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瑭

吴瑭
  • 姓名:吴瑭
  • 别名:字鞠通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淮阴人
  • 出生日期:约公元1758
  • 逝世日期:1836年
  • 民族族群:

吴瑭(约公元1758—1836年)清著名医学家。字鞠通。江苏淮阴人。少习儒,后因父及侄相继病故,乃专事医术。游京师,参与抄写检校《四库全书》,得览明吴又可《温疫论》,深受启发。又研读晋、唐以降诸名家之论,从事临证治疗十年,于温病颇具心得。处方用药,每获捷效。其学本于叶天士,因叶氏之论甚简,且精义多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惑之。遂著《温病条辨》七卷(1798年)。上承吴又可,下启王孟英,对温病发展贡献卓著,为温病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温热学说体系,以分辨阴阳、水火之理论为主,经体验而知火能克金,温热先犯上焦,后犯中、下焦,故采用三焦辨证,以别于伤寒六经分证。又以阳邪伤阴,温热最易耗液,便大力倡导养阴保液之法,有别于伤寒之重在扶阳保阳。其三焦病机说虽沿用《内经》三焦之名,然只取三焦分部以区分温病传变趋势。上焦病指肺与心包络,中焦病指脾胃,下焦病指肝肾而言。与叶桂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相得益彰。倡六经为横,三焦为竖,寒邪自横侵袭,温邪自竖侵袭之论,然书中论述病证,仍常涉及六经。提出清络、清营、育阴治温三法。以辛凉芳香之清络饮治暑温余邪;用咸寒苦甘之清营汤清热养阴。又制一甲、二甲、三甲复脉等汤。用于下后阴虚而防脱。于临证实践中,提出并创制银翘散之辛凉平剂、桑菊饮之辛凉轻剂、白虎汤之辛凉重剂。所著《温病条辨》之卷五为“杂说”,卷六为《解产难》、卷七为《解儿难》,均有单行本,可知于妇科、产后及幼科证治亦有较深造诣。治学严谨审慎而不自傲,行医四十余年,多体验追思,其治疗经验可见于后人整理之《吴鞠通先生医案》(一名《吴氏医案》)五卷中。另著《医医病书》两卷(1831年),针砭时医弊端,阐述医者之道德,亦为世人所重。

猜你喜欢的书

太乙版黄帝内经

容成公等著,三申道人录。《太乙版黄帝内经》是一部医学集成典籍,汇聚了各家论点并将其编成书。该书包容并叙,详细列举不同的治疗意见及解辨思路,并不限于一家之言。书中常见因焦点不同而论点类似的节段,如论痰与痰、痰与涎、脏营与腑水,重在说明各自利弊。水火寒热之变化,本就一障之隔,篇中几近相同的文字,衹寥寥数笔之差,却明示了主治水或治痰的辨证。《太乙版黄帝内经》以其多视角的兼容并包,为后人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春风回梦记

小说描写旧家少爷陆惊寰与卖唱女如莲之间的爱情悲剧。如莲为能与陆惊寰结婚,决定先下海到妓院为母亲赚取养老费,再同惊寰结婚。惊寰为尊父命迎娶一位传统女性,但他心里真正爱着的人是如莲。新婚之夜,惊寰来到妓院与如莲幽会,被惊寰表哥若愚发现。为了让惊寰放弃如莲,若愚弄出几条计策让如莲远离惊寰,但若愚却不晓得,他所伤害的如莲,却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如莲决定成全惊寰,决定远离他。后来,惊寰得知如莲的一片苦心,决定迎娶她做妻子,但为时已晚,如莲竟因思念惊寰而死。不久,惊寰的妻子也因病故去。伤心欲绝的惊寰只得给如莲和自己的妻子合出了一场大殡……

南游记

又名《华光天王南游志传》、《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南游华光传》。章回小说。明余象斗编著。四卷十八回。叙华光天王故事。华光原为如来佛前一盏油灯,修成人身,名妙吉祥。被罚到下界投生,名三眼灵光。他为父报仇杀死龙王,被困死,又托生为炎梓宫炎玄天王之子,名三眼灵耀。灵耀拜八景宫妙乐天尊为师,神通广大,变化无穷,被封为火部兵马大元帅。因在琼花会上打了金枪太子,被天兵捉拿,便反出天界,自号华光大王,终败于北方玄天上帝,再次到中界托生为萧家之子,名华光。与铁扇公主成婚,当得知其母在酆都受恶报时,三下地狱救母;又入天宫偷仙桃医好其母嗜人的怪病。与齐天大圣相斗,议和结为兄弟,最后归灵山。此书明显受吴承恩《西游记》的影响。存明昌远堂李铺梓行本,“三台馆山人仰止编”,上图下文。清嘉庆十六年《四游记》本收入,有图,署“福文堂”。还有道光十年《四游全传》、小蓬莱仙馆《四游合传》等均收入。

比较宗教学

《比较宗教学》堪称宗教圣典。圣严法师以其学通古今、演绎东西,倾力将欧亚古文明国度所衍生成熟的宗教派别,与原始宗教,依源流、内涵、经典分论;同时又作一统合论述巨细靡遗。分立:原始宗教、未开化民族的宗教、古代民族的宗教、印度的宗教、中国的宗教、少数人的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佛教十章、四十五节、二百四十七篇,其工程之浩繁,难以尽数,是为人类文明史中之最重要的文化资产之一。

弥勒下生经述赞

弥勒下生经述赞,卷二,残册。唐述。

一切经音义

凡二十五卷。又作大唐众经音义、玄应音义。唐代玄应撰。现收于中华大藏经第一辑第三十册。本书所录,自华严经至顺正理论,共四五八部,以梵语音译,凡难解之字句、名相均加注解,为佛教现存音义书中之最古者,其解释之正确,颇为历代学者所宗。玄应于贞观末年奉敕造本书,以避讳故,署名多作‘元应’。与道宣、道世为同时代之人。大唐内典录卷五作众经音义十五卷,法苑珠林卷一○○作大唐众经音义二十卷。本书所录,自华严经,至顺正理论,共四五八部经论,而就其中难解之字句、名相及音译,加以注释。本书不仅为现存音义中之最古者,又以解释正确,为学者所宗,且所引群籍多属古逸书,如苍颉篇、三苍、通俗文、字苑、古文奇字、字略、声类、韵略、切韵等诸书,为研究文字音韵学之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