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灵菲

- 姓名:洪灵菲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东潮州人
- 出生日期:1902
- 逝世日期:1934
- 民族族群:
洪灵菲(1902—1934),现代作家。笔名林曼青、林荫南、李铁郎等。广东潮州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六岁开始体力劳动。后来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今中山大学)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在“沙基惨案”中做了不少组织和宣传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因在广东政府海外部工作,遭到反动派的通缉,被迫流亡到新加坡和暹罗(今泰国)。后到上海,曾先后在地下党沪西区委、江苏省委宣传部和全国反帝大同盟工作,还在党领导下的中华艺术大学任教,同时,与戴平方、杜国庠等人组织我们社,出版《我们》月刊。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七个常务委员之一,也曾参与过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的主要工作。1933年,从上海调北京工作,不幸被捕,同年被国民党政府秘密杀害。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流亡》(1928年,现代书局)、《前线》(1928年,晓山书店)、《转变》(1928年,亚东书局)、《明朝》、《气力出卖者》(1931年,乐华图书公司)、《家信》、《长征》、《归家》(1929年,现代书局)、《大海》(1930年,乐华图书公司)等。其他短篇文艺论著,除了发表在《我们》月刊上外,还散见于《太阳》、《海燕》、《拓荒者》、《海风周报》、《大众文艺》等刊物上。翻译有高尔基的《我的童年》、《赌徒》等。洪灵菲是左联时期的革命作家,他的作品努力表现工农群众的觉醒,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倾向”,“新的努力”(《流亡自序》)。中篇小说《大海》描写了革命高潮中的农民运动,歌颂群众斗争的伟大力量,鼓动人们坚决对压迫者剥削者进行斗争;《流亡》通过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流亡生活的描述,反映了在革命低潮时期青年由苦闷转到反抗的过程,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形象地显示出那“窗外的一线曙光”,指出了只有革命才是被压迫者唯一的生路。在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方面,他正确地宣传过无产阶级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文学与阶级、文学与群众的关系。他说:“普罗列塔利亚文学,是普罗列塔利亚解放运动中的工作的一部分,他歌咏着自身阶级的英勇的斗争,唤醒自身阶级里面的大众,它暴露敌对阶级的罪恶,表扬自身阶级的伟大精神”。他自己的创作正体现了这一精神。1951年开明书店出版了《洪灵菲选集》。
猜你喜欢的书
华伦夫人的职业
英国剧作家肖伯纳的剧本。薇薇是个体面的资产阶级小姐,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女子学院,刚刚准备进入社会首先发现了自己家庭的肮脏内幕。原来她的母亲华伦夫人竟是个妓院老鸨,在欧洲许多大城市开设妓院,靠着剥削妓女的血泪钱而发家。在薇薇追逼下,华伦夫人讲述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她出身于工人家庭,共有姐妹四人。她们从小就开始独立谋生,在工厂做工。四姐妹本来都是正派的姑娘,但正派并没有给她们带来任何好处:一个在铅厂做工,中铅毒而死;另一个嫁给穷工人,为维持家庭生活和养育子女而疲于奔命。华伦夫人和另一个姐妹被迫走上卖淫的道路,这条道路给她们带来了财富和社会地位……沉重的打击接踵而来。薇薇又进一步了解到,正在追求她的赛密尔牧师之子富兰克原来和她竟是同父兄妹。向华伦夫人“买卖”投资的克罗夫爵士还死死地纠缠着薇薇。她在精神上受到极大创伤,决心与母亲断绝关系,过独立的生活。最后,薇薇从家出走,在伦敦一家法律事务所当职员,埋头于这种“没有美也没有浪漫”的职业工作。
既济真经
又名《吕祖御敌既济真经》,一卷,著者佚名,原题“纯阳纯阳演正孚佑帝君”“门人紫金光耀大仙邓希贤笺注”。该书为一部专门探究房室养生之典籍。说理精深,似有故弄玄奥之嫌。版本早已失传。此次整理版本乃由东瀛手抄辗转而来。
偶像
《偶像》,连载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出师表》,1941,11/1---1943,3/28。1944年重庆南京新民报社初版单行本。小说描写了正处于50岁左右年龄的丁古云,一位正经的“老古董”,追求女学生,最终却被被蓝、夏两个女人诈骗的故事。蓝、夏两人审时度势,为了钱财,利用男性好色软弱的特点,诈骗了一个又一个,最终在乱世过上了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尚可的生活,讽刺意味极为强烈。故事的细节刻画得很生动,尤其是在人物心理的变化上,是一贯的张恨水的风格。
乐府余论
一卷。清宋翔凤撰。翔凤字于庭,长洲 (今江苏苏州)人。嘉庆举人,官知州。其精心于经学,著有《大学古义说》等。此书为论词之作,只有十六则,颇有独得之处。主要为辨正性的文字,如辨古石刻 〔洞仙歌〕 为南宋人伪托,辨秦观〔踏莎行〕“斜阳暮”三字不重出等等。宋翔凤谈词着重从音乐方面进行探讨,他说:“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作词的人应该既讲文理,又讲节奏,二者兼顾。他对“度曲者,但寻其声,制词者,独求于意”的作法表示不满。其论慢词始于柳永一则,能联系宋仁宗时期的太平繁庶景象,认为当时的歌台舞榭,竞唱“新声”,柳永在政治失意的情况下迎合时代潮流,谱词造曲,为了方便妓人传唱,又以俚语俗言编入词中。其后,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作,慢词遂盛行于世。此外,论词的令、引、近、慢与小令、中调、长调的区别等见解,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宋翔凤受浙派诗人影响,论词以南宋为主,尊姜夔为诗家之杜少陵,认为姜词“继往开来,文中关键。”但是,他更偏重南宋词人感怀国事,系情旧京的作品,他肯定姜夔是如此,肯定张孝祥、辛弃疾也是如此。这些,又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浙派偏重形式姣巧而忽略作品社会内容的创作倾向。宋翔凤尊尚屯田,最为有识。慢词虽不尽始于宋仁宗之时,然女郎歌咏,会社流行,实为屯田之功。谓《草堂诗余》以征歌而设,真能知草堂者。惟小令、中调、长调之名,实始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 顾从敬所刻 《类编草堂诗余》。翔凤竟谓《草堂》所固有,则为千虑之一失。有《云自在盦丛书》本。
诗经劄记
一卷,清杨名时著。其书为读《诗》所记,大旨以李光地《诗所》为宗,而斟酌于《小序》、《诗集传》之间。但《诗所》论“季札观乐”,谓所陈皆西周之诗,无东迁以后诗。此书则据变风终于陈灵公,在鲁宣公十年(前599)至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吴子来聘已是五十五年后了;又引《左传》卿大夫所赋已见东迁后的诗,列国具备其文。论证季札观乐,已有东迁以后诗。绝不回护师(李光地)说,可谓能破除讲学家门户之见。其证二叔非管、蔡,论三五在东,解上帝耆之,辨新宫非斯干等,皆有考证,有所发明。今存《四库全书》。
大金刚妙高山楼阁陀罗尼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纯咒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