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五

- 姓名:王云五
- 别名:名鸿桢、字日祥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888年7月9日
- 逝世日期:1979年8月14日
- 民族族群:
王云五(1888年7月9日—1979年8月14日),中国出版家、教育家。名鸿桢、字日祥、号岫庐,笔名出岫、之瑞、龙倦飞、龙一江等。籍贯广东省香山县(今属中山市),1888年7月9日(清光绪十四年六月初一)出生于上海。1905年起先后在上海益智书室、同文馆、中国公学等教授英文,1909年兼任上海留美预备学堂教务长。1910年任上海《天铎报》主笔。
民国初年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府接待处秘书,后任教育部专门教育司职员、第一科科长。曾兼任国民大学法科教职。1913年9月加入国民党,兼任国民党机关报《民主报》撰述。1914年任筹办中的全国煤油矿事宜处编译股主任。1916年7月任苏粤赣三省禁烟特派员(驻上海),次年秋辞去。
1917年起在上海从事编译工作。1920年,为公民书局主编《公民丛书》《公民杂志》。1921年9月,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三个月后,任编译所所长。实施整顿和编辑计划,编译所编译人员和出书品种激增。1925年兼任东方图书馆(原商务印书馆涵芬楼)馆长。期间,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创立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当选上海图书馆协会主席。1927年在国民党重新登记党员时放弃国民党党籍。被商务印书馆股东会推举为董事。1929年离开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转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法制组主任。
1930年2月,被商务印书馆董事会聘任为总经理,出国考察半年。回国后在馆内推行科学管理法。在抗日战争期间,以“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为己任,三次在危难关头挽救商务印书馆,获颁国民政府二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1938年6月,代表出版界,以社会贤达身份被选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此后连选连任;1945年7月,当选为参政会主席团成员。1946年,当选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并出席会议;辞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之职,赴南京出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国民政府委员、行政院副院长。1948年5月转任财政部长,主持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
1950年在香港创办华国出版社。1951年3月定居台北。先后出任台湾当局“行政院设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总统府资政”等职。1964年6月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晚年兼任台湾“故宫博物院”理事长、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等职。编著翻译各类图书无数。编辑标志性出版物有:《万有文库》《中国文化史丛书》《丛书集成》《四库全书珍本》《王云五大辞典》等。代表作有:《四角号码检字法》《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中国政治思想史》《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等。大陆和台湾地区均有《王云五全集》出版。
猜你喜欢的书
檆溪居士集
檆[shān]溪居士集,宋代诗文别集。刘才邵著。周必大于嘉泰元年(1201)为本集所作的序称:“其孙承议郎恪类公集二十二卷,授其子国学生千龄。”原本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其诗文,重编为12卷,前3卷为诗,卷4至5为内外制,卷6为诏,卷7为敕书,卷8为表、状、札子,卷9为启,卷10为序、记、论、跋、策问,卷11为箴、偈、祝文、疏文等杂文,卷12为祭文、墓志铭。卷首列周必大、杨万里序。周序称“其制诰有体,议论有源,铭志能叙事,偈颂多达理,固余事也。”《四库全书总目》则谓:“其诗源出苏氏(东坡),故才气颇为纵横,其余亦驯雅,而制诰之作尤有体裁。”本集除《四库全书》本,较常见的版本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本。
百家针灸歌赋
百家针灸歌赋
道园遗稿
元诗别集。6卷。虞集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元顺帝至正年间金伯祥原刊本传世。卷首有至正二十年(1360)黄溍序,至正十九年杨椿序,卷5之后有至正十四年虞集从孙虞堪跋(《四库全书》本把虞堪跋作为序,列于黄溍序之后)。据以上序跋,可知本集为虞堪所辑,目的是为补《道园学古录》、《翰林珠玉》之遗。共收入各体诗741首,并附收词1卷。卷1为操、四言诗、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五言律诗,卷3为七言律诗,卷4为五言绝句,卷5为七言绝句,卷6为词。本集所收入的各体诗都不载于《道园学古录》及《翰林珠玉》,但有100余首又见于至正六年辑刊的《道园类稿》,其余的诗均不见于以上3书。由于虞集一生著述极富,在他生前散佚的亦不在少数,以致李本在编辑《道园学古录》时就有“泰山一豪芒”之叹,经虞堪的认真搜辑,使虞集的重要篇什很少有遗漏。
孝经纪事
《孝经》、《论语》,圣贤教人之书也。而《孝经》尤简约,朝廷以此试士,本以圣贤之教教天下,而士但以为考试题目而已。世之劝人为善者,乃至取巫觋语而刊布之,不亦慎乎?古人尊信《孝经》之事,群书所载甚多。今取其见十七史者若干条,抄而刻之,其余更俟续刻焉。咸丰十一年二月。
太极通书
北宋周敦颐著。原名《易通》,共40章。许多地方直接引用《易大传》并加以发挥。其中心观念是“诚”。诚包括天道和人性两重意义。书中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诚是人真实无妄的本性,它源于宇宙本原即万物资始的乾元。书中又说:“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
起世经
凡十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其内容叙述世界之组织、状态、起源、成坏等过程。分阎浮洲品、郁单越洲品、转轮圣王品、地狱品、诸龙金翅鸟品、阿修罗品、四天王品、三十三天品、斗战品、劫住品、世住品、最胜品等十二品。本经共有六种译本,然现存者仅四种,除本经外,余三者为起世因本经(隋代达磨笈多译)、大楼炭经(西晋法立、法炬共译)、长阿含经卷十八至卷二十二(东晋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出三藏记集卷二、大唐内典录卷七、开元释教录卷二、卷四、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