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

刘完素
  • 姓名:刘完素
  • 别名:字守真
  • 性别:
  • 朝代:金代
  • 出生地:河北河间人
  • 出生日期:1110
  • 逝世日期:1200
  • 民族族群:

刘完素(1110—1200)金代著名医家。字守真,号河间居士,又号通玄处士、宗真子、高尚先生。河北河间人。少聪敏,博学多识。无意于仕途,章宗皇帝三聘而不起。一生耽嗜医书,尤刻意研究《黄帝内经》,深探其奥旨,对其运气学说的研究和火热病机的阐发有独到见解。指出研究运气学说应当着眼于风、寒、暑、湿、燥、火对疾病发生和发展之影响,并创用五运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纲领。阐发《素问》病机十九条,强调火热致病,反对套用古方,力排《局方》用药躁热之偏,善用寒凉药,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治火热证,临证多有奇验,医名远播四方,为“河间学派”之开山,被后世称为寒凉派的代表人物,“金元四大家”之一。著作甚多,计有《素问玄机原病式》1卷 (1182)、《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简称 《宣明论方》) 3卷 (后人扩充为15卷)、《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1186),以及 《素问要旨论》(一作《内经运气要旨论》) 1卷、《伤寒直格》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卷、《三消论》1卷、《保童秘要》2卷、《素问药注》、《河间刘先生十八剂》(简称《十八剂》)、《习医要用直格并药方》、《治病心印》等。弟子有穆子昭、荆山浮屠、马宗素等,再传弟子及私淑者甚多,形成医学史上影响久远的 “河间学派”。

猜你喜欢的书

世相物语

本书收录了林语堂先生的小品文数十篇。全书共分“世相漫议”,“茶余清话”,“人生写意”和“学艺琐思”四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非常值得一读。

品茶要录译注

一卷。宋黄儒撰。黄儒,字道辅,建安 (今福建建瓯县) 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品茶要录》。是书皆论建茶,分为十篇,一采造过时,二白合盗叶,三入杂,四蒸不熟,五过熟,六焦釜,七压黄,八清膏,九伤焙,十辨壑源沙溪。书前后各有总论一篇,主要阐述茶的采制烹试各有其法,低昂得失,论辩甚详。为防茶病,故详列病状以示人,以便识别。其著书用意别于其它茶录。现存《说郛》本、路有钞本、明新安程百二刊本、《夷门广牍》本、清钞本、《四库全书》本等。

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

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撰人不详。书中提及「唐光化三年(900)」。当出于唐末五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此书内容分三部分。首先列举三魂七魄图。并述「炼阳魂而制阴魄」之法。其法以诵咒为主。其次为守尸鬼图,并述唐末兄弟二人服丹药除尸鬼成仙故事。又其次列举三尸图、九虫图,并述三尸九虫之名称、害人症状及除治方法。据称此图及去虫法乃孙真人(孙思邈)所传。书末又抄录去三尸九虫方法十余种。如老君去尸虫方、苏仙内传去三尸虫方、守庚申日法、太上真人口诀、赵先生除三尸九虫法、蒋先生除三尸法等。大多以眼药为主,兼行符咒。

春秋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作者不详。今仅存一刊本,封面序目等均佚,亦不知其创作年代,仅据内容知为清代的作品。此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未著录,为私人庋藏, 原书未见,略知内容写李春发与姜秋莲的恋爱婚姻故事,余不详,待日后有机会,再补充介绍。

醉思乡王粲登楼

元杂剧剧本。简名《王粲登楼》。郑光祖撰。末本。剧情梗概为:汉末,书生王粲父卒于官。父执丞相蔡邕数次来信叫他进京,王粲于是辞别母亲去长安。蔡邕曾与王粲之父指腹为婚,准备将女儿桂花嫁与王粲。因见王粲满腹文章,只是胸襟孤傲,为函养其锐气,有意将王粲冷落在旅馆,并于酒筵上当着曹植的面故意羞辱王粲。王粲因此一怒而去。蔡邕却又托曹植暗助王粲资财,使其去投刘表。王粲路途中生病,资财用尽,见刘表后因骄傲失礼不为刘表所用,流落荆州。友人许达请王粲到溪山风月楼游赏,两人饮酒叙谈,各抒心中不平。王粲叹自己怀才不遇,流落他乡,感而作诗,并欲自杀,被劝阻。此时朝中使臣来宣王粲回长安,皇帝见有他的万言策,命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兼管左丞相事。王粲回京,谢曹植往日相助和代奏万言策之恩。蔡邕来见,王粲先是拒绝相见,后又故意羞辱。这时曹操说明一切都出于蔡邕的暗助,王粲方悟,于是拜谢丈人。王粲、蔡邕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剧本只是依据王粲的《登楼赋》虚构情节,多与史实不符。因剧本写出了不得志文人的怀乡之感,且曲词典雅优美,故深得元明曲论家赞赏。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

成吉思汗

本书作者韩儒林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元史研究专家,《成吉思汗》是其代表著作之一。作者系统介绍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生的经历,从蒙古高原各个部落的斗争讲起,记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率领部众进攻西夏、金以及西征花剌子模,直至在攻打西夏的途中病逝。作者列举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对他辉煌伟大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简要梳理了他的生平大事年表。本书乃“大家之作”,考证准确,脉络清晰,言简意赅,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