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万重

金万重
  • 姓名:金万重
  • 别名:字重叔,号西浦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朝鲜
  • 出生日期:1637
  • 逝世日期:1692
  • 民族族群:

金万重(1637—1692),朝鲜朝仁祖、肃宗年间的文臣、小说家。字重叔,号西浦,雅号文孝。原籍光山。家系属光山金氏,文士辈出。曾祖金长生、从祖金集都是名儒。父亲金益谦于1637年在抗击后金入侵时殒于国难。他是遗腹子,出生在德丰(今板门郡)外祖父家里。自幼和兄长金万基一起随母亲学习《诗经谚解》、四书、《十八史略》、《左传》和唐诗。后又从学于外祖文。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同时,对天文、地理、数学、音律等均有所涉猎,1665年廷试文科状元及第。历任同副承旨、礼曹参议、大司谏、弘文馆大提学、判书等官职。时竞争激烈,金万重属于西人老论派,和南人派相对立,势同水火。南人因依附肃宗的女宠张禧嫔,拥护肃宗废正妃闵氏、主张禧嫔为妃而得重用,持反对态度的西人则受到镇压。金万重也于1687年和1689年两次被流放,最后死于谪所。


金万重所作诗、赋、笔记小品均收在《西浦集》和《西浦漫笔》两书中。他还擅长于乐府诗,如《巫山高》、《乌栖曲》、《采桑行》、《琵琶行》、《王昭君》、《杜鹃啼》等,基调是伤感的。他的主要成就是在小说方面。他的作品《谢氏南征记》和《九云梦》问世,朝鲜才出现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其表现手法,既不象许筠的《洪吉童传》那样,借助于神妙莫测的“道术”来刻画人物,也不是林悌的《鼠狱说》式的寓言故事,基本上是以现实生活的面貌表现人物,铺陈故事。《谢氏南征记》写翰林刘延寿之妾乔彩鸾阴险毒辣,陷害善良的正妻谢晶玉,唆使丈夫将她逐出家门;后来真象大白,刘延寿夫妇团圆,乔彩鸾受到惩罚。一般认为,金万重写这部小说意在影射肃宗废正妃、改立张禧嫔为妃事件,对封建家庭和宫廷内部的黑暗和倾轧,有一定程度的暴露意义。据传,《九云梦》是他被流放南海之时,为了安慰年老的母亲而作。小说写五台山莲花峰六观大师的弟子性真真和八仙女因思凡遭贬,投胎人世,先后结成夫妇,在享尽人间欢乐之后大彻大悟,同皈佛门“极乐世界”。其中心内容是要表明人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春梦”。也有评论家认为小说反映了封建时代个性解放的要求。这两部作品对后世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九云梦》之后,《玉楼梦》、《玉莲梦》等所谓“梦”字小说曾风行一时。


金万重主张用朝鲜文字写作,并对国语诗歌予以极高评价。他不顾当时的两班贵族鄙视国语为“谚文”,把宋江的《关东别曲》和《前后美人曲》誉为朝鲜的“真文章”。他说:“人心之发于口者为言,言之有节奏者为诗歌、文赋。四方之言虽不同,苟有能言者,各因其言而节奏之,则皆足以动天地,通鬼神。”又说:“今我国诗文,舍其言而学他国之言,设令十分相似,只是鹦鹉之人言。”《谢氏南征记》和《九云梦》都用朝鲜文创作,对朝鲜国语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金万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革象新书

革象新书

亦名《原本革象新书》。中国宋末元初自然科学著作。赵友钦著。明王袆删节该书为2卷本,称《重修革象新书》。现在上述2种版本俱存。赵友钦(1279—1368),元代民间科学家。又名钦、字敬夫,自号缘督,人称缘督先生或缘督子。饶州德兴人,宋代宗室。南宋末年,隐居为道士,奔走他乡,道号缘督真人。曾定居龙游鸡鸣山,并筑观象台于山上,观察天象。时常外出游学,深入自然,接触实际,对天文经纬地理术数等,均有研究,并颇有建树。重修本为明王祎删定。二卷。两本各有所长。从科学史角度看,以原书五卷本为善。是书为天文学和光学的重要著作。其中,关于观测恒星赤经差和去极度的新方法,与近代子午观测原理相一致;在“小罅光景”一节中所描述的小孔成像实验,是古代世界最大型的光学实验

临证一得方

临证一得方

外科类中医文献,清代朱费元编著。约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全书按部位分类,详述外科疾病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卷一论述发于头面部的疾病;卷二论述发于咽喉颈项部疾病;卷三论述发于上下身及内痈病症;卷四论述发于手足、无定处的疾病。书末附《疡医探源论》、《读<疡医探源记>》、《论疔疮对口发背治法》及《外科应用经验要方》。《外科应用经验要方》载膏、散、丹、丸诸方三十四首。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

题“海琼白真人注,祖天师张真君解义,五雷使者张天君释, 纯阳子孚佑帝君讚。”注者为白玉蟾,较为可信,后三人盖伪托。 注义、释文多释专门词语,敷衍经义。卷后附《圆满吉祥灵章》、 《符篆》及十五种鬼名。又附三十九代天师太玄子(张嗣成)至顺 癸酉(1333年)跋,称玄阳子得经,方将梓而广之。该经盖玄阳子所刊。

张司业集

张司业集

八卷。唐张籍撰。张籍字文昌,世称张司业,祖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和州乌江县 (今安徽和县)人。贞元进士,诗人,官至水部郎中、国子司业。博学有识,善于文,晚年与韩愈齐名,世称“韩张”。著有《张司业集》。张籍继承了 《诗经》、汉乐府以至盛唐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在文艺观点和文学主张上和白居易志同道合。其诗深衷浅貌,语短情长,耐人咀嚼,形成一种精悍警策、简朴清淳的独特风格,卓然于韩白之外自成大家,开晚唐之一派。关于张籍作品,生前未编刊成集,后经唐季五代战乱,大部分已散失。张洎花费二十多年时间,辑得张籍诗歌四百余首,编为十二卷,名曰《木铎集》。张洎《张司业集序》称:“自皇朝多故,荐经离乱,公之遗作,十不存一。予自丙午岁迨乙丑岁,相次缉缀,仅得四百余篇,藏之箧笥。余则更俟博访,以广其遗阙云尔。”南宋末,汤中就家藏元丰八年(1085)写本,参考他本,校定为 《张司业集》,共八卷,附录一卷,由魏峻于平江刻版印行。此本为明万历中和州张尚儒与张孝祥于湖集合刻而成。尚儒称购得河中刘侍御本,又参以朱兰嵎太史金陵刊本,得诗四百四十九首,并录与韩昌黎书二首,订为八卷。可知并非张洎、汤中之旧。但其数不甚相远,似乎无所散佚。明正德十年(1515),刘成德得常明伦录本,复为编次,共三百九十三首。今传明嘉靖间刻本《唐张司业集》八卷,收录诗歌四百五十余首,附张洎、刘成德序。刘成德《唐司业张籍诗集序》云:“按,《唐史》云有集七卷。不传。”后《四部丛刊》曾据此影印。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以此为底本,参照现存各本,细加校点删补,编成《张籍诗集》,共八卷,诗四百七十八首,逸句一条,联句六首,附录二项 (张籍书二首,他人序跋三则),为目前最完善的张籍作品集。北京图书馆还藏有宋刻《张文昌文集》一一四卷残本,陆贻典跋影抄本,黄丕烈跋旧折八卷本。

均如大师华严学全书

均如大师华严学全书

高丽僧均如着,金知见编注。一九七七年,大韩传统佛教研究院出版委员会印行。内容包括华严经三宝章圆通钞、释华严旨归章圆通钞、十句章圆通记、一乘法界图圆通记各二卷,以及释华严教分记圆通钞十卷,为均如研究华严学之总集。本书并附有‘大华严首座圆通两重大师均如传’,为进士赫连挺于高丽文宗二十九年(1075)所撰。系于韩国海印寺藏经阁所发现。编者金知见认为该书具有下列之价值:(一)彰显均如大师之成就,为中、日、韩三国研究华严学者之重要资料。(二)其教分记中,有关五教章之研究,可藉以解决日本初期华严典籍和本、宋本传来之背景问题。(三)书中有中国北宗禅神秀大师所著‘妙理圆成观’之内容。

菩提行经

菩提行经

梵名Bodhicarya^vata^ra 或 Bodhisattva-carya^vata^ra。凡四卷。龙树菩萨集颂,宋代天息灾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经述说成菩提之道行。内容共有偈颂八品:(一)赞菩提心品(梵Bodhicitta^nus/am!sa^ ),(二)菩提心施供养品(梵Pa^pades/ana^ ),(三)护戒品(梵Samprajanya -raks!an!a ),(四)菩提心忍辱波罗蜜多品(梵Ks!a^nti -pa^ramita^ ),(五)菩提心精进波罗蜜多品(梵Vi^rya -pa^ramita^ ),(六)菩提心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品(梵Dhya^na -pa^ramita^ ),(七)菩提心般若波罗蜜多品(梵Prajn~a^ -pa^ramita^ ),(八)菩提心回向品(梵Parin!a^mana^ )。然本经另有梵本及西藏译本,皆于第二品之下另加菩提心持品(梵Bodhicittaparigraha )、菩提心不放逸品(梵Bodhicitta^prama^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