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前线

    前线

    《作者:洪灵菲现代长篇小说。洪灵菲著。上海晓山书店1928年5月初版,列入“我们社丛书”。小说的主人公霍之远,国共合作时期在国民党党部工作,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一方面为革命而奔忙,另一方面又置在农村的妻儿于不顾,终日徘徊于多角恋爱的纠葛之中。他的信条是:我们也不要牺牲爱情,亦不要牺牲革命。他把“消灭这罪恶满盈的资产阶级”和“肃清半封建制度下的大军阀”,看作是中国革命的两大目标,而要求人生观的绝对革命化,生活的绝对团体化,意识的绝对政治化,行动的绝对斗争化。最后,当敌人的血腥屠杀到来的时候,霍之远为了保护党的利益和同志的安全,

  • 流亡

    流亡

    《作者:洪灵菲现代长篇小说。洪灵菲著。上海现代书局1928年4月初版。收作者《自叙》和《自诗》各1篇。小说描写大革命时期一群青年革命者的斗争活动和爱情生活。主人公沈之菲是M党党部的重要人员。M党发生内讧,旧势力大举抓捕激进的新派人物,沈之菲带着女友黄曼曼仓皇逃到T村斋寺附近的一间藏棺古屋,并在危亡之际结为生死伴侣。不久,他们双双来到H港,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被密探发现而被捕。在狱中,他们受尽折磨,但牢记中山先生的教导,坚贞不屈。两天后他们被驱逐出境,押送回S埠。沈之菲与黄曼曼约定在最短的时间里逃往海外,但却受到了家庭的阻挠。父亲不

  • 我这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

    《作者:老舍现代中篇小说。老舍著。初载1937年7月《文学》第9卷第1期,初收1939上海杂志公司年8月版中篇小说集《火车集》。上海惠群出版社1947年1月出版单行本。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城市底层人物一生的辛酸经历。“我”做过裱糊匠,因为老婆同人私奔,“没脸再上街口去等生意”,改而做了被人戏称为“马路行走”、“避风阁大学士”的三等巡警。“我”一天到晚提心吊胆,谨小慎微,生怕丢了差使。但后来还是丢掉了,罪过是“年老与过于办事认真”。这以后,“我”又做过煤矿“卫生处主任”、矿村“警察所所长”,当过“盐务缉私队”的兵,在为人处世上,也开

  • 寻爱

    寻爱

    《作者:蒋光慈青年诗人刘逸生,虽然尚未完结大学生的生活,然而他的名声已经传扬海内了。他出了一部诗集名为《春之花》,大半都是歌咏爱情的,情词婉丽,脍灸人口。大家都以为他是天才的诗人,就是他自己也常以天才的诗人自许。

  • 徐州旅馆之一夜

    徐州旅馆之一夜

    《作者:蒋光慈当从浦口开的火车到徐州的时候,已经是太阳西下了。陈杰生,一个二十几岁着学生制服的青年,从三等破烂的车厢下来,本希望即刻就乘陇海路的火车到开封去,——他这时非常急躁,想一下子飞到开封才能如意!他接着他夫人病重的消息,他夫人要求他赶快地来到她的病床前,好安慰安慰她的病的心境,借以补医药的不足。

  • 还乡记

    还乡记

    《作者:郁达夫郁达夫作。初载1923年7月23日至8月2日上海《中华新报》副刊《创造日》,后收入1923年10月上海泰东书局版《茑萝集》。本文写的是作者回归故里富阳,从上海至杭州的旅途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零余者”之身,彳亍于都市,由孤独而生归家之念,是本文情调的底色。作者以在火车上和滞留杭州一天时的行止、见闻为线索,在暴露社会黑暗的同时,也大胆地暴露自己。或写喧嚣淫荡的市声,或写宁静和谐的田园,或讥刺时政,或歌颂农民,所表现的都是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对现实生活的痛切感受。然而,作者以更多篇幅所告白的却是自己作为一个“浮浪”者的易感的

  • 血泪

    血泪

    《作者:郁达夫《血泪》是郁达夫的一篇小说。原载一九二二年八月八日至十三日《时事新报·学灯》,据《郁达夫短篇小说集》上册。

  • 洪吉童传

    洪吉童传

    《作者:许筠朝鲜王朝光海君(1608~1623)在位时的著名小说家、诗人许筠所著古典小说。共1册,印刷版。有朝鲜文和汉文两种版本。受中国《水浒传》的影响,揭露壬辰之乱之后的社会的黑暗面,尤其是作者将自己改革腐败政治、破除嫡庶差异的进步思想加以形象化。洪吉童原为传说中的起义英雄,小说中的洪吉童是个大封建官僚(丞相)家庭的庶子。因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虐待和社会的歧视,愤然离家出走,参加农民起义队伍,组织起“活贫党”,被推举为首领。他带领起义队伍杀富济贫,惩治贪官污吏。并拒绝接受朝廷招安,最后到硉岛建立理想王国。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

  • 后七国乐田演义

    后七国乐田演义

    《作者:徐震又名《乐田演义》、《后七国志》。章回小说。清烟水散人著,一说即徐震著。四卷二十回。以乐毅兴燕、田单复齐为中心,演述燕齐两国兴衰争斗的故事。周慎靓王年间,燕王哙昏愦,齐宣王乘机兴兵命匡章伐燕,燕王哙自缢亡。齐将匡章在燕肆虐,民怨,暗中串联举义,拥太子平为燕昭王。昭王驱逐齐军返燕都,筑黄金台招贤。乐毅投燕,昭王拜为亚卿,统领国事。乐毅辅佐昭王十余年,以伐齐复仇为己任。时齐湣王意欲称帝,内乱,乐毅乃联合赵、秦、韩、魏、楚五国伐齐,长驱直下七十余城。齐湣王遁莒州向楚求援,楚将淖齿杀齐湣王自立。莒州军民杀淖齿,立齐襄王,拜

  •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

    《作者:佚名侠义小说,五十四回,清无名氏撰, 有道光己酉(1849年)琅环书屋刊小本,和同治甲子(1864年)一笑轩刊本,首有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夏四月珠湖渔隐序,并绣像八幅。书写明朝天启年问太师云定、刑部侍郎兼右都御史钟佩、九门提督雁翎,皆正直忠贞,三人交好,被称谓云钟雁。国舅刁发恃椒房之宠,封太平侯,御赐一太平庄,离皇城十二里,明令文武大臣皆不得擅入。刁发贪财好色,诬陷好人。其次子刁虎抢占云定之女素晖和文翰林之女翠琼。云、钟、雁三家两次进太平庄才夺回二女。最后云钟雁子弟奉敕进太平庄捉刁发父子归案判斩。

  • 三门街前后传

    三门街前后传

    《作者:佚名又名《八剑七侠十五义平蛮前后传》、《守宫砂》。章回小说。八卷一百二十回。作者不详。叙明正德年间李广,行侠仗义,武艺超群,与忠良后代楚云、萧子世、张谷、桑黛等结为兄弟。楚云女扮男装,原为李广幼年聘妻,因离散多年,更名易姓,故两人相见不相识。萧子世善知过去未来之事,知刘瑾联合奸党,勾结皇叔永顺王,图谋在元宵节弑君篡位。李广乃集合弟兄及各山寨人马,前往救驾,活捉永顺王。刘瑾等逃往红毛国。正德帝遂命李广为大元帅,楚云为副帅,率军征伐红毛国。刘瑾等途穷自尽。正德帝钦赐楚云与李广完姻。有民国二年(1913)上海天机书局石印本。

  • 新旧社会之怪现状

    新旧社会之怪现状

    《作者:佚名晚清人情世态小说。题冷眼旁观人撰。5回,从故事内容看,尚未完结。上海鸿文书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版,页12行,行29字。封面仅印书名。作者取“冷眼旁观”态度,对清末“新”“旧”社会交替之际的种种“怪现状”予以讽刺,特别对某些无行文人的嘴脸作了揭露和刻画。如书中的贾存仁,是一个“假洋鬼子”。他“颇识时势”,同广德州里的读书人“时常议论维新的事,也曾募了些捐,开了一个小学堂,又要想建藏书楼,创阅报社,开演说会。那班新党,就间日三朝到他家里来,谈起这种事,好似发狂的一般。”其实他“原是逢场作戏,博个新党的头衔罢了”。一但见榜上有名,中了举人,

  • 乌鸦之画

    乌鸦之画

    《作者:孙了红走下了若干级宽阔的石梯,迎面,有两带矾石面的柜台,四周环绕过来,围成两个小小的长方形的部分。这是××公司地下室中的饮食部。

  • 狐裘女

    狐裘女

    《作者:程小青这案子发生在一个滴水成冰的严寒时期。那时我已经成婚,和霍桑分居了。

  • 黑脸鬼

    黑脸鬼

    《作者:程小青“哎哟!真的!霍先生,这真是一个鬼——一个黑脸鬼!要是在这样子下去,我准会发疯!……霍先生,我怕煞哩!请你救救我!”

  • 黑地牢

    黑地牢

    《作者:程小青那时期上海社会可算是“多事之秋”。绑票、暗杀、惊骇离奇的盗劫案、神秘莫测的失踪案等等,可说是“应有尽有,层出不穷”!在这个时期,霍桑的工作自然也特别忙碌。我的日记中记着,在短短的十五天中,他竟连接地破了三件绑票案,一件盗案和两件谋杀案。我在这六件案子里面,竟也参与半数。这还不算,最近霍桑竟单枪匹马地又破了一件江南燕案。

  • 江南燕

    江南燕

    《作者:程小青霍桑是我的知己朋友,也可称之为“莫逆之交”,我们在大公中学与中华大学都是同学,前后有六年。我主修文学,霍桑主修理科。霍桑体格魁梧结实,身高五尺九寸,重一百五十多磅,面貌长方,鼻梁高,额宽阔,两眼深黑色,炯炯有光。

  • 雀语

    雀语

    《作者:孙了红这一条锡寿里二弄,是个着名的嚣烦的地点,里中杂处着几十家中下阶级的住户。弄内自早至暮,找不到一点宁静的时刻,各种小贩带着他们小小的店铺,川流不息,高唱而入,长腔短调,一应俱全。这些声浪,和屋子中的牌声劈啪,以及小孩子们的大哭小喊,常常搅作一片。有时不幸而逢到不利的日辰,还有些娘娘们为了沙粒般的小事,一言不合,便假座这露天会场,各各开动天然的留声机,互相比赛起来。其间许多含有艺术化的绝妙好调,大足使舞台上的探亲相骂,相形见绌。这在别的弄堂中,未必常有这种现象,而在这锡寿里内,差不多已司空见惯,所以有人说,大概也是风水使然。记者此刻所要说的故事

  • 赛金花的表

    赛金花的表

    《作者:孙了红寒冬的一晚,呜呜的西北风吹刮得像把整个世界翻过来。那盏半明不灭惨淡无光的路灯不住地摇头,仿佛代那些少衣缺食的人们叹息。路上行人很少,间或从远处传来一声:“罗宋面包,卖面包!” 钜鹿路上有座庞大的建筑物——仁德疗养院——像卧虎般伏在那里,紧闭上嘴巴,不视朔风吞噬它怀中的被保护者。

  • 玫瑰之影

    玫瑰之影

    《作者:孙了红入春以来,恹恹多病,长日但与药炉做伴,生趣萧索极矣。偶读报章,则见吾友鲁平,方续出其神妙之手腕,创为奇案以警世人。特苦勿获真相无以实我笔记,滋怅怅焉。日者吾友鲁平陡顾蜗居,相其容色,觉兴奋逾于常日。知其迩来必交佳运。因即以报端近事询之。

  • 博物院的秘密

    博物院的秘密

    《作者:孙了红有许多朋友,常常捉住了我,要我说故事。 在我遇见那个红领带的朋友时,我便捉住了他,要他为我说些故事,以便转述给我的朋友们听。 他是一个奇异的人物,生平最多奇异的经历。他常常把他的奇异的经历告诉我。

  • 楼头人面

    楼头人面

    《作者:程小青我们从十八路电车上跳下来,绕过了转角,霍桑立定了向前瞧一瞧,便遥指着那一排并列的西式房屋。 他说:“包朗,这大概就是倪金寿所说的朝东洋房了。” 我应道:“他既然对你说白杨路的朝东洋房,当然就是这一所。”我们继续进行。我又说:“那边好像有十多幢同式的洋房。金寿可曾说明门牌?”

  • 酒后

    酒后

    《作者:程小青在一般有贪杯习惯的人们的意识中,谁都承认酒这东西有特殊的效用。那些旧式的酸溜溜的先生们,往往把“解愁”和“钩诗”的字样来讴颂酒德。比较有些新知识的人物对于酒的评价却不同了。说上什么“刺激神经”“畅流血液”,“提振精神”一类的考语,似乎也承认酒有兴奋的功用。但我的老友霍桑对于这些见解都是反对的。他说酒精中含着毒素,能够使神经麻木,减弱官觉的性能,总是有报无益。这句话我以为说得太过,也曾跟他辩论过。我认为饮酒若不过量,并不一定有害;但若使酒性太猛,或饮酒过度,那才有流弊可言。幸而霍桑也不是像“在理”的人一般地涓滴不尝的人,所

  • 灰衣人

    灰衣人

    《作者:程小青我深信故老们流传下来的俗谚,有好多都是有着强固的心理根据的。譬如酒人们所颂赞的那“酒逢知己干杯少”一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霍桑和我都是不会饮酒的。有一次他因着多喝了几杯,竟至闹出一件笑话,我曾记过一篇《失败史的一页》;因此,霍桑平日更难得饮酒。可是也有例外。那天晚上,霍桑因着好几天没有见我,说得高兴,他竟会和我一同上万丰酒楼去小酌。

  • 两粒珠

    两粒珠

    《作者:程小青那年革命军的势力还没有达到东南,东南二省间忽然起了内战。当战争最剧烈的当儿,说也惭愧,那沿铁路线一带的人民,都把上海租界——当时租界还不曾收回——当作了避难的安乐窝,竟扶老携幼像潮涌似地赶来。战事发生在铁路线上,铁路的交通虽断,一大半人都乘着长江轮船大绕***。上海社会的心目,都盼望着内战早日结束,别的事都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兴味。

猜你喜欢的书

一士类稿

一士类稿

徐一士撰。收文章二十四篇。内容以清末掌故为主,其中对肃顺、左宗棠、王闿运、梁启超、章太炎、柯劭忞、陈三立、段祺瑞、徐树铮、孙传芳等人轶事记述尤详。所记故事,或为亲身见闻,或为转录孤本,或杂录各种记载而予考证比较,可补充、校正正史之不足。

郁冈斋医学笔尘

郁冈斋医学笔尘

医学笔记著作。2卷。明王肯堂(守泰)撰。秦伯未选辑。王氏原著名《郁冈斋笔麈》,4卷。秦氏予以选辑,将其中有关医药之论述编成此书。上卷包括稀痘秘方、寒热因用等25节,下卷有发热、胁痛等14节。内容以阐述医理及杂病证治为主,并记有少量医案及验方。1929年上海中医书局出版排印本。

江南别录

江南别录

宋陈彭年撰。一卷。记南唐义祖徐温、烈祖李昪、元宗李璟、后主李煜四代史事,以补《江南录》之所未备,故名别录。《宋史·艺文志》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皆著录四卷,当是以一代为一卷。今本一卷,疑为后人所合并。

千转大明陀罗尼经

千转大明陀罗尼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帝释在佛前说咒

诸法勇王经

诸法勇王经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佛在竹林,有新出家比丘问毕报施恩事?佛以入僧数,修僧业,得僧善利,三法答之。次问发大乘心而出家者,具三法否?佛言,不在三法。比丘三致疑问。佛三止之。次放白毫相光照大千界,集诸大众。舍利弗复致三请,佛为说阿耨达池喻,广显发心功德。谓无人能报恩者,唯除漏尽,及发大心耳。次较持经功德,及为发心者说性空法。魔军落地,佛亦敕其持经。

不增不减经

不增不减经

全一卷。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元魏菩提流支译。其梵名若依宝性论所引用者,应为 Anu^natva^pu^rn!atva-nirdes/a-parivarta,梵本、藏译无本经,其中心部分的三分之一,则被宝性论所引。由其梵名推之,此经原系大部经典之一品,而今则成为小部之经典。其内容为世尊与舍利弗对于有关六道三界四生中轮回的众生界有无增减等问题之对答,为说明如来藏思想之重要经典。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