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霭春

- 姓名:郭霭春
- 别名:郭瑞生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1912
- 逝世日期:2001
- 民族族群:
郭霭春(1912~2001),又名郭瑞生,世居天津,我国著名医史文献学家、中医学家、史学家、诗人,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民国二年生于天津,七岁入塾,及长,先后从朴学大师长洲章钰先生、史学大师沔阳卢弼先生研习小学(即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经学、史学等。年近弱冠,又于天津崇化学会历史专修科深造经史之学。他才思敏捷,聪颖过人,三年后毕业即任教于该学会,与津门殷墟文字专家王襄,训诂学专家裴学海等人交游,切磋学术。二十四岁完成《颜习斋学谱》,二十六岁著《补〈北周书·艺文志〉》,而立之年编写的《续资治通鉴目录》更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卢弼、郭绍虞先生分别为该书作序。著述期间,郭霭春又拜宝坻儒医赵镕轩为师学歧黄之术四年。而这些,都是在天津沦陷的乱世之中完成的。
抗战胜利,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郭霭春主持崇化学会、崇化中学工作,为津门培养人才。教务余暇,为人诊病省疾,从未间断,医术日进。后转入中医学校(天津中医药大学前身)任教,历任多职。
先生热爱中医事业,认为欲继承发扬中医,“非致力于中医文献不能收功”。于是尽瘁精力于文献整理,历近二十年的时间,著成《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一书,其间虽历十年动乱亦未中辍。学术界普遍认为,该书是我国目前整理研究《素问》成就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著作。后又完成《中国医史年表》、《灵枢经校释》、《黄帝内经素问校注》、《黄帝内经素问语译》诸书,为中医文献整理和阐释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分省医籍考》则是奠定郭霭春先生文献大家地位的又一部力作。一直以来,中医医籍书目只有日人丹波元胤撰成于道光六年(1826)的《中国医籍考》和民国期间日人冈西为人著《宋以前医籍考》比较完善——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郭霭春涉足中医文献研究之初,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对此深感不安并引以为耻——此两部书广泛利用了中国的正史、类书,甚至稗官野史即文人笔记中的史料。郭霭春以其出入文史的大史料观,独辟蹊径,决心利用地方志这一外人不曾涉及的乡邦文献,从中钩稽医籍书目资料。自1958年始,二十七年间足迹遍及全国各省市图书馆,共查阅了四千余种地方志,历尽艰辛,饱尝困苦,终于在1984年完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分省医籍考》,全书近两百万字。巧合的是,“搜罗百氏,采访四方”的《本草纲目》也用了李时珍二十七年的光阴,两书字数亦相差无几。
郭霭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惜抱轩诗文集
诗文别集。清姚鼐撰。二十六卷。文集16卷,诗集10卷,诗后集1卷,诗外集1卷。鼐字姬传、梦谷,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湖南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参与纂修《四库全书》。辞官后主持江南紫阳、钟山等书院。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诗集》等。此集约十八万字,自定,皆为五十九岁之后所作。文集十六卷:论一卷,考一卷,序二卷,题跋一卷,书一卷,序二卷,策问一卷,传一卷,碑、志三卷,记、赋、祭文各一卷。收文凡三百二十一篇。所作多为书序、碑传之类文字。《赠钱献之序》、《仪郑堂记》可谓论学之代表作。治经,主于融会众说,不为墨守之学。为文从容雅澹。推尊程朱,间杂考据。主张文笔简洁平淡,文章须兼具义理、考据、词章,以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作文大要。其说偏重义法,只期阐明立意之所在。山水小品颇清逸,《登泰山记》诸文尤为后人称道。于清代经学、文学影响颇大。有《四库全书》本,同治间省心阁刻本,又光绪、民国间《四部备要》本,《四部丛刊》本等。
月牙集
现代中篇小说集。老舍著。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8年9月初版。为作者自选集。收《序》1篇,1935—1943年写作的中篇小说5篇:《月牙儿》(初载1935年《国闻周报》第12卷第12至14期);《新时代的旧悲剧》(初载1935年《文学》第5卷第4号);《我这一辈子》(初载1937年《文学》第9卷第1期);《且说屋里》(初载1936年《十年》,开明书店创业十周年纪念集);《不成问题的问题》(最初连载于1943年1月8、13、14、20日重庆《大公报》)。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对静明月光童子演说。宣称一切众生若「兴十恶心,迷五毒行」。死后入地狱,「饥渴苦卒,烦躁闷绝,纵遇清冰,悉变猛焰」。无法解脱。天尊乃说「甘露通真咒」一首,谓地狱亡灵闻听此咒,即自然快乐,伙食甘露。又说「净酆都破地狱升天神咒」一首,使地狱亡魂解脱三涂五苦。
星命总括
三卷,旧题辽耶律纯撰。此书前有耶律纯原序,称其为“翰林学士,奉使高丽议地界”,得高丽国师传授“星躔之学”;篇末署“统和二年(984)八月十三日”。“统和”为辽圣宗耶律隆绪年号,查《辽史》本纪,统和二年及三年均无遣使高丽及议地界事。故《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所题撰人“殆亦出于依托”。此书虽不详作者,但其说“议论精到,剖晰义理往往造微”(《四库全书总目》);所称“宫有偏正”,亦他书所未言,有一定学术价值。此书久无传本,唯《永乐大典》所载始末完具;清修《四库全书》据以录出,编为三卷。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孔雀东南飞
又名《焦仲卿妻》,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原为汉代建安末年民间歌曲,可能经过后代文人加工润色。最早见于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1,篇名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编入《杂曲谣辞》。全诗共三百五十七句,长达一千七百八十五字,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称它为“长诗之圣”,清沈德潜称它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是中国现存古代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本诗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借飞鸟徘徊不前,写出一种忧郁缠绵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气氛。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阿罗汉具德经
一卷,宋法贤译。是说百弟子之德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德者。与增一阿含经之弟子比丘尼品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