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筠

许筠
  • 姓名:许筠
  • 别名:字端甫
  • 性别:
  • 国籍:朝鲜
  • 出生地:朝鲜
  • 出生日期:1569年
  • 逝世日期:1618年
  • 民族族群:

许筠(朝鲜语:허균,1569年—1618年),朝鲜李朝小说家、诗人。字端甫,号蛟山、惺所,又号白月居士。父亲许晔是著名哲学家徐敬德的弟子,有文名,官至副提学,在许筠12岁时去世。两个哥哥和姐姐都是诗人。他的老师李达是名重一时的“三唐诗人”之一。李达出身庶子,受封建社会压抑,一生不得志,对现实社会深怀不满。许筠在品格、学问等方面都深受他的影响。


许筠1594年文科及第,1597年文科重试状元。做过左参赞的官。随使节来过中国。1610年,受当权者迫害,遭流放。这期间创作了不少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他同情社会地位卑贱的人,喜欢和这些人交朋友,甚至和他们一起走上反叛封建统治者的道路。他支持朴应犀、徐甲羊、沈友英等封建家庭的庶出子弟在骊州地方准备起义;又在王京汉城和金闿、辛光业、河仁俊等一起,用制造边防警讯和散播谶谣的办法进行鼓动,以便乱中举事,推翻李王朝光海君的统治,终因事机败露被处死。


许筠的作品有小说《洪吉童传》,诗歌评论集《蛟山诗话》,地产、饮食志《屠门大嚼》,笔记作品《识小录》、《闲情录》,诗文集《惺所覆瓿稿》等,此外,还有所编历代诗选《国朝诗删》。《洪吉童传》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朝鲜最早出现的小说之一,有朝文和汉文两种版本。洪吉童原为传说中的起义英雄,事迹不详。许筠只是借用这个英雄的名字,写下这部暴露封建家庭罪恶、反映农民反抗斗争的小说。他笔下的洪吉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庶子,备受虐待和迫害,于忍无可忍中离家出走,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他武艺高超,且有变幻莫测的道术,被推举为首领。从此,他们活跃在朝鲜八道,号称“活贫党”,劫富济贫,专和官府作对。后来迫于形势,离开朝鲜本国,在海外的一个岛上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但他所建立的“理想国”,也没有超脱儒家标榜的“尧舜盛世”。他的诗被认为“百体具备”,有《枫岳纪行》47首,其中《老客妇怨》一诗,写国遭倭乱,一妇女随全家逃难,丈夫、婆婆被杀,幼儿失散,老来流落他乡,境况凄苦。封建时代的许多文人,对许筠和他的作品都持否定态度。但许筠的进步倾向及其作品的社会意义,却奠定了他在朝鲜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许筠对中朝两国古代文化交流曾作出有益的贡献,为中国明清两代的一些文士所熟知。1598年,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史称“壬辰倭乱”)行将结束,许筠结识了随军东援的明代文士吴子鱼,赋诗称颂两国的友谊:“国有中外殊,人无夷夏别,落地皆兄弟,何必分楚越。”并协助吴子鱼收集、编选了一部《朝鲜诗选》。这是由中国人编选、刊行的第一部全面介绍朝鲜诗歌的诗集。原书已失传,只有一部分诗篇保留在《明诗综》和《列朝诗集》中。

许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家庭的故事

家庭的故事

现代短篇小说集。郑振铎著。上海远东图书公司1928年12月初版。内收《自序》1篇,《猫》、《风波》、《书之幸运》、《淡漠》、《失去的兔》、《压岁钱》、《五老爹》、《王榆》、《三姑与三姑丈》、《春兰与秋菊》、《九叔》、《三年》、《五叔春荆》、《病室》等短篇小说14篇。1929年11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增补本,增收《元荫嫂的墓前》、《赵太太》等短篇小说2篇。本集所收的作品,绝大多数为作者旅居巴黎时所写成。它们透过对旧式家庭的描绘,或抒写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情趣与悲苦,或记述了旧家庭的兴衰际遇,或表现了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悲欢离合。《风波》和《书之幸运》是姐妹篇。作品记述了仲清与宛眉夫妇间的龃龉。其中《风波》描写妻子宛眉沉溺于打牌,经常深夜才回家。丈夫因此感到非常孤独。虽几经规劝,妻子却依然如故;丈夫只得生活在叹息之中。《五老爹》通过“我”的回忆,描写一个落第秀才穷愁潦倒的一生。五老爹早年曾投考秀才,但不幸落第。此后他始终未能找到职业,只得寄人篱下,最后“穷得连衣服都当光”,不久便郁郁而死。《三年》是本集中较有影响的一篇。它描述了封建迷信对妇女的戕害。十七嫂在年幼时曾被算命先生判有“克父”之命。嫁到夫家后适逢家道兴盛,便受到婆婆的百般疼爱。不久公公病故,儿子又不幸夭亡。于是她被视为“灾星”,最后遭到丈夫的遗弃。这些作品虽然是写家庭的琐事,却仍不乏某种典型性,正如作者所述,这些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也“不是旧事的纪实”,“我写的是旧家庭的‘积影’,其中的人物也都是‘积影’”(《自序》)。本书在结集过程中,曾得到叶圣陶、老舍等的帮助。

龙沙纪略

龙沙纪略

边疆地理著作。清方式济撰。一卷。式济字沃园,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官中书舍人。著有《陆塘诗稿》等。龙沙,语出《后汉书·班超传》。泛指塞外,是书指东北北部。康熙五十年(1711)式济父方登峄因《南山集》文字狱牵连,被戍卜魁(齐齐哈尔)。式济前往省视、游览询访,据耳闻目睹撰成是书。约一万二千字。分方隅、山川、经制、时令、风俗、饮食、贡赋、物产、屋宇九门。是书为现存最早全面记述黑龙江历史地理、风俗、物产的综合著述。

春脚集

春脚集

方书。清孟文瑞辑。四卷。文瑞字荇州,泃阳(今属河北)人。嗜岐黄之术,每遇良方必录而藏之,或家传,或旁搜博采,剂之大小不一,分量轻重不等,但必求其验。历三十余年,按人身不同部位所患病症分类编成此书,其不足者,以谢五堂所藏之《回生集》、《经验集》之方补之。全书约三万余字。成书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取“爱民恤物”者为“有脚阳春”之典,故名。卷一至卷三,分为头、目、咽喉、舌、牙齿等十七部,分列治疗该部疾患之方。卷四,分内、妇、幼、外科随录四部分。共载方约四百八十余首。每部下皆有论述,阐明其生理、病理,言简意赅。次选方剂,其方大多简要,药物易得,切实可用。少则一、二味,多则数十味。纲目清楚,查阅方便,为救急便用之书。可供临症参考。有道光二十六年潞河谢金声刊本,光绪十六年(1890)善成堂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真仙直指语录

真仙直指语录

古代内丹术书。元玄全子集。二卷。收集道教全真派多位大师的语录,阐述修心养性、内炼丹道的道理。上卷五章,分别为:《马丹阳语录》、《刘长生语录》、《谭长真语录》、《丘长春寄西州道友书》、《郝太古语录》;下卷只有《尹和清语录》一章。收入《道藏》第九九八册。

海公大红袍全传

海公大红袍全传

章回小说。原署“晋人李春芳编次”。明本《海刚峰居官公案》署“晋人义斋李春芳编次”,故此书伪托其名。六十回。内容不同于明本公案小说,是以海瑞为主线贯串始终,具有完整连续情节的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海瑞一生的遭际,刻画了一个忠于职守、无私无畏、敢于锄强诛暴、关心百姓疾苦、清廉耿介的清官形象。他为举子时寄寓张老儿豆腐店中,很同情张老儿的遭遇,帮他对付严嵩家奴严二的高利贷盘剥和敲诈。在任淳安知县时,他当众指斥国公张志伯借巡查各省钱粮之名,到处索贿受贿的行为。在刑部主事任上,他上疏参奏国贼严嵩,责打他四十大板,惩治了这个专权肆横的奸臣。在任历城知县时,他访得大土豪严嵩干儿子刘东雄,劣迹昭著,予以正法。最后写到海瑞的死,海瑞对夫人说:“吾自出仕以来,历任封疆,却未曾受民间一丝一线;今有红袍一件,贮于箱中,倘我死后,当以此袍为殓,亦表我生平之耿介也。”小说“大红袍”即由此得名。书中叙述的故事大多是民间传说故事和作者的虚构,许多人物历史上虽实有其人,而事迹与史实却大相径庭。小说突出了海瑞与严嵩的斗争,但文学成就不高,缺乏历史真实性和思想深度,语言也较粗疏驳杂。有嘉庆十八年(1813)二经楼刊本、道光二年(1822)书业堂刊本、道光二十年聚星堂刊本、经国堂刊本、同治六年(1867)聚盛堂刊本和上海达文书局排印本等。近有1984年北京宝文堂书店排印本。

经学六变记

经学六变记

廖平《经学六变记》,实际包括《四益馆经学四变记》、《五变记笺述》、两《六变记》四个部份。前者係廖平自述、及门记之,刘师培摘刊;次者爲其高弟黄鎔笺述;后者爲其及门柏毓东笔削黄鎔所作廖平七十寿序文而成,一爲廖宗泽摘録。此四者,皆成于廖氏本人或及门高弟,故能忠实地反映廖平经学六变思想之概貌。研究廖氏经学思想者可于此问途;若仅欲观其经学思想之轮廓者,亦可读此编而得寓美富。故知是编乃廖学之纲要,诚窥廖学之管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