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

张先
  • 姓名:张先
  • 别名:字子野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吴兴(浙江湖州)人
  • 出生日期:990
  • 逝世日期:1078
  • 民族族群:

张先(990—1078)宋代词人。字子野。吴兴(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第。明道元年(1032)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皇祐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知虢州。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晚年往来于杭州、吴兴间,渔钓自适,优游以终。张先以词擅名一时。词格朦胧工巧,含蓄深婉,喜作长调,在词由小令向长调发展方面有推动作用,但主要成就仍为小令创作,虽作长调,亦多用小令手法。其词以善于用“影”字著名。〔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为宋祁所激赏,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37引《遯斋闲览》)他自己曾把此句与〔归朝欢〕的“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剪牡丹〕的“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称为平生得意句,而自命为“张三影。”(《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37引《古今诗话》)他的〔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写景工妙,脍炙人口。李调元因此又称他为“张四影”(《雨村词话》)。其词又善于言“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故时人都称他为“张三中”。〔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恁牵丝乱,更南陌飞絮濛濛。归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桥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新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写闺中怨女心中事,微妙深切,欧阳修因此称他为“桃杏嫁东风郎中”(《过庭录》)。张先词的内容狭窄,多写男女之情和文人的诗酒生活。〔碧牡丹〕(步帐摇红绮)、〔望江南〕(青楼宴)、〔谢池春慢〕(缭墙重院)等,以丽词写艳情、冶遇,气格不高。张先的诗歌也负盛名。苏轼说他“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波耳”(《知不足斋丛书》本《张子野词》跋)。《宋史·艺文志》著录《张先诗》20卷,已散佚。诗名遂为词名所掩。今存《吴江》、《过西溪无相院》等诗作,写景清丽可喜,尚可窥其诗歌创作之一斑。有《安陆集》1卷(《十名家词集》本),又有《张子野词》2卷(《疆村丛书》本)。

张先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脚气钩要

脚气钩要

脚气病专著。2卷。日本今村亮(了庵)撰于文久元年(1861年)。书中论述脚气病病因、证候、诊法、治疗、饮食宜忌及并病等,指出脚气乃水毒为病,可分为内因、外因和并病3种。内因系膏腴过分,酒食越度所致,治宜开泄;外因系冒雨蹈淖,坐卧湿地而致,治宜发表;与诸病并发者,则随证治之。全书载方40首、案例7例,分析治疗脚气常用药物43种。其说多以我国历代医家论述结合个人心得。原收入《皇汉医学丛书》,建国后有排印本。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该书是国学大师、文化巨匠林语堂先生经典人生散文首次结集,记录了他以人生优游者的独特视角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

明代公案小说集。10卷100回。安遇时著。明刊本全名为《新刊京本通俗演义全象包龙图百家公案》,署“钱塘散人安遇时编集”,“书林景生杨文高刊行”。本书开篇为“国史本传”,“包承制源流”。“包承制源流”叙包公的身世。包公即包拯,是北宋著名的清官。而这部小说就是记叙他为官断案的故事。每回记一个公案,案后有论。例如36回“孙宽谋杀董顺妇”,写孙宽与董顺妻阿杨通奸,二人私奔。因雨,阿杨不想走,孙宽谋其细软金银而又杀妇,扔入枯井。和尚夜落井中,包公假断和尚谋杀,有意麻痹孙宽。包公亲自实地调查,判处孙宽,释放和尚。又如48回“东京判斩赵皇亲”,写西京河南府盘棋巷师员外,家道殷实,生有二子,长子官受,次子与都。次子在扬州当织造。官受娶妻刘都赛,十分美丽。都赛上元节观灯,被赵王看中,胁归府中成奸。一月后,王府有衣被虫咬破,师官受借织衣为名来赵府探听消息,刘氏看到丈夫,二人抱头大哭。赵王杀师官受及全家,然后赂贿孙文仪,害死与都。包公诈死,以委赵王为开封府尹为名骗来赵王,与孙文仪一并处斩,贬赵王一家为民。类似案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内容,集中表现包公刚直不阿的气质、深入实际的官风、智勇兼备的品格和为民负责的精神。其中利用过阴床、做梦等手段破案,神奇色彩浓厚。

金雀记

金雀记

传奇剧本。明无心子作。二卷三十出。叙晋时潘岳貌美,每出,妇人必投之以果。元宵灯市,井王孙之女文鸾遇潘岳,以一对金雀投之。井王孙为女择婿,甚爱潘岳诗,以女许之。潘岳以金雀为聘礼,两人成亲。后潘岳往河东谋职,临别,两人各执一金雀。潘岳慕青楼女子巫彩凤美貌、贞节,又以金雀为聘。晋武帝得见潘岳赋,甚喜,令其往河阳任职。文鸾往河阳寻夫,途遇出家为尼的彩凤,又见金雀,劝其为潘岳妾。文鸾至河阳,佯装不容,却将彩凤接来。潘岳终与一妻一妾团聚。潘安掷果事,《晋书》本传有载,亦见《世说新语》。青木正儿评此剧,“秾艳之中,颇有滑稽风味,写晋代文士之风气,稍得神似,为典雅之喜剧中成功作品”(《中国近世戏曲史》)。有明崇祯间白鹤山樵校刊本、明末汲古阁原刊初印本、《六十种曲》本。

弘光实录钞

弘光实录钞

四卷。题古藏室史臣撰。《弘光室录钞》以邸抄为蓝本,记南明福王一朝大政事,起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立于南京,迄于左懋第出使议和,被清所杀,及袁继成被执。书中记有许多弘光朝重要事件,如马士英、阮大铖当道,史可法督师,江北四镇,从“逆”案,伪太子案等。内容大致与顾苓《金陵野钞》相出入,而不及李清《南渡录》、顾炎武《圣安本纪》详审。书前有自序及不着人名识语,书后附大臣月表。《弘光实录钞》以记注体为主,颇近似于起居注,并夹叙有关诸臣生平事略,间又有作者史评,据古藏室史臣序自称,作者撰着《弘光实录钞》是以邸报排比而纂之,又证以故所见闻,抄之以求其备。书中录有当时奏疏、圣旨,为作者所亲见,故而所记事大多信而有征,不是仅据传闻而附会。但其中也有一些失实之处,如记许定国降清,封宁南王;福王北去,唐王豫以质宗谥之;典史闫应元偕勇士溯江而去各条,尤属谬误,失于考证。又于福王及马士英、阮大铖颇多怨憞之词,序中直称弘光帝不道,且以伪太子为真,并左袒左良玉率兵东下事,凡此种种,均可见作者所存党争门户之见较深,史论不免有失于偏颇之处。尽管如此,《弘光实录钞》作为“取材邸报,无异官档”的史料,仍不失为研究南明史迹的重要参考。关于《弘光实录钞》的作者问题,有两种观点:杨凤苞《南疆逸史跋》谓:“黄宗羲《弘光实录》一名《弘光实录钞》,又名《弘光纪年》。”傅以礼、谢国祯均认为《弘光实录钞》的作者为黄宗羲。台湾商务印书馆所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作者则认为,所传有关黄宗羲生平记载,如黄梨洲年谱、黄宗羲神道碑铭,以及《梨洲遗书十种》等均未提及《弘光实录钞》,故不应遽信杨凤苞《南疆逸史跋》之言。杨凤苞生于清季,忌讳已弛,南明遗着,不禁传抄,当时书商拟名射利,伪托名人之作,学者常被欺骗。《弘光实录钞》有清吟馆抄本,题作《弘光日录》,又有浙江图书馆藏傅以礼抄校本,《痛史》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十三经义疑

十三经义疑

清吴浩考证《十三经》疑义的著作。十二卷。是书取诸经笺注,标其疑义,详加考证。考证周之军制与春秋列国军制多有变异,认爲周之军制一军爲一万人,而不是 《周礼》所记一军爲 一万两千五百人;其解《诗》所言“公车千乘”、“公徒三万”(《鲁颂·閟宫》),不主郑玄之笺举成数之解,而引《周礼·夏官司马》法以一乘总三十人,定千乘爲三万人,反对贾公彦之疏附会此法爲畿内之制。又引用南朝梁崔灵恩之説,考证《仪礼·聘礼》,认爲诸侯三卿,司徒兼冢宰,司马兼宗伯,司空兼司寇;诸侯虽正卿,皆不得称大,而《史记》所记鲁以孔子爲大司寇实谬。指出,《周礼·春官宗伯》中宗人虽亦掌礼之官,但位卑权轻,不能擅爲逆祀,而郑注以夏父弗忌爲宗人实是错谬。书中文字训诂,亦有新阐,如其解 《尔雅》 “夏曰复胙”,认爲复胙是复前日之礼。是书注疏之解虽未融会贯通,然能引据考证,不爲空谈,爲研究《十三经》 的参考资料。有清乾隆三十年(1765) 《四库全书》 本,1934—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景印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