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亚细亚的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

    《作者:吴浊流吴浊流著。1943至1945年用日文写成。1946年以《胡志明》为书名在台北出版,1959年6月杨召憩以《孤帆》为书名首次将作品译成中文。1962年台北华南出版社出版了傅恩荣的中译本《亚细亚的孤儿》。作者在《回顾日据时代的台湾文学》一文中,曾解释主人公原定名“胡志明”时说:“原来我命此名很多寓意,日据时代的台湾人象五胡乱华一样被胡人统治,台湾人是明朝的遗民,所以要志明,此明字是指明朝汉族的意思,而且这个胡字可通何字,所以可以解释‘怎么不志明呢?’”可见作品的主旨在于激励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小说塑造了胡太明的形象,通过他从亚细亚

  • 玉官

    玉官

    《作者:许地山许地山早年受过佛教思想的影响,早期的短篇小说,多以南洋生活为背景,有异域情调,故事曲折离奇,充满浪漫气息。1939年发表的小说《玉官》,描绘了面对欲施暴的军士挺身而出宣扬基督爱的教义的玉官的救世精神。小说主人公玉官是一个寡妇,成为基督教徒以后,整天四处奔波,不辞辛劳地四处传播福音,最后不顾别人的劝阻,发愿要孤身远渡重洋。由于作者对于佛学的感情、造诣很深,故他能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和研究佛教,从而启迪读者获得丰富而深邃的人生智慧。

  • 暴风骤雨

    暴风骤雨

    《作者:周立波长篇小说。周立波著。 部分章节初载1947年12月至1948年1月哈尔滨《东北日报》。1948年4—5月东北书店初版。作品以东北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的伟大变革,反映了东北解放区农村土改运动的全过程。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是土改工作队队长肖祥,在他的启发和组织下,元茂屯以赵玉林、郭全海为首的苦大仇深的农民们,打倒了恶霸地主韩老六。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贫苦农民形象。赵玉林是上卷的主人公,是个硬汉子形象,但穷得人称“赵光腚”。作品着力表现他的勤劳朴实、爱憎分明、坚定地站在斗争第一线的革命精神,以及他大公无私,心怀全局,富

  • 同姓之婚

    同姓之婚

    《作者:钟理和叙述一对同姓夫妻的自由结合,经过坎坷不平、艰难悲苦的恋爱,冲破来自家庭、社会的种种封建习俗的压力,以及周围人们的根深蒂固的成见,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小说揭示了来自不同阶层的人们的愚昧和麻木、卑劣和虚伪,对于农民的落后与愚昧、麻木与愚钝给予了着力的刻画与批判。这一对自由恋爱结婚的夫妻,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他们陷入了孤独无援的困难境地,哀愁像石块似地压在他们的心上。然而这种来自社会的压力,并没有把他们压垮,当人们惊讶于他们同姓结婚生出这么好的孩子时,这对夫妻是多么地欢喜和欣慰啊!生活的贫困,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在这一对真

  • 假黎婆

    假黎婆

    《作者:钟理和作者钟理和为屏东客家人,早期客家人因生活空间、地缘的关系,山脚下的客家族群与原住民的往来互动及尖锐对峙状态,很早就存在。客家移民必须武装拓垦,原住民也经常以猎头的方式仇视对方,双方的互斗,屡见于文献上。不过,本篇小说却生动刻画了一位嫁到汉人家庭的原住民女性--假黎婆,小说中男孩的奶奶,一位平静、清明、恬适,与人安详宁静的「假黎」。就台湾文学的发展看,战后台湾作家描写原住民族的作品,最早的可能就是钟理和这一短篇小说「假黎婆」。

  • 新生

    新生

    《作者:钟理和描写一个失业青年在大家庭中如何受到冷落与讽刺。作者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道:“我家里平常有两种阶级,虽不是有什么条规,但其界线是很明显的。它是一个有完全性的小小社会,生产力之有无,便决定了那个人在这里头的地位和待遇。一日两顿饭,大抵是我们兄弟三人和母亲先吃,然后才轮及第二阶级——妇人和孩子。而且所吃的东西,则又往往是前者比后者优美。”这番话表现了钟理和对传统大家庭制度的批判。

  • 山河岁月

    山河岁月

    《作者:胡兰成《山河岁月》成书于20世纪50年代,是胡兰成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本书将东西方文化进行纵横比照,从两河流域到希腊罗马,从三皇五帝到辛亥五四,从精神到食色,从住房到穿衣,传神地勾勒出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发肤体貌。胡氏的不少观点,发前人所未发,自成完备体系。他对中国文明先进性的认识是此书的重要观点。胡兰成说,“此著是我的思想与文章之始,其中的发想已树立了我一生学问的体系”。胡兰成非儒非道亦非佛,但笔法流丽,顿悟成趣,百味回甘,往往看似随手拈来,却辄出奇见。

  • 见闻纪训

    见闻纪训

    《作者:陈良谟一卷。明陈良谟(1482-1572)撰。陈良谟,字中夫(一作忠夫),号栋塘,安吉人。官至贵州布政司参政。陈良谟性恬淡寡欲,诗文温醇典雅。着有《天目山房集》等。《见闻纪训》是一部杂记见闻的笔记小说。这部书记载的故事多挖掘因果报应,虽然大旨上是出于对人劝戒的用意,但还是语怪者太多。明万历己卯许琳刻本三卷附《碧里杂存》一卷,又《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等。

  •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

    《作者:林语堂主要记述了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的生平及信仰之旅,是解读林语堂的珍贵资料。正文部分是林语堂多年探求宗教经验的记录,记述其在信仰上的探险、疑难和迷惘,与其他哲学和宗教的磋研,对往圣先哲言论的探讨等。附录部分包括“林语堂自传”和“八十自叙”,主要记述了林语堂的生平经历,信笔挥洒,豁达、从容的智者形象跃然纸上。

  • 花当阁丛谈

    花当阁丛谈

    《作者:徐复祚一名《村老委谈》、《三家村老委谈》,明代文言小说集。徐复祚撰。未见正史及公私书目着录,现有《借月山房汇钞》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抄本残卷一种。其书卷帙颇有歧异,据《借月山房汇钞》本王东溆、徐述曾、黄廷鉴跋与《乾隆常昭合志》卷十一,其书原为三十六卷,《雍正昭文县志》卷七十一、《光绪苏州府志》卷七十六作三十卷,而抄本徐述曾跋则称原书二十四卷。但原书已经亡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徐复祚的曾侄孙徐述曾得到六卷本一种,王跋亦称其书存六卷,现存抄本即为此六卷本,残存五卷(缺第五卷及第一卷后半卷)。嘉庆甲子(1804年)黄廷鉴于书坊中得残

  • 祖国归来

    祖国归来

    《作者:钟理和民国三十五年(1946),在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后,旅居北平的台湾人不但内部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台湾人在北平也陷入不安的处境中,战后的北平难有台湾人容身之处。1月,写下随感《白薯的悲哀》及《祖国归来》两篇文章,可以说是钟理和对居住北京期间的省思之作。《白薯的悲哀》后以笔名“江流”发表于《台湾》杂志;

  • 贫贱夫妻

    贫贱夫妻

    《作者:钟理和短篇小说。钟理和著。初载1959年11月8日《联合报》副刊,原名《鹣鲽之情》,曾译成日文,1964年刊载于日本《农民文学》。后收入1976年11月台北远景出版社版《钟理和全集 (卷三) 》。这是一篇记实小说。它赞颂了一对感情真挚、纯洁坚贞的患难夫妻 “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感情。女主人公钟平妹是善良、忠贞、勤劳、淳朴的化身。在那闭塞而落后的封建山村,她同丈夫因同姓氏,恋爱结婚遭世俗鄙夷和反对。他们双双出走,几经艰难,不惜和家庭决裂,才得结成恩爱夫妻。当他们携带儿女返回家乡时,贫穷和疾病同时降临在他们头上。丈夫一病3年不起,家产卖尽,

  • 原乡人

    原乡人

    《作者:钟理和短篇小说。钟理和著。收入1976年11月台北远景出版社版《钟理和全集(卷二)》。小说真实具体地抒写了“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的爱国情愫。它着重叙述主人公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幼年时他从奶奶那里得知自己是原乡人,从大海那边的原乡,坐船来的。在现实生活中,他发现原乡人都神奇、聪明、坚毅、沉着,令人钦慕不已。年事渐长,他从经常到大陆去经商的父亲那里得知,原乡就是中国,原乡人就是中国人,原乡和台湾一水之隔,他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根。他从倾慕祖国的二哥那里受到真正启发;了解到原乡的真实情景。那里有美不胜收的古老文化,有赏心

  • 水浒外传

    水浒外传

    《作者:刘盛亚现代中篇小说。刘盛亚著。上海怀正文化社1947年10月初版,列入“怀正文艺丛书”。本书作者撷取水浒英雄后裔传奇生涯的片断,以梁山英雄阮小七(改名萧恩)之女萧桂英与花荣之子花逢春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沦于金朝以后的石碣湖斗争生活。在水浒英雄或被杀害、或被招降、或出走他乡后,阮小七携女隐居湖上,却屡遭官府催讨渔税。萧桂英为救被俘的未婚夫花逢春,被迫嫁给金将占罕。在一次遗民起义中,金朝的占罕和叶卜华两将领对待遗民的态度不同,遗民们利用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使占罕杀掉了骄横跋扈的叶卜华,桂英又以药酒毒死占罕。最后,桂英终于

  • 神魔列国志

    神魔列国志

    《作者:张轸先《神魔列国志》愣严阁主 著。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的精怪故事甚至连古希腊神话都有所涉及。可以说作者的知识层面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在如此众多的素材之中作者作到了主次有序,杂而不乱,所有的的故事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在进行,那就是——一个国家的复兴道路。

  • 绛云楼俊遇

    绛云楼俊遇

    《作者:佚名是书专记清初名妓柳如是与钱谦益事,兼及柳如是与张溥、陈子龙交往事。此书对柳如是记载较为平实客观,无顾苓《河东君传》之揄扬,亦无王《虞山柳枝词》之诬枉。 其中记“柳夫人劝牧翁曰:‘是宜取义,全大节以符盛名’”一节,最为确实。但其记柳、陈交往似有不确,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中有详论。

  • 中山狼传

    中山狼传

    《作者:马中锡文言寓言小说。 明马中锡撰,存于明刊马中锡《东田文集》卷三。“中山狼”是一则民间流传已久的故事。明刻本《合刻三志》中的《中山狼传》署名唐人姚合,而明刻本《古今说海》、清翟灏《通俗编》、清钮锈《觚剩》,都说是宋代谢良撰。 《明文英华》则题为马中锡作,同时马氏文集中收有此作,故在没有足够否定的证据下,当暂定为马中锡作。 《中山狼传》运用塑造人物,描写情节等小说手法,又与幻想与寓言相结合,刻划了东郭先生与中山狼等鲜明形象。东郭先生被墨家兼爱济物的思想弄得迂腐僵化,明知狼“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却千方百计地为它遮藏掩

  • 莫须有先生传

    莫须有先生传

    《作者:废名现代长篇小说。废名著。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12月初版。张作霖决定将北京大学改为京师大学堂,正在北大英文系就读的废名愤而休学,避居西山,心情苦闷。这段生活经历构成了《莫须有先生传》的创作素材。小说记叙了莫须有先生避居乡下的一段经历。莫须有先生是个捉摸不定的人,没人知道他的真名实姓。他自恃高雅,内心遵奉古圣芳贤的哲理,他骑驴子下乡,一路大发议论,却被种种现实吓得魂不附体。他在乡下租房为了省钱,却幻想同一位小姐做赴海殉情的风流艳事。他想给寄寓的山舍起个雅号,但左右听到的却是东邻西舍媳妇们的口角,毫无宁静可言。乡居无

  •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作者:董郁青《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是作者濯缨子一生呕心沥血之作,它作为以现代历史故事写演义小说的罕见之作,从风俗史的角度展现了晚清至民初军阀时期的政治轶事,并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开篇第一回便点明其宗旨“并不是借着小说,随便拿人开心”,而是在其中寄予了“一番惩劝之意”.这种“惩劝”批判了当时把“从前的礼教纪纲、廉耻道德,全都变得一点影子没有了”,同时又对晚清政治的腐败进行了深刻剖析,对王朝覆亡的教训进行了历史的清算.虽为稗官野史,但事必有据,人必有名,正可填补正史之不足,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自1920年开始在天津《益世报》的副刊《

  • 蓝田女侠

    蓝田女侠

    《作者:赵绂章章回小说。近代赵绂章著。十八回。叙清康熙年间,福建乡绅蓝翁倾资修堤,反遭暗算。其女沅华矢志复仇,投师学艺;其子投军平定三藩之乱,随军统一台湾。沅华学成后剪除仇敌,并助其弟建立大功,封官晋爵,荣归故乡,沅华则飘然不知所向。林语堂评语谓其虽“离不了旧小说窠臼,文却高人一筹”。成书于民国初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上海广益书局印行,韬汉作序,内有人物绣像。1989年巴蜀书社以之与《花田金玉缘》合订为《林语堂外书》,排印出版。

  • 荒江女侠

    荒江女侠

    《作者:顾明道现代武侠奇幻小说。顾明道著。初集首次发表于1928年上海《新闻报·快活林》。1931年出单行本,至1940年出至六集共88回。小说中的女侠方玉琴,家住东北荒江之滨。其父被飞天蜈蚣邓百霸寻仇枪刺身亡。玉琴从小立志雪恨,被昆仑山一明禅师收为徒弟,不数年即成了技艺超群的剑侠。艺成下山后,偶与同派师兄岳剑秋在一次夜战中相识,从此二人结伴闯荡江湖。终于打听出邓百霸的下落,由玉琴一剑刺入邓腹报了父仇。二集至六集,仍写方岳二人走南闯北,锄奸诛恶的故事。有大破天王寺、邓家堡,大破玄女庙及大破横山等重要段落。这些段落的情节安排大致相同:

  • 玉玦金环录

    玉玦金环录

    《作者:平江不肖生又名《江湖大侠传》,小说以清代发生存湖南桃源县的一件颇为奇特的谋反大案为背景,以众多江湖人士为了帮助彭服筹报杀父大仇为主要线索,讲述一批以活跃在湘川黔等地的哥老会成员为主的江湖人士,在一个相对平静的承平时期是如伺掀起场血雨腥风的江湖恩怨,最后又参与到一场土司之争中,最终获得了地盘、获得了生存空间的故事。

  • 黑凤凰

    黑凤凰

    《作者:郑证因凤尾帮龙头帮主天南逸叟武维扬等,被擒后没容审问,竟当夜炸断镣锁,全数越狱逃脱,这一来先害苦了杭州府,知府衙役班头,以及典狱史,全获了罪。

  • 银灰色的死

    银灰色的死

    《作者:郁达夫《银灰色的死》是郁达夫小说的处女作,写于1920年。虽则是处女作,但已经初具了郁式文风的精髓了。小说中诸如“灰色”、“朦胧的灯影”、“息息索索的黄叶”、“苍茫的夜色”等词语无不给人一种凄凉、苍茫的感觉,再加上虚构的亡妻之痛及第二次情恋的幻灭和始终笼罩在主人公身上的飘零异国的孤苦之感,便给作品定上了沉郁、悲凉的感伤基调。

  • 离散之前

    离散之前

    《作者:郁达夫《离散之前》写于质夫与几个同学办的季刊周报,因杂志发行者供养不起而被迫停刊。如今他们为生计所迫,不得不离开上海,各奔自己的故乡而去,而且这一次分手,以后也不见得再有“聚首”的机会。这就使深深的离别之情,爆发于特定时刻之内;虽然只是一刹那的心理活动却分外强烈。

猜你喜欢的书

一士类稿

一士类稿

徐一士撰。收文章二十四篇。内容以清末掌故为主,其中对肃顺、左宗棠、王闿运、梁启超、章太炎、柯劭忞、陈三立、段祺瑞、徐树铮、孙传芳等人轶事记述尤详。所记故事,或为亲身见闻,或为转录孤本,或杂录各种记载而予考证比较,可补充、校正正史之不足。

郁冈斋医学笔尘

郁冈斋医学笔尘

医学笔记著作。2卷。明王肯堂(守泰)撰。秦伯未选辑。王氏原著名《郁冈斋笔麈》,4卷。秦氏予以选辑,将其中有关医药之论述编成此书。上卷包括稀痘秘方、寒热因用等25节,下卷有发热、胁痛等14节。内容以阐述医理及杂病证治为主,并记有少量医案及验方。1929年上海中医书局出版排印本。

江南别录

江南别录

宋陈彭年撰。一卷。记南唐义祖徐温、烈祖李昪、元宗李璟、后主李煜四代史事,以补《江南录》之所未备,故名别录。《宋史·艺文志》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皆著录四卷,当是以一代为一卷。今本一卷,疑为后人所合并。

千转大明陀罗尼经

千转大明陀罗尼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帝释在佛前说咒

诸法勇王经

诸法勇王经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佛在竹林,有新出家比丘问毕报施恩事?佛以入僧数,修僧业,得僧善利,三法答之。次问发大乘心而出家者,具三法否?佛言,不在三法。比丘三致疑问。佛三止之。次放白毫相光照大千界,集诸大众。舍利弗复致三请,佛为说阿耨达池喻,广显发心功德。谓无人能报恩者,唯除漏尽,及发大心耳。次较持经功德,及为发心者说性空法。魔军落地,佛亦敕其持经。

不增不减经

不增不减经

全一卷。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元魏菩提流支译。其梵名若依宝性论所引用者,应为 Anu^natva^pu^rn!atva-nirdes/a-parivarta,梵本、藏译无本经,其中心部分的三分之一,则被宝性论所引。由其梵名推之,此经原系大部经典之一品,而今则成为小部之经典。其内容为世尊与舍利弗对于有关六道三界四生中轮回的众生界有无增减等问题之对答,为说明如来藏思想之重要经典。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