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灵菲

洪灵菲
  • 姓名:洪灵菲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东潮州人
  • 出生日期:1902
  • 逝世日期:1934
  • 民族族群:

洪灵菲(1902—1934),现代作家。笔名林曼青、林荫南、李铁郎等。广东潮州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六岁开始体力劳动。后来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今中山大学)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在“沙基惨案”中做了不少组织和宣传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因在广东政府海外部工作,遭到反动派的通缉,被迫流亡到新加坡和暹罗(今泰国)。后到上海,曾先后在地下党沪西区委、江苏省委宣传部和全国反帝大同盟工作,还在党领导下的中华艺术大学任教,同时,与戴平方、杜国庠等人组织我们社,出版《我们》月刊。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七个常务委员之一,也曾参与过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的主要工作。1933年,从上海调北京工作,不幸被捕,同年被国民党政府秘密杀害。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流亡》(1928年,现代书局)、《前线》(1928年,晓山书店)、《转变》(1928年,亚东书局)、《明朝》、《气力出卖者》(1931年,乐华图书公司)、《家信》、《长征》、《归家》(1929年,现代书局)、《大海》(1930年,乐华图书公司)等。其他短篇文艺论著,除了发表在《我们》月刊上外,还散见于《太阳》、《海燕》、《拓荒者》、《海风周报》、《大众文艺》等刊物上。翻译有高尔基的《我的童年》、《赌徒》等。洪灵菲是左联时期的革命作家,他的作品努力表现工农群众的觉醒,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倾向”,“新的努力”(《流亡自序》)。中篇小说《大海》描写了革命高潮中的农民运动,歌颂群众斗争的伟大力量,鼓动人们坚决对压迫者剥削者进行斗争;《流亡》通过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流亡生活的描述,反映了在革命低潮时期青年由苦闷转到反抗的过程,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形象地显示出那“窗外的一线曙光”,指出了只有革命才是被压迫者唯一的生路。在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方面,他正确地宣传过无产阶级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文学与阶级、文学与群众的关系。他说:“普罗列塔利亚文学,是普罗列塔利亚解放运动中的工作的一部分,他歌咏着自身阶级的英勇的斗争,唤醒自身阶级里面的大众,它暴露敌对阶级的罪恶,表扬自身阶级的伟大精神”。他自己的创作正体现了这一精神。1951年开明书店出版了《洪灵菲选集》。

洪灵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幼学分年课程

幼学分年课程

《礼·内则》:“六年教数与方名,”七年教有别,八年教让,九年教数日,十年学书计、幼仪,肄简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成童学射御。古圣人幼学法程,其次第秩然,本末兼具如此。

云林集

云林集

六卷。《附录》一卷。元贡奎(1269—1329)撰。奎字仲章。宣城(今属安徽)人。官至集贤学士,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所著有《云林小稿》、《听雪斋记》、《青山漫吟》、《倦游集》、《豫章稿》、《上元新录》、《南州纪行》等。明永乐年间征入秘府,家无副本,绝而不传。唯《云林小稿》尚存。弘治间其裔孙元礼复采诸书所载奎诗及遗文二篇,即今本。有《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宣城贡氏刊本。另有明弘治三年 (1490) 天台范吉刊本 (藏于北京图书馆),题为 《贡文靖公云林诗集》。

老舍诗选

老舍诗选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以小说和话剧驰名,写新诗,亦工旧体诗,有《老舍诗选》行世。

关中奏议[四库本]

关中奏议[四库本]

杨一清撰。杨一清(1454—1530年),字应宁,号邃庵,又号石淙,安宁(今云南安宁)人,成化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襄。本书共十八卷,是杨一清生平奏议的汇编。内容可分为六类:卷一、卷二为马政;卷三为茶马,是杨一清以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时所上奏疏;卷四至卷六为杨一清巡抚陕西时所上奏疏;卷七至卷九为总制,是杨一清总制延绥、宁夏、甘肃边务时所上奏疏;卷十为后总制,是杨一清病归复起时所上奏疏;卷十一至卷十八,是杨一清嘉靖四年(1525年)以故相再任提督三边军务时所上奏疏。该书内容多涉及陕甘边事,故以关中题名。嘉靖初,此书始刊于南京,其中所载多为杨一清奏稿,同时亦编入当时部臣复疏及前后所奉谕旨等,于时事本末,颇为详尽。杨一清督学陕西时,即详究边情利弊,后又在陕西为官最久,其所指画皆中肯綮。该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关中奏议》有《四库全书》本、《关中丛书》本、《杨一清集》本(中华书局,2001年)。

药师经直解

药师经直解

药师经直解,一卷,清灵耀撰并序,有科文。补录日本慧坚戒山序及密呪梵字。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直解》。佛典注疏。清康熙八年(1669)灵耀撰。是唐玄奘译《药师经》的注释书。注释分为两部分:(1)释总题;(2)释别文。书后附录有《药师如来大真言》、《药师如来小真言》和《七佛药师真言》。本书传至日本后,颇获赞誉,故于日贞享三年(1686)刻印流传。今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唐 窥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