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了红

孙了红
  • 姓名:孙了红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897
  • 逝世日期:1958
  • 民族族群:

孙了红(1897—1958), 原名咏雪,小名雪官,祖籍浙江宁波吴淞镇。是30年代的中国侦探小说作家,亦是中国现代通俗侦探推理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清光绪年间,孙了红的祖父孙广兴在上海棋盘街创办了一家钟表店;他的父亲孙友三,又名孙松,别号问坡轩主,擅长画松柏类的国画;到了孙了红这一代,据说有兄弟三人,孙了红继承了父亲擅画国画的本事。他平时不修边幅,非常仗义,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只要有人有求与他,总能倾囊相助。他对于自己写就的东西,向来不怎么爱惜,总是随意乱丢乱放。


孙了红从来没有留下过创作手稿。自号“野猫”,最活跃的时期是二十世纪的20年代到40年代。最初他并不写侦探小说,而是什么都写。1922年《半月》上就有他用文言文撰写的短篇。他总是喜欢在小茶馆内进行创作,当场挥笔疾书,写完就给在场的其他茶客阅读,据说场面非常热闹,赞扬之声不绝。他在家中写稿更是随便,只要是能够写字的东西,如挂历、烟纸等等,都能被他用来写稿,当是性情中人。民国35年(1946年),孙了红担任《大侦探》主编,除写侦探小说外,也写通俗小说、散文,并翻译小说。50年代初,写过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事迹为主题的新编历史剧《万古忠义》,以及《三不愿意》、《谪仙怨》等剧本。后因病不能再写大型剧本,改写《绿色之烛》连载惊险小说,发表在《新闻日报》副刊上。


孙了红的侠盗鲁平探案系列强调故事的悬念性,往往有神秘恐怖的气氛。比如说半夜摸人颈项,冰冷而僵硬的带着锋利指甲的鬼手(《鬼手》);大雨磅礴的半夜,窗户被大风刮得哐当哐当响,空旷的大厅中间,昏黄的手电筒灯光下出现了一具面带笑容的尸体(《蓝色响尾蛇》);人犯被绑在场中无奈的向四周搜寻,一把尖刀将其刻心剖肚,随着一阵阵焦味就出现了一张浸满了鲜血的血纸人(《血纸人》);停尸房间,两位姑娘正在给尸体化妆,忽然窗外传来了一阵阵嘘嘘的声音。。。。。。这些被绘声绘色的描写的十分逼真的场面使得读者感到战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孙了红创作的鲁平是一个侦探,但是它不同于普通的侦探,他的真正身份是一个侠盗。因此他身上加入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杀富济贫”特征,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就像莫理斯·卢布朗笔下的亚森·罗宾,侠盗一个,而且名字也有那么些许类似。


他的主要作品有《燕尾须》(1925年9月,《红玫瑰》二卷,后改写成《囤鱼肝油者》)、《东方亚森罗平案》(与何朴斋合著,1926年5月)、《侠盗鲁平奇案》(1943年10月)、《蓝色响尾蛇》(1948年4月)、《紫色游泳衣》(又名《劫心记》,1948年9月)、《夜猎记》(1948年10月)等,其它如《虎诡》、《雀语》、《鬼手》、《窃齿记》、《血纸人》、《三十三号室》、《木偶的戏剧》、《蜂媒》、《鸦鸣声》等等。

猜你喜欢的书

说东道西

说东道西

“无锡船菜,最高明的吃法是不拘样式,让姑娘们每人做一两道自己的拿手菜,哪怕嫣红做的是糟鸡,姹紫做的也是糟鸡,但是吃到嘴里,可能手法差异,风味迥然不同。” 本书所选文章,前半部分是作者擅长的美食、掌故、趣闻轶事,后半部分则是作者迁居台湾后对时事的看法以及作者在美国期间的感受和见闻。本书内容恰如其名,天南地北无所不谈,逸闻杂趣包罗其中,美味珍馐,人物钩沉,风俗掌故,民间故事、技艺集于一炉。书中通过对市尘风俗、饮食风尚、民生百态的回忆与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作者眼中一段纷繁过往的历史。

太上安镇九垒龙神妙经

太上安镇九垒龙神妙经

《太上安镇九垒龙神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对真人讲述安宅之法。谓众生修造宅舍之后,频遭厄难,皆因惊动龙神或触犯恶煞所致。天尊乃作「空洞之音」二十二句。谓念诵此经,则诸恶自然消灭,疾病驱除,身轻体健。若造屋动土,念此经三遍至百遍,则阴阳和合,眷属平安。

铁树记

铁树记

一名《晋代许旌阳得道擒妖》,全称《许仙铁树记》。明代白话中篇神怪小说。作者邓志谟,据《警世通言》中的《旌阳宫铁树镇妖》改写而成。今存原刊为万历三十一年萃庆堂余泗泉刊本,二卷十五回,有插图,题《新镌晋代许旌阳得道擒蛟铁树记》,又名《许仙铁树记》,后印本又改作《新订晋代许旌阳得道擒蛟全传》。此书实为道家许真君传说的集大成。叙许真人除孽龙的故事。一老君预知四百年后江西当出异人,派孝悌王下凡择人间德行纯全者传以道法。孝悌王传兰期,兰期传谌母,并嘱传吴猛、许逊。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戏曲论著汇编。张江裁(次溪)编。正续两编,1934.年正编收入“双肇楼丛书”,由北平邃雅斋书店排印出版,收吴元长《燕兰小谱》、小铁笛道人《月下看花记》等戏曲论著、史料三十八种。续编收冒广生《云郎小史》等戏曲论著、史料十三种,1937年由北平松筠阁书店排印出版。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重版,分上下两册。全书蒐集广博,拾遗补阙,共辑录清代有关戏曲著述五十一种,对当时的戏曲演出活动、班社沿革、名优传略,乃至梨园掌故搜罗备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上起《燕兰小谱》,下迄编者本人的《燕归来簃随笔》,历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以及民国初年,大体上反映了二百馀年间北京戏曲活动的历史面貌,是一部重要的清代戏曲演出史料的汇编。书前有顾颉刚、郑振铎等的序九篇,赵元礼等的题辞数篇及编者所撰的“著者事略”。

二千年间

二千年间

《二千年间》是胡绳早年的作品。最初连载于《中学生》杂志,后结集,在大中学生间广泛流行,深受叶圣陶、吴晗、龚育之等赞赏。长时期以来,该书一直以笔名行世,这是第一次以胡绳本名出版的单行本。全书以通贯性的观点透视自秦至清二千多年间的中国历史,就古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皇帝乃至人产为何能忍受昏君、做官与当兵是怎样成为皇帝制度的两条支柱、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边塞为何屡屡发生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深入浅出的剖析。对于饱受教科书式史书之苦的读者来说,这些论述令人耳目一新,使人对中国历史有了一种别样的认识。

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

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

一卷。作者署名“七弦河上钓叟”,真实姓名不详。是书卷尾有作者自叙。记事起自道光十三年(1833年),与英国议和,许兵费银两千一百万元,定和约五年而一易始,至咸丰九年 (1859年),叶名琛在孟喀喇大里恩寺地方花园楼上病死止。重点记述咸丰七年(1657年)英军入侵广州城始末。是书取材以华廷杰《触藩始末》为主,辅以永嘉张志瑛记述,及自己在广州期间,亲身经历之事,加以增删改易,“诸说同者,可信也;此或诋之,彼有恕词也,亦可信也。其他猥鄙、诽讪、怨愤之语尽删之”。此书对叶名琛颇多微辞,认为他“心仇夷而无术以制夷,以为夷无如我何”,终至“辱身以辱国,且至荡摇边疆,而无能善其后”。对事实的叙述,尚称公允。有“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 本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