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瑭

吴瑭
  • 姓名:吴瑭
  • 别名:字鞠通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淮阴人
  • 出生日期:约公元1758
  • 逝世日期:1836年
  • 民族族群:

吴瑭(约公元1758—1836年)清著名医学家。字鞠通。江苏淮阴人。少习儒,后因父及侄相继病故,乃专事医术。游京师,参与抄写检校《四库全书》,得览明吴又可《温疫论》,深受启发。又研读晋、唐以降诸名家之论,从事临证治疗十年,于温病颇具心得。处方用药,每获捷效。其学本于叶天士,因叶氏之论甚简,且精义多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惑之。遂著《温病条辨》七卷(1798年)。上承吴又可,下启王孟英,对温病发展贡献卓著,为温病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温热学说体系,以分辨阴阳、水火之理论为主,经体验而知火能克金,温热先犯上焦,后犯中、下焦,故采用三焦辨证,以别于伤寒六经分证。又以阳邪伤阴,温热最易耗液,便大力倡导养阴保液之法,有别于伤寒之重在扶阳保阳。其三焦病机说虽沿用《内经》三焦之名,然只取三焦分部以区分温病传变趋势。上焦病指肺与心包络,中焦病指脾胃,下焦病指肝肾而言。与叶桂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相得益彰。倡六经为横,三焦为竖,寒邪自横侵袭,温邪自竖侵袭之论,然书中论述病证,仍常涉及六经。提出清络、清营、育阴治温三法。以辛凉芳香之清络饮治暑温余邪;用咸寒苦甘之清营汤清热养阴。又制一甲、二甲、三甲复脉等汤。用于下后阴虚而防脱。于临证实践中,提出并创制银翘散之辛凉平剂、桑菊饮之辛凉轻剂、白虎汤之辛凉重剂。所著《温病条辨》之卷五为“杂说”,卷六为《解产难》、卷七为《解儿难》,均有单行本,可知于妇科、产后及幼科证治亦有较深造诣。治学严谨审慎而不自傲,行医四十余年,多体验追思,其治疗经验可见于后人整理之《吴鞠通先生医案》(一名《吴氏医案》)五卷中。另著《医医病书》两卷(1831年),针砭时医弊端,阐述医者之道德,亦为世人所重。

猜你喜欢的书

医说

医说

医史、医话著作。10卷。南宋·张杲撰辑。刊于1224年(嘉定17年),在同类著作中,此书出现是比较早的。张氏博览群书,寻觅见闻,锐意搜辑医事典故,凡涉于医者,则分类录载。及至晚年,犹搜访不辍,共历时30年,将“目览之文,耳听之说”编成此书。书中广泛集录了南宋以前各种医著及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等史料,分为历代医家、医书、本草、针灸、诊法及多种病证、养生等49类。卷首为“历代名医姓氏”,共载自上古至五代唐慎微一百四十六位医家姓名、传略,按年代顺序排列,显示了较高的史学水平。书中汇聚了许多具有生动情节的医话、医案,发人深省,增长学识。如赵学敏《串雅·序》中提到的“欧阳修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李防御治嗽得官”的故事即卷六“车前止暴利”和卷四“治痰嗽”,成为盛赞民间医药的佳话。另外还记载了不少怪疾险证,奇方异治,增广读者见闻,并保存了民间医学和有关卫生保健健论述。全书以丰富的资料,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受到读者的赞赏,但其中也辑有一些佛、道宗教的迷信内容。现存有最早的宋刊本。明代刻本《四库全书》本。国外有日本、朝鲜版本。另外,明代俞弁仿此体例,写成《续医说》10卷。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日本快道题记,或云千手大悲心陀罗尼经,尾题大悲心陀罗尼经并咒。

法华经开题

法华经开题

法华经开题一卷,日本空海撰,编号二一九零。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说九品往生之差别且教陀罗尼。

海龙王经

海龙王经

梵名Sa^gara -na^ga-ra^ja-paripr!ccha^ 。凡四卷。西晋竺法护译。属方等部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佛曾于王舍城灵鹫山,为海龙王说六度十德等菩萨之法,又为燕居阿须伦、无焚龙王、女宝锦等分别记别,宣示女人及龙王、阿修罗等皆得成佛。全经分二十品。东晋慧远尝诵此经乞雨,感巨蛇之瑞,故尔后多用于请雨祈祷之时。

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

佛经。(梵文Dīrghaāgama) ,是汉文大藏经中所存的四部阿含之一,由30部不同主题的经典汇集而成,共22卷,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译。由于所汇集经典在阿含经中属于篇幅较长的经,故名。该经最主要的内容是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以数字顺序排列叙述,如四缔、八正道、十因缘、四禅、五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