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汤卿

- 姓名:李汤卿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汤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脉诀
宋·崔嘉彦撰。又名《崔氏脉诀》、《崔真人脉诀》、《紫虚脉诀》。一卷。撰年不详。作者鉴于脉理难明,“非言可传,非图可状。”遂以较通俗易晓的文笔,以四言歌诀的形式阐述脉学义理,便于习诵。崔氏论脉以“浮、沉、迟、数为宗”,对后世脉学有相当影响。此书后经明·李言闻删补,改名《四言举要》,其子李时珍将其辑入《濒湖脉学》中。
长恨歌
敘事诗。唐白居易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12月。诗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对它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从作者的构思看,旨在讽谕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玄宗为戒,不要因“重色”而荒淫误国,造成“长恨”。全诗分为两大部分。从开头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1部分。写安史之乱前的玄宗和贵妃,着意讽刺唐玄宗的荒淫误国。第2部分写“长恨”本身;着意表现他们的相思。前一部分重在写实,后一部分重在虚构,二者紧密结合。全诗故事完整,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流畅,抒情气氛浓厚,具有和谐美,是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名篇。后代戏曲《梧桐雨》和《长生殿》等皆受其影响。诗见《白氏长庆集》卷12。
立成汤伊尹耕莘
元杂剧剧本。一作《放太甲伊尹扶汤》。简名《伊尹扶汤》。末本。明抄本作郑光祖撰,尚存疑。由《史记·殷本纪》和《吕氏春秋》载侁氏女采桑得婴儿事缘饰而成。剧演文曲星奉玉帝命,降生有莘赵氏,其母淑女,不夫而孕,及生,弃之空桑之内;伊员外见而留养之,名曰伊尹。长而耕于有莘之野。汤知其贤,荐之夏桀;夏桀不用,汤自聘之。履癸(桀)令大元帅陶去南借九夷之兵伐汤,九夷因其无道,不肯相从。汤使大将费昌领兵抗拒夏军。伊尹列阵,一鼓而平之。最后以伊尹官封太师左相作结。此剧4折两楔子,上场人物较多,两军对垒,场面亦大。曲文尚为本色,然少俊语。明人赵琦美跋云:“《太和正音谱》有《伊尹扶汤》,或即此,是后人改今名也。然词句亦通畅,虽不类德辉(即郑光祖),要亦非俗品,姑置郑下,再考。”今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治台必告录
编者丁曰健,字述安,安徽怀宁人。1854年(清咸丰四年)后,历任台湾淡水同知、知府、福建粮道、布政使、台澎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曾参与镇压黄位、戴潮春起义。1866年(同治五年)离任。次年将福建巡抚徐宗干所辑《治台必告录》及自著《平台药言》等篇及在台所上摺奏合为一集曰《治台必告录》,凡八卷。卷一为蓝鼎元《鹿洲文集》三十二篇及魏源《圣武纪略》三篇;卷二有谢金銮《蛤仔难纪略》一篇,邓传安《蠡测汇钞》四篇,周凯《内自讼斋文集》一篇,姚莹《东溟文集》十二篇,《东槎纪略》三篇;卷三有达洪阿等《防夷奏疏》一篇,刘韵珂《奏开番地疏》等二篇,熊一本《条复筹办番社议》等二篇,仝卜年《上刘玉坡制军论台湾时事书》一篇,史密《筹办番社议》等二篇;卷四有徐宗干《斯未信斋存稿》三十四篇;卷五有徐宗干《斯未信斋文集》三十五篇;后三卷均属作者自撰,有《平台药言》及书札、奏疏五十一篇,均为有关戴潮春案之史料。全书计收文184篇,均为与台湾有关之文章。1867年(同治六年)刻印出版,藏于台湾大学图书馆。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17种出版。
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
全一卷。成都府慈恩寺僧藏川述。略称地藏十王经、十王经。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本经叙说人死亡后,于冥途中经十王殿受善恶审判之情形,及地藏菩萨发心之因缘。即初述佛临涅槃时,放大光明照耀阎罗国,阎魔王及十大王众皆来集会;次述众生之三魂七魄,及命终后须经秦广、初江、宋帝、五官、阎魔、变成、太山、平等、都市、五道转轮等十王殿,受生前所造善恶业之审判,并叙述地藏菩萨发心之因缘与本愿,及明示阎魔王之本地即是地藏菩萨;最后则以佛性偈为终结。一般所谓之十王经,系指本经与‘预修十王生七经’二经,关于二经之异同处,有诸多异说,略述于下:本经之经名下题有成都府大圣慈恩寺藏川述,此与预修十王生七经之署名相同,且据本经古本卷末之记载,本经系东汉严佛调三藏于入定时,承真佛示现授与,后至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由藏川法师译述,与预修十王生七经为同本异译。然日人景耀于其所著之考信录卷四中则举出,本经之文体稍杂乱,且混合许多日语在文句中,故推测本经非为我国之译述,或系日本平安末期或镰仓初期,由日人根据预修十王生七经而伪撰者。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
凡二卷。唐代法照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略称五会法事赞。内容分序文及本文二部分。此书相对于广本(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乃简略记述五会念佛之仪则。广、略二本皆述同一五会念佛之行仪,然广本分十门详述,略本则无章段;广本叙述行法事者必念诵阿弥陀经并载经文,略本则无。注疏有演底五卷(东日)、探赜一卷(东日)、名数二卷(良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