种悉地法,八家秘录云,清净毘卢遮那三种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