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作者:郁达夫短篇小说。郁达夫著。写于1923年,初载于1924年2月28日《创造季刊》第2卷第2期。小说以贫民窟里的知识分子与烟厂女工的生活为对照,写出了他们共同的不幸命运。作品中的“我”是一个正直的青年,对劳苦大众怀有同情。他有才学,通晓多国文字,也能创作。但在旧中国的畸形都市中,他却穷极潦倒,蜷缩在贫民窟中,依靠翻译卖文为生。由于生活的煎熬,他染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失去了世间的一切温暖,甚至失却了白天,只有在春风沉醉的晚上,才能孤独苦闷地在街头徘徊。与他同楼而居的陈二妹是一位有着美好心灵的青年女工。苦难的生活在她的心中深深地播下了爱与恨的

  • 她是一个弱女子

    她是一个弱女子

    《作者:郁达夫中篇小说。郁达夫著。1932年4月20日上海湖风书局初版。不久,被指为“普罗文艺”遭查禁。1933年12月经删节,易名为《饶了她》,由上海现代书局重排出版。小说以生动的情节,变化有致的矛盾冲突,描写了杭州某校三个意识志趣各异的女性所走过的不同的人生路径。清末官僚家庭出身的郑秀岳,虽然学习优良,但十分羡慕富家子女的穿着。她的好友冯世芬由于受到革命者的影响,经常晓之以理,要她懂得“女子的堕落阶梯的第一级便是这虚荣”。她们的同学李文卿,出身于商人家庭。在其父的引诱下,成了一个有变态性欲的女性。冯世芬投身革命后,郑秀岳经不住李文卿的诱惑,竟

  • 碧浪湖的秋夜

    碧浪湖的秋夜

    《作者:郁达夫雍正十三年的夏天,中国全国,各地都蒸热得非常。北京城里的冰窖营业者大家全发了财,甚至于雍正皇帝,都因炎暑之故而染了重病。可是因为夏天的干热,势头太猛了的结果,几阵秋雨一下,秋凉也似乎来得特别的早。到了七月底边,早晚当日出之前与日没之后的几刻时间,大家非要穿夹袄不能过去了。

  • 出奔

    出奔

    《作者:郁达夫中篇小说。郁达夫著。初载 1935年11月1日《文学》月刊第5卷第5号。小说以1927年大革命时代为背景,描写地主分子董玉林极端贪婪、残酷,对乡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甚至社会慈善机构施舍给穷人用以活命的一点东西他也从中克扣肥私。大革命风暴到来之后,他又利用女儿嫁给革命者钱时英这重要关系,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的座上宾,执掌乡里大权的头面人物。随着董玉林反革命面目愈益暴露,钱时英在现实教育下省悟过来,愤而焚烧了董玉林全家然后出奔上海。小说揭露了地主阶级贪婪、狠毒、阴险、刻薄的阶级本质,同时也显示了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对地主阶级极

  • 迟桂花

    迟桂花

    《作者:郁达夫现代短篇小说。郁达夫著。初载1932年12月《现代》第2卷第2期,初收入1933年2月上海天马书店版《忏余集》。作品用第一人称描写“郁先生”应邀到杭州西子湖畔翁家山与久别的旧友翁则生会面的情景。翁则生原是颇有雄心的留日学生,后因患肺病和失恋而回到家乡当了小学教师,在复杂的心境下决定了婚事。则生的妹妹翁莲早年婚姻不幸,丈夫死后回到娘家过着凄清的寡居生活,但仍保持着青春健美的人品和天真乐观的性格。在则生的结婚仪式上,郁先生把已入中年的新婚夫妇比做山野间迟开的桂花。郁先生与翁莲同游五云山和云栖寺时,不禁为她形象和心灵的美丽而冲

  • 采石矶

    采石矶

    《作者:郁达夫短篇小说。郁达夫著。初 载于1923年2月1日《创造》季刊第1卷第4期。这是一篇以清代诗人黄仲则的生活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作品描写黄仲则在学生时代爱上了一个纯洁的少女,但后来少女逼于家庭压力而“嫁作商人妇”,留给他的只是“不得所爱”的深深的悲苦;他凭吊李太白墓深感自己也是怀才不遇,大骂当时红极一时的大学者戴东原来是抒发自己的一腔愤懑。小说刻画出了黄仲则因社会的腐败、文人的排斥,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得不到施展的痛苦,以及孤傲敏感的性格特征。小说是借历史人物给作者自己和与作者同时的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写心”,抒发了他们面对黑暗腐

  • 猛回头

    猛回头

    《作者:陈天华陈天华著。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下半年写成。共四章,初刊于日本东京。文中以弹词手法,描述了外国欺凌中国之惨剧,以唤醒国民迷梦,提倡独立精神。针对“无奈我们的同胞沉迷不醒,依然歌舞太平,大家自私自利,全无一点团结力”,要求我四万万同胞,“除党见,同心同德”。强调“无论是为士、为农、为工、为商,都不可丝毫扰害,都要极力保护”。特别强调“讲公德,有条有纲”,认为公德是立国强身之本,“若是大家都讲公德,凡公共的事件,尽心去做,别人固然有益,你也是有益”,“我看外国人,没有一个不讲公德的,所以强盛的(得)很”。指出“若还不讲公德,只讲自私,不要他人来灭,恐

  • 海滨故人

    海滨故人

    《作者:庐隐中篇小说。庐隐著。初载于1923年《小说月报》第14卷第10、12号。初收于1925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版小说集《海滨故人》,是作者的代表作。作品描写露沙、玲玉、莲裳、云青、宗莹等五个女青年曾在海边相聚欢乐,后来当她们旧地重游,露沙已经远去,彼此离情悠悠,空自叹息。她们苦苦地探索人生,提出了“人生到底作什么”的问题,深感社会的恶浊,人生的干枯,人心的险恶。全篇充满感伤情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女知识青年在旧社会所受的压迫,同时也反映了她们思想上的软弱性。正如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所指出的:她们“几乎全是一些‘追求

  • 象牙戒指

    象牙戒指

    《作者:庐隐中篇小说。庐隐著。初载于1931年《小说月报》第22卷第6至9号、11至12号。次年因上海发生一二八战争,商务印书馆遭焚,最后三节未刊完。1934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列入《文学研究会丛书》。它是一部以二十年代活跃在北京文坛的女作家石评梅和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高君宇为原型的传记小说,“忠实的替我的朋友评梅不幸的生命写照,留个永久的纪念”(《庐隐自传》)。作品以张沁珠为主人公,描写了她不幸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悲剧。张离家赴京求学时,其父的学生伍念秋骗取了她纯洁少女的爱情,过后才告诉她已婚并有两个孩子,从而铸成了沁珠难以痊愈的心灵创

  • 孟姜女

    孟姜女

    《作者:张恨水民国文学大师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先生所著小说,1955至1957年写就,改编自传统民间故事孟姜女。

  • 九云梦

    九云梦

    《作者:金万重朝鲜王朝肃宗年间,小说家金万重所著长篇古典小说。原文为朝鲜文,后译成汉文。手抄本。作者反对用汉文写小说,主张用本民族文字创作,才是真正的国文小说,这部小说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有两种不同的记录:一是作者因反对肃宗废闵王妃而被流放到南海之后,在流放地写了这部小说;一是在被流放离开家的前一夜,为了安慰母亲在一夜之间写了这部小说。作品以中国唐代社会为背景,虚构了一个爱情故事:五台山莲花峰六观大师的大弟子性真和尚奉师命前往洞庭龙宫会见龙王,途中遇思凡的八仙女,定情而返,禅学之路因而受阻。大师大怒,将性真和八仙女打入地狱,可是阎罗王十分

  • 宦海

    宦海

    《作者:张春帆章回小说。近代张春帆著。四卷二十回。小说集中暴露晚清广东官场诸般丑恶,以“形容怪状,唤醒痴迷”。叙广东臬台金翼,立志禁赌,上任后经访察,出其不意率亲兵入一大赌场擒获大赌棍王慕维。不料审讯时王犯已由举人卢从谨代之,巡抚李中丞又加庇护。金明知系下属所为,苦无佐证,又无法严治卢罪。时金已升藩台,正欲上报,总督、巡抚串通一气,谕金网开一面。金不从,为上司诬陷加害,吐血而亡。王慕维依旧横行,赌风愈炽。本书既揭示清官难做,又抨击贪官横行,深刻暴露了晚清官场的腐败。笔法与《官场现形记》相仿,将所叙人物的许多故事串联而成。初载于宣统元年八月至十

  • 一个情妇的日记

    一个情妇的日记

    《作者:庐隐茅盾曾说,读庐隐的作品,“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悲哀是庐隐一些重要作品的主旋律,它在庐隐小说中的位置,恰如母爱在冰心作品中的位置一样。庐隐小说里的女人,仿佛正是我们今生的前世。庐隐在《一个情妇的日记》中充分展现了第三者痴恋的痛苦。庐隐可谓真正懂得女人的心的,女人有时最难战胜和面对的其实就是她自己。作为第三者,历来为千夫指、万人弃。可“我”爱上仲谦已经胜过爱“我”自己,只要能爱他,“一切的困苦羞辱”,便是死了也是情愿的!“我”的烦恼,丝毫不逊于少年维特的烦恼。

  • 丽石的日记

    丽石的日记

    《作者:庐隐短篇小说,庐隐著。《丽石的日记》是惊世骇俗之作。小说中的丽石是一名学生,也是一个要奋斗的女子。她要奋斗却又找不到出路,只能陷于烦闷之中。好不容易在同性朋友沅青身上找到一点精神安慰,不料沅青最终与她的表哥恋爱,结婚弃丽石而去,这对丽石是一个致命打击,最终她在“忧郁而死吧!忧郁而死吧!”的绝望哀叫中死去。

  • 春愁何处是归程

    春愁何处是归程

    《作者:庐隐我有一件事情可以自傲的:就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我总未曾忘记过“自我”的伟大与尊严…… 这就是我现在还能挣扎于万恶的人间绝大的原因。庐隐的创作生涯很短,但其思辩才识相当健全,文学创作体悟非常,在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涉猎也相当广泛和深入。她提出了妇女独立获取人生价值的必要,也提出了文学对历史进步应起推动作用及革命之于文学的重要性等看法。文如其人,庐隐的作品展现出她的豪爽、朴实、倔强和她的独特的温柔。她无掩盖地暴露她的思想感情,她无顾虑地摊开矛盾、爱憎。从她作品中,可以寻到她“游戏人间”的踪迹,可以看到是怎样“玩火”,

  • 归雁

    归雁

    《作者:庐隐中篇小说。庐隐著。上海神州国光社1930年6月初版。作品为日记体裁,描写了女主人公纫青重返北京半年间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有与朋友间往返宴饮的情景,有对亡夫的思念痛悼、也有再次陷入恋爱的矛盾心理和痛苦感受,更多的是抒写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感喟。在孤寂感伤的氛围中,表现出对人生社会的憎恶。

  • 春花

    春花

    《作者:王统照现代长篇小说。王统照著。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12月初版,列入“良友文学丛书”;上海晨光图书公司1948年5月重版,改题《春华》,列入“晨光文学丛书”。收《自序》1篇。小说反映了山东济南的一群知识青年,在五四运动后各自所走的不同道路。作品描写坚石原是黎明学会的中坚分子,学生运动受了挫折后,他从斗争中退出,对理想感到茫然。为了避开苦闷的人生,他决定离家出走。过了8个月的佛门生活之后,他后悔与老朋友分道扬镳,最后又回到革命队伍中来。巽甫是个幻想变革的青年,他辞去路政局的美差,与一些青年去苏联考察,对革命有了新的认识,回国后参加了实际斗争

  • 大波

    大波

    《作者:李劼人李劼人著。共四部。作于1937年。以1911年四川争路事件为中心,从保路同志会的成立、发展以及各地同志军的武装斗争和赵尔丰对运动的血腥镇压,一直写到清王朝的覆灭,真实生动地反映辛亥革命这一规模巨大的民众运动。第一部写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消息传来,成都铁路公司里群情激奋,成立以立宪派罗纶为首的四川省保路同志会,运动迅速由成都扩展到全省各地,掀起了罢市罢课、罢捐罢税的热潮。总督赵尔丰逮捕了蒲殿俊、罗纶,数万民众赴总督衙门请愿时遭到血腥镇压。第二部写赵尔丰的倒行逆施激起四川民众的更大愤怒,同盟会联络哥老会组织同志军、学生军,与清

  • 死水微澜

    死水微澜

    《作者:李劼人长篇小说。李劼人著。 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初版,1955年经作者修订后由作家出版社再版。它是作家连续性的“大河小说”的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还有《暴风雨前》、《大波》),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1901年义和团失败为历史背景,以四川成都城外一个小乡镇——天回镇为中心舞台,描写了社会上两种恶势力的争斗和消长,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生活画面。“哥老会”本码头的大管家罗歪嘴,指使婊子刘三金迷住土粮户顾天成,骗他上赌台输个精光。顾蓄意报复,趁正月闹灯宵之日动手侮辱罗的姘妇邓么 姑,挑起了殴斗,反被痛打。顾回家大病一场。因报仇心

  • 暴风雨前

    暴风雨前

    《作者:李劼人李劼人著。作于1936年。以四川成都为背景,写辛丑条约至辛亥革命前夜的社会变化。作品通过成都一个半官半商家庭内外的矛盾纠葛,着重写一群知识分子在维新浪潮中的各种不同的政治态度。成都闹起了红灯教的反清活动,不久被清政府镇压。在官府任职的郝达三的儿子郝又三和他的朋友们组织了鼓吹维新思想的文明合作社。在这个社里,苏星煜对清政府镇压红灯教首领深为不满,积极提倡办新学。在他的影响下,郝达三办起了广智小学。这时在日本留学时参加了同盟会的尤铁民接受孙中山的委派,回国积极向郝宣传革命思想,但郝对革命顾虑重重。不久,革命党准备暴动的消

  • 天魔舞

    天魔舞

    《作者:李劼人长篇小说。李劼人著。1947年5月6日至1948年3月18日连载于成都《新民报》。共二十九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整理出版。作品广泛地描写抗战时期四川社会的黑暗现实。通过奸商老金、马为富、陈登云、陈莉华、白知时、唐淑贞等一群投机者在官商中心“八达号”、娱乐中心“归兮山庄”和黑市交易所等地的活动,揭露了官僚资产阶级、军警特务与美军人员内外勾结,贪污贿赂,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勾勒出一幅投机“天魔”恣肆狂舞的群丑图。与此同时,作者把笔触向两面伸展,一方面是投机家们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一方面是广大人民在鬼魅世

  • 春明新史

    春明新史

    《作者:张恨水本书续《春明外史》之后。 北京千台花农刘德胜,由于卖花的机遇,投在书局王经理门下,当了花匠,因为得罪了经理的贵客,改投到大帅薛又蟠部下汽车队当了三等兵。一次,因说书深得大帅赏识,一提为挺进营长。打几回恶仗,招抚几个土匪,便又由团长、旅长升为师长,有权有势,富双全,坐轿车,住洋楼,抽大烟,搞女人,花天酒地,恣意作乐,为所欲为。不料兵变,叛亲离,成了光杆司令,于是怀揣着八十万银元存款折,回北京找到姘妇、名演员吴月卿约定吉日成婚。不料在筹办婚事期间,突见自己当年的顶头上司包旅长流落街头,孙督军利刀碎割而死,又得知吴月卿与别人有私情,并不爱他,不觉心灰意冷,

  • 双清

    双清

    《作者:王统照现代长篇小说。鸿蒙(王统照)著。初载1943年7月至1944年6月《万象》杂志。全书共20章。此为上集,计划中之下集未见续作。后收入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版《王统照文集》第3卷。小说以大革命后期的北方省城(济南)为背景,以沦入风尘的笑倩姑娘的遭遇为线索,描写她在地下革命者武卓之的启发和乡村老人高大先生的培养下,逐渐走上了“新人”的道路,在一所修道院里负责管理育婴堂。作品反映了十年内战初期的北方社会生活,表现了上层社会的醉生梦死,动乱时期的散兵乱匪的横行,以及北伐战争的势如破竹。本书与作者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春花》一样,只有上集而没

  • 黄昏

    黄昏

    《作者:王统照长篇小说。王统照著。载《小说月报》1923年14卷1—5号,商务印书馆1929年初版。小说通过琼符、苕英、瑞玉三个妇女不幸命运的描写,控诉封建势力摧残妇女的罪行,反映了作者对妇女命运的热切关注。省城大学生赵慕琏暑期返乡度假期间,目睹其叔父、地主赵建堂蹂躏和迫害被其强占的两个姨太太和一个婢女,产生极大义愤,于是他制定周密计划,将三个女子救出魔窟。故事情节较为集中完整,人物形象较为生动;虽有对人生问题的探索,但更注重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 一叶

    一叶

    《作者:王统照中篇小说。王统照著。写于 1922年5月。同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列入《文学研究会丛书》。小说的主人公李天根是一个青年学生。在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他以“爱”作为“人间最大的补剂”。但是现实中却没有“爱”。他的父亲死于封建家族的迫害,他的恋人死于“野蛮的强迫婚姻”,他的朋友们也因无法忍受黑暗势力的迫害而远走异邦。他的信仰崩溃了,感叹“人生还不如一叶”,于是变成了一位“悲观主义和定命论”者。在描写李天根思想历程的同时,小说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二次革命”后反动军阀疯狂捕杀革命者和无辜平民的罪行,也有所揭露。《一叶》

猜你喜欢的书

一士类稿

一士类稿

徐一士撰。收文章二十四篇。内容以清末掌故为主,其中对肃顺、左宗棠、王闿运、梁启超、章太炎、柯劭忞、陈三立、段祺瑞、徐树铮、孙传芳等人轶事记述尤详。所记故事,或为亲身见闻,或为转录孤本,或杂录各种记载而予考证比较,可补充、校正正史之不足。

郁冈斋医学笔尘

郁冈斋医学笔尘

医学笔记著作。2卷。明王肯堂(守泰)撰。秦伯未选辑。王氏原著名《郁冈斋笔麈》,4卷。秦氏予以选辑,将其中有关医药之论述编成此书。上卷包括稀痘秘方、寒热因用等25节,下卷有发热、胁痛等14节。内容以阐述医理及杂病证治为主,并记有少量医案及验方。1929年上海中医书局出版排印本。

江南别录

江南别录

宋陈彭年撰。一卷。记南唐义祖徐温、烈祖李昪、元宗李璟、后主李煜四代史事,以补《江南录》之所未备,故名别录。《宋史·艺文志》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皆著录四卷,当是以一代为一卷。今本一卷,疑为后人所合并。

千转大明陀罗尼经

千转大明陀罗尼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帝释在佛前说咒

诸法勇王经

诸法勇王经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佛在竹林,有新出家比丘问毕报施恩事?佛以入僧数,修僧业,得僧善利,三法答之。次问发大乘心而出家者,具三法否?佛言,不在三法。比丘三致疑问。佛三止之。次放白毫相光照大千界,集诸大众。舍利弗复致三请,佛为说阿耨达池喻,广显发心功德。谓无人能报恩者,唯除漏尽,及发大心耳。次较持经功德,及为发心者说性空法。魔军落地,佛亦敕其持经。

不增不减经

不增不减经

全一卷。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元魏菩提流支译。其梵名若依宝性论所引用者,应为 Anu^natva^pu^rn!atva-nirdes/a-parivarta,梵本、藏译无本经,其中心部分的三分之一,则被宝性论所引。由其梵名推之,此经原系大部经典之一品,而今则成为小部之经典。其内容为世尊与舍利弗对于有关六道三界四生中轮回的众生界有无增减等问题之对答,为说明如来藏思想之重要经典。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