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满城风雨

    满城风雨

    《作者:张恨水《满城风雨》通过大学生曾伯坚被军阀强行拉夫的种种遭遇,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军阀发动内战带来的灾难,并引发了外侮,是一部描写军阀混战的小说,有许多珍贵资料。

  • 燕归来

    燕归来

    《作者:张恨水《燕归来》,张恨水著,小说描写了四个男学生陪同一个女学生杨燕秋回西北寻亲的故事,记述了旅途中的风土人情及人物间的情感纠葛。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出色。

  • 小西天

    小西天

    《作者:张恨水《小西天》1934年8月21日—1936年3月25日,连载于上海《申报》副刊《春秋》,小说以30年代西安大旅社“小西天”为背景,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各阶层人士,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西北风情图。

  • 如此江山

    如此江山

    《作者:张恨水章回体长篇小说。张恨水著。上海永华书局1939年2月初版。共24回。主要描写育民大学内部种种黑暗、混乱的现象:李教授与王秘书为争夺妓女公开闹翻;学生高仰山、李静涛等因办杂志《洪潮》被捕,学生团体旋即被取谛;庶务主任趁修理校舍之机贪污,被章职员告发并取而代之;学生无所事事,搞选“女皇后”活动,又因此发生争执、斗殴,毕业后遂风流云散,各自寻找出路。

  • 反啼笑因缘

    反啼笑因缘

    《作者:徐哲身作者对于张恨水先生的文学,素来是佩服的。对于他那《啼笑因缘》,尤其是推崇的。既然佩服而又推崇的了,何以又敢做这《反啼笑因缘》呢?内中确有几层道理,应该在此声明一下:第一层是,无论那种小说,多少总有一点哲理,哲理是愈探讨而愈深奥的,而亦愈有兴趣的。读者苟能在此一反一正的两部小说之中,大家研究一些哲理出来,方始不算白读小说。第二层是,发行本书的人,对于原书,完全存着善意,毫无一丝恶意的。第三层是,本书乃是另起炉灶,并非什么影射脱胎。第四层是,原书是和西子、王嫡一样的美丽,本书是和无盐嫫母一样的恶劣,鱼目不能混珠,也是人们公认的。我说只要不违背

  • 民国黑社会

    民国黑社会

    《作者:佚名《民国黑社会》一书,叙写和剖析了民国时期各种丑恶、黑暗社会现象中具有代表性的五种:骗、赌、帮、烟、娼。本书每一部分都写了数十个曲折的、甚至有点离奇的、但却是真实的、发人深思的故事。

  • 茫茫夜

    茫茫夜

    《作者:郁达夫《茫茫夜》于1922年3月15日发表于《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是郁达夫从日本归国后所作的第一篇小说。小说在发表之初遭到了很多批评,当年六月的《时事新报·学灯》刊载了郁达夫《茫茫夜发表以后》一文,其中回应了评论界对《茫茫夜》的诸种批评,同时作家指出,虽然小说“似乎失了中心点的样子”,但自己意在描写的是“一个灵魂的生长”。小说以A城(安庆)为背景,主人公于质夫从上海与吴迟生在黄浦江码头告别,到A城法政学校的风潮;从在北门外商店搭讪少妇,到在妓院结识满足Three Conditions的妓女海棠,通篇看起来像是作者在安庆生活的日记。

  • 蜃楼

    蜃楼

    《作者:郁达夫故事说的是一名叫陈逸群的海龟青年,因病去到杭州静养,想起自己的各种罗曼史,以及在杭州各种艳遇的事情。故事表达出了当时在各个西方列强压迫下,中国爱国青年的愁苦和无助。本篇最初发表时,未完,作者未曾续写,也未收入集子或单独出版。其中第一章至第四章(除第四章最后一节)曾在一九二六年六月《创造月刊》第四期上发表过。

  • 秋柳

    秋柳

    《作者:郁达夫一间黑漆漆的不大不小的地房里,搭着几张纵横的床铺。与房门相对的北面壁上有一口小窗,从这窗里射进来的十月中旬的一天晴朗的早晨的光线,在小窗下的床上照出了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的睡容来。这青年的面上带着疲倦的样子,本来没有血色的他的睡容,因为房内的光线不好,更苍白得怕人。他的头上的一头漆黑粗长的头发,便是他的唯一的美点,蓬蓬的散在一个白布的西洋枕上。

  •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作者:郁达夫短篇小说。郁达夫著。写于1923年,初载于1924年2月28日《创造季刊》第2卷第2期。小说以贫民窟里的知识分子与烟厂女工的生活为对照,写出了他们共同的不幸命运。作品中的“我”是一个正直的青年,对劳苦大众怀有同情。他有才学,通晓多国文字,也能创作。但在旧中国的畸形都市中,他却穷极潦倒,蜷缩在贫民窟中,依靠翻译卖文为生。由于生活的煎熬,他染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失去了世间的一切温暖,甚至失却了白天,只有在春风沉醉的晚上,才能孤独苦闷地在街头徘徊。与他同楼而居的陈二妹是一位有着美好心灵的青年女工。苦难的生活在她的心中深深地播下了爱与恨的

  • 她是一个弱女子

    她是一个弱女子

    《作者:郁达夫中篇小说。郁达夫著。1932年4月20日上海湖风书局初版。不久,被指为“普罗文艺”遭查禁。1933年12月经删节,易名为《饶了她》,由上海现代书局重排出版。小说以生动的情节,变化有致的矛盾冲突,描写了杭州某校三个意识志趣各异的女性所走过的不同的人生路径。清末官僚家庭出身的郑秀岳,虽然学习优良,但十分羡慕富家子女的穿着。她的好友冯世芬由于受到革命者的影响,经常晓之以理,要她懂得“女子的堕落阶梯的第一级便是这虚荣”。她们的同学李文卿,出身于商人家庭。在其父的引诱下,成了一个有变态性欲的女性。冯世芬投身革命后,郑秀岳经不住李文卿的诱惑,竟

  • 碧浪湖的秋夜

    碧浪湖的秋夜

    《作者:郁达夫雍正十三年的夏天,中国全国,各地都蒸热得非常。北京城里的冰窖营业者大家全发了财,甚至于雍正皇帝,都因炎暑之故而染了重病。可是因为夏天的干热,势头太猛了的结果,几阵秋雨一下,秋凉也似乎来得特别的早。到了七月底边,早晚当日出之前与日没之后的几刻时间,大家非要穿夹袄不能过去了。

  • 出奔

    出奔

    《作者:郁达夫中篇小说。郁达夫著。初载 1935年11月1日《文学》月刊第5卷第5号。小说以1927年大革命时代为背景,描写地主分子董玉林极端贪婪、残酷,对乡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甚至社会慈善机构施舍给穷人用以活命的一点东西他也从中克扣肥私。大革命风暴到来之后,他又利用女儿嫁给革命者钱时英这重要关系,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的座上宾,执掌乡里大权的头面人物。随着董玉林反革命面目愈益暴露,钱时英在现实教育下省悟过来,愤而焚烧了董玉林全家然后出奔上海。小说揭露了地主阶级贪婪、狠毒、阴险、刻薄的阶级本质,同时也显示了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对地主阶级极

  • 迟桂花

    迟桂花

    《作者:郁达夫现代短篇小说。郁达夫著。初载1932年12月《现代》第2卷第2期,初收入1933年2月上海天马书店版《忏余集》。作品用第一人称描写“郁先生”应邀到杭州西子湖畔翁家山与久别的旧友翁则生会面的情景。翁则生原是颇有雄心的留日学生,后因患肺病和失恋而回到家乡当了小学教师,在复杂的心境下决定了婚事。则生的妹妹翁莲早年婚姻不幸,丈夫死后回到娘家过着凄清的寡居生活,但仍保持着青春健美的人品和天真乐观的性格。在则生的结婚仪式上,郁先生把已入中年的新婚夫妇比做山野间迟开的桂花。郁先生与翁莲同游五云山和云栖寺时,不禁为她形象和心灵的美丽而冲

  • 采石矶

    采石矶

    《作者:郁达夫短篇小说。郁达夫著。初 载于1923年2月1日《创造》季刊第1卷第4期。这是一篇以清代诗人黄仲则的生活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作品描写黄仲则在学生时代爱上了一个纯洁的少女,但后来少女逼于家庭压力而“嫁作商人妇”,留给他的只是“不得所爱”的深深的悲苦;他凭吊李太白墓深感自己也是怀才不遇,大骂当时红极一时的大学者戴东原来是抒发自己的一腔愤懑。小说刻画出了黄仲则因社会的腐败、文人的排斥,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得不到施展的痛苦,以及孤傲敏感的性格特征。小说是借历史人物给作者自己和与作者同时的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写心”,抒发了他们面对黑暗腐

  • 猛回头

    猛回头

    《作者:陈天华陈天华著。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下半年写成。共四章,初刊于日本东京。文中以弹词手法,描述了外国欺凌中国之惨剧,以唤醒国民迷梦,提倡独立精神。针对“无奈我们的同胞沉迷不醒,依然歌舞太平,大家自私自利,全无一点团结力”,要求我四万万同胞,“除党见,同心同德”。强调“无论是为士、为农、为工、为商,都不可丝毫扰害,都要极力保护”。特别强调“讲公德,有条有纲”,认为公德是立国强身之本,“若是大家都讲公德,凡公共的事件,尽心去做,别人固然有益,你也是有益”,“我看外国人,没有一个不讲公德的,所以强盛的(得)很”。指出“若还不讲公德,只讲自私,不要他人来灭,恐

  • 海滨故人

    海滨故人

    《作者:庐隐中篇小说。庐隐著。初载于1923年《小说月报》第14卷第10、12号。初收于1925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版小说集《海滨故人》,是作者的代表作。作品描写露沙、玲玉、莲裳、云青、宗莹等五个女青年曾在海边相聚欢乐,后来当她们旧地重游,露沙已经远去,彼此离情悠悠,空自叹息。她们苦苦地探索人生,提出了“人生到底作什么”的问题,深感社会的恶浊,人生的干枯,人心的险恶。全篇充满感伤情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女知识青年在旧社会所受的压迫,同时也反映了她们思想上的软弱性。正如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所指出的:她们“几乎全是一些‘追求

  • 象牙戒指

    象牙戒指

    《作者:庐隐中篇小说。庐隐著。初载于1931年《小说月报》第22卷第6至9号、11至12号。次年因上海发生一二八战争,商务印书馆遭焚,最后三节未刊完。1934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列入《文学研究会丛书》。它是一部以二十年代活跃在北京文坛的女作家石评梅和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高君宇为原型的传记小说,“忠实的替我的朋友评梅不幸的生命写照,留个永久的纪念”(《庐隐自传》)。作品以张沁珠为主人公,描写了她不幸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悲剧。张离家赴京求学时,其父的学生伍念秋骗取了她纯洁少女的爱情,过后才告诉她已婚并有两个孩子,从而铸成了沁珠难以痊愈的心灵创

  • 孟姜女

    孟姜女

    《作者:张恨水民国文学大师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先生所著小说,1955至1957年写就,改编自传统民间故事孟姜女。

  • 九云梦

    九云梦

    《作者:金万重朝鲜王朝肃宗年间,小说家金万重所著长篇古典小说。原文为朝鲜文,后译成汉文。手抄本。作者反对用汉文写小说,主张用本民族文字创作,才是真正的国文小说,这部小说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有两种不同的记录:一是作者因反对肃宗废闵王妃而被流放到南海之后,在流放地写了这部小说;一是在被流放离开家的前一夜,为了安慰母亲在一夜之间写了这部小说。作品以中国唐代社会为背景,虚构了一个爱情故事:五台山莲花峰六观大师的大弟子性真和尚奉师命前往洞庭龙宫会见龙王,途中遇思凡的八仙女,定情而返,禅学之路因而受阻。大师大怒,将性真和八仙女打入地狱,可是阎罗王十分

  • 宦海

    宦海

    《作者:张春帆章回小说。近代张春帆著。四卷二十回。小说集中暴露晚清广东官场诸般丑恶,以“形容怪状,唤醒痴迷”。叙广东臬台金翼,立志禁赌,上任后经访察,出其不意率亲兵入一大赌场擒获大赌棍王慕维。不料审讯时王犯已由举人卢从谨代之,巡抚李中丞又加庇护。金明知系下属所为,苦无佐证,又无法严治卢罪。时金已升藩台,正欲上报,总督、巡抚串通一气,谕金网开一面。金不从,为上司诬陷加害,吐血而亡。王慕维依旧横行,赌风愈炽。本书既揭示清官难做,又抨击贪官横行,深刻暴露了晚清官场的腐败。笔法与《官场现形记》相仿,将所叙人物的许多故事串联而成。初载于宣统元年八月至十

  • 一个情妇的日记

    一个情妇的日记

    《作者:庐隐茅盾曾说,读庐隐的作品,“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悲哀是庐隐一些重要作品的主旋律,它在庐隐小说中的位置,恰如母爱在冰心作品中的位置一样。庐隐小说里的女人,仿佛正是我们今生的前世。庐隐在《一个情妇的日记》中充分展现了第三者痴恋的痛苦。庐隐可谓真正懂得女人的心的,女人有时最难战胜和面对的其实就是她自己。作为第三者,历来为千夫指、万人弃。可“我”爱上仲谦已经胜过爱“我”自己,只要能爱他,“一切的困苦羞辱”,便是死了也是情愿的!“我”的烦恼,丝毫不逊于少年维特的烦恼。

  • 丽石的日记

    丽石的日记

    《作者:庐隐短篇小说,庐隐著。《丽石的日记》是惊世骇俗之作。小说中的丽石是一名学生,也是一个要奋斗的女子。她要奋斗却又找不到出路,只能陷于烦闷之中。好不容易在同性朋友沅青身上找到一点精神安慰,不料沅青最终与她的表哥恋爱,结婚弃丽石而去,这对丽石是一个致命打击,最终她在“忧郁而死吧!忧郁而死吧!”的绝望哀叫中死去。

  • 春愁何处是归程

    春愁何处是归程

    《作者:庐隐我有一件事情可以自傲的:就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我总未曾忘记过“自我”的伟大与尊严…… 这就是我现在还能挣扎于万恶的人间绝大的原因。庐隐的创作生涯很短,但其思辩才识相当健全,文学创作体悟非常,在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涉猎也相当广泛和深入。她提出了妇女独立获取人生价值的必要,也提出了文学对历史进步应起推动作用及革命之于文学的重要性等看法。文如其人,庐隐的作品展现出她的豪爽、朴实、倔强和她的独特的温柔。她无掩盖地暴露她的思想感情,她无顾虑地摊开矛盾、爱憎。从她作品中,可以寻到她“游戏人间”的踪迹,可以看到是怎样“玩火”,

  • 归雁

    归雁

    《作者:庐隐中篇小说。庐隐著。上海神州国光社1930年6月初版。作品为日记体裁,描写了女主人公纫青重返北京半年间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有与朋友间往返宴饮的情景,有对亡夫的思念痛悼、也有再次陷入恋爱的矛盾心理和痛苦感受,更多的是抒写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感喟。在孤寂感伤的氛围中,表现出对人生社会的憎恶。

猜你喜欢的书

文心雕龙考异

文心雕龙考异

梁刘彦和文心雕龙乙书,自隋书经籍志初见着录后,原本久佚,唐写本残,元至正本仅见于何焯□语、及孙贻让礼札移中所引黄丕烈校本。明以后,有弘治嘉靖万历诸刻,传本始盛于世。至于何义门所谓据宋本校勘者,乃误于明钱功甫之一言,未足信也。盖钱氏自称所得阮华山宋刊,实为晚出,有依讬之嫌,与所称隐秀篇四百字,同属可疑。纪文达叶郋园均有论正,若是今世传本,唐钞残缺,元镌罕见,当以明刻较全而差古矣。

蜩笑偶言

蜩笑偶言

一卷。明郑瑗撰。此书共一卷,二十六条,约二千字,内容多论古之语,间或也有考证。有些内容殊为儗不于伦,如:“盗跖以孔子为伪,苏轼以程颐为奸,李傕以董卓为忠,田承嗣以安史为圣。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古有之矣。跖傕承嗣不足道,而轼亦为之君子之不仁,悲夫。”又如“叔孙通为秦二世博士,以巧言面谀见赏,而卒为汉儒宗;孔颖达为王世充博士,以草仪禅代见亲,而卒为唐儒宗,皆所谓小人儒宗,而世儒也焉。此二代之所以无真儒也。”等等。远不及其所作《井观琐言》。此书版本很多,先后被收入《广百川学海》丙集、《百陵学山》、《宝颜堂秘笈》 (明万历本、民国石印本) 续集、《说郛续卷十七》、《学海类编》 (清道光本、影印道光本)子类、《丛书集成初编·总类》、《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百陵学山》 之中。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

临床医著。戴慧芬等整理。本书分两部分: 前为论著,收录戴氏有关方证研究论文6篇;后为医案,选辑戴氏内、妇、儿等科病证82题,每题有医案若干例,经方时方并用,且能灵活化裁。1980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论著部分阐述了桂枝汤在中医治疗中调和营卫的原理、姜桂苓半汤的组成原理与临床运用、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麻黄人参芍药汤治疗咳血的原理与运用,以及麻疹、牙痛的病理机制与论治;医案部分介绍了75种病证100余例医案的详细诊疗过程,阐述了作者对病因的分析、遣方用药及临证、心得。《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语言简练,病例精详,内容丰富,适合各级中医从业者阅读参考。

海内十洲记

海内十洲记

一卷。旧本题汉东方朔撰。《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明显地模仿《山海经》。此书保存了不少神话材料,其中对于绝域异物,也不无生动有趣的描写。《汉书·艺文志》杂家有《东方朔》二十篇,今散佚。《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托名为朔作品。

翰林记

翰林记

二十卷。明黄佐撰。黄佐 (1490—1566),字才伯,号泰泉,广东香山 (今中山) 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嘉靖初由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广西学政、南京国子监祭酒,累迁少詹事。学宗程朱,然不以聚徒讲学为名,故所论述,多切实际。为学重博约,博通典、礼、乐、律、词、章,著有《泰泉乡礼》、《南雍志》,已著录,尚有《论学书》、《论说》、《东廓语录》、《乐典》、《泰泉集》等。本书所载,乃有明一代翰林掌故。始于洪武,迄于正德、嘉靖间。每事各列一题,记事共二百二十六则。内容广泛,本末赅具,首尾贯串,叙次颇为详悉。如所记殿阁卿寺转衔,与《明会典》各书互有异同。又“会议”、“缮写”诸条,于制度记述甚详,足以备考核。第十七、十八两卷,具列馆阁题名,尤足以见一代人材升降之概况,同时可以看出,翰林出身的官员在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书提供了大量资料,有些是正史所未载者,故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后廖道周撰《殿阁词林记》即多采本书。有《四库全书》本传世。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卷,宋求那跋摩译,有题记,谓出丹本,较碛嘉减首段千七百馀字,馀文亦稍出入,但与曹魏昙谛所译羯磨后半比丘尼羯磨以下之文大同,参见本套。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