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甫

周振甫
  • 姓名:周振甫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平湖人
  • 出生日期:1911年2月24日
  • 逝世日期:2000年5月15日
  • 民族族群:

周振甫(1911年2月24日-2000年5月15日),浙江平湖人,原名麟瑞,笔名振甫,后以笔名行。中华书局编审,著名学者,资深编辑家。 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1933年,上海开明书店招录朱起凤《辞通》的校对,周振甫作《老学庵笔记》断句测验,得以录用,从此开始了他的校对、编辑生涯。进开明书店帮助宋云彬校对了《辞通》后,又校对了王伯祥主编的《二十五史补编》。 他撰写了《严复思想述评》,由中华书局出版。1948年,他担任钱钟书《谈艺录》的责任编辑,为这部书加了提要性的小标题,得钱钟书同意刊用。该书出版后,钱钟书亲笔赠言:“校书者如观世音之具千手千眼不可。此作蒙振甫兄雠勘,得免于大舛错,得赐多矣。”新中国成立后,周振甫先后在北京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 他选注过《严复诗文选》,著有《毛主席诗词浅释》、《鲁迅诗歌注》、《诗词例话》、《文章例话》、《诗品释注》、《古代战纪选》、《谭嗣同文选注》、《文论漫笔》等。还为中华书局全译了《文心雕龙》,参加了新版《鲁迅全集》的部分注释定稿工作。在中华书局工作期间,参加校对《明史》工作;他审阅加工的书稿有:《管锥编》、《管锥编增订》、《李太白全集》、《乐府诗集》、《历代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楚辞补注》、《酉阳杂俎》、《唐人绝句选》、《南社》、《诗林广记》、《后村诗话》、《文史通义校注》和补订本《谈艺录》、《洛阳伽蓝记译注》等。 周振甫自己有不少著作,如《周振甫文集》10卷等,在学术界颇有声望,但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却是放在默默无闻的编辑工作上。他甘之如饴,安之若素,从不拒绝编辑室委托他审读的书稿。对青年作者,更是热情扶植,以助人为乐。对社内年轻编辑也是热心指导,耐心帮助。在业务知识和工作作风上,都是编辑工作者的楷模。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文心雕龙注释》, 1983年2月4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华书局在京联合举办“周振甫从事编辑工作50年”纪念活动,表彰他为编辑工作所做的贡献。198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文心雕龙今译》。前者对《文心雕龙》的文体论、创作论作了探索,后者在对《文心雕龙》所用术语的今译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在对《文心雕龙》等古代文艺理论著作逐步深入研讨的基础上,1989年又出版了《文学风格例话》。此外,周振甫还编著有《李商隐选集》,对李商隐的诗文风格及艺术技巧作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考察,对某些难以索解的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猜你喜欢的书

台湾府赋役册

人丁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丁。外加康熙三十、三十五、四十、四十五、五十等年编审增出人丁二千七丁,共人丁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丁(每丁征银则例载在各「厅县」),共征银八千八九百六十一两六钱五分二厘。续于乾隆元年「钦奉上谕事」案内,奉旨:『台湾人丁悉照内地之例,每丁征银二钱,以乾隆元年为始,永为定例。钦遵』;饬行遵照在案。

经验济世良方

十一卷。明陈仕贤撰。陈仕贤字邦宪,福清 (今属福建) 人。嘉靖四十一年(1563)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此书先载医旨、脉诀、药性,又载通治诸病门,如太乙紫金丹、牛黄清心丸之类。又分杂证五十二门,均为抄录旧方,无所论说。作者自称与通州医官孙宇共同考定而成此书。仿《摄生众妙方》篇卷结构,原四十七门扩为五十三门。书前有陈氏自序、目录,书末附寇阳跋。正文前附以乾集,有“医指”“脉诀”“本草要略”三篇。正文以元、亨、利、贞分为四集,统贯诸卷。卷首始列通治诸病门,次述五十二门病证,包含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元集,卷一,通治诸病门、灸痨瘵法门、救危病门;卷二,虚损门、补养门、自汗盗汗门;卷三,诸风门。亨集:卷四,首为伤寒、伤风、暑、湿、热之外感诸门,次为消渴门、诸血门、肠风门、疟门、疫瘴门,卷五至卷六,霍乱门、痢疾门、泄泻门、脾胃门、腹痛门、积滞门、痞满门、鼓胀水肿门、痰嗽门、癫痫门、哮喘门。利集:卷七,淋浊门、遗精门、大小便秘门、痔漏门、黄疸门、胁痛门、腰痛门、心气门、疝气门、脚气门、头痛门、须发门;卷八,外科诸疮门。贞集:卷九,眼目、耳、鼻、口疮、牙齿、咽喉之五官科诸门,及体气门、折损门、诸毒门、妇人门;卷十,子嗣门;卷十一,小儿门。各门之下,先为医论,详述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备举治疗大法,辨证施治之方,或列其常用之药,析其随症加减之法。医论之后,汇列诸方,载其方名、主治、组成、煎服法。有嘉靖间刻本。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仅二百余字。谓天之三光与人身相应,人若耳不乱听,眼不恶视,鼻不闻嗅,口不杂昧,则「虚中三光,周流遍体」,寿命可与天同。能服金液还丹,亦可延年成仙。若能无为无欲,便可成道。

史通[四库本]

唐刘知几撰。二十卷四十九篇。成书于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内篇三十六篇,多论史书源流、体例与编纂方法;外篇13篇,多论史官建置沿革和史书得失。作者主张史家须兼“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而尤重于“史识”,赞扬“实录直书”,反对“妄生穿凿”与浮词滥调。对当时官修史书的弊病,亦多所揭发。提倡编纂记传体断代史书。增加都邑、氏族、方物、方言四志。为中国第一部史学论著。注本有清浦起龙《史通通释》,新标点本附《史通补释》《史通通释补》及《史通增释序》三种。

起信论纂注

起信论纂注,二卷,明直界纂注并跋。

悉昙字记

全一卷。唐代智广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内容系解说悉昙之摩多(母音)与体文(子音),并略述其合成法之十八章。本书系著者受南天竺沙门般若菩提(梵Prajn~a^ -bodhi )之指导,笔录而成。本书前后部分叙述十八章之建立,中间插置悉昙字记之标题。因而被推测,可能原为二本,后合并,或本文中混入注释。乃最早就字母及悉昙十八章作有系统之解说,故为后世之悉昙学者所广泛引用,从而注释者亦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