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桂

叶桂
  • 姓名:叶桂
  • 别名:字天士,号香岩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吴县人
  • 出生日期:公元1666年
  • 逝世日期:公元1746年
  • 民族族群:

叶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生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卒于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著名医学家,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先世自皖迁苏,祖辈、父辈皆精于医道。


叶氏14岁丧父,于是跟着父亲的门人学医。他聪颖过人,很快便超过了老师,加之在医艺上不断精益求精,“自十二至十八,凡更十七师,闻某人善治某证,即往执弟子礼”,因而终成一代大家。


叶氏在医理上,主遵张仲景,能师古而不泥古,亦能采纳民间单方、验方。温病学说方面,总体构架源于仲景之说而辅以刘完素之论。杂证则综合孙思邈李杲朱震亨、张景岳喻昌诸家,并有所发挥。他一生致力于临床工作,救人无算,因而著述不多。流传下来的《临证指南医案》、《温热论治》是其学生辑录他的医学成果而成。


叶氏不但医术高超,而且医德很好。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清人的笔记小说多有记述。


[正 史]


叶桂,字天士,江苏吴县人。先世自歙①迁吴,祖时、父朝采,皆精医。桂年十四丧父,从学于父之门人,开言即解,见出师上,遂有闻于时。切脉望色,如见五藏②。治方不出成见,尝曰:“剂之寒温视乎病,前人或偏寒凉,或偏温养,习者茫无定识。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朝用一方,晚用一剂,讵③有当哉?病有见证,有变证,必胸有成竹,乃可施之以方。”


其治病多奇中,于疑难证,或就其平日嗜好而得救法;或他医之方,略与变通服法;或竟不与药,而使居处饮食消息④之;或于无病时预知其病;或预断数十年后,皆验。当时名满天下,传闻附会,往往涉于荒诞,不具录。卒,年八十。临殁,戒其子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桂神悟绝人,贯彻古今医术,而尠⑤著述。世传所注《本草》,多心得。又《许叔微本事方释义》、《景岳发挥》。殁后,门人集医案为《临证指南》,非其自著。附《幼科心法》一卷,传为桂手定,徐大椿谓独精卓,后章楠⑥改题曰《三时伏气外感篇》;又附《温证证治》一卷,传为口授门人顾景文者,楠改题曰《外感温证篇》。二书最为学者所奉习。


同里薛雪,名亚于桂,而大江南北,言医辄以桂为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最著者,吴瑭、章楠、王士雄


清史稿·叶桂传》卷五○二


[注 释]


①歙:县名。即今安徽省歙县。②藏:通“脏”。③讵:难道。表示反问。④消息:平息。⑤尠(xian):同“鲜”。少。⑥章楠:清末医家。字虚谷,浙江会稽人。受叶桂、薛雪关于温病学说的影响较大,对温病学有一定贡献,在杂病的辨证论治上经验亦丰富。著有《医门棒喝》。

猜你喜欢的书

无人爱我

无人爱我

本书共收录D.H.劳伦斯不同创作阶段、不同体裁的文章共二十九篇,这些文章可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是以《归乡愁思》为代表的纪实散文;第二类是以《性感》《无人爱我》《唇齿相依论男女》等文为代表的探讨两性关系的随笔文字;第三类文章以《道德与小说》《小说之未来:为小说开刀或掷一颗炸弹》为代表,立足劳伦斯所处时代,关注小说这一文体的历史和未来走向;第四类文章为书评,以《纳撒尼尔霍桑与 红字 》这篇长文为代表;第五类则是劳伦斯面对当时评论界的毁誉之声、为阐释和捍卫自己的艺术创作理念所写就的一系列文章,其中尤以《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一辩》一文最为重要。

木钟集

木钟集

南宋陈埴著。十一卷。凡论语、孟子、六经总论、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春秋、近思杂问、史等各一卷。其体例皆先设问后答之。书名取“善问者如攻坚木,善待问者如撞钟”(《宋元学案·木钟学案》)之意。在论述心、理和性情的关系时说:“道理只是一个道理。有就吾心性上说者,有就事物上说者。”认为“理”既存在于“心”中,又表现在“千条万目”的“事”上。圣人能“一心而贯万事”达到“统体光明”的“上达境界”(天理)。又说“性者,人心所具之天理”,“心居性、情之间,向里即是性,向外即是情,心居二者之间而统之”。基本墨守程朱之说。有明弘治十四年(1501)温州重刊本。

诸子辨

诸子辨

一名《龙门子》,诸子辨伪著作。一卷。明宋濂撰。成书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初刊于明正德年间。原为《宋学士文集》中的一篇,后世乃裁篇单行,有一九二八年北京朴社铅印出版顾颉刚点校本,后又收入一九五五年中华书局《古籍考辨丛刊》第一集。《诸子辨》写于应朱元璋征召前。时元璋部将邓愈攻下建德,宋濂乃遣妻、子往诸暨山中避难,自己独居浦江。平日无事,乃用近三个月时间,撰成此书。对先秦到宋代三十余家子书进行了考辨。

五篇灵文

五篇灵文

《五篇灵文》原作者不详。今选自《道藏辑要》集二。原文上写“重阳祖师注,清虚道人录”。《五篇灵文》并非王重阳所作, 而是纯阳真人所出,其中内容包括中上乘和最上乘丹法。

旷野的呼喊

旷野的呼喊

短篇小说集。萧红著。1937年重庆大时代书局出版。收入 《黄河》、《朦胧的期待》、《旷野的呼喊》、《逃难》、《莲花池》、《孩子的讲演》等七篇作品。这是萧红投身于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后出版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作品大都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而创作。《旷野的呼喊》描写了松花江畔陈公公一家在抗日战争的不同态度。陈公公和陈妈妈反对儿子参加抗日义勇军,而他们的儿子却勇敢地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中。《逃难》则有力批判了某些人在抗战中自私自利的表现。中学教员何南生一向反对中国人,在逃难中他带着肥胖、胆小的太太和两个孩子及家中所有废物狼狈而逃,表现得极端自私。《朦胧的期待》表现了爱国军民积极参加抗日斗争的行动。女仆李妈暗恋着女主人的卫士金立之。金立之为抗战去参军。临上前线时,到女主人家话别。李妈趁金立之与女主人谈话之机跑出去为他买香烟,准备把自己的积蓄都给他。希望他做个有心人。等李妈回来时,金立之已经离去了,留给李妈的只是一些朦胧的期待。每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很紧凑,语言朴实、凝炼,人物性格突出。

谈助

谈助

笔记。清王崇简(1602—1675)撰。一卷。崇简字敬哉,河北宛平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入清授内翰林国史院庶吉士,累官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谙练典故,为时议所归,卒谥文贞。有《青箱堂文集》、《冬夜笺记》。是书约成于顺治间,十万字。内容颇丰,或述古语,或言近事,或叙历朝掌故政策,或载历代名人轶事,或借事议论,皆能脱迂腐之气,有清新之感。其言历朝掌故、政策轶闻部分,以明代居多。有《说库》本,《说铃续集》本,《古今说部丛书》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