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仁贤

- 姓名:袁仁贤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浏阳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袁仁贤,清医家。号悟真山人。湖南浏阳人。先世袁翯业医,著有《医学一贯》。仁贤承家学研习祖传医书,所治多效。又受业于同里刘薪岑。后至岭南,常与西医切磋论辩,并与其友欧阳蔼臣讨论喉科证治,医术益精。宣统元年(1909年)归养于金陵(今江苏南京),以喉科无全书,乃采喉科书之精华,附以己见,编成《喉科金钥全书》(简称《喉科金钥》两卷(1911年),分实火、虚火、热疫、寒疫四门,叙证论治,列内服、外吹药等。
袁仁贤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钤山堂集
诗文别集。四十卷,其中诗十六卷。明严嵩撰。严嵩为明中叶权奸,其贪贿误国、陷害忠良为世人所疾,故其诗文不为世人所重。其集最早编于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最初为三十二卷,后陆续增刻,有三十五卷本、三十六卷本、四十卷本,以四十卷本为最全。四十卷本刊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此时嵩已年近八十,距其彻底倒台还有六年,此后即有创作,亦不会太多,故可视为其全集。此集按年编次,以其生活各阶段分为《前稿》、《留院》、《使郢》、《留省》、《南诠》、《南宫》诸小集。严氏家乡为江西分宜,附近有钤山,嵩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后,曾回乡筑钤山堂读书十年,故以之名集。其诗另有选本三种传世:(1)《钤山堂诗钞》二卷,有赵文华序,周雨选,孙伟评,刊于嘉靖十九年;(2)《钤山诗选》七卷,为杨慎所选评,约刊于嘉靖三十一年;(3)《振秀集》二卷,选诗一百五十五首,为皇甫孝、顾起纶所选,有杨慎评点,约刊于嘉靖三十四年。《钤山堂集》四十卷本在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还有万松楼刊本。
颜乐堂记
庐陵胡则颜名其所居堂曰颜乐,其志固望希于大贤君子之地乎!间求记于余。嗟乎,其可以易言哉!夫颜之乐,极其学之所至,心与道一,而于出处动静从容安适,无往而不得,斯其所为乐也,其可以易言乎?然颜之乐,虽乐其在己者,其心盖未尝一日而忘利民也。孟子称禹、稷、颜子同道,道在是,即心在是,得其心,而后可以言其乐也。
莺莺传
唐代传奇小说。又称《会真记》、《传奇》。1卷。元稹撰。《类说》卷28载《异闻集》收本篇,题《传奇》。《太平广记》卷488收本篇,题《莺莺传》而未注出处。《百川书志》、《宝文堂书目》因传中有张生《会真诗》,故著录为《会真记》。小说叙贞元中张生游于蒲,在普救寺中遇远亲崔氏母女。当时乱军抢掠,张生请所识官兵保护了崔氏及全寺,得见莺莺。后请其婢红娘传书送柬,几经波折,2人遂私下相爱。张生西去应试,互相仅有诗文往来,不久竟完全断绝音信。传中塑造莺莺形象很成功,写其美艳、有文才、受封建礼教束缚而又大胆追求爱情自主权的矛盾心理和行为,表现得曲折有致。张生“始乱之,终弃之”,骂莺莺是“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尤物”,完全是负心汉形象,文中却说“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后世人多同情莺莺而憎恶张生的负心,故对情节有改动和发展。宋人赵令畤〔商调·蝶恋花〕 10阕,金人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人王实甫《西厢记》杂剧都演此故事,足见其影响之大。研究者多认为传中张生即元稹本人的化名,其事为亲身经历,故叙述入微。不过今本《元氏长庆集》中无本篇。现存《虞初志》、《绿窗女史》、《唐宋传奇集》、《唐人小说》等书中所收本篇称《莺莺传》。《会真六幻》、《说郛》、《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无一是斋丛钞》、《晋唐小说畅观》所收,称作《会真记》。
朝鲜王朝实录[纯祖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纯祖实录]。李玜(1790年—1834年),即朝鲜纯祖(조선 순조),字公宝,号纯斋,朝鲜王朝第23任君主(1800年—1834年在位)。朝鲜正祖李祘次子,生母为绥嫔朴氏。李玜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六月出生在汉城昌庆宫,于嘉庆五年(1800年)被册封为王世子,同年即位,由英祖贞纯王后金氏垂帘听政,嘉庆六年(1801年)发生镇压天主教的辛酉邪狱,嘉庆九年(1804年)亲政,翌年贞纯王后去世,李玜的丈人金祖淳逐渐掌握实权,开启了安东金氏近60年的势道政治时期。任内释放所有公奴婢,并扩大“庶孽通清”的范围,松动庶孽禁锢法,但朝鲜王朝的国势不可避免地再次走向衰落,并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爆发洪景来起义。道光二年(1827年)命世子李旲代理听政,三年后李旲去世。李玜也在道光九年(1834年)薨逝,享年四十五岁,世孙李烉嗣位,是为宪宗。
张子语录
宋张载(1020—1077)讲学记录。张载一生治学、讲学,在关中影响很大,与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齐名,为宋理学四大派之一。书中涉及哲学、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对闻见之知,穷理尽性有重要论述。认为“人本无心,因物为心”。而“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穷理即是学也,所观所求皆学也”。对教学方法,修养方法也多有论述。单行本有《横渠语录》,收入《四部丛刊续编》。与张载其他著作并编于《张子丛书》,有《国学基本丛书》本。1978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张载集》收录较完整。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本书摘录了《印光法师文钞》中防止修行出现偏差的内容,让学人增加识别能力,不要被社会上种种邪说、神棍所误导,对当下的现实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节选《楞严经》中的五十种阴魔境作为参照标准,说明凡有执着皆是虚妄,告诫大家不要追求虚幻的东西,实在做好自己的本分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