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

陈抟
  • 姓名:陈抟
  • 别名:字图南,号扶摇子
  • 性别:
  • 朝代:五代宋初
  • 出生地:亳州真源(今属安徽毫县)人
  • 出生日期:871年11月25日
  • 逝世日期:989年8月25日
  • 民族族群:

陈抟[ tuán ](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五代宋初道士,养生家。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属安徽毫县)人。生于唐末,早年读经史百家之言,有拨乱济世之志。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不仕,隐居武当山,后移华山云台观,少华石室,研习《易经》和养生术。与华阴隐士李琪、关西逸人吕洞宾为友。他善解人意,知人祸福,又善睡,常百余日不起。他以山水为乐,屡辞征召。显德三年(956),后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他固辞不受。宋太平兴国(976—984),他曾两度至京城,宋太宗恳求济世安民之术,他建议宋太宗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为太宗所赏识,赐号希夷先生。他著有《无极图》,此为宇宙生成图式,《先天图》,为六十四卦图式。他认为万物一体,只有一大理法超于万物之上,宣扬一种神秘主义。其学说,后经周敦颐,邵雍的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的组成部分。他对于《老子》、《庄子》还丹之事颇有研究,其《指玄篇》八十一章,即言导养和还丹之事,并创坐式导引,称“十二月功”。他精于易学,所著《龙图序》,讲述八卦、象数之学,阐明了龙图未合,既合的变化,宣扬了神学目的论和天人相通说,奠定了先天象数学的思想基础。陈抟著述颇多,著有《易龙图》、《九宝指玄篇》、《人伦风鉴》各一卷;另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及诗六百余首,均亡佚。现存题名为陈抟作品的有《阴真君还丹歌注》收入《正统道藏》,《易龙图序》收入《安岳县志》等。


〔正 史〕


陈抟字图南,亳州①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②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③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④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止,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五年,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太平兴国⑤中来朝,太宗待之甚厚。九年复来朝,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因遣中使送至中书⑥,琪等从容问曰:“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对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琪等称善,以其语白上。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端拱⑦初,忽谓弟子贾德异曰:“汝可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抟手书数百言为表,其略曰:“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如期而卒,经七日肢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


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指。抟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


能逆知人意,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贾休复心欲之,抟已知其意,谓休复曰:“子来非有他,盖欲吾瓢尔。”呼侍者取以与之,休复大惊,以为神。有郭沆者,少居华阴,夜宿云台观。抟中夜呼令趣归,沆未决;有顷,复曰:“可勿归矣。”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几死,食顷而愈。


华阴⑧隐士李琪,自言唐开元中郎官,已数百岁,人罕见者;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抟斋中,人咸异之。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幸华阴,至云台观,阅抟画像,除其观田租。


又有许琼者,开封鄢陵人。开宝⑨五年,子永罢庐县尉,诣匦上言:“臣年七十五,父琼年九十九,长兄八十一,次兄七十九,欲乞近地一官,以就荣养。”上览奏,召永讯之,即命迎其父赴阙。琼得封于讲武殿,上顾问⑩久之,悉能奏封,而词气不衰,言唐末以来事,历历可听。上悦其父子俱享遐寿,赐袭衣、犀带、银鞍勒马、帛三十匹、茶二十斤,授永鄢城令。是时,澶密齐沂莱江吉万州、江阴梁山军,各奏八十以上吕继美等二十九人,并赐爵公士,真宗时,凡老人年百岁以上者,州县以名闻,皆诏赐衣帛,米麦,长吏存抚之。


《宋史·隐逸列传(上)》卷四五七


震经学深醇(11),有《汉上易解》云:“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惇颐,惇颐传程颢、程颐。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故雍著《皇极经世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惇颐作《通书》,程颐著《易传》,载造《太和》、《参两篇》。臣今以《易传》为宗,和会雍、载之论,上采汉、魏、吴、晋,下逮(12)有唐及今,包括异同,庶几道离而复合。”盖其学以王弼尽去旧说,杂以庄、老,专尚文辞为非是,故其于象数加详焉。


《宋史·朱震传》


[注 释]


①亳州:今安徽省境内。②涡水:即今豫东、皖北淮河支流涡河。本源承自古狼汤渠,今源承自贾鲁河。③后唐长兴:后唐明宗李亶年号(公元930—933年)。④显德:后周世宗柴荣年号(公元954—958年)。⑤太平兴国:北宋宋太宗赵匡义年号(公元976—984年)。⑥中书:官署名。唐始置。⑦端拱:北宋宋太宗赵光义年号(公元988—989年)。⑧华阴:即今陕西省华阴县。⑨开宝:宋太祖赵匡胤年号(公元968—976年)。⑩顾问:询问。(11)醇:形容程度之深。(12)逮:到。

猜你喜欢的书

宦经

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

叶净能诗

叶净能诗

叶净能诗,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唐代。《道藏缺经目录》着录「叶天师杖中记」一卷,疑即是书。现存敦煌抄本S6836号,其卷首已残缺,无标题,卷尾完好,题:「叶静能诗」。王重民《敦煌变文集》卷二收入。叶净能乃唐玄宗时著名道士,擅使符箓召神役鬼,驱邪治病,兴云致雨,飞行变幻,无所不能。开元中策杖至长安,以道术倾动朝野。玄宗召见问道,甚得宠幸。传说曾伴玄宗观灯,并共游月宫。后因高力士之谗而被斩,玄宗日夜恩慕,赋诗以悼之。是书所载,即叶净能天师一生之神异故事。书以唐代寺院道观中流行之俗讲文体写成,是为流传至今之唯一道教俗讲文。

已畦琐语

已畦琐语

一卷, 清葉燮撰。治民有一定之法程则人知所遵而奸吏猾胥不敢上下其手同一事也赏则均赏罚则均罚故赏一人而天下劝罚一人而天下惩也乃有赏不足劝罚不足惩者可不深思其故乎

诗经通义

诗经通义

十二卷。朱鹤龄(1606-1683)撰。朱鹤龄,字长儒,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明末诸生。入清后隐居不仕,专心着述。其为人耿介,极重操守,时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颙等合称“海内四大布衣”。鹤龄颖敏好学,初专力词赋,擅长笺疏之学,所撰《杜工部集辑注》、《李义山诗集笺注》一时甚有影响。所作诗文,宗杜甫、李商隐,感事伤时、沉郁顿挫,内容颇丰。后从顾致力经学,造诣颇深。鹤龄着述宏富,有《愚庵诗文集》、《读左日钞》、《禹贡长笺》、《春秋集说》、《易传义略》、《尚书埤传》及是书,并传于世。是书专主《小序》,而力驳废序之非,持论近于汉、唐。所采诸家,于汉用毛亨、郑玄,唐用孔颖达,宋用欧阳修、苏辙、吕祖谦、严粲,清用陈启源。其释音,明用陈第,清用顾炎武。其凡例九条及考定郑玄《诗谱》,皆有条理。立说严谨,皆有根据。然鹤龄学问深博,往往嗜博好奇,引经繁富,伤于芜杂。有海源阁杨氏旧藏钞本《诗经通论》,可能朱氏所录是书副本,其小注二本多有不同。是书有雍正六年刊本,康熙乙巳(1665)刊本及《四库全书》本。

仪礼章句

仪礼章句

十七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廷华字中林,号东壁,初名兰芳,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由中书舍人历官福建海防同治。乾隆初年被举荐修编《三礼》。杭世骏《榕城诗话》称廷华去官后,寄居萧寺,钻研汉贾逵、唐孔颖达《仪礼》之说,而着《二礼疑义》数十卷(其中《周礼疑义》今已不见),博览精研,尤精于治丧礼。主要着述除《仪礼章句》外,还有《三礼疑义》、《曲台小录》、《东壁书庄集》等。《仪礼章句》以张尔歧《仪礼章句》过于墨守郑(玄)注句读,而王文清《仪礼分解句读》以句读为主,且笺注失之太略,故参考折衷了先儒旧说,以补二书所未及。每篇之中分其节次,每节之内,析其句读,然其训释大旨仍以郑玄、贾逵之注疏为本,亦兼采他说,附自案以发明之,尤以表礼为精细详核。其间亦多有穿凿附会处,然其分句释义,笺疏明简,确为经学之补益。是书成于乾隆初年,有乾隆丁丑刻本、嘉庆刊本、阮刻经解本。

难提释经

难提释经

一卷,西晋法炬译,佛为难提比丘解释五法六念。出杂阿念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