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 痘疹精详

    痘疹精详

    《作者:周冠儿科著作。清周冠撰。十卷。冠字甄陶,来水(今安徽来安)人,清代医家。周氏认为《痘疹心法》和《种痘新论》二书系发挥《活幼心法》而成。或失之详,或失之精,均有未尽之处,遂取二书合参,并博采诸书,参以己见而撰是书。后,其胞弟冕南加以补辑,而刊刻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卷一,总目;卷二,初热证治; 卷三,见点症治; 卷四,起胀症治; 卷五,灌浆症治;卷六,结痂症治;卷七,痘后症治;卷八,妇女症治;卷九,麻前症治;卷十,麻后症治。书中多以歌诀,概括其证治大法,附注以疏明其意,颇便初学。有乾隆五十九年刊本,嘉庆十年(1805)让三堂新刊本等。

  • 黄帝内经素问语译

    黄帝内经素问语译

    《作者:郭霭春全书分原文、校勘、注释和语译四项内容。本书中,著者充分发挥自己在文献考据方面的专长,选取医史、校勘、训诂、音韵等方面的诸多善本,精思博考,探究厘正。校勘时为确保每一判断都有文献为据,利用善本20余种,引用元代以前重要医籍60种以上,并择其善者,凡“一言去取,必有稽考”。全书共出校语2450处;注释不避难就易,凡疑必注,凡注必确。全书共加注文3180条;语译力求精准的同时,更将经文直译为浅显语言,以使读者读通为要旨,并“不夹杂所谓有所阐发”。此书出版后,一直被视为现代人研习《素问》最权威的通用标准版本。

  • 痘科辑要

    痘科辑要

    《作者:文起痘疹专著。6卷。清文起(梦弼)辑于嘉庆六年 (1801年)。此书汲取《痘疹定论》、《活幼心书》、《种痘新书》之精华,并博采诸家之长以汇辑成书。首论痘源、气血、虚实寒热、避气禁忌、种痘等内容,强调痘以血气为主,不可妄用解毒之药。次列述初热、见点、起胀、灌浆、结痂、痘后余毒等不同时期之痘疹,每一时期又详列顺、逆、险证治,并介绍痘疮各种兼变杂症及治疗,异痘证治与水痘、赤痘之鉴别。后选收痘科诸方230余首。并有续集补充前所不足。末卷为 《麻科辑要》,专论麻疹证治。现存道光间 (1821~1850年) 刻本。其中道光九年 (1829年)刻本,附刻庄在田著

  • 疹科类编

    疹科类编

    《作者:武之望麻疹专著。又名 《疹科枢要》。明武之望(叔卿)撰。刊于万历四十五年 (1617年)。此书以 《保赤全书》为蓝本,参考诸家有关方论,结合作者个人经验编纂而成。全书分医论、治方两大部分。医论系该书之正文,分为总论、发热、见形、出疹,并分述麻疹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原则。附录之治方,共收载方剂148首。此书详于疹科辨证及兼症证治,选方较为精审。全书论述简要,内容丰富。现存清康熙五十年 (1716年)刻本等数种刊本。

  • 紫微斗数全书

    紫微斗数全书

    《作者:陈抟四卷,托名宋初陈抟(希夷先生)著。中国古代命理术数。它以紫微星系为核心,构建起一套独特而精密的命理学体系。 书中详细阐述了紫微斗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对人出生时的星曜组合、宫位分布等进行分析,从而推断一个人的命运轨迹,涵盖事业、财运、感情、健康等诸多方面。其星曜系统丰富繁杂,不同星曜各具特性,相互交织产生千变万化的解读。每个宫位也有特定象征意义,彼此关联形成命运图谱。 这部书不仅为研究古代命理学提供了详实资料,展现了古人对命运探索的智慧结晶,而且在民间长期流传,对传统社会的文化、心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命理爱好者将

  • 中国儿科医鉴

    中国儿科医鉴

    《作者:大塚敬节儿科著作。日本大塚敬节撰。刊于1926年。共列麻疹、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耳下腺炎、小儿赤痢(附疫痢)、佝偻病、夜惊症(附夜啼症)、脑膜炎、夜尿症、腺病(附肺门淋巴腺结核)等12种病证,内容侧重于介绍病因、症候和疗法。此书收入《皇汉医学丛书》。现有《皇汉医学丛书》本。

  • 原瘄要论

    原瘄要论

    《作者:佚名麻疹专著。一卷。清嘉庆年间袁氏(佚名)撰。刊于1828年。本书简要论述麻疹(即瘄)的诊断、治疗及合并症的防治等。并附虞氏麻疹治法一文。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周易今注今译

    周易今注今译

    《作者:王云五《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被许多学者认定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本今注今译一书,由我国著名出版教育家王云五先生主编,由国学大师南怀瑾、易学大师徐芹庭为注译,出版至今深得学界赞誉,再版二十余次。全书体例为原文、今注、今译、今释依序排列,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典籍的优良读本。王先生编今注今译,所望读者能借由本书的启发,对周易全书寻言观象,而极深研精,领会周易全书之奥旨,弘扬中华文化,领略文字之美。

  • 痘疹济世真诠

    痘疹济世真诠

    《作者:佚名清代陈宏晓撰,儿科。初集列调治论、虚实寒热辨论、痘出五脏形证歌、面部吉凶论、辨痘之伏陷等论述痘疹诊治;二集列脉要及治痘医案十六例等;三集为麻科,载脏腑论、形色论、麻疹正治论及医案二十例等。末附痘科方六十一首,酒芪内托散等麻科方二十五首。

  • 麻疹专论

    麻疹专论

    《作者:李聪甫麻疹专著。全书4章。李聪甫著。此书以中医理论为主,兼采西医论说,将麻疹分为前驱、发疹、落屑3期叙述。全书分病源、症状、诊断、护理、预防及类症等15节,列举48首方剂,选录病案8例。1940年由唤民书局出版,195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予以再版。

  • 金匮启钥·眼科

    金匮启钥·眼科

    《作者:黄朝坊眼科学著作。6卷。清黄朝坊编撰。是书卷一为目为至宝、太极阴阳动静等44篇;卷二为治法总论等18篇;卷三至卷六为运气原证148症。全编系辑明代眼科名医傅仁宇《审视瑶函》改编而成。

  • 周易集解补释

    周易集解补释

    《作者:曹元弼曹元弼在易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三种,《周易学》八卷、《周易郑氏注笺释》二十八卷、《周易集解补释》十七卷。《周易学》,条理《周易》之义例。《周易郑氏注笺释》,以郑玄注为主,参详诸家,阐发经义。因为《周易郑氏注笺释》卷帙浩繁,不利于初学,又著《周易集解补释》,以唐人李鼎祚编著的《周易集解》为纲,加以补释。《周易集解补释》成书最晚,先补《周易集解》未收之古注,然后将诸家之注,条分缕析,详加阐发,以己意贯通,使得简奥难懂、流派纷呈的诸家古易说,灿然明白。此书,对《周易》研究欲登堂入室者,乃上乘之选。

  • 幼幼集

    幼幼集

    《作者:孟继孔儿科著作。4卷。明孟继孔(春沂)撰。刊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卷1“治痘详说”,作者参阅痘疹文献结合个人治痘心得,论述痘疹发病缘由、出痘部位形态兼症、吉凶顺逆判断,痘疹不同阶段的治法和方药。强调治痘必当辨明表里虚实、气血寒温和毒势的深浅。卷2、卷4,以集录孟氏治幼科杂证之经验方为主,首论幼科基本理论,次论常见病证,每一病证先概述其要,再选录治方。收方计170余首。卷3系收载孟氏所校《钱氏经验良方》。作者强调须掌握小儿异于成人之体质特点,审因论治,对虚实之辨颇为重视,于惊论、伤风论、诸热论、疳论数篇,阐述尤详。现存初刻本及其他明刻

  • 幼科证治大全

    幼科证治大全

    《作者:佚名儿科著作。7册。日本下津寿泉撰。刊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此书收录胎寒、胎热、不乳、撮口、胎黄、口噤、脐风、夜啼、中恶、急慢惊风、疳证、水痘、麻疹等106种儿科病证及其证治。附800余方,引用古医籍书74种。本书因系日人所撰,学术观点与我国同时期的儿科医著或有所不同;但在治疗选方方面,主要承袭我国康熙以前的儿科名著。现存《皇汉医学丛书》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 周易译注

    周易译注

    《作者:黄寿祺黄寿祺译注。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本书将《周易》全文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卦、每爻爻辞内在含义等向读者作了深入而又浅近明白的介绍。

  • 大医马氏小儿脉珍科

    大医马氏小儿脉珍科

    《作者:佚名清末医家马氏所撰,作者名字、生平不详。全书概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阐明小儿诊病的要领,详论小儿常见病证辨证用药的常法,由此可见小儿珍科脉症的全貌。该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内容较详,阐述小儿初生寿夭、初生调摄、惊风痰食、五脏主病之总论,以概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绘编小儿望色、察脉、观指纹之图、歌,以提示小儿诊法的要领;略述小儿初生调理、回气、刺泡、通便诸治法,以显示小儿熏洗涂抹外治诸法的特效;分述小儿胎寒胎热、脐风撮口等病症之论治,以阐明小儿辨证择药的法则。下卷续述小儿诸热、诸汗、伤寒、疟疾等病症之论治。该书系他人手抄

  • 幼科汇诀直解

    幼科汇诀直解

    《作者:魏鉴中医,儿科,清代魏鉴撰。九卷,约成书于清雍正四年(1726)。卷首为婴儿落地不声、噤风撮口脐风、初生儿护养及推拿良法等;卷一至卷五列小儿急惊、慢惊、痫症、哮吼、鹤膝风、语迟、痢疾、物入眼中、黄豆入耳、诸骨鲠、误吞铜铅金银等六十余种;卷六至卷九列痘症麻症汇诀直解。

  • 金匮启钥·幼科

    金匮启钥·幼科

    《作者:黄朝坊儿科学著作。4卷。清黄朝坊编撰。是书卷一为总论、赋禀等35篇; 卷二为脐风证论、用火口诀等17篇; 卷三为天钩、腹痛等18篇; 卷四为伤寒、伤风等6篇。全编师宗清代著名儿科医家陈复正《幼幼集成》,旁参诸家,折中去取,增删而成。

  • 金匮启钥·妇科

    金匮启钥·妇科

    《作者:黄朝坊妇科学著作。5卷。清黄朝坊编撰。是集卷一为妇科经病10篇;卷二、卷三为妇科杂病23篇;卷四为妇科妊娠诸病18篇;卷五产后诸病14篇。其证分三候,即平常、胎前、产后。妇女之病名多与男子同,然致病之因与当病之证则表里相殊,虚实相异,施治者不可一概而论。故作者将每证皆按三候分列,同一病症在医书中多凡三见。学术思想不依傍前人,以本人见解为主。

  • 孕育玄机

    孕育玄机

    《作者:陶本学《孕育玄机》,明代医家陶本学著于天启辛酉年(1621),经清代学者乾尧抄录存世。全书有上、中、下三卷,凡127篇。上卷11篇,论常见月经病的脉证方治;中卷述保胎,共有48篇,论怀孕原理、诊脉原理及不孕症的病机,并述四十种妊娠病定义、辨证论治方药;下卷辨生产与产后诸病,列为68篇,论临产、产后事宜,以及产后46种病证。该书综合了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证的诊治,医理清晰,辨证得当,论述有理有据,有法有方,并附有治验医案,至今仍不失为妇产科临床重要的参考书。本整理以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乾尧抄本为底本,以清代《陶氏贤奕书楼丛书》之《孕育元机》(简称丛书本)为主校本

  • 幼科折衷

    幼科折衷

    《作者:秦昌遇儿科著作。2卷。明秦昌遇(景明)编集。刊年不详。作者认为幼科诸书之治法非偏寒偏热之误,便有喜补、喜泻之殊,遂力求折衷,并以为书。卷首述小儿食物宜忌、初生护养、入门审候歌、三关脉纹主病歌;次论急慢惊风、疳积等常见病证治40余种,并载医学杂论数篇,叙述小儿初生诸疾、脉法、五脏相胜之邪、五脏虚实所主、五脏补泻、运气等内容。书中所论病证,每篇均分总括、脉法、方药、论述等内容,总括录前人四句歌诀概述本病,脉法以王叔和《脉经》之说为主,方药多取自古代名医名著,论述又以《内经》要旨为提纲,摘引历代名医学说,间附己意予以阐论。眉目清晰,述理简

  • 保婴金镜录

    保婴金镜录

    《作者:佚名儿科著作。一卷。佚名撰,薛己注。已有《内科摘要》已著录,本书约刊于十六世纪中期。首载儿科面部色诊诊法,并治验三十余则,次述小儿指纹诊法并治验十余则,末附儿科常用方剂六十余首。收入《薛氏医案二十四种》中。有明万历间刻本,清嘉庆十四年(1809)书北堂刻本,及民国间上海大成书局石印薛氏医案单行本。

  • 原幼心法

    原幼心法

    《作者:彭用光《原幼心法》共3卷。上卷主要论述孕产及小儿养护所应注意的问题,中卷及下卷以证为纲,将小儿病自幼及长分成27门,每一门又分别论述病因病机、四诊用药、治则治法,并据证定方。书中还采用诗歌、赋形式,并附有图谱,使全文形象易懂,便于记诵。全书方论证治完备,广征博引,间述新见,于治则治法论述颇多。该书具有下述特色:推原本始,重视胎教;以证类方,论述颇多;治法多样,重视外治;广征博引,图文并茂。

  • 小儿诸证补遗

    小儿诸证补遗

    《作者:张昶中医,儿科,成书于明崇祯九年(1636)。该书首述观气色验指纹为临证之要,后论胎毒、惊风、丹毒、痘麻等证治。卷末载小儿引经诸药歌及小儿治诸效方。现存明崇祯九年抄本。

  • 产科发蒙

    产科发蒙

    《作者:片仓元周产科著作。6卷。《医学质验义集》之一种。日本片仓元周(鹤陵居士)撰。成书于日本宽政七年(1795年)。作者推崇贺川氏产论学说,遂以《产论》、《产论翼》为纲,复参以其个人之临证经验,详述妊娠诸疾与临产病证的病因、治则及其经验方药。卷1~2论述胎位、孪生以及25种妊娠杂病的证治。卷3~4分述难产八因辨、临产备用药以及产后诸疾的治则方药。卷5选录医案34则。卷6绘述各种胎孕、难产图27幅。末附产科验方60首。书中兼收西医学部分理论,结合中医治则方药。全书深入浅出,间以图谱助解,内容较为丰富。现有日本宽政十一年(1799年)江户书林刻本。

猜你喜欢的书

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

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

1卷。金孙不二、清沈一柄(太虚)撰。撰年不详。此书先述女子练功戒律9则;次述女子起居调摄、静坐叩齿、肢体导引之法;并述断经妇女之练功方法。对练功之正常效应与注意事项,亦予介绍。现存光绪三十年(1904年)《古书隐楼藏书》刊本

返生香

返生香

一卷。叶小鸾撰。《惜阴堂汇刻明词》本。有词八十九首。《明词综》卷一一录其词七首。《白雨斋词话》卷三称其“词笔哀艳,不减朱淑真”。赵尊岳跋称“《返生香》,一题《疏香阁遗集》。今汰诗赋古文,仅录其词而略缀遗事”(《明词汇刊》)。

四十自述

四十自述

胡适著。是一部记述作者自己生活经历的传记。写于1930年至1932年间。最初分载于《新月》杂志上,1933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1986年,安徽黄山书社出版《胡适自传》时,收此书为《自传》之一种。这是一部未完成的自传。作者原打算将四十年的生活分为三个阶段一气写成,但未果。现在流行的《四十自述》实际上只是他第一阶段即从出生后到留学之前生活的记述,所记仅为19年间的经历。全书连序幕共六章。序幕为《我的母亲的订婚》,第一章为“九年的家乡教育”,第二章为“从拜神到无神”,第三、四章为“上海”,第五章为“我怎样到外国去”。作者以自己生活发展的时间顺序,真实地介绍了自己幼时在家乡读书的生动而有趣的经历,勾勒了自己从小的思想发展倾向,表现了在上海求学的过程,记述了报考留学生的原因和经过。主要特点是真实而不隐讳,生动而不枯燥。既写出了自己幼时的聪慧,也介绍了自己在上海期间的一时误入歧途;既写出了母亲的慈爱,反映了母亲崇高品格对作者的重要影响,又写出了母亲的严格。作者并不是以流水帐的方式而是选取有意义的对自己具有影响的人和事来突出传主的生活发展的脉络,结构因而显得严谨,内容也相当集中。作品情感真切,尤其是写自己的母亲,倾注了深厚的敬仰之情。序幕的安排别具匠心,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诚挚深切的爱,也表明了作者生命生活的起源都应归于母亲,因而俱有深意。全书是文学和历史的结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或传记文学。

东溪日谈录

东溪日谈录

明周琦撰。琦字廷玺,马平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琦之学出於薛瑄。是编记所心得,分十三类。凡性道谈二卷,理气谈一卷,祭祀谈二卷,学术谈一卷,出处谈一卷,物理谈一卷,经传谈三卷,著述谈一卷,史系谈二卷,儒正谈一卷,文词谈一卷,异端谈一卷,辟异谈一卷。《广西通志》载其著《日谈录》十八卷,又著《儒正篇》论薛河东之学。今考儒正,即此书之第十五卷,非别有《儒正篇》也。前有吕景蒙序,谓书刻於嘉靖丁酉。而此本乃系传写。或其版已佚,后人录存之欤?琦为人以端直谨厚,见重乡里,其书亦一本濂、洛之说。不失醇正。盖河东之学虽或失之拘谨,而笃实近理,故数传之后,尚能恪守师说,不至放言无忌也。

菜根谭

菜根谭

明洪自诚著。是一部以语录体行世、溶儒释道三家人生哲学的修身处世之书。因汪信民之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之语,名曰菜根谭。内容包括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部分。“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清人三山病夫通理语),可明心,可补过,可进德。故内中诸多精辟词语,早已被名人学者引用,成为封建社会修身处世之铭。在现今日本、东南亚,书中的精华亦被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获得了良好的效益。该书坊间多有刻本,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浅释本。

罗摩伽经

罗摩伽经

三卷,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即《八十华严》入法界品。从无上胜长者。至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共十二位善知识事。而内有咒语几则。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