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 动功按摩秘诀

    动功按摩秘诀

    《作者:汪启贤气功著作。清·汪启贤、汪启圣辑。曾收入《济世全书》中。书中按证分类, 列瘫痪、劳伤、膨胀、膈噎、眼目、耳、咽喉口齿、肩背指、心脾气、腰肾足膝、伤寒、痰火哮喘、头痛、偏疝、妇人带下、瘿疬痔漏、诸杂症、鼻症、牙症、胸膈气、心症、腰背痛症、脾胃肚腹、痨症、痰火、伤寒伤风等30余症。每症之下,分别列述取穴方法、按摩方法、气功疗法,及养生调摄等内容。其法简易可行,适应面广。为运用气功、按摩治疗疾病的专著,有一定参考价值。

  • 爱庐医案

    爱庐医案

    《作者:张大爔 清·张仲华撰。张氏医案最早整理本名《爱庐方案》,共分76门,100余案,刊于咸丰年间。1882年柳宝诒从抄本中选录24案,并加按语。编入《柳选四家医案》,改名《爱庐医案》。分内伤杂病、内风、伏气、疫邪、外疡、妇人等18门。张氏医案记述治疗经过较详,审证、用药、列方契合病情。

  • 北山医案

    北山医案

    《作者:北山友松医学典籍。该书约成书于 1745 年,后由北山道修编纂,以中文写就,记录了北山友松生平治病的部分经典医案,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 。书中对各医案的记述极为全面,脉证俱详,详细呈现了病症的各种表现及变化。在诊疗过程中,北山友松深入剖析治病思路,紧密结合《内经》《难经》《本草》等经典著作的相关论述进行辨证论治,用经典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以治疗效果来验证经典的权威性与正确性,使理论与实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修道全指

    修道全指

    《作者:蒋克志晚清至民国时期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蒋克志(又名蒋救愚,字于道,号植阳子、炼虚子)所著的内丹修炼典籍,成书于 1916 年(民国五年丙辰)。本书约十六万余言,以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为核心,强调三教同源,殊途同归,皆以修道为旨归。书中指出,儒家的存心养性、道家的修心炼性、释家的明心见性,本质上都是在追求心性的修炼与提升。在内容结构上,按内丹修炼由浅入深的步骤展开,详细阐述了修道的各个节次及相关方法要领。开篇的 “炼己最初口诀”,着重讲解了入门阶段如何摒弃杂念、端正心态,为后续修炼打好基础;“性命合一口诀” 深入剖析了性与命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二者

  • 崇实堂医案

    崇实堂医案

    《作者:姚龙光医案。清姚龙光撰。一卷。龙光字晏如,丹徒(今属江苏)人。幼承庭训,治文史,明算学。二十七岁时因患病误治,后又有请医难至之苦,遂矢志于医。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集个人验案撰成是书。计二万余字。卷首为崇实堂医学刍言,论述病分客惑(即伤寒温病)和杂证两种,及习医者学问由博而约、由粗而精,才能左右逢原,并抨击医界积习。次叙医案四十余则。包括伏邪温症、阴虚火结、血崩、脾虚湿重等证治。每案简述病症、病史,分析病因病机,并述诊断、辨证、方药及预后,简要明了。所载多为延治误治者,其中以外感温病证治为多。有光绪二十七年刻本,一九二三年裘吉生刊《三

  •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作者:范中林范中林医案整理小组编著。全书约10万字,收载医案69例,按六经顺序编排。即从太阳证病例开始,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等六经证病例编排而成。每例医案列有概况、病史、初诊、辨证、复诊和按语等项内容。所选医案涉及内、外、妇、儿、眼诸科,均按六经进行辨治。该书反映范氏临床特点,无论伤寒杂病,主张抓住六经主证及其变化,掌握三阴三阳传变规律,辨明病在何经,即用其法其方;善于运用经方,随证化裁,方简药专,谨守仲景法度。并根据临床经验,对《伤寒论》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己见。本书1984年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寿世编

    寿世编

    《作者:佚名中医著作。2卷。清·青浦诸君子辑。青浦诸君子,生平履历不详。本书含清·亟斋居士所编《达生篇》和毓兰居士所辑《保婴篇》。其中辑存了丰富的有关养生、保健、食疗、美容及种子等方面内容。所录阳春白雪糕,八仙藕粉、天仙面、观音茶等,可谓药膳佳品;保齿法、美容颜法,可资钻研美容时参考;所载延龄酒、二仙酒、地黄醴、三妙种子丸、补肾种子方、保真广嗣丹等方都具特色,参考价值较大。有清嘉庆十一年(1806)湖南玉麟堂本,清道光十七年(1837)贵州永安协镇赵炳惠爱日堂境补本,1986年中医古籍出版社珍本医籍丛刊本等。

  • 太素心要

    太素心要

    《作者:胡文焕明代胡文焕著,该书为脉诊专著,主要以歌诀的形式,介绍了常脉、病脉及根据脉象来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预后的方法。全书对诊断学的价值较大,但亦兼杂凭脉断定富贵等非医学内容,参考时应予鉴别。

  • 心印绀珠经

    心印绀珠经

    《作者:李汤卿综合类著作。元末明初李汤卿撰(一作元朱㧑撰。今从《四库全书提要》说)。二卷。约成书于洪武元年(1368)。凡九篇。其中“原道统”篇,略述医史并简介伏羲、神农、黄帝、扁鹊等历史人物,又论及标本运气、治则、用药等,提出十二经水火分治之法。“推运气”篇,为五运六气学说。“明形气”篇,简述脏腑经络学说。“评脉法”篇,介绍脉学。“察病机”篇,主要论述运气为病,兼述内伤诸病。“理伤寒”篇,述及六经传受、汗气传染、内外伤辨及主疗心法等。“演治法”篇,首论标本、七方十剂,后述中风、风痫、风寒湿痹、霍乱吐泻等症。“辨药性”篇,包括药之气味、十八

  • 养生类纂

    养生类纂

    《作者:周守忠一名《杂纂诸家养生至宝》,宋代周守忠辑,二卷。书成于宁宗嘉定十三年 (1220年)。首为《总叙部》,次为天文、地理、人事、毛兽、鳞介、米谷、果实、菜蔬、草木、服饵等十部。全书征引历代养生学典籍一百三十余种,是对南宋以前养生学成就的一次系统整理,资料丰富,切合实用,分门别类,便于检索。书中强调保精、调气、养神是长寿的根本。认为“精者神之本,气者神之主”,故须“因气养精,因精养神”,“养其精气神,则性命长生矣。”同时对天文、地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对生活中一些琐碎细节,如涕唾、便溺、愁泣、歌舞、睡眠、叩齿、交合等方面的摄养方法,都进行了详

  • 修真秘要

    修真秘要

    《作者:佚名养生类著作。明王蔡撰。一卷。蔡,闽中(今福建)人。生平履历不详。约成书于正德十年(1515)。载仙人抚琴、绞丹田、仙人存气开关、仙人指路等十数种练功方法,内外功并蓄。每种功法均有图示与释文,于治疗疾病和调护身体相结合,如“仙人抚琴式”释文为:“治久病黄肿,以两手按膝施功,存想闭息,周流运气四十九口,如此则气通血融而病自除矣”,只提供方法而无理论阐述。行文简捷,可供学习研究气功者参阅。有正德十年平阳府所刻《医书六种》本,虎林胡氏会文堂刊《格致丛书》本。

  • 摄生集览

    摄生集览

    《作者:胡文焕养生类著作。佚名撰,明胡文焕校刊。一卷。文焕有《幼幼集》已著录。是篇首论养神、惜气、隄疾,忘情去志,恬淡虚无等养生之术。次论五气通五味及安乐、摄养之道。指出善养生者养内,不劳神,不苦形,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内,饮食常适其宜。强调阴阳二气与精、气、神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条理清晰明辨,论述简捷,主题突出,为通用性养生学著作。有《格致丛书》本。

  • 锦身机要

    锦身机要

    《作者:混沌子养生类著作。3卷。旧题混沌子撰。鲁至刚注,明·胡文焕校。约成书于正德十年(1515)。混沌子姓氏不详,似道家,曾作《采真机要》,因虑学道之士不知锦身(即导引),而复作此书。将锦身之事作成绝句36首,分属3类。卷上12首以锦其龙,包括踏地龙,摆尾龙等12式;卷中12首以锦其虎,为跃山虎、出洞虎等12式;卷下12首以锦其龙虎交媾,亦12式。后附大道修真捷要选仙指源篇,天地总图、火候图、天地之根等七幅图谱,及金液还丹捷径等篇。所载为全套与内功相结合的导引法。书成后授予鲁至刚,请以为注,因此,每章之下释以直指,使其方法步骤叙述清晰,易于领会。全书内容条分缕析,循序

  • 乘桴医影

    乘桴医影

    《作者:王士雄《乘桴医影》是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所著的一部医案集,于 1862 年 5 月,王孟英旅居上海时将自己的临床医案记录整理成书。该书篇幅虽相对较小,但却充分展现出王孟英 “辨证精当,处方熨贴” 的临证特色,其中所记载的医案,体现了他在医学理论运用、疾病诊断以及方剂运用等方面的深厚造诣与独特见解,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 摄生要义

    摄生要义

    《作者:王廷相明代王廷相 (原署“河滨丈人”)撰,一卷。卷首序谓“余自壮年以来,颇讲此术 (摄生),缘动达形,缘虑达气,下不著伎,上不泥仙,似于摄生之秘超然有得,乃会综群文,诠取要旨,以著论十篇,用发蒙学。” 十篇依次为: 《存想篇》、《调气篇》、《按摩篇》、《导引篇》、《形景篇》、《饮食篇》、《居处篇》、《房中篇》、《四时篇》、《杂忌篇》。各篇内容平实切用,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献。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与文学家。其老年时所作,多体会有得之言。

  • 寿亲养老书

    寿亲养老书

    《作者:陈直养生类著作。宋陈直撰。一卷。直于元丰中 (1078—1085) 官泰州兴化(今属江苏)县令。书中论述饮食调治、形证脉候、医药扶持、性气好嗜、宴处起居、戒忌保护等老年养生护持之理,并载四时摄养方、食治老人诸疾方、简妙老人备急方等,凡十五篇二百三十三则,约万余字。其中食治养老益气方,载治眼目、耳聋、五劳七伤、虚损羸瘦、脾胃气弱、泻痢、诸痔、诸风等数十种病证的饮食配方。四时养老方中,前列四时通用男女老人方二十余种,次分叙四时疗疾方药。简明实用,理论简要中肯,论述老人饮食起居、性情嗜好等颇为精当,叙证以食治疗法为突出。梓行后影响颇大。

  • 增删喉科心法

    增删喉科心法

    《作者:刘序鹓喉科学著作。清刘序鹓纂辑,潘诚增订,首刊于道光二十七年 (1847),后屡有刊刻。是书不分卷,含临症要诀、阳症喉痹、缠喉风、紧喉风、哑瘴喉风等32篇,附医案。辨论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简明允当。为喉科著作之佳篇。

  • 重订喉科家训

    重订喉科家训

    《作者:刁步忠喉科著作。4卷。清刁步忠(惠三)撰。刁质明(守愚)编辑于1918年。卷1论《内经》咽喉经义及咽喉所归脏腑。次述诊断、喉部识经、喉证虚实辨证及预后。再列咽喉外治各法,包括通关、针法、探吐等法,后列常用方药。卷2为咽喉内治辨证与方药。卷3介绍白喉治法。卷4为喉痧证治,强调喉痧先宜解表,并详言喉痧顺逆治法等。现存《三三医书》本及单行本。

  • 咳论经旨

    咳论经旨

    《作者:凌德内科著作。清凌嘉六辑。四卷。嘉六字晓五,湖州 (今属浙江) 人。言医必本于经,所辑亦不越 《内经》 、《难经》 、《甲乙经》 、《金匮要略》 、《伤寒论》,故名。约成书于宣统三年(1911) 。约五万余字。选录诸经中有关论咳证条文,并附前人注疏于后。卷一,录《内经·素问》有关条文,附唐王冰、清薛雪注。卷二,录《内经·灵枢》 、《难经》 、《甲乙经》 条文,附元滑寿、清丁锦、徐大椿注释。卷三,录《金匮要略》 条文及方,附明赵以德、徐忠可、清周扬俊、沈目南、尤在注释文及方论。卷四,录《伤寒论》 条文及方,附明方有执、清喻昌、张璐、周扬俊、柯琴

  • 奉时旨要

    奉时旨要

    《作者:江涵暾清代江涵暾撰。全书以阴阳五行分属,列为七卷。全书共收录了伤寒、中风、温病等六十余种疾病,以阴阳五行为纲,辑《内经》之要言,诸家之正论,并结合著者数十年的实践精华,对所收诸病的病因、病理、症候、诊治等进行了阐述。使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并在每一病症之后附有汤头歌诀,便于读者临床使用。

  • 类修要诀

    类修要诀

    《作者:胡文焕明代胡文焕撰辑。二卷,续附一卷。初刊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书首作者序谓“人之有生孰要哉?要莫过于全此生也。全此生孰要哉?要莫过于修此身也。”因“于暇日采其摄修之法”,编成此书。卷上包括《孙真人卫生歌》、《枕上记》、《养生铭》、《戒怒歌》、《抱一子逍遥歌》、《逍遥子导引诀》、《钟离师八段锦》、《起阳诀》、《散精诀》、《螽斯秘诀》等四十篇;卷下包括《张紫阳金丹四百字》、《吕纯阳三字诀》、《崔公入药镜》、《丘长春真人青天歌》、《李清庵太极颂》等十九篇。卷末《续附》包括《太清中黄胎藏论》、《李真人长生十六字妙诀》等

  • 时疫白喉捷要合编

    时疫白喉捷要合编

    《作者:黄炳乾喉科著作。清黄炳乾撰。一卷。炳乾字陶普,湘西 (今属湖南) 人。有感道光年间,白喉流行于江浙、湘鄂、黔滇一带,而治疗专述甚少,遂撷取张善吾《白喉证论》 之经效验方,潜心研学,博访旁咨,兼及己之临证验案,雕版以布后世。前列时疫白喉证论、续论,白喉诊治法,针法等诸篇; 后选急救等方剂十六首;末附药方歌和八种白喉不治之症。文笔简捷明了,便于实用。有光绪九年(1883) 初刻巾箱本。

  • 周易译注

    周易译注

    《作者:周振甫周振甫译注。该书《周易》的版本流传、理解《周易》的方法以及《周易》中卜筮的具体过程、卦象的来历、各卦的地位都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本书将《周易》全文翻译为现代汉语。其主要内容包括《周易》经传的原文、现代汉语译文、疑难字词的注释及注音、以“说明”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各卦之后的“总论”对该卦卦旨的系统分析、说解。

  • 喉科大成

    喉科大成

    《作者:佚名喉科著作。4卷。清马渭龄(醉古山人)撰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马渭龄生平事迹不详,全书介绍喉风、喉疳、喉痧等30余种喉科病,列述治疗方剂近百首。书后附口起泡,喉生红豆等杂病方剂。现存光绪七年(1881年)刻本。

  • 喉科金钥

    喉科金钥

    《作者:袁仁贤喉科学著作。又名 《喉科金钥全书》。2卷。清袁人贤 (浏阳人) 编撰。刊于宣统三年 (1911)。是书上卷为喉科热证现象表、喉病寒证现象表等26篇;下卷为实火门、虚火门、热疫门、寒疫门。首先综述喉病诸证现象、脉象、病因、药性调度、针灸穴法及用药等;继从实火、虚火、热疫、寒疫四者入门,详述病证;治法则分内服药、外吹药两类。其方或承师传,或采时贤经验,亦有出自家藏秘本者。

猜你喜欢的书

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

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

1卷。金孙不二、清沈一柄(太虚)撰。撰年不详。此书先述女子练功戒律9则;次述女子起居调摄、静坐叩齿、肢体导引之法;并述断经妇女之练功方法。对练功之正常效应与注意事项,亦予介绍。现存光绪三十年(1904年)《古书隐楼藏书》刊本

返生香

返生香

一卷。叶小鸾撰。《惜阴堂汇刻明词》本。有词八十九首。《明词综》卷一一录其词七首。《白雨斋词话》卷三称其“词笔哀艳,不减朱淑真”。赵尊岳跋称“《返生香》,一题《疏香阁遗集》。今汰诗赋古文,仅录其词而略缀遗事”(《明词汇刊》)。

四十自述

四十自述

胡适著。是一部记述作者自己生活经历的传记。写于1930年至1932年间。最初分载于《新月》杂志上,1933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1986年,安徽黄山书社出版《胡适自传》时,收此书为《自传》之一种。这是一部未完成的自传。作者原打算将四十年的生活分为三个阶段一气写成,但未果。现在流行的《四十自述》实际上只是他第一阶段即从出生后到留学之前生活的记述,所记仅为19年间的经历。全书连序幕共六章。序幕为《我的母亲的订婚》,第一章为“九年的家乡教育”,第二章为“从拜神到无神”,第三、四章为“上海”,第五章为“我怎样到外国去”。作者以自己生活发展的时间顺序,真实地介绍了自己幼时在家乡读书的生动而有趣的经历,勾勒了自己从小的思想发展倾向,表现了在上海求学的过程,记述了报考留学生的原因和经过。主要特点是真实而不隐讳,生动而不枯燥。既写出了自己幼时的聪慧,也介绍了自己在上海期间的一时误入歧途;既写出了母亲的慈爱,反映了母亲崇高品格对作者的重要影响,又写出了母亲的严格。作者并不是以流水帐的方式而是选取有意义的对自己具有影响的人和事来突出传主的生活发展的脉络,结构因而显得严谨,内容也相当集中。作品情感真切,尤其是写自己的母亲,倾注了深厚的敬仰之情。序幕的安排别具匠心,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诚挚深切的爱,也表明了作者生命生活的起源都应归于母亲,因而俱有深意。全书是文学和历史的结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或传记文学。

东溪日谈录

东溪日谈录

明周琦撰。琦字廷玺,马平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琦之学出於薛瑄。是编记所心得,分十三类。凡性道谈二卷,理气谈一卷,祭祀谈二卷,学术谈一卷,出处谈一卷,物理谈一卷,经传谈三卷,著述谈一卷,史系谈二卷,儒正谈一卷,文词谈一卷,异端谈一卷,辟异谈一卷。《广西通志》载其著《日谈录》十八卷,又著《儒正篇》论薛河东之学。今考儒正,即此书之第十五卷,非别有《儒正篇》也。前有吕景蒙序,谓书刻於嘉靖丁酉。而此本乃系传写。或其版已佚,后人录存之欤?琦为人以端直谨厚,见重乡里,其书亦一本濂、洛之说。不失醇正。盖河东之学虽或失之拘谨,而笃实近理,故数传之后,尚能恪守师说,不至放言无忌也。

菜根谭

菜根谭

明洪自诚著。是一部以语录体行世、溶儒释道三家人生哲学的修身处世之书。因汪信民之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之语,名曰菜根谭。内容包括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部分。“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清人三山病夫通理语),可明心,可补过,可进德。故内中诸多精辟词语,早已被名人学者引用,成为封建社会修身处世之铭。在现今日本、东南亚,书中的精华亦被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获得了良好的效益。该书坊间多有刻本,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浅释本。

罗摩伽经

罗摩伽经

三卷,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即《八十华严》入法界品。从无上胜长者。至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共十二位善知识事。而内有咒语几则。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