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证因

郑证因
  • 姓名:郑证因
  • 别名:名汝霈,以字行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天津人
  • 出生日期:1900
  • 逝世日期:1960年
  • 民族族群:

郑证因(1900~1960年),现代小说家。名汝霈,以字行。天津人。祖上曾经营板厂,家颇富有。清同治年间家道中落,至郑证因出世已一贫如洗。郑证因幼读私塾,国学功底较深,兴趣也相当广泛,举凡诗文词曲、小说评话、天文地理、医卜星算、民风俚俗等杂学,无不涉猎,从而为其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曾在家乡任教,20年代又一度赴京谋生。至30年代初,开始发表武侠小说。经文人吴秋尘介绍,郑证因以中、短篇武侠小说投诸天津《北洋画报》,得与该刊编辑宫白羽结识,不久即成莫逆之交,郑证因一度即住白府。“七七”事变后,何海鸣约宫白羽为天津《庸报》撰写武侠小说,而宫白羽不懂武术,遂与郑证因合撰长篇武侠小说《十二金钱镖》,至1卷半以后始由宫白羽独自撰写。而郑证因则单独创作长篇武侠小说《武林侠踪》、《铁伞先生》、《鹰爪王》等,文名大振,一跃而为北派武侠小说四大名家(另三家为宫白羽、还珠楼主〔李寿民〕、王度庐)之一。至1949年为止,在其20余年的作家生涯中,共写长篇小说80余种,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为武侠小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在北京从事编辑工作。1958年因所谓“历史问题”,调至河北保定某校为图书管理员。1960年初病逝。


郑证因的武侠小说在三四十年代曾拥有众多读者。50年代以后,由于极左思潮而被禁锢,直到近些年来才又有部分作品如《鹰爪王》等被重新出版。张赣生认为,郑证因的“文笔不如还珠楼主、白羽和王度庐,但有自己的长处,一是熟知武术,二是善于运用传统评书的表现技巧”。且内容十分“干净”,“既不依靠神仙异事,更绝无色情描写,就凭着对武术的生动刻划来紧紧抓住读者”。因而“独树一帜,形成了典型的技击武侠小说风格”(《中国武侠小说的形成与流变》)。

猜你喜欢的书

水道提纲

水道提纲

山水志。清齐召南撰。二十八卷。召南字次风,号琼台、息园,浙江天台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官至礼部右侍郎。曾纂修经史考证,著有《礼记注疏考证》、 《前汉书考证》等。因长于地理、被召入翰林院纂修《大清一统志》。久居志馆,饱览图籍,鉴于全国水道除《水经注》外无专著,故参考康熙五十七年(1918)实地测绘编制《舆全图》,用《水经》遗意,上法《禹贡》导川,芟除地志中烦琐附会文字,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成书,正文并注约二十万字。原则上以巨川为纲,所受支流为目,但直接入海小河亦按主源干流、大川巨渎分纲目,故目中有纲,纲中有目。以海为纲中之纲,故冠于首,自北而南,分述海域。以盛京为清王朝故都做起点,自鸭绿江以西而南而西南至合浦(广西南流江口),然后自云南而西而北,又自漠北阿尔泰山、肯特山(今属蒙古人民共和国)而东至今鄂霍茨克海,再而南而西而北包括朝鲜半岛诸水。凡入印度洋、贝加尔湖以西诸湖内海之水系均未收载,声言待续。此前唯《水经注》记水,但详于北而略于南,北水变迁多已非旧;黄宗羲撰《新水经》,仅粗具梗概,塞北诸水颇多舛譌。清前期国土辽阔,借重西法实地测量,各地州县又多有呈进图册、地志,可广为利用,综合编撰新著,必然超越前人,成为我国第一部最全面的专叙水道源流分合的地理专著。由于作者不曾亲自考察,当时科学技术不够发达,采用第二手资料居多,误谬也在所难免,如云乌苏里江全长二千三百余里,今实测为八百九十公里。一些水名张冠李戴。有《四库全书》本,光绪七年(1881)上海文瑞楼铅印本、二十四年(1898)新化三味书室刻本。

闽都记

闽都记

地理杂志。原名《湖山纪胜》。明王应山撰。三十三卷。应山字懋宣,号静轩。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官按察使。著有《闽大记》、 《全闽纪略》等。年逾八十有二,著湖山纪胜,旋加删润,改名《闽都记》。未及观成,飘然逝去。后二十余年,其子毓德,始润饰成书。郡守江铎为刊行之,故署以万历四十年(1612)纂,明刻。仿《西湖游览志》例。首载汉冶城、晋子城、唐罗城和梁夹城四图。下分福郡建置总叙、城池总叙,及闽县、侯官、长乐、福清、永福、闽清、古田、连江、罗源和福宁州等及其胜迹,西湖延袤,湖中孤山等。全书约十九万二千字。

横渠易说

横渠易说

易学著作。北宋张载著,亦称《易说》。三卷,《上经》一卷,《下经》一卷,《系辞传》等十传为一卷,末又有《总论》十一则。所谓《总论》十一则,实际是零简片断的若干佚文,1978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张载集》分别将《总论》移到有关各文之下,逐条注明。本书是张载较早的著作,其以“气”为万物之本的唯物论观点已经基本形成。他认为“天惟运动一气,鼓万物而生,无心以恤物”。“凡有皆象,凡象皆气”。著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张载学术发展由《中庸》而佛、道,由佛、道而天文、医学,最终以《易传》为根据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此书是张载早年的著作,但已具备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文选颜鲍谢诗评

文选颜鲍谢诗评

四卷。元方回 (1227—1305)撰。是编取《文选》所录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谢惠连、谢脁之诗并以次各为评论,评谢灵运诗,多取其能作理语者,又好评一字为名眼,仍不脱宋人旧俗。对其他人之诗的评论,不象《瀛奎律髓》那样持论偏颇,往往比较客观中肯,时有考订,但有的失之繁琐。时也有误引、附会之弊,大约是方氏晚年之作。有《永乐大典》 本、《四库全书》 本等。

增慧陀罗尼经

增慧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大慧菩萨住于须弥山顶,由童子相菩萨之请,说此咒。

太子瑞应本起经

太子瑞应本起经

凡二卷。又作太子本起瑞应经、瑞应本起经、瑞应经。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为佛传中早期成立者,其内容之编排或记述之体裁,大抵皆与‘修行本起经’类似,两经均采十七岁纳妃、十九岁出家之说。记述释尊之过去因地至成道后济度三迦叶等事。有关四门出游、出城时内殿之描写,与车匿诀别,尤其降魔成道之记载,气势磅礴雄浑,为重要佛传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