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

张景岳
  • 姓名:张景岳
  • 别名:名介宾,字会卿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563
  • 逝世日期:1640
  • 民族族群:

张景岳(1563—1640),名介宾,字会卿(一作惠卿),号景岳,因其室名“通一斋”,故又别号通一子。原籍四川,明初祖上以军功世授绍兴卫指挥,遂迁居会稽。明代著名医家。


其父寿峄,为定西侯门客,通医理。景岳14岁时随父游北京,从名医金英(梦石)学医。中年投笔从戎,随军“出榆关,履碣石,经风城,渡鸭绿”,经数年而无所成就,于是幡然解甲归里,放弃其他杂好,专攻岐黄之术。其间曾旅居长安,58岁南返故里,而后“医日进,名日彰,时人比之仲景、东垣”(《景岳全书·林日蔚跋》),一时求诊者“辐辏于门”,权贵显要“持金币争相延请”。因其治病好用熟地,其制定的新方186贴中有熟地者占48%,故有“张熟地”之称。


一生著作宏富。《类经》及其羽翼之作《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是其毕生研究《内经》的结晶。《类经》32卷,90万字,费时30年,四易其稿。《景岳全书》64卷,是又一巨著。晚年之作《质疑录》1卷,收札记小品43条,清乾隆甲申年(1764)胥山老人王琦辑入《医林指月》。


对医学理论颇有贡献。前人注释《内经》多系随史注释,而《类经》采取类分之法,使散漫的理论条理化,使《灵枢》、《素问》合璧,相为表里,互启共证,图文并解。又引用天文地理、气象物候、音乐、兵法等多种科学知识,阐发《内经》的奥旨微蕴。便于学者融会贯通,推动了后世对于《内经》的研究。


后人称其“仲景以后,千古一人”。

猜你喜欢的书

伊达政宗

伊达政宗

《伊达政宗》是山冈庄八大师晚期的作品,所以笔法更成熟。他以文学化的笔触再现了伊达政宗从制霸奥羽到进入中央,周旋于秀吉、家康之间,从一个勇猛的战国武者到一个文明盛世的开拓者的全过程。全书包括黎明之卷、人取之卷、醍醐梦之卷、黄金日本岛之卷、苍穹之鹰之卷、攻打大板之卷、和平战略之卷、旅情大悟之卷八个部分。本书故事、人物饱满,丝丝入扣,让读者于轻松中领略历史,于历史中领悟人生,开启人生至善至美的完美境界。他,是日本历史上堪比织田信长的战国武将,日本德川幕府文明盛世的重要开拓者,时称天下的副将军。他,自幼罹患眼疾,个性天生叛逆,具有卓越的才能和佛家的慧根。十六岁走上战场,逐渐崭露头角,开始了制霸奥羽、争锋天下的宏大计划。他,二十四岁之年遭逢巨变,生身母亲对其暗下杀手。之后展开了与秀吉的周旋之中。他展现的叛逆迹象,令秀吉既吃惊又佩服。他,中年以后,接受家康、秀忠的委托,成为大长老,重新睥睨天下动向,开启一族永续之道。他,是一个风流雅士,文采飞扬,所作汉诗、和文、和歌、谣曲至今仍为人们传俑不已。

麻杈棍谱

麻杈棍谱

《麻杈棍谱》是一部明隆庆二年家藏、康熙十八年重订的武术类典籍,署名门人山逸人造,书前有序,儒张枪之流源。其主要内容为以所谓少林棍法为代表的活把棍法。页面版式为上面文字描述,下面图绘棍法招式。此本共两册,约为清康熙18年(1679)钞本。 明朝是棍法篷勃发展的时代。那时,从总体上说,棍大致分成南北两大块,南方称棍,北方称棒或白棒,技术上不相同,连基本的持棍姿势也明显不同。一般说来,北方主要是以所谓少林棍法为代表的活把棍法,以现存的《棍棒体式》、《麻杈棍谱》、《少林棍法阐宗》等棍谱为其典型。南方则主要是流行于闽、粤、浙、湘地区的死把棍,也叫硬把棍,以俞大猷的《剑经》为代表。

穴情赋

穴情赋

宋蔡发著,蔡发(1089—1152)字神与,晚号牧堂老人,建州建阳人(福建),南宋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蔡元定之父。《穴情赋》的主要内容有:论脉、口义、论卦例、择地十要、论死正、论富地、论贵地、论文贵、论武贵、二十六怕、论宜忌。

偶像

偶像

《偶像》,连载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出师表》,1941,11/1---1943,3/28。1944年重庆南京新民报社初版单行本。小说描写了正处于50岁左右年龄的丁古云,一位正经的“老古董”,追求女学生,最终却被被蓝、夏两个女人诈骗的故事。蓝、夏两人审时度势,为了钱财,利用男性好色软弱的特点,诈骗了一个又一个,最终在乱世过上了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尚可的生活,讽刺意味极为强烈。故事的细节刻画得很生动,尤其是在人物心理的变化上,是一贯的张恨水的风格。

有夏志传

有夏志传

明代通俗中篇历史小说。全称为《按鉴演义帝王御世有夏志傅》,四卷十九则,题“景陵钟惺伯敬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行款形式全与余季岳所刊《盘古志传》相同,书首亦有钟惺序。书中“竟陵”亦作“景陵”,可证本书与《盘古志传》同为余氏托名刊刻。后于清嘉庆年间有稽古堂刊本《夏商合传》,其中《有夏志传》部分即为本书,但已改四卷为六卷。故事起自大禹治水,除服众怪。此部分文字最多,情节奇特,大都本于传说。,情节多于史无征之神怪传说。略谓:帝舜之时,天下大水,鲧治水无效,命其子禹继其父业。禹使伯益掌火,率朱虎、熊罴并风火二将等克毒蛇猛兽、山神鬼怪,又得河精献图,终于成功,受禅即帝位,铸九鼎,坐江山。死后传位于子启,启又传位于孙太康,子孙兄弟相继,是家天下之始。太康之时,得有穷之君羿扈从。羿善射,有武艺,专事征伐,但愤太康不理朝政而出走,得不饥不死之术。娶嫦娥,太康羡而欲夺,嫦娥偷羿不死之药奔月。太康死,羿拥其弟仲康为帝。仲康死,传子相,羿夺其位,但又为其徒逢蒙所害。及相之子少康复国,是为中兴。历十五世,传至桀,造酒池肉林,荒淫无道,为成汤所灭。存明刊本,题“景陵钟惺伯敬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认为“当与《盘古志传》为同时一人所刻”。

马援

马援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孙毓修著。 马援,东汉名将。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为新莽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依附陇西隗嚣,终归刘秀。建武十一年(35年)任陇西太守,破先零羌。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将军,镇压交趾征侧、征贰起义,封新息侯。后病死于征“武陵蛮”途中。精于相马术,著有《铜马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