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遇

秦昌遇
  • 姓名:秦昌遇
  • 别名:字景明
  • 性别:
  • 朝代:明末
  • 出生地:上海(今属上海市)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秦昌遇,文学家秦裕伯的裔孙。明末医学家。字景明,号广埜山道人。上海(今属上海市)人。少多病,遂学医,以治儿科病著称。后亦精通内科,投剂多奇效。自谓“法当死者,虽卢、扁不能为,苟有生理,勿自我死之可矣”。因见幼科诸书论治,或偏寒、偏热,或喜补、喜泻,遂取各家之长,撰成《幼科折衷》两卷,凡五十余篇。论治杂证,每病首载七言歌诀及脉法,次引诸家论说,末附治法。又撰《症因脉治》四卷,述内科杂病证治。主张先辨症候,次查病因,再审脉象,后确定治法,故以此顺序名其书。尚有《脉法颌珠》(1641年)、《幼科金针》、《痘科折衷》等行世。另有《大方幼科》,已佚。卒年六十余。弟子金铭,得其传,从孙之桢,亦精医,著述颇多。

猜你喜欢的书

庐陵文钞

庐陵文钞

三十二卷。宋欧阳修撰,明茅坤选评。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湖州归安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善古文,从唐顺之游,推崇韩、柳、欧、曾、苏氏父子,又喜谈兵。历知青阳、丹徒二县,累迁广西兵备佥事,迁大名兵备副使。编《唐宋八大家文钞》,有《白华楼藏稿、续稿、吟稿》、《玉芝山房集》、《史记钞》等。是书辑录欧阳修文集包括书,论,墓志铭等等。

续补明纪编年

续补明纪编年

本书今本不分卷,王汝南撰。汝南,楚人,字季雍;详确里居、阅历待考。按“自序”撰于清顺治十七年(庚子),当生于明季之时。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有顺治年间刊印之“明纪编年”,列于善本书之一。全书分十二卷,前八卷自太祖高皇帝(洪武元年)起、讫熹宗哲皇帝(天启七年)止,为明锺惺(竟陵)撰;后四卷续自懹宗端皇帝(崇祯元年)起、讫隆武(鲁监国附)止,为自署草莽臣王汝南续补。本书截取王氏所绩之部,因题今名;并将原书王氏之序改为“自序”移刊书首。书为编年体,目分怀宗端皇帝、赧皇帝、隆武(鲁监国附)三篇(卷次巳删略)。书末今由别本收取“永历皇帝”篇,作为“附录”。

四书通

四书通

元胡炳文(字仲虎)撰。二十七卷。此书以为赵顺孙《四书纂疏》、吴真子《四书集成》阐发朱熹之论,偶有相反之说。因而重为著作,附加己说,作为此书。对朱子以前之说都排斥不取,只取赵、吴两书中的十四家说,又增入四十五家之说。论辨所重不在于是否合于经义,而在以是否合乎注解之意解之意来判定是非。包括《大学通》一卷,《中庸通》三卷,《论语通》十卷,《孟子通》十四卷。自言于朱子所注《四书》,用力尤深。因感饶鲁从事朱学,而为说多与朱子牴牾,为深正其非,作《四书通》,“惧乎读者得其辞而未通其意也”。作者认为: 《六经》是天地,《四书》是行天之日月,也是朱子平生精力之所萃,而孔、孟之心所寄也。学者未曲畅旁通,未易谓之知味;非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未易谓之穷理。

珍珠之鬘

珍珠之鬘

《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是冈波巴大师在法会上,对大众的普遍训道开示,内容涉及显密教法的各个部分,但主要还是阐释大师独特的“道次第”思想,以及甚深的般若正见——“大印”教法。比中不以引用经论为主,处处都是尊者内心证悟和体验的精华与结晶、表白与流露,因为是曲弟子记录后流传于世,所以更增加了现场的亲切感,相信每个喜欢参究“西来之意”及“般若心法”的东土佛子,都会爱不释手,受益匪浅!《珍珠之鬘》由智学法师译注。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附苾刍习学略法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附苾刍习学略法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一卷,附苾刍习学略法一卷,元跋合思巴集,有序跋。(碛二目)

商主天子所问经

商主天子所问经

全一卷。隋代阇那崛多译。又称商主天子问经、商主天子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乃记载佛陀住王舍城耆阇崛山时,文殊师利受佛之教,为答商主等诸天之请问法要,而说诸菩萨入一切智、达一切法彼岸、满足六度等诸种成就;商主天子并请问佛陀‘无生’之意,后蒙佛授记将来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