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汤卿

李汤卿
  • 姓名:李汤卿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汤卿,元末医家。与刘完素、三传弟子王青字同时。学宗刘完素、张子和,尤重经络运气学说。创轻、清、暑、火、解、甘、淡、缓、寒、调、夺、湿、补、平、荣、涩、和、温十八剂。于病证立名,不循旧说。撰《心印绀珠经》,述经络、运气、脉法、病证、伤寒及方药等。后世评其书“微而臧,约而达”,足见其简明实用。朱㧑之父传其术。

李汤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

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

《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一战”为何爆发及战后如何重建》是欧洲著名的外交史学者、现代外交史学的重要奠基人罗伯特·巴尔曼·莫厄特的代表作品,始于1878年《柏林条约》签订,终于1923年鲁尔危机,详细讲述了欧洲四十五年历史中的重要事件,深入解读了巴尔干危机、“一战”、巴黎和会、国际联盟、欧洲失败的战后重建始末。作者带着深沉的感情,理智的思考,描绘了欧洲列强贪欲膨胀、走向战争,胜利国对战败国实行侮辱性的、敲骨吸髓式宰割,战后欧洲强国失去理性、陷入疯狂,从而使欧洲不断陷入恶性的至暗时刻的画面

文学闲谈

文学闲谈

文学理论集。朱湘著。上海北新书局1934年8月初版。收论文13篇,附录文章4篇。主要论述文学的功用,载道文学、异域文学、古典文学、浪漫文学、地方文学、儿童文学的特点,以及诗歌创作过程、诗歌的特征与技巧等问题。不乏独创见解,也有不准确的观点,如认为“最新的现代文学与最旧的古代文学,在本质上并没有变更,所变更的只是方式”。

闽中理学渊源考

闽中理学渊源考

九十二卷。清李清馥撰。《闽中理学渊源考》即记述从杨时至明末闽中理学的发展情况及代表人物。书名原为《闽中师友渊源考》,序文、凡列皆称旧名。体例先分别流派,凡某派传几人,某人为某派,一一考寻,如昭穆谱谍。其中家学相承或友而不师者,亦予并列,以明其学由来。每人一小传,传末各注所据书目,并以语录、文集中有关论学之语摘录于后,考证颇为详核。而对于败名堕节,贻玷门墙者,则削除不载。其人或良莠参半,则弃短录长。有 《四库全书》本、《爱日精庐丛书》本等。

包氏父子

包氏父子

短篇小说。张天翼著。 初载于1934年4月上海《文学月刊》第2卷第4号。初收于1934年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版《移行》。主人公老包是刘公馆忠驯的仆役。他省吃俭用,借债求情,千方百计供儿子包国维到洋学堂读书,希望包国维能象个人样。但包国维在资产阶级花花公子郭纯等的引诱下,却染着一身流氓气。他品行恶劣,灵魂腐朽,欺侮女学生,帮郭纯打架。最后包国维被学校开除了,老包的理想落空,再加上债主索债,终于昏倒在地。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庸俗的“向上爬”心理,但笔触却深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社会的病象和矛盾之中。老包忠厚善良,不乏老式市民的传统品德。但又信奉“学而优则仕”的古训,期望儿子爬上去。这个人物属于旧时代的遗迹。包国维在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影响下,已变成洋场恶少式的小市民。他不信奉“学而优则仕”的古训,只希望通过向郭纯讨好、献媚, 爬到郭纯们的行列之中。父子两代小市民虽然都极力想“向上爬”,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影响却形成明显的矛盾。小说形象地说明,在日益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都市里,老一代小市民不能爬上去,新一代小市民也更加堕落。作品特别善于通过典型化的细节,剖析人物的心理,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在针砭病态人生的同时,又折射出时代的侧影,因而成为张天翼讽刺小说中的名篇。

圆觉经释译

圆觉经释译

《圆觉经》,全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是说此经所讲之理是永恒的,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范围广大,大而无量无边。所以“大”是从体得名。“方”是法则,从圆觉流出真如、菩提、涅槃等,因为圆觉是清净的,所以四大、六根、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等都是清净的。所以“方”是从相得名。“广”是多博的意思,一心一念有无限妙用,所以“广”是从用得名。

金刚三昧经注解

金刚三昧经注解

金刚三昧经注解,四卷,明圆澄注并序,明河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