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

- 姓名:张先
- 别名:字子野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吴兴(浙江湖州)人
- 出生日期:990
- 逝世日期:1078
- 民族族群:
张先(990—1078)宋代词人。字子野。吴兴(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第。明道元年(1032)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皇祐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知虢州。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晚年往来于杭州、吴兴间,渔钓自适,优游以终。张先以词擅名一时。词格朦胧工巧,含蓄深婉,喜作长调,在词由小令向长调发展方面有推动作用,但主要成就仍为小令创作,虽作长调,亦多用小令手法。其词以善于用“影”字著名。〔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为宋祁所激赏,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37引《遯斋闲览》)他自己曾把此句与〔归朝欢〕的“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剪牡丹〕的“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称为平生得意句,而自命为“张三影。”(《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37引《古今诗话》)他的〔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写景工妙,脍炙人口。李调元因此又称他为“张四影”(《雨村词话》)。其词又善于言“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故时人都称他为“张三中”。〔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恁牵丝乱,更南陌飞絮濛濛。归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桥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新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写闺中怨女心中事,微妙深切,欧阳修因此称他为“桃杏嫁东风郎中”(《过庭录》)。张先词的内容狭窄,多写男女之情和文人的诗酒生活。〔碧牡丹〕(步帐摇红绮)、〔望江南〕(青楼宴)、〔谢池春慢〕(缭墙重院)等,以丽词写艳情、冶遇,气格不高。张先的诗歌也负盛名。苏轼说他“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波耳”(《知不足斋丛书》本《张子野词》跋)。《宋史·艺文志》著录《张先诗》20卷,已散佚。诗名遂为词名所掩。今存《吴江》、《过西溪无相院》等诗作,写景清丽可喜,尚可窥其诗歌创作之一斑。有《安陆集》1卷(《十名家词集》本),又有《张子野词》2卷(《疆村丛书》本)。
张先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痘疹生民切要
中医,儿科,清代喻昌撰,成书于清康熙三年(1664)。卷上列痘疹预防调理,治法二十八条,辨汗下两说,春冬寒盛、夏秋热盛用药准绳等;卷下列辨气血两虚,火攻法,以及小儿麻疹等证治。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
1908到1910年间,巴黎中国留法学生主办的刊物《新世纪》中,几个无政府主义者提出中国应该废除汉文汉语,改用“万国新语”(Esperanto世界语)。章太炎不同意这种幼稚而走极端的主张,同时又对当时的切音字有不同的意见,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一面驳斥无政府主义者的谬论,一面提出他对切音字的看法,认为“切音之用,只在笺识字端,令本音画然可晓,非废本字而以切音代之”,另外又在文章里发表了他“取古文篆籀迳省之形”拟成的切音字方案——“纽文”“韵文”。他的这种理论,就是后来“注音字母”理论的根据;他的这套方案,就是后来“注音字母”方案的前身。
巡台退思录
文集。作者刘璈,字兰洲,湖南岳阳人。1874年(同治十三年)被派往台湾任职。1881年(光绪七年)升任分巡台湾兵备道。后因与台湾巡抚刘铭传交恶,被弹劾革职,流放黑龙江,卒以病死。在台期间曾集公牍辑为《巡台退思录》,书分三卷,收文140篇。除首篇《开山抚番条陈》作于1874年(同治十三年)外,其他均为作者在分巡台湾兵备道任内文稿(包括禀函札批等),对于清季台湾庶政、洋务、海防等保存资料甚丰。光绪十二年左右曾刻版刊行。1958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21种出版。
略法华三昧补助仪
略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佚名,编号一九四三。
三支比量义钞
三支比量义钞,一卷,唐玄奘立,宋延寿造,明明昱钞,相宗八要解第七。
无量寿经义疏
全一卷。隋代吉藏撰。又称大经义、大经义疏、无量寿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本书依据三论宗来解释无量寿经。初为序文赞叹西方净土,次说无量寿经之宗致,复论述如来之说法,最后分科节以释正文。谓经之说相,先示妙果,后劝往生,系为使五浊之众生舍离秽土而取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