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王士雄
  • 姓名:王士雄
  • 别名:字孟英, 号潜斋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08
  • 逝世日期:1868年
  • 民族族群:

王士雄(1808~1868年), 字孟英, 号潜斋, 自号半痴山人、 随息居士、 睡乡散人, 晚号梦隐, 其远祖系安化 (甘肃省庆阳县) 人, 后移居盐官 (浙江海宁县), 再迁入钱塘 (杭州市)定居。 王士雄生于清嘉庆十三年 (1808), 卒于同治七年 (1868), 享年61岁。 王士雄家中世代为医, 曾祖王学权有 《重庆堂随笔》 留世。 王士雄14岁时, “不幸幼失怙”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自序》), 自此他遵父亲 “人生天地间, 必期有用于世” (《王氏医案·周序》) 的遗训, 锐志于岐黄之学。 王士雄父殁之后, 家境贫寒,他为了生计, 白天佐理盐务, 晚上 “披览医书, 焚膏继晷, 乐此不疲”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医案第三·梦影》), 上至 《内经》 《难经》, 下迄明清诸先贤著作, 无不深究极研, 并能博采众长, 融会贯通, 为日后成为一代名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士雄平时诊务繁忙, 他非常注意从实践中求得真知, 广泛接触病人, 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王士雄不仅医术高明, 而且医德高尚, 曾被其诊治的病人称颂:“孟英之手眼, 或可得而学也; 孟英之心地, 不可得而及也。” (《王氏医案·卷一》)其 “家贫性介” (《王氏医案·周序》), 不慕容利, 以治病疗疾、 活人济世为己任。 他诊治的病人大都是劳苦民众, 其著书立说, 向百姓传播医学知识, 广搜效方, 以利僻壤贫民。 王士雄在学术上的突出成就是整理、 总结了前人有关诊治温热病的理论和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予以发挥, 对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成为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温病学家之一。 他在诊治温热、 温疫、 霍乱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其论温病, 着重总结和阐发伏气温病辨治规律, 揭示其不同于新感, 而是自里而发,由深而浅的病变特点, 也正是因其特殊的传变规律, 决定了病证及治法的特殊性; 其论六气属性, 着重辨析暑之性质与特点, 分析了风寒暑湿燥火各自的阴阳属性, 强调了暑未必兼湿, 且反对妄设阴暑、 阳暑的病名; 其论霍乱, 着重区分时疫霍乱与寒霍乱的辨治, 并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 王士雄一生勤于著述, 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医学文献, 主要有 《温热经纬》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随息居饮食谱》 《王氏医案》 《王氏医案续编》 《王氏医案三编》 《归砚录》 《乘桴医影》 《潜斋简效方》 《四科简效方》 《鸡鸣录》。 他参注或校订的医书有《重庆堂随笔》 《女科辑要按》 《古今医案按选》 《医砭》 《言医选评》 《校订愿体医话良方》 《柳州医话良方》 《洄溪医案按》 《叶案批谬》 等。 《温热经纬》 5卷, 卷一选辑 《内经》 有关温病的记载; 卷二选辑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有关温病的记载; 卷三选辑叶桂的两篇名著 《外感温热篇》 及 《三时伏气外感篇》; 卷四选辑陈平伯的 《外感温病篇》、 薛雪的 《湿热病篇》、 余霖的 《疫病篇》; 卷五为温病方论, 共选113方。 本书以纂辑为主, 发挥为辅, “以轩岐、 仲景之文为经,叶、 薛诸家之辩为纬” (《温热经纬·自序》), 故名 《温热经纬》, 可谓集清代及以前温病学说之大成者。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凡4篇, 包括病情第一、 治法第二、 医案第三、 药方第四等内容, 系王士雄总结多年救治霍乱病经验而成, 为霍乱病论治专著。 王氏因 “避乱来上海, 适霍乱大行, 司命者罔知所措, 死者实多”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自序》), 但当时诸多医家对具有传染性霍乱的病机认识模糊, 所以多沿用 《伤寒论》 理中、 四逆辈加以治疗。 王氏根据自己的诊疗经验, 将霍乱分为时疫霍乱和寒霍乱两种。 时疫霍乱“流行似疫, 世之所同”, 具有传染性, 其病因是疫邪, 与饮水恶浊有关, 其性质属湿热秽浊; 寒霍乱则 “偶有所伤, 人之所独”。 对此, 他同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随息居饮食谱》 不分卷, 共收入日常饮食品类 330余种, 分为水饮、 谷类、 调和、 蔬食、 果食、 毛羽、 鳞介等 7个部分。 王士雄认为 “人以食为养, 而饮食失宜,或以害身命” (《随息居饮食谱·前序》), 因此从医学的角度对各种饮料、 食物的性味、 功效和对身体的影响、 医疗用途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对后世的保健、 食养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王氏医案》 2卷, 原名 《回春录》。 全书详述作者对温热病、 杂病等治疗验案,均为其 “二十年来见闻所及, 详载字姓, 历历可征” (《王氏医案·例言》), 不分门类, 每证自成一案, 详于杂病诊治。 王士雄论病, 审因辨证, 处方强调随证变化, 不拘成方, 用药极平淡, 而治病多奇中。 《王氏医案续编》 8卷, 原名 《仁术志》。 全书有感于 《回春录》 仅 2卷, 而王士雄诊治病人颇多, 张柳吟恐其遗漏, 又搜集整理而成; 且其书 “不徒以某方治愈某病而已, 或议病, 或辨证, 或论方药, 或谈四诊, 至理名言, 随处阐发, 或繁或简, 或浅或深, 别有会心” (《王氏医案续编·例言》)。 《王氏医案三编》 3卷, 徐然石等辑录, 顺承以上 2册医案, 以三编名其篇, 仍然仿编年体例。 “案中治法, 不但温凉补泻, 随病而施, 可为后学津梁也。” (《王氏医案三编·例言》) 《归砚录》 4卷, 咸丰五年, 王士雄携眷回籍, 他感叹 “自失怙后, 即携一砚以泛于江, 浮于海, 荏苒三十余年, 仅载一砚归籍” (《归砚录·弁言》), 所以题名 《归砚录》。 该书评述前贤, 更着眼于启迪后学, 既介绍自己的临床经验, 又博采诸家之长。 《乘桴医影》 不分卷, 记载医案27则。 《潜斋简效方》 不分卷, 记载一些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的简便治疗方法, 甚至包括一些救荒、 救火的方法。 《四科简效方》 分内、 外、 妇、 儿4纲, 编为甲、 乙、 丙、 丁4集, 诸病皆 “选其药廉方简, 而用之有奇效无险陂者” (《四科简效方·序》)。 《鸡鸣录》 不分卷, 辑录了民间单方、 验方, 或历代效方和自己亲自验证疗效确切者。

猜你喜欢的书

当睡者醒来时

当睡者醒来时

《当睡者醒来时》是威尔斯科幻小说系列中的一部。故事讲述格雷厄姆因为一次意外事件陷入了昏迷,直到二百年之后他才苏醒过来。世界历经两个世纪的演化,一切都变得让格雷厄姆不再熟悉。而更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在他昏迷期间,他自己的财产以及亲人和朋友赠与他的财产,已经在管理会的运作之下成了一个天文数字——他变成了全世界特别富有的人,同时也被拥戴成世界之王。 而苏醒以后的格雷厄姆渐渐发现,人们的生活并没有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更好,甚至完全相反。社会等级森严,贫富差距空前巨大,社会危机一触即发。进而,他也发现了管理会只不过是利用他建立自己的统治威信,而对抗管理会的革命者实际上也是为了私利在利用他。 最终,格雷厄姆驾驶飞机冲上云霄,在困惑的杀戮中坠落。在无解中获得了解脱。

黑郁金香

黑郁金香

《黑郁金香》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7世纪荷兰的激烈的政治斗争为背景,通过培植黑色的郁金香这条线,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高尚正直的高乃里于斯正在研究创造郁金香新的品种——黑郁金香,他的邻居博克斯代尔也是郁金香的培育者,卑鄙阴险,正当高即将成功之际,他向当局告密,说高的义父曾把一份反政府的密件交由高保管,高被投入监狱。在狱中,他与狱卒的女儿罗莎真诚相爱,于是把偷偷带进监狱的宝贵的黑郁金香球根交由罗莎培育,在罗莎精心照料下,黑郁金香终于开花了。但想不到博窃取了黑郁金香……最终博的阴谋败露,暴毙而终。

辨舌指南

辨舌指南

舌诊著作。 六卷。一名《彩图辨舌指南》。曹炳章撰于1920年。 现存初刊石印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辨舌指南》为近代医家曹炳章撰著。曹氏在蒐集古今近百种舌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去芜存精,五易其稿而成。全书5编,6卷。详细论述了舌的生理、辨舌内容及要领、诸家辨舌治病方法、舌病有效方药和古今辨舌医案等,并附舌图130余幅。 该书内容宏幅,持论中肯,文笔朴实,且文图并茂,是一部学习中医必备的验舌专书。 作者较广泛地收集古今有关舌诊文献,参阅部分现代医著并结合个人见解编成此帙。书分五编,首编(卷一)为辨舌总论:二编(卷二)为观舌总纲;三编(卷三)为辨舌证治,介绍诸家察舌辨证之法及舌病治法;四编(卷四-五)为辨舌各论,介绍各种舌苔的病理和所主病证。并附舌苔彩色图119幅;五编(卷五)为杂论方案,选辑诸家辨舌论述及有关察舌辨症的医案,末附辨舌证治要方。全书内容较丰富,但间有一些附会的论述。

天台前集

天台前集

三卷。《前集别编》一卷。《续集》三卷。《续集别编》六卷。宋李庚原本,林师蒧等增修。此集皆录唐以前作家题咏天台山的诗文,计赋三篇,诗二百首。成于宁宗嘉定元年 (1208)。前有郡守宣城李兼序。《前集别编》一卷,则师蒧子表民所辑补。又附拾遗诗十二首,有陈耆卿跋及表民自记,“题癸未小至”,乃嘉定十六年 (1223)。《续集》前二卷亦李庚原本,后一卷则师蒧、林登、李次谟等所汇录,皆宋初迄宣、政间人之诗,亦成于嘉定元年。后附《拾遗诗》七首,跋称得此于会稽(今浙江绍兴)鬻书者十年,今刻之续集后。似亦为表民所题。《续集别编》则表民以所得南渡后诸人之诗及续集内阙载者,次第裒次而成。前五卷末有表民自跋,“题戊申中秋”,乃理宗淳祐八年(1248)。后一卷末题“庚戌夏五”,则淳祐十年 (1250)。盖父子相继甄辑,历四十年而后成书。李庚字子长,其爵里无考。惟李兼序有李棨出其先公御史所裒文集语,又有寓公李公语,则尝官御史而流寓天台者。师蒧字咏道,浙江临海人。尝官州学学谕。表民字逢吉,与林登、李次谟仕履均不可考。表民别有 《赤城集》,诗文兼载。此集则有诗而无文。虽仅方隅之赋咏,而遗集沦亡者每藉此以幸存百一,足为考古者采摭之所资,固当与《会稽掇英总集》诸书并传不废。此为明初刊本,而 《前集》后题“台州州学教授姚宜中校勘”一行。《前集别编》后题“台州州学教授姜一容点检一行”。盖原从宋刻翻雕,故仍尚旧式。惟每集不以元亨利贞四字分编。案贞乃宋仁宗嫌名,宋代诸书,例皆改避,师蒧等不应于标目之中显触庙讳。殆重刻者所妄加。有 《四库全书》本。

谷音

谷音

宋诗总集。二卷。元杜本编。杜本(1276—1350)字伯原,学者称清碧先生,清江(今属江苏)人。吴越大灾,岁饥,杜曾上救荒策。惠宗时曾为翰林学士,称疾固辞,归隐。父杜谦曾毁家纾难,以佐文天祥军。杜氏继承父志,十分同情宋遗民。早年漫游,多与憎恨异族统治的“节士”、“幽人”结交,记录了他们的悲愤之作。此书便是这些作品的精选本。书中共选诗一百零一首,作者二十四人,无名氏六人。所选录之诗歌多沉郁悲壮、感慨苍凉之作,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如皇甫东生《海口》诗:“穷鸟迷孤青,飓风荡顽寒。不知是海口,万里空波澜。蛟龙恃幽沉,怒气雄屈蟠。峥嵘抉秋阴,挂席潮如山。荧惑表南表,天去何时还。云旗光惨淡,腰下青琅玕。谁能居甬东,一死谅非难。呜呼朝宗意,会见桑土干。”其愤怒激越之情,呼之欲出,诗人与元统治者不共戴天,在南宋灭亡那年“痛哭蹈海”而死。清王士禛有诗赞美说:“谁嗣箧中冰雪句,《谷音》一卷独铮铮。”此书有商务印书馆民国间《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以毛晋汲古阁《诗词杂俎》本为底本,并校以《四部丛刊》本排印出版。

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

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

《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本名《孝顺设供拔苦报恩道场仪》,又名《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教诫仪文》,中国佛教典籍。南宋四川绵竹大中祥符寺僧人思觉集。八卷。明清时期云南阿吒力僧和应赴僧常用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