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

- 姓名:朱震
- 别名:字子发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湖北荆门州人
- 出生日期:公元1073年
- 逝世日期:1138年
- 民族族群:
朱震(公元1073年-1138),南宋经学家、哲学家。字子发,世称汉上先生。荆门军一作邵武今属福建人。生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政和年间进士,历仕州县,以清廉著称。高宗时,爲胡安国所荐,召爲司勳员外郎,除祠部员外郎,兼川、陝、荆、襄都督府详议官。迁秘书监,侍经延。转起居郎兼赞读。后迁中书舍人兼翊善,转给事中,官至翰林学士。曾问学于程门弟子谢良佐,与当时著名理学家胡安国交往密切。其学问深而博,对《春秋》、《诗经》及礼制皆有研究,精于《易》,平生尤推崇《易》学象数,“其学以王弼尽去旧说,杂以庄、老,专尚文辞爲非,故其于象数加详焉”(《宋元学案》卷三十七《汉上学案》)。认爲象数学是《易》学的正统,并构造了一个 《易》学的传授系统: “陈搏以 《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颐、程颢。”(《进周易表》) 又隐然以《易》学集大成者自视:“以《易传》爲宗,和会雍、载之论。上採汉、魏、吴、晋、元魏,下逮有唐及今。包括异同,补苴罅漏,庶几道离复合。”(同上)其说把象数派和义理派的人物,都包括在这个传授系统之内,意在表明对前人的《易》说悉加吸收,但实际是以象数爲主而兼取义理。故其学大体是通过象与数来说明事物的生成变化,如其自称:“圣人观阴阳之变而立卦,效天下之动而生爻,变动之别,其传有五:曰动爻,曰卦变,曰互体,曰五行,曰纳甲。而卦变之中又有变焉。”(《汉上易传》自序)但亦间或吸取理学家的义理思想。把气看作是万物的本源,认爲有形之物皆由五行阴阳之气构成:“今有形之初,本于胞胎,胞胎之初,源于一气,而一气之动,絪縕相感,可谓至隐矣”,“至隐之中,万象具焉。见而有形,是爲万物”(《汉上易丛说》)。坚持“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宗旨,在解释《无妄卦》时称:“无妄,天理也。有妄,人欲也。人本无妄,因欲有妄。去其人欲,动静语默,无非天理。” (《汉上易传》) 遵循《大学》诚意、正心、修身之说,注重培养道德品质,“君子果其行,必育其德。德者,行之源。育德者,养源也。”(同上书《蒙卦》)认爲育德的标准是“正”,“一言以该之,正而已矣。不正则烛理必不明。不明,行己必不刚,施诸人必无相应之理,反求于心,不能自得,其能通天下之态乎?”(同上书《同人卦》) 又主张修己自重,认爲人惟无欲,有高尚道德,才是真正的富贵:“特立不屈于欲,故能无禄而富,无爵而贵,守道修德,惨然无营。今躁妄以求,无耻自辱,亦不足贵也。”(同上书《颐卦初九》)以上诸说悉与理学家的思想相通。朱震是宋代《易》学中象数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学影响颇大。但其学往往流于繁琐神秘,故亦受到学者讥刺。朱熹称:“朱子(震)发解《易》如百纳袄,不知是说甚麽。以此进读,叫人主如何晓?便晓得,亦如何用?” ( 《朱子语类》卷六十七) 著有 《汉上易传》、《周易卦图》、《周易丛说》 等。
朱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寂静的春天
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的生态文学和生态伦理学的代表作。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 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 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 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杀虫剂开始引起全社会的 广泛关注。1963年,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中,卡逊和化 学公司的发言人进行了一场辩论,这时她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但她 尽量克制。同年年底她被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并获得许 多奖项,包括奥杜本学会颁发的奥杜本奖章和美国地理学会颁发的 库兰奖章。最重要的是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她最后一次在公众中 露面就是在参议院调查委员会上作证,从而导致1972年在美国全面 禁止DDT的生产和使用,美国厂家开始向国外转移,但其后世界各 国纷纷效法。目前几乎全世界已经没有DDT的生产厂了。《寂静的 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 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 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 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 由各国签署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并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被称为“改变美国的书”之一。
扬子云集
六卷。汉扬雄(前53—18)撰。扬雄,字子云,名扬雄或作扬雄。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其生平详见《方言》条。著有《琴清英》、《训纂篇》、《方言佚文》、《扬子法言》等。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藉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有扬雄集五卷。原本宋时已佚。宋人愈乃从《汉书》、《古文苑》等书中辑其文四十篇,编次为五卷。明万历间郑朴复加辑录,增益篇章,分为六卷。清代修纂《四库全书》即用此本。卷首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九月郑朴序。全书分为六卷,卷一为《法言》;卷二为《太玄经》;卷三为《方言》;卷四为《上书》,收《谏不受单于朝书》、《答刘歆书》、《答茂陵郭威》、《答谭桓》、《剧秦美新》,又收《解难》、《解嘲》;卷五为赋、颂,赋收《甘泉赋》、《长杨赋》、《羽猎赋》、《河东赋》、《蜀都赋》、《太玄赋》及《反骚》等;卷六为箴、诔、连珠,纪、记等,箴收十二州牧箴和十九官箴,诔只《元后诔》一篇,连珠亦仅一篇。纪、记有《蜀王本纪》、《蜀记》及《琴清英》等。阙文篇目附于书后,如《训纂》、《家谍》、《绣补灵节龙骨铭诗三章》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题为《扬侍郎集》(扬雄仕汉为黄门侍郎),不收《太玄》、《法言》、《方言》,而收其文五十八篇。扬雄是汉赋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作赋以司马相如为法式,故其《长杨》、《甘泉》等诸赋,在气度与格局上皆有追攀、模仿《上林》、《子虚》的倾向。长于模仿而缺乏创造,这正是扬雄赋即此书的缺点。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沈从文生活美学
沈从文先生不是一位美学家,但作为一位作家,他的作品能给人以美学层次的感受。“作家”二字包含的意义太多。他的作品的影响力,随着时代文学厚重感的退化,越发在当代文学中凸显地位。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语言美而深刻,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来形容,便是“一步一景”。《沈从文生活美学》即为选取沈老极具代表性的19篇佳作汇集成的书。
女论语
封建社会传统女教之书之一。唐代女学士宋若莘撰,其妹宋若昭对书进行了申释。共10篇,包括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侍客、和柔、守节等十二章,体例仿效《论语》。以前秦设学授业的女经学家宣文君宋氏代替孔子,以东汉曹大家(即班昭)等人代颜渊、闵损,用问答体,四字一句,阐述封建妇道。《女论语》在序言中,就申明了三贞四德的女教大义,“古来贤妇,九烈三贞。名标青史,传到而今。后生宜学,亦匪难行。第一守节,第二清贞。”《女论语》还特别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行为规范,如在处理夫妻矛盾时,“夫若发怒,不可生嗔”,要“退身相让,忍气吞声”。孝敬父母,是妇女之道的应有之义,“女子在堂,敬重爹娘,寒则炕火,热则扇凉,饥则进食,渴则进汤。”对家庭其他成员和东邻西舍均要“以和为贵”,要“上房下房,子侄宜亲,东邻西舍,礼数周全”。妇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矜持端庄,谨行循礼,“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交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即使坐谈应对也要循礼有节,“凡为女子,当知礼数。女客相过,安排坐具,整顿衣裳,轻行缓步,敛手低声,请过庭户,问候通过,从头称叙,答问殷勤,轻言细语,备办茶汤,近来送去……如到人家,当知女务。”《女论语》主要强调敬事,在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上,把三从四德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但较之《女诫》似乎平和,内容也更丰富具体。其中也包含着不少女性修养的合理因素,反映了东方女性特有的矜持端庄、温文尔雅等女性美。今存的《女论语》托名曹大家撰,语句均为四言韵文,亦非问答体。后人推测可能不是宋若莘原著,或许是宋若昭的申释之书。
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
四卷。又称《海忠介公全传》。明李春芳撰。该书为公案小说,记明代清官海瑞(刚峰)断案决狱之事。全书七十一回,每回演述一个故事,而以审案人海瑞贯串各篇。据历史记载,海瑞为官清正刚直,敢于力折权豪,审案也确有公正廉明之称。该书序文中说海瑞“决狱惟明,口碑载道。人莫不喜谈之,时有好事者,以耳目所睹记,即其历官所案,为之传其颠末。”似乎所记都是海瑞事实录,以增加其书影响。简要记述海瑞生平。全书由七十一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能独立成篇,短者至不足百字。连贯起来看,又类似长篇小说。每个故事即一个案例,每一案例由告、诉、情节梗概和海公判组成,有的省略告,有的省略告、诉,但情节和判,每篇必不可少。
妆钿铲传
清代白话长篇寓言小说。四卷二十四回。题“昆仑褦襶道人著,松月道士批点”,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现仅存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稿本,藏山东省图书馆。1992年辽沈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枭鬼雄魂》排印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稿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稿本。充金山下三纲村,有一个弓长两。父亲叫弓伯子,诨名“夹榆头”,是个土财主。因继承了祖传的妆钿铲(寓指庄田产)一把,积有万贯家财。长两五、六岁时,被苦海钻云洞丢清祖师看见,说他有“一了精光之缘”。长两七、八岁时,父亲想叫他读书,但又舍不得化钱请先生,只得搭读他人学馆,书也难读,终于废学在家。日月如梭,长两已十七、八岁,父亲替他娶妻完婚。未及一年,父母相继去世。因无人管束,就不安守本分、不务正业,将家产败尽,妆钿铲也慢慢地锈坏。转眼又是二、三年,那日长两闷坐厅房胡思乱想,动了跳出红尘修真了道的念头。于是打点行李,也不告诉妻子,带着妆钿铲悄悄访道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