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基博

- 姓名:钱基博
- 别名:字子泉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无锡人
- 出生日期:1887
- 逝世日期:1957
- 民族族群: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又字哑泉、子潜、潜夫,号老泉,又号潜庐,江苏无锡人,近现代著名学者,学贯四部,擅长集部之学。青年时曾参与江西司法改革和无锡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后退出政界,专心教学著述,先后任教多所学校,笔耕舌耨40余载。
钱基博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著述兼及四部,旁涉百家。然而,与钱基博厚重的学术思想成反差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钱基博只是作为学贯中西、享誉当代的大学者钱锺书的父亲出现在钱学论著中,被一笔带过,其人其学几近湮灭。近三十年来,随着钱基博著述的整理出版,钱基博生平史、学术史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尤其是对《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最为突出。钱氏论学,喜作“解题”,诸如《〈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老子〉解题及其读法》、《读子卷头解题记两种》、《〈古文辞类纂〉解题及其读法》等。本诸“知人论世”,“解题”先论作者生平、学行,再对书题作考据性的解诂,最后对全书的主旨及历代学人的评价等做一提要钩玄。本文略仿钱氏“解题”体,试图较为清晰地论述钱基博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展现的对“现代”、“文学”、“文学史”的阐释,及随着时代的推移,学人对钱基博这种“现代文学史”观的反思。
1913年任无锡县立第一小学文史地教员。1918年任无锡县立图书馆馆长。1920年后任吴江丽则女子中学国文教员、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国文与经学教员及教务长。1923年后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现苏州大学)校务主任、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南岳抗日干部训练班教员。1944年,倭寇犯湘,钱基博大义留守师范学院,王耀武苦劝无果,不得不强行将钱老转移。1946年抗战胜利后,任武汉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957年11月30日去世。近代整理出版《钱基博国学必读》。
钱基博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也是一位富有思想的教育实干家。在44年的一线教学生涯中,他始终坚持以社会、学术、道德和教师为中心,以培养“现代世界之中国公民”为目标,以“人文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国学教育为主要阵地,致力于在现代教育体制下践行古代教育精神,为国家培养了许多“读书的种子”,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文献、访谈、比较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现有的资料进行搜寻与耙梳,通过对钱基博个人作品和对其研究现有学术成果的研读,全面阐释钱基博教育思想产生的个人背景和主要来源,力图对钱基博的主要教育实践做一个较全面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其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教育宗旨和目标,探讨其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特征和对当代人文教育的启示。
猜你喜欢的书
旌孝堂医案
医案,清赵履鳌撰,《旌孝堂医案》记载医案近二百。常先论病机,次述脉证,立法处方有当。所载医案包含内、外、妇、伤、五官等多种疾病,从目录上看,涉及四十余种病证。反映出医家学识广博,勤于实践,具有多方面的医疗经验。
太平两同书
太平两同书,原不题撰人。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一四之说,应为唐末学者罗隐所作。原书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另有宝颜堂秘笈本、四库全书本。书分十篇:〈贵贱〉、〈强弱〉、〈损益〉、〈敬慢〉、〈厚薄〉、〈理乱〉、〈得失〉、〈真伪〉、〈同异〉、〈爱憎〉。宗老子、孔子之说,论述以上十对矛盾之相对统一关系,以明治国治身之道。认为贵贱、强弱等皆相反相成,可向对方转化。若能掌握其转化之机,用以立德养生,御下任臣,察人断事,始可为有道之君,臻太平之治。又认为儒道二家其旨同归,故名「两同」。是为唐末五代较为重要之哲学思想资料。
嘉定县乙酉纪事
一卷。明朱子素撰。《嘉定屠城纪略》 《纪载汇编》本改名为《东塘日札》,《痛史》本转作《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同书异名。所记时日,略有参差,或为传抄之误。而《东塘日札》载侯峒曾溺水不死,被清兵引出所杀等条,《嘉定屠城纪略》皆失载。《嘉定屠城纪略》于殉难诸人,举其姓氏者仅侯峒曾等七人,而《嘉定县乙酉纪事》则有缙绅、孝廉、贡元、太学生、诸生七十八人,盖为续访所得,随时增补。又记周荃降清,为密受钱谦益旨,《嘉定县乙酉纪事》 不载,盖为钱谦益客所删。可见《嘉定屠城纪略》皆是奋笔直书,未曾修饰。从而判定《嘉定屠城纪略》为初本,《东塘日札》为改本,《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再改本。
中华古今注
五代博物考据类笔记集。3卷。后唐时人马缟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顾怀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入杂家类。今传本前有马缟自序,称本书乃据崔豹《古今注》增益添注而成。体例仿《古今注》,其上卷73条,中卷43条,下卷80条,虽未如《古今注》分门,但次序大体一致。上卷为帝王宫阙等六十六门,中卷为皇后冠带等四十四门,下卷为古今音乐等八十门。主要考证各种事物的起源、演变,近似类书。该书前有自序,称“昔崔豹《古今注》博识虽广,迨有阙文,洎乎广初,莫之闻见。今添其注,以释其义。”
斋法清净经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主要叙述依法持斋事。谓若不依法持斋,即为不清净,将会堕于饿鬼道中六十万世乃至五百万世,无论施斋者还是受斋者均皆如此。本经自《法经录》以下均被判为伪经,故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但本经之形态、内容、思想均与印度佛教相合,是否为中国人所撰尚须研究。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为文殊师利说前世之功德以致今之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