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

- 姓名:周立波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省益阳县清溪村人
- 出生日期:1908年8月9日
- 逝世日期:1979年9月25日
- 民族族群:
周立波(1908年8月9日—1979年9月25日),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周绍仪,周凤翔,周菶梧,曾用笔名立波、张一柯、张尚斌等。1908年8月9日生。湖南省益阳县清溪村人。曾在湖南长沙省立一中和上海劳动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系读书。1932年2月,因参加罢工被国民党逮捕判刑,1934年刑满出狱。同年九月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左联党团工作,任《每周文学》编辑。抗日战争爆发后,离上海到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和晋察冀边区参加抗战。后到汉口写作。1938年底到湖南沅陵编辑《抗战日报》。1939年5月调任桂林《救亡日报》编辑。同年12月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编译处处长兼文学系教员。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4年1月任《解放日报》副刊部副部长,同年冬随王震所率三五九旅南下抗日,任司令部秘书。次年初部队回师中原,调中原军区机关报《七七日报》和《中原日报》任副社长。1946年2月调任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英文翻译。不久调任冀热辽区党委机关报《民声报》副社长,同年冬到东北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曾任区委宣传委员、省委宣传处长。1947年起从事专业创作。1948年主编《文学战线》。1949年任沈阳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室主任。1950年参加了《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两部影片的编摄工作。1955年回故乡落户,并任湖南省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他曾当选为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过一、二、三次全国文代大会,历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为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任《人民文学》编委。他的文学活动开始于左联时期,最初参与上海《每周文学》的编辑工作,同时写散文、文艺论文,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这时他翻译了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普希金的《多布罗夫斯基》和捷克作家基希的《秘密的中国》。他最早把苏联“国防文学”这一口号介绍到中国。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暴风骤雨》(1948年,东北书店),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这部小说以巨大的历史规模、磅礴的革命气势、鲜明的阶级爱憎和丰满的人物形象,成功地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的暴风骤雨般的阶级斗争的广阔图景,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封建统治、消灭剥削制度、政治上获得彻底翻身的史诗,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一次成功的创作实践。解放后,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他的长篇小说还有:反映工业建设的《铁水奔流》(1958年,作家出版社),反映农业合作化的《山乡巨变》(1958年,作家出版社),后者通过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废除几千年的私有制、建立集体所有制的斗争过程,歌颂了波澜壮阔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从它所描写的历史阶段和范围看,可以说是《暴风骤雨》的续篇。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自己编选的《周立波选集》。此外,还有短篇小说集《铁门里》(1955年,工人出版社)、《禾场上》(196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散文、报导集《战场三记》、《苏联扎记》、《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散文特写选》等。1966年写了歌颂毛泽东的著名散文《韶山的节日》。周立波是一位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有成就的作家。茅盾说:“从《暴风骤雨》到《山乡巨变》,周立波的创作沿着两条线交错发展,一条是民族形式,一条是个人风格;确切地说,他是在追求民族形式的时候逐步地建立起他的个人风格。他善于吸收旧传统的优点而不受它的拘束。”他的作品,思想深刻,结构严整,刻划人物劲有力,笔调轻松幽默,喜用方言,富有地方色彩。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得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的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猜你喜欢的书
一个人
在《一个人》这部作品中,作者虚构了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这个社会没有个人,只有集体,人没有自己的名字,只以一个口号加一串数字来加以区别,人甚至不知道我这个字眼,但凡要表示我的概念,都用复数的我们来代替。 主人公平等7-2521与众不同,虽然自出生起就被灌输集权的思想,人身自由完全被剥夺,也不能如愿以偿地进入研究机构,反而被判定做终身的清道夫,但他依旧凭借直觉与天赋,追求着知识和理性。 聪明的主人公在没人察觉的情况下发明了电灯。可是专家学者们欣赏了他发明的电灯后,胡乱给他扣上一项罪孽的帽子,想要置他于死地。愤怒无奈的平等7-2521只能落荒而逃,逃入原始森林,等待被野兽吞噬的命运。 而在这里,他发现了我这个词的存在
江湖长翁集
诗文别集。南宋陈造(1133—1203)撰。四十卷。造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淳熙进士。官至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遭宋不竞,事多龃龉,自以为于世无补,宜置江湖,遂号江湖长翁。此集成于明代,始与秦观之作合刻。今本四十卷,收古今体诗凡一千九百八十九首,辞赋二十首,文五百六十四篇。诗作以七言绝句为多。敢于指陈时弊,反映人民疾苦。与范成大唱和较多。且为陆游、范成大、尤袤所赏识。风格清新豪迈,语言凝炼。其文多论治国之道,大都有的放矢,剴切详明。在南宋诸作中颇为突出。有《四库全书》本。
两汉三国学案
十一卷,清唐晏著。其书根据儒经分隶儒学家,《周易》共二卷,《尚书》共二卷,《诗》共二卷,《礼》、《乐》一卷,《春秋》共二卷,《论语》、《孝经》、《孟子》、《尔雅》一卷,“明经文学列传”一卷,另有《凡例》。唐晏在《序》中说:他著作此书,“旁搜远绍,提要钩玄,匪云眩奇,正以明道”,是为了明“孔孟再传”的汉儒经学。《凡例》讲本书的取舍标准:“故事虽取之于史,而其义则必求合于经;必不背圣门之旨者,乃始取之,以继孔、孟之绪。”排列次第是由这样的观念决定的,“道之大原则出于天,故首《易经》,以天道通人事;而善承天者莫如圣,故次之《尚书》,以阐圣;而所以如此者,为治民也,故次之以《诗》,以考十五国之风有治有乱;欲救其乱,端在于礼,故次之以《礼》;而礼之所失则世乱,故终之以《春秋》,以纪其变。”各经所附儒家人物,有派系的列于各派之下,最后列不知何派的人物。并在前面有叙论,叙该经儒学传授流变,断以己意;后附《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相关的记叙。如卷三、卷四为《尚书》,在最前面的叙论说:“至文帝始获伏生,虽遣晁错往受,习者终鲜;逮欧阳生出,《书》教始溥;至两夏侯出,《书》用益宏;至东汉桓氏,世为帝师,而人争骛之矣。若《古文尚书》出自安国,乃鲁学也,习之者鲜。及乎马、郑既生,古文为尚,欧、夏旧说,遂等弁髦。”其后各派即依叙中先后排列。该书详尽收罗了两汉三国的儒学家资料,对研究两汉三国儒学、经学有重要参考价值。有中华书局1986年版。
般若心经注
般若心经注,一卷,宋道隆述。
寂调音所问经
一卷,刘宋法海译。清净毗尼方广经之异译。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全一卷。宋代遵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系依消灾吉祥经而记述炽盛光佛顶法之坛场及念诵法。第一设坛场供养。第二示方法。第三拣众清净。第四诵咒法。第五三业供养礼请陈意自为七﹕一供养、二奉请、三赞叹、四作法持咒、五礼拜、六忏悔、七行道旋繞。第六释疑。第七诫劝檀越。